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某些质疑运十的河友太可笑了 -- 日月双华

共:💬447 🌺1235 🌵9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帝的机翼大梁在80年代也没就用一根啊

看看737、747、787的机翼大梁制造现场照片,都是铆接的。

点看全图

777机翼大梁

点看全图

747机翼大梁

点看全图

737机翼大梁

也不知道这谣言到底说的是哪根机翼大梁。

用了更多先进技术的空客也只有部分机型使用了整体锻造的后翼梁,但由于模锻液压机加工工件尺度有限,即便是到了90年代,这类整体锻造翼梁的尺度也不大。

家园 我等都知道的简单经济理由

论证者会不知?

家园 堵谁的嘴啊

我喝完酒回来一看,也没见你摆证据,为何一个月论证上马运十的时间是足够的。

家园 又来胡扯

M D-82 项目没赔钱。顺利完成,追加了10架,甚至返销5架到了美国。也学习了组装生产工艺。马凤山都参与了这项目。

才有后来的麦道-90项目,但追求国产化,国产的零件不行,才导致比买的飞机还贵。不亏才怪。(可想国产的运十会是什么水准)

家园 习惯性造谣。

国产的零件不行,才导致比买的飞机还贵。

家园 运十起码要按707的标准吧?

楼主无法确认707是否用分段焊接,要不你试一下?

家园 那为啥能比全买贵

麦道-82项目就能挣钱,组装飞机美帝也买。

麦道-90 大幅提高国产零部件比例,反而国家大把补贴才卖的出去。。。

家园 我看了一眼他的那段文字

我认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成熟的方案是整体锻造,但是因为没有水压机。改成焊接。焊接达到同等的强度并不难,因为焊接的一个基本设计原则就是焊接处的强度大于周围的强度,比如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等方法,确保坏的时候不是焊接的地方先坏。

但是问题是:一个是增重,飞机对这个估计很敏感。另一个是疲劳问题,这个只能是一半是计算,一半是要实践。但是飞机这东西不能说摔一架就知道了。所以就只能在绝对安全的区间就去更换,那就增加成本。可能大家最后的结论就是得不偿失,还不如整体锻造。

家园 这不很明显上面就一根梁 -- 有补充

主梁铝材一次挤压成型,然后就是你这几个图里的组装工序,长长的一根架好了,然后往梁上铆接各种零件,打个比方就是脊柱是一整根,至于肋骨胸骨那些都要一点一点铆接上去,现在这步可以半自动化,最后得到一个完整的机翼。

运十是主梁(脊柱)分为两段,分别组装成机翼,再拼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机翼,这两段分别叫内翼外翼。。。

通宝推:Swell,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这种拼接的方法也不是不行 -- 补充帖

毛子一票飞机的机翼都是这样拼出来的,但关键是有人非得跟707比,707行运十也行,俺要说的就是,基本承力结构都不一样,不可比啊。运十真不是707的仿制品,很不幸,当时的技术水平仿不出来。。。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你这是算正面回答吗,苏联起落架没问题

但是你的文章宣称四家起落架公司不包括苏联。

那你到底想说啥?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东扯西扯有意思吗?

有啥不能确定的,按照苏美模式仿制的运十起落架当然没问题,也确实没问题。

是不是焊接,我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几万吨模锻机我也不知道,但是三万吨显然够了,因为除了运十外,其他运八轰六用的都是三万吨。

你那算啥回应,有个啥逻辑?吹啥牛?

苏联安225,那么大的飞机,苏联也自己解决了,你的所谓没有几万吨就不能生产起落架的结论从哪里来的?

白口瞎话?你就不觉得难看?

家园 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哪根,肯定安225做不到一根啊!

我就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明目张胆自以为是的扯淡还振振有词。

这是什么教育的成果啊,至于嘛?

家园 总长多少,水压机尺寸多少?

呵呵呵,安225也是一次成型?

见前补充 4871593
家园 仿制707就叫和707对比?你咋不说737啊?

你这个对比是谁说的。

不很明显一根一体梁了?

家园 707我找不到,737看这里

https://m.facebook.com/Boeing/videos/boeing-737-max-10-behind-the-scenes-with-wings-spar-production/768400296878817/

主梁做成一根整体我感觉难度没有那么大,,extrude 一根很长的规则形状的铝柱,然后磨掉不需要的部分。整体锻造一个这么长的梁似乎没有必要

我比较好奇的是中国当年为什么做不到。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成本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