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村一角 -- 审度

共:💬201 🌺420 🌵10新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包产到户好不好 - 鱼英的回答 - 知乎

《黄河边的中国》:

一名县政法委主任,三名乡镇党委书记,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皆大专文凭。河南县乡两级官员,差不多年轻化、知识化了。我主要请他们谈谈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谈他们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忧虑。

一、关于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问题。

他们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土地家庭承包制。如今全国上下都说集体化搞糟了,都说分田单干好。其实,这种说法既不客观也不公正。应该说,集体化与分田单干各有利弊。河南省直到1983年才全面推行分田单干,行政指令,一级一级压下来,非分不可,而且分得越彻底越好。多年来的集体积累,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还美其名曰“分光吃光,不留后遗症”。其实,最大的后遗症就在于,村集体一旦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村委就形不成一个健全的组织,有许多公共事务就办不成。村委组织的健全与否,关系十分重大,因为村委组织乃是党和政府与千百万农户的直接接触点,是中国农村社会基层政权的一块基石。

他们说,如果当时不采取强硬的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尊重各公社、各大队、各小队的实际情况与村、组农民的多数意愿,那就好了。如果干部与群众愿意继续走集体化道路,就让他们继续搞下去;如果干部与群众愿意分田单干,那么就分田单干。总之不必用行政指令强求一律,让两种体制有个竞争、有个比较那该多好。就河南农业来说,在集体化时代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公社与大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小麦亩产已近千斤,耕地基本上实行机械化,集体积累也比较多。像这样的大队,多数农民对分田单干的要求并不迫切,甚至没有这个要求。就从开封数县情况来看,如按原来的道路走下来,小麦亩产普遍达到目前的水平(平均亩产600~700斤),似乎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农村没有贫富分化,干部比较廉洁,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当时几个公社合用一个派出所,每个公社只有一名公安干警,公社党政

机构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二三十人,哪有现在这样庞大?!

他们说,推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算起十几年过去了。客观地讲,农民群众是接受这个制度的,但从农村与农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分田单干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一是村集体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这一级基层政权组织的基础不牢靠。二是大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与投入十分困难。三是对土地本身的投入与耕地的有效使用问题。中央一会儿提出搞双层管理,一会儿提出推行两田制,前几年又提出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制一定30年不变。中央似乎想用上述政策来解决土地家庭承包制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套句时髦话来说,难以操作。如硬性推行,又会产生新的更严重的问题。例如,土地承包,一定三十年不变,但在这三十年内,家庭的人口却不断发生变化。女嫁它村,难道不得回老家耕种自己的那份承包地?有些农户全家经济重心转移到城镇,听任耕地荒芜是不是一种耕地资源的浪费?转包取租,是不是一种变相剥削?人口增加的农户强烈要求重新调整耕地,而人口减少的农户拿着中央一定三十年不变的文件拒绝分出耕地。那些该分而未能分到土地的农民往往暗中破坏别人的庄稼果树,或借口拒交公粮。我们乡镇这几年发生好几起这样的案件。又如村与农户的双层管理,管理是要成本要钱的,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村,只能在耕地上打主意。在人均耕地较多的村,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在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的村,能把多少耕地收归村集体所有?。。。

包产到户好不好? - 鱼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728075/answer/3540415579

通宝推:qq97,
家园 这个楼里,太多人总是幻想井田比小农制度优越

实际中国农村体制,先得明白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用当初历史课本的话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从具体政策上,就是“民有二男而不分立者,倍其赋”。秦政的农业基础就是废除半公有制的井田制,把农民打散成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成年男丁的小农小户。

实际上,我们看商鞅的政治制度建设上,实际是偏极左,甚至类似斯大林体系的。王权直达里正,但是,到了里正这里。具体的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分配的时候,就是极右化的拆成只有一个男丁的小农了。秦政农业的小农体系,直到现在还对农村有很大影响。比如儿子成年要分家,这实际就是当年商鞅制度2千多年的运行余波。

实际严谨的分析,是应该先建立商鞅小农制度的基础数学模型。老泉没这么专业,但是可以尝试勉强解释一下。把农民拆成一个男丁的小农小户,实际就是农村生产组织分子化。看似每个小农家庭都很脆弱,但无数个小农家庭的组合,每个小农家庭的类似的经济选择,就能类似应用类似热力学定律一样的规律。你无法预估每一个空气分子的运动,但是,一团空气作为一个整体,是会根据温度变化稳定的膨胀或者收缩的。朝廷的经济政策,市场的价格反馈,都类似于气体温度的变化。单个空气分子的运行是不可预测的,但一大团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系数是可以比较精确研究和预测的。

这套体系战胜原有半公有制井田制,包括后来王莽的复古改革一类。从本质就是商鞅的这套制度设计是符合铁器农具普及后的农业生产力现实的。短时间的屯田制,府兵制,卫所制,甚至包括以色列的基布兹农庄,苏联的集体农庄,都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或者特点边疆地缘实现某些成效。但从历史看,长期运行是往往难以维持的。以色列穷的时候基布兹集体农庄对被屠杀的一无所有的欧洲犹太人很有吸引力,以色列也曾经战斗力爆表。但当以色列开始走向繁荣之后,基布兹农庄的生活水平相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很快就变的没有吸引力了。年轻人宁可去特拉维夫打杂,也不愿意在基布兹农庄从20岁就能看到自己60岁的样子。所以这也是现在以色列国防军战斗力拉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个是无解的。穷人能打,富人惜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有半公有制的井田制理论上能搞好吗?肯定是能的,但从数学模型基础就能看出,假如里正,村支书完全掌控村里的生产资源调配。这对里正和村支书的能力要求是会爆炸的。哪怕是一个几十人的小村,村支书实际面对的也是一个比三体问题复杂n倍的几十体问题。因为人不是电脑npc,不会像电脑游戏里的农民一样不知疲倦的采矿,耕作。装着努力劳动和真正努力劳动并不容易区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简化成数学模型,就是一个队的土地等资源和几十个劳动力之间做匹配。这个匹配假设生产队管理者是个拉普拉斯妖,洞悉每一点资源和每一个劳动力每一个时刻的最有组合,那么产出是肯定能超越小农模式的。但问题是,人不是拉普拉斯妖,也不是npc,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一个类似星系内引力扰动的混沌系统。每一片资源在不同天气气象条件下最优模式就有差别,而每一个人会根据自己其他人的所得多少,付出多少调整自己的投入。这实际就是一个星系里几十颗恒星引力相互拉扯,而我们数学上就明白,一个星系里三个恒星相互运行后就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运行状态了。很多时候,强势村支书会变成星系里的恒星,迫使几十颗行星规律运行。但是,行星之间引力也会互相拉扯,而这个生产队恒星的寿命,能力,状态也是会不停变化的。

有理工科基础的,一看就明白后边这个不可能有解析解。而小农模式,每一个小农实际只是和自己的那点资源博弈,主要精力都会投入在生产上。而复杂的井田制里,往往拉帮结伙,或者影响支书,比投入生产回报率会更高。有无限种组合可能,而每一个人的一个选择,都会对其他人形成影响。

公社制度实际从本质看,就是一个改进版井田制。而当年井田制能运行的基础,是人类生产力水平太低,没有铁工具,必须抱团生产。当铁质农具开始普及,单个小农生产效率上来后。同样100个农民,商鞅小农生产体系的生产总和在99%以上的时候是大于井田制制度下的100个农民的。从数学模型上看,井田制最本质就是100个农民,实际依赖1个村支书的智力对100份资源进行生产协调,而商鞅小农是100个农民都极限使用智力,对自己的那一份资源进行极限产出。我们不考虑井田制内部运行的可能内耗,光从大脑算力角度看,小农体系是能把100个农民的大部分脑力算力使用上的。

现在,机械,AI等技术进步,可能能改变生产力,但是,从现在看,至少70,80年代,农业生产力本质和商鞅时代没有根本改变。改开后,粮食和各种蔬菜水果的大大丰富,实际本质是几亿农民脑算力的释放。有些人总是认为大机械,大的灌溉系统才能决定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和战争种的唯武器论一样,认为有1,2样决战武器,就能打赢一切战争。历史告诉我们,从来不是,能打赢的,最关键是发挥大部分军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谁能释放越多人的极限脑算力,谁就能打赢。1,2样决战武器可能有用,但绝对无法击败主观能动的敌人。哪怕是以色列国防军面对哈马斯,都再次证明了。

商鞅制度下,照样能修郑国渠,因为这些大的基础设施,和大型农业机械一样,本质是工业体系,或者政府组织体系的产物。而农民具体在地上怎么生产,秦政本质还是主要交给每一个只有一个男丁的小农的,你勤劳或者懒惰,不重要。国家收赋税,你必须得交上。于是每个小农必须殚精竭虑,极限产出,每一个人的脑算力基本都得以释放。而如果你把100个小农组成一个生产队,去在原来这100个人的地上进行生产。最大的问题是你很可能造成巨大的脑算力浪费,而100个太阳造成的百体运动,是复杂不可预测的。

那些认为一公就灵的,多去那些业委会换掉物业公司的小区住住,多走几个这种小区。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看似简单的事情,有时候就是搞不定。理论上,小区业主利益是一致的,但是,非业委会业主往往就是不信任业务会的人,总是会认为他们贪污了。而业委会的人发现既然不贪污也被人认为贪污,那还不如趁权力在手的时候贪污一些。换成生产队,这些高唱公社赞歌的人,真进入那个体系,可能上来就是觉得自己被穿小鞋的人,觉得自己拿的少了,有人开后门,吃小灶了。

通宝推:大山猫,声闻于天,wild007,
家园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你不是说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吗?怎么即使在分田单干杜润生强推下也只有的10%到20%就是农民的呼声?其余80%到90%的农民在你眼里不是人吧。

你的数据支持你的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这个论点吗?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是你的拿手戏。

没脸没皮河里你称第二,绝不会有人敢称第一。

不换思想就换人,所以郭凤莲被换人了,当然那是很温柔的,呵呵。

所以说你就一直在朝着一堆屎跪舔,还满口说味道不错。

家园 这个时候不讲民主了?
家园 说过很多次,我的面子不值钱

也许你的面子可以变现吧,所以你会觉得很重要?对我来讲,真相更重要,例如,我说的10%,20%的数据来自安徽:

点看全图

这里还有广东81年的数据,就不止这个百分比了

点看全图

80年贵州的数据更夸张

点看全图

难道,你就不听听这些群众的呼声吗?

最后,送你一张图,不妨对号入座一下,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点看全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像你这个模型也能解释南街村、华西村为什么能搞好

我们假设一下,90%的村子,村民是不会信任村干部的,无论村干部水平多高。小岗村就是这样的典型。另一方面,只有干部能力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时候,例如,比80%的干部更聪明的时候,才能在干部领导下搞井田制成功,成功的概率是1/2。而只有

成功以后,村民才会相信干部的能力,继续搞井田制。于是,搞井田制成功的概率就是(10%)*0.2*0.5=1%,就是一百个村子里有一个搞井田制会成功。

这就解释了南街村、华西村为什么能搞好,但是难以推广。

家园 有必要补充一点,澄清一个迷思

很多河友以为公社就是集体制,甚至有人以为改开后搞公司跟搞公社一样,都是集体劳动,不就是分工合作嘛。

其实与改开后的分工合作大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明码实价,农产品有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会引导农民的劳动价值。

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当年公社的农民是没有退出机制的。而包产到户,如果农民愿意合伙合作,完全可以自愿加入或者退出。

虽然表面看起来都有分工合作,但是,上述两点,就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大有不同。

PS:今天看到 @润树 河友的老帖,感慨万千,楼里 @njyd 的一个帖子,讲工分的,很有意思 工分只在生产队内部分配有用。 ,我好奇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用这个方法对他们的劳动计价?

家园 他这是典型的文科文字,就靠硬靠 -- 有补充

井田等于公有制,瞎扯淡啊。

以色列拉胯是因为吉布兹吗,胡扯。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井田制有图啊,怎么能叫公有制呢?归属奴隶主所有啊 -- 补充帖

请支持我贴啊,谢谢!!!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93760

点看全图

家园 比较一下井田和北大荒,真的看不出来差别吗?唉,简直了 -- 补充帖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三农 # 黑龙江北大荒 # 现代化农业

https://v.douyin.com/i6rcRq2w/

北大荒和基布兹得有点像了吧,呵呵呵,就硬说啊,简直了,还说理科思维。有啥关系啊。

北大荒其实是个半吊子公社体制。因为管理层专业性公司化了。

见前补充 4993866
见前补充 4993869
家园 你不过是自以为你值钱而己

你那么喜欢排队,那把你装傻装瞎不回应别人的论点论据也放进去排排队呗。

比如你说的那个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的问题:是那些农民通过那些渠道向中央发出的呼声啊?中央在接到这呼声后又是怎么回应农的呼声的?从对你提出这个问题到现在,你装傻装瞎视而不见就是不回答,那么就请问:你在你所贴的图里对号入座下你能排到第几层?

比如说你说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而不是中央强性要求农民单干,还拿出大寨来说事,结果是在证明大寨当年不肯分田单干,在推不下去的情况下,只好把郭凤莲强行调走后硬性推行分田单干后。你立马又开始了你的装傻装瞎视而不见精神病大法不谈了。那么请问:你在你所贴的图里对号入座下你能排在第几层?

比如说你说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而且中央还下了文件,这种政通人和上下呼应的情况下,在杜润生的强力推行下,为什么杜润生资料里分田单干的还是只有10%到20%?不要求100%,起码也应该有个70%到80%吧?你回答了个"会随着时间,看到包产到户的效果好而逐步增加",就是贵州在省政府的强推下也只有80%。那到底有多少农民向中央发出了单干的呼声?10%还是20%?为了这10%到20%的人强追另外80%到90%的人也去单干?这种以少数利益为导向的政策难道没有问题吗?对这个问题你装傻装瞎视而不见,那么请问:你在你自己所贴的图里对号入座下你能排到第几层?

比如说杜润生资料里的数据有多少真实的?原因是分田单干的典型小岗村就造假,你对这个问题装傻装瞎视而不见,那么请问:你在你自己所贴的图里对号入座下你能排到第几层?

你对别人的论点论据问题装傻装瞎视而不见,在那把自己说的话反反复复说来说去的,真以为重复100遍谎言就能变真理了?那么请问:你在你自己所贴的图里对号入座下你能排到第几层?

你自已对号入座下呗。

家园 这个皮扒得好

很多人对公社迷之自信,就来源于认为公社是社会主义原创的,结果公社竟然是几千年前中国玩剩下的,还是井田制这种被批判的“封建腐朽事务”,这个滤镜真是碎了一地。

如果再结合一下,马克思其实也属于1450类的人设,不知道世界观该如何崩塌

金融资本未必那么邪恶

家园 因为你不会思考,所以才有这个问题

比如你说的那个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的问题:是那些农民通过那些渠道向中央发出的呼声啊?

再贴一次

点看全图

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就知道用哪个渠道向中央发声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听到农民的呼声,所以才不会硬推。

比如说杜润生资料里的数据有多少真实的?原因是分田单干的典型小岗村就造假,

小岗村的话题,杜润生就提了一嘴,之前贴过,现在重新贴一下:

点看全图

杜润生是承认细节有出入的,是不是从侧面说明杜润生是实事求是的呢?

真以为重复100遍谎言就能变真理了?

你一直反复指责杜润生造假,但是又没有提供靠谱的数据,会不会是你在重复谎言100次呢?你大概已经知道自己在第几层了吧?😉😉😉

家园 人民公社抄的是苏联的集体农庄

而苏联的集体农庄又源自沙俄时期的封建农奴制。所谓农奴制,就是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只是依附于封建地主的农奴。沙俄的农奴制是从摆脱蒙古人统治后开始搞的,所以我猜,这种搞法也是对蒙古人统治期间包税制的延续,就是沙皇将全国土地转包给贵族地主,地主只要上税就行了。到十九世纪后半叶,由于工业革命的冲击,沙皇开始农奴制改革,但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土地依然归地主所有,所以农民尽管有人身自由,可以进工厂,换个地主干活,可在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奴役的状态。

沙俄的农奴制也好,欧洲的农场主模式也罢,农民都是以集体耕种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这是他们的农业传统模式。

而我们的农业传统模式是什么呢?是从秦始皇编户齐民,每一户五口之家,单独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即便有地主豪强兼并土地,但农民给地主干活,也是租借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佃户方式。杨白劳和喜儿虽然就父女两人,但也是一个家庭。

我们的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传统模式,我以为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物质基础。

所以,改开搞的包产到户,是在农业生产力没有达到工业社会水平条件下,对传统的回归,而且搞的很顺利,俄罗斯因为没有这个传统,就没有出现包产到户,一包就灵的情况。

通宝推:翼德,
家园 所以包产到户就能支持生产原子弹了?呵呵呵,有个时间限制吧?

中国才是引领世界的老大

https://v.douyin.com/i6hh9BKf/

按照你的思路,中国能在60年代爆炸原子弹吗?没有自由的农奴,我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