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看待“汉奸”的问题 -- 犀光

共:💬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看待“汉奸”的问题

老早就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前一段时间的讨论的看法。但是那是却处在情绪低潮,没有心思拿笔。

有的人鉴于以前的历史都是官方所定,制史的的现实目的性导致了历史忠诚于史实的真实性打了折扣。所以,一出国或者在网上,就没有顾忌,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就是所谓“翻案”。“翻案”好不好呢?撇开具体的观点本身,“翻案”本身是一种好现象。表示可以自由表示不同的包括与官方观点不同的看法。当然其中会有一些残渣夹杂其中,这是我们要自由,多元的探讨问题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很多人以为自己都是很开放的人,可以容纳很多观点。但是具体到一些侵犯他大脑中根深蒂固的观点的时候,往往缺乏应有的宽容和胸怀。如果像出国留学的这一群精英都不能具备这些民主社会应有的素质,表明我们开发民智的任务还任重道远。而在这个起步阶段,如果有人由于对自由的误解或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无限制的偏离自由所应有的约束,都会引起混乱。

比如翻案,有的就是还历史真相所必需,比如,蒋介石先生的抗日,加入联合国成为常任理事国,收复台湾,等等,如果不做应有的翻案,就不能还历史真相。如果让我们的子孙认为1933年五次围剿、长征过后剩下不到一万人马的共产党是抗日主力,那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而且是对我们子孙智力的侮辱。但是有些翻案就有些争议,比如对袁世凯,对李鸿章,对汪精卫。

我现在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汉奸的问题,之所以在开头说这么多废话,就是想呼吁大家宽容和胸怀(呵呵,如果观点不合意,不要砸转喔)。

比如汪精卫,有人想替他翻案的原因是,他的本人是一介书生,思想中的理想主义成分多。其人年轻时曾经刺杀晚清官僚,投向日本建立伪政权的动机是为了曲线救国。我们先不否认汪精卫的动机,我觉得任何一个中国人,如果和自己的利益无关的话,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卖国。我们将蒋先生和汪精卫比一下,或许两人都有救国的想法,或许两人出于对既有权位的考虑,都有苟且偷安的想法。这些都不得而知,那么根据什么判断他们哪个是救国,哪个是卖国呢?如果仅仅从后果来判断,蒋先生的判断国际形势正确,计划成功,所以是救国的;汪精卫估计形势不足,身败名裂,是卖国的。这样的判断不免陷入“成王败寇”的固囿。

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那就是应该如何给他们定性,从而在以后中华民族有类似处境时,可以使大家的选择对整个民族的存亡有利。如果我们假设两人都想救国,那么汪精卫的选择,在抗战时期可以稳享太平,没有与日本人交战的忧虑,抗战后没有战败后流亡国外的后顾忧,没有日本人失败后被大家批判为汉奸的顾忌。(因为它动机是好的,所以不能是汉奸)。这样的救国英雄来的未免太过容易一些,一旦有外敌入侵,大家还不争先恐后的“投降救国”?就是因为曲线救国(我并不否认这是一种救国的方式)太过于容易,用经济学的术语说,成本太低,所以需要追加一些事后成本,那就是你失败后可能被指为汉奸。这样,在国际形势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因为曲线救国和抗战救国的成本高下不分,就要求你正确的判断形势,在有确切的把握后做出选择,而不是不加思考的一窝蜂的曲线救国。这样的导向才是对中华民族整体有利。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定性,如同英美法系的惯例法,前面的案例应该按照这样一种原则判,就是形成一种导向,从而以后有人遇到了类似情景时作出的选择对整体有利。

这只是我的一点管窥之间,不足处请不吝赐教。

家园 很独特!
家园 很有意思的角度,同样的原因,不是也造成明末明知该和,却无人敢主和的局面?
家园 不能成立的推断

“如果我们假设两人都想救国,那么汪精卫的选择,在抗战时期可以稳享太平,没有与日本人交战的忧虑,抗战后没有战败后流亡国外的后顾忧,没有日本人失败后被大家批判为汉奸的顾忌。”

事实说明问题,河内刺杀案,抗战期间在贵阳铸造的汪精卫跪像

家园 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选择非理性,这样的选择具有不可逆性

浪子回头的成本高于继续下去的成本,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就象一个亏本的厂家,如果不生产就死路一条,继续生产的话虽然赚不了钱,但至少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此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汪精卫的话题不用再说了吧,有点腻的慌。如果不同意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家园 没有事实依据的空论太多,讨论不清楚的,不讨论也罢

包括你的这篇也是这样的。

不是我先讨论的,既然你们不想听,就不要说空论了吧。

难道一定要骂汉奸才能证明自己是爱国么?如果爱国是这样的,我情愿被人骂作汉奸。

家园 大家说得很含糊,我没太明白

我不知道自向荒郊寂寞红为什么口气这么冲,我说汪精卫的成本将会比较小,如果大家认定他主观上是在曲线救国就不批判他的话,事实上有很多人不会这样做,所以他的成本就比较高。

至于明末的结局,就是因为担心事后追加成本过高的结果,也可能是道德的约束,觉得像曲线救国就是屈辱。

至于机会兄的回言,说实话我不懂,因为我说得是在没有决策前,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如果能说清楚一点,就更好一些。

家园 其实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现在批汪的人,如您所说,为了中华民主遇到相似处境的时候,定出一个选择的成本,以便作出对民族真正有利的选择的人实在是不多。很多人都是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的享受去做批判的事情,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不是这样,但是我实在忍受不了这种人。这就是我言辞比较冲的理由。我其实只不过是贴了一些对汪有利的文献,试图分析一下,我的观点也不是认定汪是完全为了国家,所以不能批判,我认为或许汪在这种选择中或许个人得失并不曾考虑但是个人意气总是有的,也算不上完全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而且确实有一些祸国的行为。

机会兄的意思我理解是这样的,汪在作决定的时候对成本不能估算,是非理性选择,且选择有不可逆性,这种说法我不赞同。

其实汪精卫也是同意犀光兄的说法的,他在河内到上海的船上,提出成立伪政府的计划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中国人来说,抗日论也好,和平论也好,都是爱国心的表现,都是分别以不同形式热爱国家。因此,对于这种抗战论者,即使想单凭武力让他们改变信念,还是不可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抗战论总容易让一般的中同人接受。与之相比,和平论几乎就等于卖国论,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不仅如此,现在从中国国民的正直的心情来讲,哪怕是内地最后有一两省因抗战而生存下来,人们也会确信,它将来必成为国家振兴的根据地。这种主张最容易使血气方刚的中国青年热血沸腾。还有,倘青年们没有这样旺盛的精神,中国的将来和亚洲的将来也就令人担心了。由于这些缘故,在我们和平运动的征途上会遭受到相当的责难。当然,要经常不断地被骂为为卖国贼、汉奸。但我已做了挨骂的思想依备。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与我们约定的那样在中国广泛宣传,那时,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才会放射出异彩。我们在那个时候才能与抗日的青年们见面,互相笑着说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向的道路。”

历史的批判是历史人物必须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但冠以道德名义的人格践踏也是么?

家园 其实意思就是 中国的传统道德已经使得主和派

要付出的个人成本太高,一般有地位,有出路的人都不会去选择这条道路的。

我们讨论的对象不是前线官兵,而是高层政治人物。主战派的政治人物,其实他们是不需要面对什么个人风险的,付出最大牺牲的都不是他们自己。抗战无论胜败,他们都是道德意义上的英雄,成功了,自然什么都有,失败了,自己可以流亡国外,而在历史上他们也是失败的民族英雄。

而主和者呢,无论成败都不会有太好的名声,尤其是对於汪这样的在重庆政府位至副总裁的人来说,失远远大於得。

家园 从汪的话看,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了解实在成问题。

“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与我们约定的那样在中国广泛宣传,那时,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才会放射出异彩。”

实际上他也受骗了,典型的与虎谋皮,也不想一想对手是谁,是禽兽都不如的日本鬼子阿。

家园 我觉得我那篇文章没有把我的意思说清楚,现在说明白一下

现在我获悉以前坛子里为这个事搞得不愉快,所以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给我发信,不要在公开回复。

呵呵,我的目的并不是说要定量的去分析这个东西,我只是想说明一下,如果大家认定了主观上是救国,就不批判他,这样的话,大家就会觉得这样子救国太容易了,真要使中国遇见什么事,大家还不一窝蜂地去曲线救国。

但是,如果像以前一样,曲线救国谈都不能谈,也不见得是好事。

我想如果在当时,当事人能够判断形势,并且能够明白如果判断正确,他将留于青史;如果错了,将被批判。这样他就会更谨慎,也会有人认真地考虑曲线救国,如果确实有必要的话。

家园 不然他会主和么?不就是近卫声明骗的么?

日本近卫文?O对于发表三次对华声明的回忆

(1948年)

一九三七年岁尾,乘攻陷南京之机会,由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氏进行中、日和平

谈判――自然系日本请德国政府出而斡旋者。事实上中国政府未能如日本所理想,乘

此起而谈判,以至终归失败。乃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之声明,以观其后之动态。同时期与日本携手之新政权兴起,以调整两国国交。识者

对此声明之批评,谓为非常失败,余个人亦认为系最大之失败。为纠正此次错误,乃

设法与重庆进行谈判,结果均未成功。十一月三日乃再度声明:“倘国民政府放弃抗

日政策,参加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本不予拒绝。”以缓和前此之声明,而所谓“东亚

新秩序”亦即系由此时所产生。

继之,将此声明之具体内容复加以说明,乃于十二月二 十二日发表“调整对华

国交方针”,说明日本出兵之真意,绝无领土野心,并无军费赔偿之要求,日本之目

的,仅要求中国分担建设东亚新秩序之责任,并对实际履行其任务,能作最小限度之

保证。倘如此,日本不仅尊重中国之主权,且进而为中国之独立,如取消领事裁判权

及交还租界等,亦可予以考虑,绝不吝惜,此即所谓“近卫声明”是也。

近卫声明发表后,汪兆铭逃出重庆,当时余等认为,由于此宽大方针之发表,不

久重庆方面必定有人前来,然认为继汪之后亦应参加之何应钦诸氏,至终竟无一人到

来,此为余等观察之错误。同时,汪兆铭来后,当时军部对余之声明,已无履行之诚

意,反竟利用此项声明,作为瓦解重庆之工具,结果“汪政府”之和平运动成为卖国

运动,终乏成效。

(选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家园 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创造一种利益导向机制

使人从自我效用最大化的出发点做的选择对国家民族有利。

家园 我理解你的意思,我觉得对于这个个案,成本不是过低而是过高

根本谈不上“如果大家认定了主观上是救国,就不批判他”,现在的很多人看到有人发文举出他是主观上救国的有利史实文献就跳出来批判那个发文的人,根本谈不上“认定了主观上救国”以后批判不批判的问题。

“如果大家认定了主观上是救国,就不批判他,这样的话,大家就会觉得这样子救国太容易了,真要使中国遇见什么事,大家还不一窝蜂地去曲线救国。”

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但是这个如果和现实相差太远。

家园 Re:【原创】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看待“汉奸”的问题

我的文章的意思,就是想通过对汪精卫如何判断,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软性的制度,一种舆论压力,从而使以后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在相同的环境中,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作出的选择与国家,民族有利。

我们可以说汪精卫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在目前,为了以后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需要批判他,因为它失败了。我们为什么不批判汉初对匈奴,唐初对突厥的妥协,因为它成功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形成一种正确的利益导向机制。我的意见如何,不知妥否,多谢你给我提意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