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以静制动. -- 不爱吱声

共:💬44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光力学中有惯性,生理学中也有惯性啊.
家园 生理学上的惯性主要是因为->

对神经元的刺激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连续积分的过程,而不是象计算机那样的方波脉冲模型。

家园 所以说是不是只要连续运行的东西就有惯性?!

甚至人的思维.

家园 你们讲得很高深,我不太懂,不过早期电影的拍摄不也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

每一幅画都是静止的,连起来快速播放就变成了连续的动作

家园 应该可以这么说吧 :)

而且我觉得宏观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连续的,绝对的方波是不存在的。

家园 这个图比电影更牛

是有视觉暂留的作用在里面,但这些图妙在安排的很好,使的整个图看起来是动的.

如果你把电影的每一片简单地排列起来是看不出动来的.

家园 但有时侯人的思维却是能跳跃.就是人的创造力.

是不是象基因突变一样,主导人的思维的物质基础会在某些外界条件刺激下也会突变呢???

谁能给个比较科学的解释?

我一直认为人体科学才是科学金字塔的塔尖.人本身实在太玄妙了.

家园 两个新的发现

一,如果你站在离屏幕较远的地方,感觉不出来运动,同时彩色斑点变成黑白。

二,如果用黑白打印机打出来,运动感大大减弱。

家园 习惯的产生之我见

这还要从学习的过程来说起。

我们都知道,外在的信息要传递到大脑皮层才能够被分析感知,以至于产生记忆。而大家很可能不知道,对于一种特定的信号传导,走的路线并不是一定的。

打个比方来说,你要到从未去过的一个单位里面去找一个人。门口有四个值班的人,你首先要见过他们,然后他们中随机的有一个(因为是第一次嘛,谁也不认识你)再带你去你要到的科室。到了科室门口,门卫就回去了,然后里面的四位接待人员随机的接待你,然后再出来一个,带你去特定的办公室,然后办公室里面可以做这项业务的人很多,依然是随机出来一个。然后,得出一个结果,你第一次的经历就结束了。

而如果你在短期内再去同一单位办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如果让你选,很可能你还会选上一次带你的那一个门卫,同一个科室接待员,同一个业务员。这就是短期记忆。而如果你经常去这个单位办同样的事情,那么就是那个门卫,那个科室接待员,那个业务员,每个步骤都是自然而然的固定了下来。即使你有一段时间不去,你再去还是会走同样的步骤。这就是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你好长时间不去,那么,再去一次,就又会像第一次一样,一切随机。这就是短期记忆被忘了,又从新学习。

神经中枢的处理方式,和这个没有什么不同。大脑处理的信号,也是要经过多层细胞的传递,最终到达信息处理细胞。每一次的路线,如果经常走,就会逐渐固定下来。即使你长时间不用,再出现同样的信号,会得出同样的处理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和不同的业务员有不同的能力和处理结果一样,信号到达不同的最终处理细胞,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无任何反馈控制的单纯输入信号的模拟模型,只是为了让大家好理解一些。)

当然人脑和这个简单的例子不一样,但是就信号传导进大脑而言,基本上差不多,差别就在于是一个数量上,人脑中所有的信号都是经由几十或几百条通路传到大脑皮层,然后得出几十或几百条结论,这些结论归纳总结的最终结果,才是你的意识。对于这些信息如何整合,我们一无所知,而目前的数学模型也不可能对这种归纳做出精细的模拟。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如果越多数目的通路是相同的话,最终结论的相似性也越高。

这也就是说,习惯在最根本上,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样,都是逐步养成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人的思维跳跃,

接上面的文章看,

就是你突发奇想找了另外一个门卫或科室接待员,最终见到了一位

天仙样的MM,

或者,陈水扁

或者,裙裾飘飘

或者,胡锦涛

或者??????

而不是你讨厌见的沉闷的水风

家园 这也是为什么

科学创造只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而不是空穴来风的缘故。

家园 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习惯产生有没有更深一层的物理或化学解释呢

记忆可不可以于某种物质的浓度有关?思维的跳跃与电子能级跃迁有没有必然的关系呢?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具有联想能力,底层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呢?

水天兄是否是搞神经学的?可知目前对人类神经,大脑,意识的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家园 我们现在正处于拼图游戏的开始

已经零星的发现一些与记忆机制有关的信号分子和传导通路。但是,我们既不知道记忆这张图究竟有多大,也不知道我们手里的这些小碎片究竟是否属于这张图。这大概就是目前的研究状况。

至于意识,我认为至少在记忆的原理被搞清楚之前不会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意识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而对于神经,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很抱歉,我并不是学神经学的,只是自己爱好,所以平时对这方面的文章的知识就多注意了一点。我的专业应该说是与发育有关吧。

上面我给出了一个最最简化的模型。其实,信号传导在大脑里面的确是经过了几道手续<10,但是,每走一步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比方说,平均一个神经细胞有10万个突触(向外信号传递方式之一),与一千个同类进行信息间的交换。这些信息交换的方式也是复杂无比,不仅仅是单方向的从甲到乙;还有乙到甲;甲到乙的同时,乙又回馈到甲;甲必须先经过丙的激活才能传递到乙;甲必须先激活丙,进而丙激活乙,才能接受由甲传递来的信号,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即使只有一个信号经过一个神经细胞传入,这个神经细胞就可以把这条信息传递给1000个与之相连的同类,而这1000个同类里面,因为彼此间传递方式的差异,在特定的条件下,只有一个或几个充当第二信使的角色。但是这并不是说,另外的就没有了功能,另外的不是充当主要信使的细胞依然会忠实地传递这个信号,但是,这些传递的信号产生的最终结果并不会反映到我们的意识里面,而且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那些信号会产生什么结果,所以我们一般就略过不提。

我认为神经体系是一种高度有机的组织体系,其复杂程度只有现在的人类社会方能比拟。这种机构的运作方式既不是简单的化学式或物理式,也不能用我们所已知的任何知识来解释。只能用社会的例子来进行比拟解释。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规则,但是,离比较透彻的理解,还有很大的距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我喜欢,送第一朵花

是不是类似这个图(一时没找到更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this on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fu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