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村一角 -- 审度

共:💬201 🌺420 🌵10新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农村一角

豫西农民小麦收成情况考察报告

这个up主他家有四亩地,每亩地小麦产量1200余斤

10月底播种,到6月初的收割,8个月的时间里有如下几项支出:

犁地,每亩30元

种子,每亩40元

化肥,每亩150元(有些情况可能需要追肥)

浇地用到水泵,每亩15元

除草剂、除虫剂、增产剂等,每亩200元

用机器收割小麦,每亩地50元

基本上亩产值1500,亩资金投入485,粗毛利1000,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这个应该还有农田补贴的吧。

我最后一次全程抢双夏应该是大3暑假,毕业那年到企业报到是7月9日,企业不想当冤大头,让我8月上班,故而参加双抢不到20天。第一次参加农活是什么时候?其实农村娃很难说得清,我自认是分小组,那时我还没上学,5岁?6岁?很兴奋的在田里拨秧插秧,这样那样,跑来跳去。一丝不挂的,同组的敬嫂还笑我:审度,小心鸡鸡被泥塞住屙不出尿。如同作者说的一样,大家都希望孩子读好书不用种田,大家对我读大学了还回来参加劳动很欣赏。同个生产队的个对我们小孩都很好。

作者到农间地头参加劳动,记录情况,这个很好,十分好。希望更多的人,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工厂,街市,去记录,去调查。调查做得是不是很好,不重要,做就会越做越好,重要的是去做。

青少年永远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主席说得好,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

@Swell 河友是错误的,自古没有一个统治阶级不怕年青人,特别是年轻人中的优秀群体学生闹事的。那事之后,邓小平同志就将社会主义挂在嘴上了。对于邓,我觉得将其与不讲四项基本原则的“改开”派,进行一定的切割,是可行的。

通宝推:卡路里,
家园 一户四亩地,8个月挣四千

还是挺不划算的。假设该户三口人,基本就是妇女作为看孩子做饭外的副业。男人农忙来帮下,必须有其他职业。六亿千把块钱,说的就是他们了。对多数家庭,体力活价格差不多。这八个月,其中几个月能找到工作,决定了在这个线上还是线下。

有个同学部队工作,从大学毕业到正团,一次夏收都没拉下。直到他儿子顶上。这让他很受村里人和同事敬重。部队农村人多,认这个价值观,算广义的(对出身的)“孝”?其实他的收入把老人接进城,把地抛荒毫无压力。收麦甚至赚不回高铁路费,更别说假期了。

家园 农工商结论才是农村的出路

当年看城市化,觉得走不通。如今看当年城市化,就是骗农民割韮菜。相信跟我类似想法的人还是颇有一些的,故而城市化后来改成城镇化,而后又有就地上楼的说法,而后不了了之之感。

2000年李昌平上书朱镕基之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然并卵。中央加强了农村扶贫,然并卵。中央搞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农业补贴帮扶,然并卵。农村一天天的衰败,势不可挡,卵之又卵。

三农问题要破除思想钢印:一包就灵。三农问题要破除思想钢印:资本化市场化。不破一包就灵,农村没前途。三农资本化市场化,中共没前途。二十多年来在农村的巨额投入,除了医疗养老和直接发到农户的农补,都落入了大大小小的老板手上。

城市化,发展端茶递水服务业,张三给李四端茶,李四给王五递水,王五老婆给赵六洗脚,赵六老婆给张三捏骨,大家都赚到钱了,最后一看,都没钱籴米。钱呢?购买服务了,房贷倒有一身。那就等政府直飞机洒钱吧?钱到手了,米价倒没涨,咸菜又涨价了,只能吃白饭。有白饭吃还想怎么样?进城了就是城里人?

家园 才挣那么少?

我在村里有四亩多地,好多年前就包出去了,刚开始一亩一年八百,现在一亩1150

家园 是的,思想钢印

怎么也摆脱不了。

家园 只看到了一堆报怨

你标题倒展开说说呀

资本化市场化,不正是河里有人推崇的温铁军给的招儿么,我也觉得没戏!

城镇化,才能消除城乡差别,这也就到头了?要后进城的一定得比先进城的收入更高,也不对吧

你文章最后说大家都吃不起菜,是现实还是你的推想?

家园 需要展?就标题“农工商结合”(上贴错字)

从共同富裕的屁股出发,城市化是肯定不行的。资本下乡是肯定不行的。这两个观点我是一直坚持的。如果城市化,依如今的经济结构,无论如何,必然会有大量的失业人员。政府给最多的补贴并且按人头发下去,也会被资本通过涨价全部收走,大数等主粮国家还能控制,其他副食,生活用品,物流运输,根本上无法按制,所以最多能吃大米饭,咸菜是买不起的。

城镇化,就地上楼,我看行,但困难很大,要慢慢搞,花个几十年,起码二三十年吧。

农村,民现在的收入,只是单纯的种养。大家都知道,单纯的种养,一般情况下都是低收入的。就算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特种养殖,往往也会被大大小小的资本吃得骨头都不剩,甚至资本还可以立法来干掉农村产业。我之前多次谈过资本在农业问题上翻云覆雨的。深圳立法不给吃狗肉,全国立法不能饲养果子狸,生猪屠宰,冰鲜鸡,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立法问题。

农工商结合,如果大家不愿面对现实,也可以拿珠三角的桑基鱼塘来说事。桑基鱼塘是传统,“改开”初期被吹成创新:稻田种谷,禾杆填牛栏猪栏积肥,谷糠喂猪,猪屎喂鱼,塘面养鸭,塘泥肥田——这是农业本身综合利用。河南烧杆,不就是现在变宝为废,不能综合利用么。好,农牧产品得卖吧?被资本按在地上磨擦,干吗不自己搞条商道卖呢?搞商道,就要有人有物(产量)。那能不能把猪做成腊肉,把鸭做成板鸭?大米真空包装?下脚料做成饲料?机械工具能不能自己维修?工业不就出来了么?一个农工商集合体不就出来了么?很顺理成章的事。

太长。先这样吧。

家园 工业确实很重要,其实,如果工业能力和今天一样

三年不会死那么多人。加工就是生命了。

但是,民国基础的中国,十年下来咋可能那么多加工机器呢?

毛时代末期的社队企业也能承担这个工作,但是,很可惜1960年,没有。

这是历史的发展。

家园 种地收入比豫东南好一些 -- 有补充

希望下面农村市场化改革,大家不知道现在底层社会生态,特别是中西部社会底层没有道德可言,加上基层政权自我坠落,基本很难融入现代社会大生产。

没办法,或许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中西部发展最好方式,政策性改革更多是分配,基层没多少人关心;而市场化改革涉及更多人利益,综合博弈之后,更公平一些。不过有一点,公共事业企业不适合彻底市场化改革,毕竟是社会福利性分配,全部搞市场化更多社会福利、财富流入少数人口袋。

农村应该有自我定位,中国社会发展根据地,提供粮食安全、人口增长、中低层产业链布局等,目前承担更多历史使命很难,毕竟人口素质偏低,无法构建科技化、更具流动性市场。或许未来就业不太好,更多大学生回农村,又是新一代人历史使命。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农业利润已经远超大家想像 -- 补充帖

以我家乡豫东南小县城为例,目前农户个体种植成本非常高,耕地100元一亩,收割水稻80元一亩。今年开始尝试土地小田并大田,土地规模流转,目前根据民间议论与成本核算,自购耕地、收割机械,土地承包价格不超过600元一亩,大概每亩收益800-1000元,夫妻两人辛苦一些,承包耕地300-400亩,每年纯收入30-40W.这个收入已经远超一线城市工薪阶层工资年收入。

下面会引发一些问题,农村种植经济能不能合理市场化?官僚寻租模式危害非常大。

家园 农村哪里衰败了?

最近40年,主粮产量翻一翻,其他林牧副鱼产量都是十倍以上增幅。农村绝对人口从8亿多降到4亿多,这4亿多大部还是老弱病残,就这些老弱病残,产出还创记录,明明生产力极大发展。农村具体的路房水电的改善,不瞎的都看的到。。农村衰败个鬼。。对不存在的东西,长偏大论,我看是吃的太饱,无事生非。。

家园 左右两派河友认为不同人要为此事负责

对不存在的东西,长偏大论,我看是吃的太饱,无事生非。。

左派河友认为:这事袁隆平要背锅,如果不是杂交水稻,我们不会吃的太饱,跟包产到户无关。

右派河友认为:这事邓小平要背锅,如果不是包产到户,粮食不会丰收,我们也不会吃的太饱。

本厨认为:先解决这东西到底存不存在的问题,应该鼓动河友去农村走走,看看农村到底是否衰败了。河里最有发言权的,当属 @住在乡下 了吧?看名字,他好像就住在农村。😄😄😄

家园 我可能最无发言权的

这个ID是很久以前留学时取的。

以前和现在,衙内富二代纨绔子弟LM恶势力,常去村里,是给扶贫驻村的后辈发展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近城旅游业捧场埋人脉。

顺便步行崎岖山路,锻炼平衡感

家园 我就是看你经常发一些农家乐的照片

以为你经常往农村跑,要不冒昧请你下次不要光顾着吃喝,多点了解当代农民的生活?看看他们是不是生活贫困?

家园 这点我倒同意

大跃进,甚至文革,其中参与的人,说都抱着坏心思,就想整人,是不对的。包括一些很高级的领导,我相信其大部分人,确实抱着为国家好的想法。经济的发展,是个慢功夫,中国这样初期9成文盲,农工商积累被连续百年的战乱掠夺,整个国家几乎赤贫,千年古国几乎与黑非洲一样无积累,人口还多几倍。中共及人民,太想改变了,物质不够,想发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欲速则不达,越急越乱。想想当时,真是悲壮,几个县几万十几万民工,完全靠肩扛手提,一人几方的挖水库挖渠,现在几十台推土机载重卡车就可完成的土方,就靠人力,真累的吐血。后人嘲笑他们,真是丧良心。。

家园 都够生活,都缺钱

你们想的太多了,又脱离现实。

不参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