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死亡陷阱”谢尔曼坦克 -- 史鉴
我前段时间拼凑了一个“二战兵器谱”,因为河里兵器高手太多,不敢拿来献丑,我在这个系列里面提出的论点就是数量最终战胜质量。德国的豹式坦克,猎豹歼击坦克等等都是二战精品,但根本无法用来打赢战争,原因就是结构复杂,产量太低。德国在武备上走精英路线可以说是走火入魔了。
还好和史鉴兄想到一起去了。
有意思的是,今日美国在军备上走的也是德国当年的精英路线,对付中小国家那是游刃有余,要是再打一场世界大战,还真是结果难料呢。
而这样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于是谢尔曼们攻城略地,虎豹们只好死守困城,就和三野对74师一样,战争大势已定。
所以数量一定可以战胜质量.
如果德国坦克走美国SHERMAN的路子,嘿嘿,坦克兵早打光了,钢铁也得耗完了.
德国为什么不能拿数量来换质量?人口和资源是一个问题啊
1、德国没有现成的成熟可靠的柴油发动机。
2、德国坦克一贯重视单车作战能力,特别的是射击的精确度,二战时坦克主炮没有稳定机,主要的射击方式是短停——开火的方式,而柴油发动机在空转时会有很大的振动,不利于瞄准。
3、德国的战线宽广,从寒带延伸到热带,不同地区的柴油发动机需要分别调整燃料的成分(好像是这个意思),会增加后勤的负担。
最后,德国坦克并没有克服汽油发动机容易起火的问题,早期的豹式坦克就苦于发动机起火的毛病,不过M4的排气管设计有问题,似乎燃料未充分燃烧就排出了,因此很容易起火,而德国坦克中安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起火的问题。
有什么资源造什么样的武器,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 -- 存在即是有道理的。
米帝苏修都是资源大国,以数量取胜有这个资本;德国夹在中间,那点儿资源有限,只能精益求精地利用,不可能玩以量取胜...
"大型空军地面引导队"不是白叫的啊~
诺曼底战役期间,美英空军总共有超过5,000架战斗轰炸机支援前线,这个时候德国空军战斗机总数为1,789架,其中三分之一部署在法国,盟军登陆时覆盖英吉利海峡的战斗机仅有100多架。整个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战斗机忙於保卫通往前线的几条交通线,根本无力支援前线部队。
盟军空军的空中优势不是绝对优势.尽管他们拥有压倒性的数量,但是他们要从远在英国的基地起飞,并要持续不断的保障战场制空权,这就将大量的飞机浪费在了轮流值班的过程上.
我不是说德国空军有打胜的可能,但是他们还是能出动轰炸机攻击盟军部队的,空中侦察也并不困难.
我早就纳闷,看过的二战电影里美军坦克的炮筒怎么那么小那么短,反观德国人的坦克炮筒既粗且大,外型也是又猛
酷。写到这儿倒想起兄弟连里的一集了,说的是一场战斗中美军步兵被同虎式协同作战的德军打得抬不起头来,
正在关键时刻,美军第多少多少装甲师拍马赶到才解了围。影片中在隆隆的轰鸣声中,被困的美军发现在了出现在德军侧
翼一列自已的坦克,兴奋的大叫“Sherman!Sherman!”,看得我也是热血沸腾,差点跟着一起叫了,结果等看到坦克的时候(如楼主图中所示),却有点失望,它的炮筒在我这外行眼里看来,和机关炮也差不太多,倒是车塔上的机枪手很酷,虽然没有钢板护身,半个身子露在车外,却从容不迫的操纵机关枪对德军进行秒杀,当然是打得德国人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对了,就是那集,讲一个刚从诺曼底空降的新兵受了刺激,成天处于梦游状态,就在这场战斗中才在最后趁着德军败退,鼓足勇气放了一冷枪,干掉了自已平生第一个对手,最后还跑过去确认了一下。后来的后来么,可惜,在最后的侦察中充当尖兵,被狙击手一枪击中颈部,落了个基本废。现在想想,按着楼主的文章,不排除其中有老美YY的成份,而且片中还出现了一辆德军坦克被击毁的场面,当然是被两步兵用反坦克武器干掉的,估计老美脸皮再厚也不太好意思,直接拍成Sherman一炮,虎式上天的情景吧。
影片里出现的好像有一辆虎式坦克,外加几辆半履带装甲车。这一段的确意淫的成分很高,谢尔曼的主炮顶在虎式坦克前面开炮也打不穿,实战中虎式坦克单挑七、八辆谢尔曼的情况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