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歼7M型飞机诞生记:临阵磨枪 -- georgenine

共:💬63 🌺3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论哪一行,干点实事总是很难的.
家园 记得八十年代参观沈阳黎明厂,

看到一个巨大的车间用来搞铝合金门窗. 厂里的人介绍,整个厂子每天运转要180万(80年代的人民币),没有足够的订货,只能搞民品.

家园 2家的产品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你怎么招标?

比如我要能从海南岛飞到南沙再回来的机型,你成飞有?

再比如我要机场保卫者,你沈飞有?

歼8要是能和歼7属于同一类型,那老毛子还同时研制米格-29和苏-27干什么,用一个就得了。

家园 感谢好文

从歼7M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航空科技是多么脆弱。天地良心,歼7改成歼7M,实在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改动:发动机和气动根本没有动,就是加了平显,加了测距雷达和相应的电子系统,多了两个挂架,但是成飞做得那么吃力。成飞人是了不起的,但成飞人的起点也是很低的。不少人说中国在文革前和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比现在小,真是从何谈起?

这更体现了歼10的巨大历史意义。同样的成飞,现在可以“一心两用”,一手搞歼10,一手搞FC-1,还顺带搞点歼7FS和歼7MF的副业,今非昔比了。这个进步不得了。中国至少在航空这一块从知其然进步到知其所以然了。这是在大量风洞、理论研究、计算仿真和实际试飞的基础上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威胁”。

扯一点题外的,就这个技术水平,当年运10要是坚持搞下去,会搞成怎么一个样子呢?

家园 晨枫兄评得好, 花之!

过去常说: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起点低,就怕不知底. 咱们国家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自己不起内乱, 各方面都会有成就的.

家园 老总们技术还是很过硬的。

我所知道的601和沈飞的几位总工副总工对于技术细节都很了解的。虽然参加的会议多,可是看过的报告也多啊,而且技术底子都很好,有些东西就是第一次接触,也能抓住关键的地方。

家园 我的意思是他们对于新技术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仔细研究了.

做老总技术肯定要过硬的,否则谁服你呀.另外我见过的老总们都很谦虚,不懂的就问,和他们打交道很舒服,不象机关里的官老爷.

家园 沈飞的人看了脸也该红一红吧

就出了个空中蔡国庆...

家园 小蔡是601所,沈飞搞的

哈飞搞的是运11,运12等等

家园 花!

其实比运十技术含量低的多的运七,运八也是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仿制成功,基础在那儿,饭只能一口一口的吃。运十搞成这样,一部分板子其实要打在上飞人的屁股上的,听说现在ARJ21的项目进展也很不顺利,上飞的人似乎不是很争气。。。。。。

家园 有个疑问?

我当时是厂副总工程师兼歼7Ⅲ第二总设计师……在硬卧车厢坐定之后,我向军械设计员高维勤同志借了一本载有介绍平显的“航空设备”,开始从书本上了解什么是平视显示器,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副总工程师兼第二总设计师不知道什么是“平视显示器”?这值得表扬还是值得悲哀?两个“总”的头衔挂着,要是普通的技术员还说的过去。

家园 请看大厨兄回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帖
家园 国家正在像这方面尝试

几大飞机厂也都自筹资金搞了几个项目,但还是资金不足。要搞一个型号需要的资金太大了,没有国家投入,根本搞不了。再说厂子还要想办法稳定科研生产队伍,也没有太多的闲钱。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科技基础薄弱。现阶段也只能由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了。

家园 同意

能当上总的,都是有些本事的人。而且在国企里,如果人际关系混不好,你就是再牛,也升不上去的。

再说作为总工,技数上的管理工作才是重点。

家园 也不能全怪沈飞

虽然沈飞的工作作风不如成飞,但是如果没有型号牵引的话,想做出成绩来很难。J-10是20年磨一剑,把成飞和611磨炼出来了。看看沈飞、601花20年能把J-11磨成什么样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