西西河

主题:【原创】“黑鲨”的两个瞬间(上) -- 蛇公子

共:💬23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黑鲨的问题在于设计思想

黑鲨不是当作一般的攻击直升机设计的,卡莫夫的设计意图是利用高速和高机动性,在直升机空战中夺取优势。换句话说,卡-50是当能够垂直起降的苏-25来用的,而不是当AH-64来用的。武器系统的高度自动化,使单座设计成为可能。轻小的武器系统保证了优秀的机动性,而固定武器的射界有优秀的机动性来补足。共轴反转双桨的转向比常规布局的直升机远为机敏,高速侧飞能力也要强得多,所以用在行进中或悬停中调转机身来瞄准不是海外奇谈,是完全现实的。俄罗斯陆军不傻,卡莫夫更不是糊涂人,不会连攻击直升机到底需要什么都忘了。

共轴双桨不在尾桨上浪费功率,所以同样的功率可以携载更大的载荷。共轴双桨受阵风影响小,特别适合于悬停。这是俄罗斯海军喜爱共轴双桨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反潜作战超低空悬停的时间很多,阵风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很大一个因素。由于没有尾桨,尾撑也比常规布局要短,所以不用担心尾桨挂上树枝、电线等障碍物,比常规布局更适合在拥挤、狭窄的地形穿梭、悬停。由于没有尾桨,自旋着陆时也能容易地控制姿态。

共轴双桨的问题在于两个:一是迎风面积大,上下两副挥舞的桨叶形成双倍的迎风阻力,速度受影响。二是垂直机动时,上下桨叶有可能碰撞,引起事故。后者是卡-50的霉运的主要原因。直升机桨叶是弹性而不是刚性的,这是由于挥舞铰不断上下挥舞、刚性桨叶很快就会疲劳断裂的缘故。既然旋翼是弹性的,大幅度垂直机动时,桨叶变形增大,就有碰撞的危险。这个问题不是共轴双桨独有的,常规布局在特别剧烈的垂直机动时,桨叶也有可能打到尾撑,80年代一架驻德苏军的米-24和驻德美军的一架AH-1玩猫捉老鼠时,米-24就是这样失事的。增大上下桨叶的间距可以减轻这个问题,但是间距越大,上下桨叶之间的有益耦合就越小,共轴双桨的优越性越低,而机件强度的问题也越大。解决的根本途径是用共轴反转的刚性旋翼。刚性旋翼不是没有,但是飞行控制原理整个变了,技术可靠程度远远不如弹性旋翼,“夏延”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刚性旋翼的失败,所以这条路很难走。

家园 深入浅出,明白透彻,花!
家园 共轴双桨被海军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

没有尾桨对于在狭小的舰面上起降很安全,不知一次发生过勤务人员或突击队员在机降或登机时被看不见的尾桨打死的事故。而且共轴双桨的直升机在将旋翼折叠后体积很小,也利于舰上机库停放。

家园 黑鲨下马的关键问题还是没钱

正如晨风老大说的,俄罗斯在黑鲨身上的定位和米24这种皮糙肉厚、冲锋陷阵的角色是不同的。黑鲨基本是一种高端的机型,运用最先进的设备和独特的飞行性能承担远距离精确打击的任务。在车臣,黑鲨就是承担的这种外科手术任务,而且效果是不错的,可以说K50通过了实战的考验,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请注意蛇公子文章里说的,卡50在车臣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在叛军火力射程以外进行打击的武器。另一个优势是在山地的复杂气象中飞行稳定性较好。如果俄罗斯有的是钱,完全可以继续改进设计,包括配备更先进的电子设备等等。但问题是,卡50项目的相当经费都是卡莫夫自己掏腰包,俄国在90年代后期在军费上已经一筹莫展,参加车臣的卡50是俄军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一架一架攒出来的。这种情况下,俄国已经没有力量同时为军队装备两种用途有所区别的武装直升机。米28甚至米24改进改进可以部分达到卡50的性能,但卡50在先天上就很难完成米24这种披坚执锐的功能。这也部分是俄军最后抛弃了经过实战考验的黑鲨而转向米28的原因。打个比方米28是重骑兵,而卡50是杀手,如果只能挑一个,您选哪个?

另外补充一点就是,虽然黑鲨的电子设备在俄军陆航里已经是顶尖水准,但感觉上投入车臣的机型其性能比其西方同类产品还是差的十万八千里,由此可见原来的米24的观瞄设备水准,不知道原来把苏军武器性能吹上天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俄军试验的战术是卡50是2架一组,外加一架装备更先进观瞄设备的卡29提供侦查和目标指示任务。这种搭配和美军的阿帕奇加奇奥瓦,或长弓阿帕奇加科曼奇的战术类似,实际上都是一种游猎或猎杀的招式。但也可以看出俄军实际上急就章,有什么就用什么了。

家园 同意,而且俄罗斯的电子设备也没那么牛

要想让武装直升机在超低空完成搜索、攻击、机动、规避、导航等等任务还只有一个人,除非实现高度的自动化。俄罗斯的电子设备水平没那么牛,就连美国的科曼奇都不敢如此托大。其实如果俄罗斯有钱,米28和卡50可以象阿帕奇加科曼奇搭配方向发展。但科曼奇都下马了,在俄罗斯这就是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家园 相较与西方攻直和老对手mi28,卡-50的航电火控应该没啥特别的。

没西方的好,俄国航空电子就是那个水平,就算给足预算,米-28,卡-50航电火控能有多大差距?除非外来势力干预,那通常只能等出口时再说了。如果k-50真的性能出众,只是航电差距,怎么却一直打不开海外市场?

共轴双桨,卡家把他们的攻直设计成共轴双桨,没啥特别的,卡家就是干这个的,共轴双桨技术他是老大。技术经验丰富。并不是因为共轴双桨多么的高精尖科技,只能算有特点好操纵,菜鸟开传统布局的直升机,搞不好会打转儿,共轴双桨的就不用担心。不见得平飞就一定能比传统布局的快多少,但敏捷,ka-50在其全速度范围可做水平回转,惯性很小。航展中ka-50经常靠展示此性能吸引眼球,动不动就一小半径掉头,头都不带歪一下:“刚才谁在后面丢我鸡蛋?”然后冲着你就呼啸而来,看着凶霸霸的,感觉很剽悍。扛侧风没错,但不扛turbulence,湍流可能会导致飞机姿态不稳,好数十吨重的飞机都能抛得忽上忽下的,别说一小小的k-50,而姿态不稳就会诱发桨叶相撞。那个少将就是撞上了湍流,碰了。另一起是试飞时作超低空为了躲避低空的障碍物,紧急拉起,拉急了点儿,在主桨上造出一个负2的过载,也碰了。这个超低空可是攻直份内的事儿。实际上共轴双桨有个毛病,就是上下两个主桨在高速转动时,容易互相干扰,在两个桨面间形成紊流,桨叶压力一变,自然弯曲,就有相碰的危险。这个问题挺讨厌,所以尽管共轴双桨有不少优点,但大家都不愿意搞,难操纵总比坠机强。不过卡家是一直钻研这个的,也是最成功的一家。另外外形流线的ka50整体性能比如平飞,爬升,载荷和傻大黑粗的米-28几乎相差无几,而且还比人家少载了一个人,一套飞控系统。真的是因为自动化程度高才决定单座的吗?比科曼奇还牛?卡-52倒是加了个座儿,速度有效载荷全掉到米-28之下,最大过载从3.5掉到3,换句话说敏捷性也掉下来了。那还怎么和浩劫争?

我觉得当初卡局发展k-50只这样想的,既然要发展第二代攻直,搞单旋翼

不是自己长项,最多和米里搞个旗鼓相当。航电基本就是一个奶妈,最多也就是个各有侧重,而搞双桨共轴,那是咱技术特色,易操纵,优异的悬停性能就是于稳定的武器发射平台,除此之外共轴双桨所赋予的优良机动性还可以使ka-50成为一架超机动直升机,再加上新颖的弹射系统,基本上胜券在握阿。

一研究,要想成为真正的的超机动攻直,最好单座,双座性能不突出。没关系

,苏-25也是单座,航电那更差远了,不是一样消灭敌人。为了出色的飞行性

能做些必要的牺牲还是值得的。卡-50刚研制出来不久就遇到桨叶碰撞问题的困扰,验收委员会报告说ka-50作上升急转时只能向左转,向右就容易发生桨叶碰撞,他们说这是飞行员们说的。这听起来像设计问题,现在应该解决了巴。后来又摔了个少将。不过我认为这个桨叶问题并不是ka-50在市场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像当年敏捷骆驼,有些人认为她是寡妇制造者,有些人却认为她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战斗机。ka-50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她是一单座直升机。阿帕奇在海湾的巨大成功基本上为现代攻击直升机做了定义,并且得到广泛共识。

不论他被宣称得有多先进,卡-50作为一架旋翼机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效能及战场生存能力都很值得怀疑。攻击直升机主要目标为陆上敌装甲集团,雷达站

物资集中地,轻软装甲及地面作战人员。反直升机不是现代攻直的主要作战目标。从威胁上讲,攻击直升机最大的威胁来自小口径高射火炮和车载或单兵IR短程防空而不是敌方直升机。k-50的单座设计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感觉。

至于新颖的弹射救生系统,入耳的也不都是褒奖之词。比如:“报..报告首长,我中队所有ka-50在进行密集低空编队飞行训练时全部损失...”“X西匹!!怎么搞得?”“报告首长,是这样:编队飞行时一架飞机的飞控系统突然失灵,驾驶员紧急弹射,他附近的另两架飞机没能避开他抛出来的6把大翼刀,只能紧急弹射,这样就又抛出来了12把翼刀....."

我个人其实挺喜欢ka-50,在天上霸气十足,岂是一个酷字了得!看完卡50飞行

再看AH-64,那还是飞机吗,拖拉机把,蠢笨蠢笨的。但对于俄国和其他国家的采购团来说,卡-50的坏消息已经足够多了。俄军方在收了20架左右的卡-50

其中包括数架训练用卡-52之后,看在老朋友份儿上又增订了8架,但只付了很少的款,就彻底和ka-50拜拜了,生产线上还剩下10多架没完工的,本来说收拾收拾送斯洛伐克抵国债,被拒绝了。韩国闹腾过一阵子,又是T-80,又是卡-50,搞得老毛子空欢喜一场。中国没要,阿三这么烧包的家伙居然也没要,估计把老卡们搞得挺郁闷。卡-50最让人怀疑的是其作战效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所以哥几个开着ka-50到车臣镀金去了,问题是卡-50在未来战场上所要扮演的角色和与车臣匪帮的小打小闹相去甚远,金镀的太薄,丁点用没有。前几年,卡局又搞了一个k-50-2,机体呈圆滑流线型,很漂亮,可能还能玩把小隐身。座舱改成串列双座,机炮还是老样子。卡局曾就这架飞机和土耳其谈过一个上百架的大买卖,俄提供飞机与生产技术,以色列提供航电,

不过后来没了下文。卡-50至今仍频频出现在各大航空展上,向人们展示他出色的机动性能,可惜,知己难求

家园 送花得宝,多谢分析。
家园 分析的这叫一个透彻,送花。

特同意您的这个观点,反直升机不是攻击直升机的专业。人们动不动就说,反xx的最好手段就是xx本身,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是坦克,最好的反潜武器是潜艇,都成了思维定势了,一点都不走脑子了。

由此想起上中学时看到解放军出版社出的一个小册子,好像是解放军两军官鼓吹搞什么飞行陆军,完全照抄二战时古德里安的坦克战理论,就是原封不动把坦克变成直升机。为了追求神似,居然论证说什么涡轴发动机的发明就像蒸汽机的发明一样具有历史意义,不知所云。

卡局搞单座型武直确实有点冒进了。西方从80年代就流传说前苏联有一种超级的空战直升机,我一直认为如果苏联不解体,浩劫和黑鲨是有可能同时入役并有所分工的。直升机空战也许不一定非要像战斗机那样翻筋斗,关键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毕竟直升机那点抗G能力和导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有效利用地形和释放干扰才是正道,当然卡50可能连这个都做不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