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真相
家园 真相(2)

点看全图

上述信息,我简单测试了一下,至少一半人【认为】这是官方的,或者是官方委托的机构。

同时,这些人还表示,【不管怎样】,自己是不会打这个电话的。

这是典型的骗子,伪装成官方口吻,压根就不需要去证实。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在“不管怎样,自己是不会打这个电话的”这群人身上。这些人,其实就是,被骗多了,然后,全盘否定。

为啥老上当受骗?自己不学无术啊。自己不学无术,不是自己加强学习,反而是全盘否定,还自以为得计。什么叫死不悔改?这就叫死不悔改。

我讲政府工作人员又蠢又坏,这是事实,但是,还没有那个程度。也就是说,搞清楚这些人是怎么回事,略施小计,N多事还是能办成的,只是要多费一些周章。同样,我讲很多老师又蠢又坏,这也是事实,但是,也没有到那个程度。

然而,对于N多死不悔改,全盘否定的人而言,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次次都是如临大敌。

我就听到不少家长说,把孩子送到学校,他饭都吃不下去,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放学接到手里,胳膊腿都还全乎,他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我读明史时,也读到了类似的情节。在朝里当官的,每天去上早朝,不知道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某位官出了门,他的家人就伸长脖子等,生怕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今天中国,有的人,每天都是如此。

所以为啥N多家长对孩子施暴啊?“我每天都慌得不行,还不是因为你?”

跟孩子有关系吗?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些人,是非常,无耻的。

自己低能,根本玩不转,时时刻刻被人当猴耍,却根本不检讨自己,一得空,就抓起手机刷抖音。

有人说,现如今跟当年大清国差不多,我认为可能还不如大清国。那会的人,鸦片确实抽,但没有今天这么低能,也没有今天的人这么无耻。

家园 真相(3)

按道理讲,各街道对自己辖区内人员情况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谁家有老人,有什么病,得清楚;谁家的媳妇肚子大了,怀了几个月,还有多久临盆,得清楚;谁家的房子租出去了,租给什么人,是不是群租,得清楚。

如果说平时不清楚,退一万步讲,忍了。眼下是什么情况?不能忍,必须要搞清楚这些情况。搞清楚了这些情况,我敢说,就不可能出现生孩子流产的悲剧,就不可能出现120半天进不来的丑剧。

这根本就不是新任务,而是早就应该完成的任务。应该这么说,以前的事就不提了,趁着疫情,把欠的债还了,两清,这事就翻篇了。

可事情是这么办的吗?

还有的人,我也不知道水军,还是真的基层工作人员,跑到网上叫苦:我们人手不够啊,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我就说两条:

一、什么叫人手不够?雇的“临时工”还少吗?这些“临时工”本来就不应该雇,这是额外的开支,是不必要财务支出,最终还是转嫁到百姓头上。况且,我们的政府要面对的是不同难度的任务,一些坐机关的,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把他们抽掉基层,既解决了人手问题,又让这些不食肉糜的家伙了解了解基层工作是怎么做的,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免得他们一开会一研究的时候就净是出些馊主意。

二、政府工作人员N多都是无能之辈,人家10分钟能干完的活,搁他们手里,3小时都弄不好,这是事实,根本就不是歪曲。不要用辛苦来掩盖自己的低能、无能,这样做,是非常无耻的。

所以呢,我估摸着,中央只能“揭黑”,用过某种方式向社会爆料。爆什么料呢?疫苗接种率,其实是多少多少。这才是第一针,第二针没有打的,那就更多了。我敢还说,这个爆出的料,仍然有水份,真的,他不敢讲。

只是政府这样吗?哪哪都这样。

比如说学校里吧,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吗?做到了如指掌吗?我说的是了如指掌,是够用,不是要你跟福尔摩斯那样。

再比如说家里吧,父母对子女的情况,了解吗?

我再说学生吧,自己书包里有几本书、几个本,清楚吗?

随便逮个人,你能问出来的,就是一问三不知。偏偏这些人,最喜欢指手画脚,指点江山。

自己活在黑暗中,还天天讲社会黑、黑社会,没法说,太普遍了。

家园 哈哈,余音还在绕梁,你瞧瞧,你瞧瞧 -- 有补充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服不服? -- 补充帖

服不服?我就问大伙一句,服吗?

哥们儿一向话说在前面,从来不当马后炮。

事情很简单,怎么抗疫?

初期,只能物理隔离。

争取到时间,研发出疫苗。

中后期,主要靠疫苗,其次靠封控。

打疫苗,得政府 部门推动,全力推动,如果上心,顺手可以把陈年旧账给结了。

事情是这样发展的吗?

见前补充 4826117
家园 真相(4)

如果,如果我是党中央,我会怎么干?

从疫情爆发之初开始说。

疫情来了,明白了,危机,是危是机,那要看自己的水平。哥几个,你们觉得这次遇到的是危还是机呢?

答:化危为机,明危暗机。

行,大调子定下来了。再说细的。三个,一、病毒的问题是要解决的;二、要收拾收拾一些人,这些人,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这次得狠狠的教育教育他们;三、要引蛇出洞,把一些家贼给钓出来。

X专家,疫情你怎么看?

报告首长,三个月,不,30天,我就能拿出疫苗。

这可是你说的哦,军中无戏言。

可以,我立军令状。

那咱们就先武汉抗疫?也顺带测试一下咱们的动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

OK。

那好,散会,分头行动。

武汉摆平,此处略去一万字。

下一步干什么?

下一步就是收拾收拾某些人。

怎么收拾?

不急,先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干,肯定是不理想的。对了,X专家,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嘛……目前还不能作结论,但可以边做边看,我估计实际接种率到什么水平,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取得了胜利。我会及时向中央报告的,请首长放心。

接种任务布置下去,地方跟懒驴似的把眼罩一戴:磨磨咯。此处略去十万字。

报告首长,我认为病毒已经被我们打败了。

我要的不是你认为,是确确实实。

确确实实。

那就好,辛苦你了,回头得给你们记一等功,再给你们放个大假。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眼下还不能放松,收官工作还要继续,我先走一步。

怎么样,哥们儿几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好几个月了吧?

那是,就等这一天了。

打算怎么干?

老法子。他们不是说了吗?说咱们最喜欢发动群众斗群众。就如他们的意,咱们就用这一招。

怎么叫群众斗群众?

有一些群众混了身官服,还有一些群众穿的百姓的衣服。这才是“秘密”。

群众那是美称,实际是小人,小人就是窝里斗的。小人最讨厌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同而不和,党而不群,党同伐异。这不就斗起来了吗?多简单呐。

蛇,也引出来了。当然了,打蛇这码事,难度要高,玩不好,会引火烧身的,暂时不能说胜利了。

这一把,玩好了,叫一石两鸟,那是要玩砸了呢?手艺不行,再练呗,要不然怎么办?

为什么不是一石三鸟呢?抗疫,它是个舞台,我们是在舞台上唱戏。唱的什么戏?教育内忧,干死外患。

家园 记得十多年前,在网上看到过一系列文章《两个局外人的对谈》(

大概是说当时根据地内已经财尽人枯,不能再支持作为根据地了,就是没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也必须进行战略转移。

家园 为什么有的人能活成连自己都嫌弃的样子?(1)

昨天我看了两段视频,挺不是滋味的。

一段讲的是一名北京姑娘,其实已经是老姑娘了,30多,还没有结婚。相信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对某种老姑娘是很熟悉的,比如从未下过厨房,收入很低却总穿大牌,一谈起婚姻就是男方得这样那样差不多都就得是个石油国王子。

这段视频不是别人拍的,而是这位北京姑娘自拍的,姑娘在镜头下特别自信,可我敢说一句,很多人看了之后会纳闷,“姑娘,你的自信到底是从哪来的?”

这姑娘的自信到底是从哪来的呢?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她的自信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她的父母。有父母在,她不必下厨房,有父母在,她不愁钱(当然,她肯定不是那种挥金如土的人),有父母在,她不担心无人问候。所以,等到有一天,她只剩自己一个人了,她还会像现在这样吗?

我在要提出的问题是:这位姑娘自己清楚这一点吗?

第二段视频讲的是某小区被快递公司集体拉黑。

事情的起因大概是这样:快递公司希望能把寄运品统一送到驿站,而这个小区的物业在小区内找了好几处地方建驿站,但都被业主给破坏了,理由是公共区域不得挪做它用。同时,显而易见的是,物业并不愿意替小区居民代收快递。这样一来,快递公司只好把寄运品堆在小区门口,自然就被小区业主投诉。最后,所有的快递公司集体决定将该小区拉黑。

这个小区很大,有5000户(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为什么事情会走到这一步呢?在视频的最后,我得到了答案。视频的后半段是业主、物业、快递三方协商,但在协商过程中,业主代表表现得“非常专业”,一会法律一会道德,一会说物业的不是,一会说快递的不对,所以协商也没有结果。

依我的经验,我估摸着这个小区就是那种快递最怕的富人区——当然了,我们都知道,这些人根本算不上富豪——几乎每个城市(区)都至少有一个。还是依我的经验,我相信物业肯定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快递公司也有不是之处,但是,这个小区的业主……怎么说才好呢,相当的矫情,自视很高。

好,我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个小区的业主会是这个样子?

这两段视频看起来毫无联系,但我以为是同一码事。

为什么说是同一码事呢?因为人是一样的,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北京姑娘,还是后面说到的小区业主,都是,顺风顺水时趾高气昂。一旦处于逆势,几乎可以断定,必定如丧家之犬,一蹶不振。

英文里有两个短词,一个叫half full,一个叫half empty,前者直译过来就是半满,后者则是半空。在西方社会,说half full代表乐观,意思就是说“你看,我知足了,已经有半杯了”,说half empty表示悲观,意思就是说“我还有半杯是空的”。许多人说,西方人人人都懂哲学,你看他们说话都非常富有哲理。

但很不好意思,在我看来,这不叫哲理,这叫混乱。一模一样的事,它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难道不叫混乱吗?不管说成是half full还是half empty,都是半杯酒,这在我们中国,叫半吊子。半吊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是别的,恰好就是混乱。为什么呢?原本是任务完成了一半,这说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务还没有完成。在这个阶段,任何一丝犹豫、彷徨,都是要不得的。没有什么好说的,继续前进是唯一的出路,也可以说不忘初心就该继续前进。

只有两种情况才会出现走到半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种是忘掉了初心,任务完成了一半,累了,想放弃,但又不肯承认,于是开始找理由,理由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另有一种情况是,根本就没有人生目标。之所以能走到一半,可以,完完全全是所谓的稀里糊涂实际上是被人类的大队伍给裹胁着向前走的。

不幸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是第二种。第一段视频中的那位北京姑娘,我几乎可以下结论的说,她就是第二种。第二段视频中出现的小区业主,我有一半把握说,他们也是第二种。因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种话,对第二种人,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根本就没有初心。

对此,他们自己清楚吗?

我敢说:没有人比他们自己更为清楚。也就是说,他们是【故意】这样的。

日本有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故事的主角叫松子。松子是家里的长女,起初,父母的爱都给了她,但后来她有了弟弟和妹妹,慢慢的就受到了“冷落”。可是松子的父母并非偏心,而是因为妹妹体弱多病。

松子为了重新得到父母的“重视”,便努力读书,并最终考上了父亲希望她上的学校,毕业后又按父亲的意思当了老师。原本以为接下来会一帆风顺,可惜好景不长。一次意外让松子失去了工作,还背上了小偷的骂名。松子感到屈辱,决意离家出走。妹妹想阻止松子,但松子却反过来攻击妹妹。松子离家后,她的父母到处找到她,父亲更是急白了头。过了许多年,松子才重新和家人建立联系,而此时她的父亲已经离世了,去世之前还挂念着她。

不久之后,松子的母亲和妹妹也前后离开了人世。松子只剩一个亲人了,弟弟,然而松子的弟弟却十分厌恶松子,尽管在松子困难的时候也会伸出援手。

后来的故事就转到了松子的感情生活上面。松子的第一任男友是一名穷困潦倒的作家,但也是一个无赖。后来,松子又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可对方只是“耍朋友”。陆陆续续,松子又交了好几个男朋友,但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这些男人抛弃。

在故事的最后,松子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她找了一处破败的地方住了下来,可邻居却非常嫌弃她。别人热情跟她打招呼,她不予理睬,她的住所她从不收拾,臭气熏天。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常大喊大叫。曾经光鲜亮丽的松子,最终变成了一名头发凌乱、体态臃肿、人见人嫌的疯婆子。

有人说,这都是原生 家庭的错。我无法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只需要稍加改动,就能看出端倪:在故事中,松子之所以努力读书,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把父母改成社会、众人,会有区别吗?

还有人说,松子是索爱型人格。我也无法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松子为了得到父母和男友的关注,她是很拼的,她后来之所以不拼了,是因为她发现再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了。所以,松子并不是那种向别人索取的人格。

在我看来,松子就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人,依赖型人格,换一种说法,是随波逐流的人,被人类的队伍裹胁着向前走的人。

通宝推:贼不走空,
家园 表演型人格注定要过戏剧化人生

没戏的时候自己加戏

家园 为什么有的人能活成连自己都嫌弃的样子?(2)

依赖这个答案我并不满意,我之所以这么说自有我的道理。

不久之前,大概是11月底发生了一件事,相关的视频估计许多人已经看过,那就是干部打人事件,发生地点在浏阳。这段视频我反复了看好几遍。第一次,我对动手打人的干部产生了反感,但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是本能反应。所以我又看了一遍。第二遍,我又对被打的那名男户主产生了反感,因为很明显打人的干部并不可能将他击倒,他是顺势倒在沙发上,也就是说,他是装的,装成了受到了重击,而我的本能又上来了。看了两遍之后,我对双方都产生了反感,所以我需要再看上几遍。

大约看了五遍之后,我找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正当防卫有两种,一种是只防守不反击,另一种是实施反击。法律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解释,但在现实当中往往是另一回事。抗战爆发前夕,共产党力主国共团结,共同抗日,而国民党,主要是国民党右翼则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非要将共产党斩草除根不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国民党人的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在国民党右翼看来,这事翻不了篇,经验告诉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翻不了篇的。所以,共产党主动提出国共合作,必有阴谋,要么就是打算在合作的过程突然袭击国民党,要么就是以合作为幌子借机壮大发展自己,等到自己实力上来之后再来进攻国民党,不管是哪一种,如果同意,那就太愚蠢了。这就是国民党右翼的看法。为什么国民党左翼却认为可以跟共产党合作呢?这是因为国民党的左翼通常都是文人,对共产党口诛笔伐甚至无生中有的进行诬蔑,这样的事他们没有少干,但他们没有杀过人。显而易见,在国民党右翼看来,“左翼这帮人是非常虚伪的,坏人坏事都是我们干,好人好事都轮到他们头上。”

我们中国人,我说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对一个人的评价应当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盖棺定论,非要等到某人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才行。这是因为人的一生,是发展的一生,一个人不论他之前犯过什么样的错误,做了多少坏事,只要他后来愿意认错改错,在正确的道路上结束自己的人生,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有价值 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不管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犯错,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所以,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至少,一个真实的案例,“证明”改错什么时候都不晚。知错能改之所以是上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事情不是这样,我们从来就见不到任何人改错,我们会怎么样呢?全人类会怎么样呢?我想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道理上就是这样的,但在现实中,能真正做到“放下”的人,并不是多数,或者说,许多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放下”,能彻底“放下”的人是少数。在《射雕英雄传》中有就这样的情节,裘千仞坏事做尽,但他后来被一灯收为徒弟,可裘千仞无法放过自己,所以他屡次三番的想杀死一灯。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右翼不相信共产党是真诚合作,确实有他们的一番道理,他们认为左翼“更流氓”也并非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际上,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作为后辈的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共产党只是借着日本军国大举侵华这么一个“有利的时机”,利用中国人有强烈的家国情结这么一种文化,骗过了国民党——等到抗战结束,共产党“果然”就对国民党动手了。

对于这段史实,我反复研究了很多遍,也想了很多,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至少可以确认,当年的那个中国共产党,是真心诚意的求团结的。但中共有一些个人翻不了篇也是事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这些翻不了篇的个人最终服从了组织决定,或者说组织用制度约束这些翻不了篇的个人。

不光是抗战前夕,共产党提出国共是真诚的,抗战结束之后的国共合作谈判,中国共产党也是真诚的。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在抗战前夕,在解放军战争前夕,共产党都在严守一条纪律:若国民党挑衅、进攻,尽量躲着,尽最大努力不发生战斗。

我起初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我一开始的想法是,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强弱问题,也就是说,我起初认为是因为共产党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还击,那么就落得一个口实或者是很容易被国民党利用而大作文章。换言之,我起初认为,假设共产党处于强势地位,占据了优势,那不仅只是防守,还应当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反击。后来我才发觉我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只防守不反击,跟强势弱势没有关系,而跟“需要”有关系:一旦动了手,就很难找到回旋的空间,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如此。想促成合作,尽量不要动手。会有冲突,但想方设法的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就是真诚的具体表现。所以,只防守不反击这只是一种表达,它不是一种原则,不是一条纪律,指导 思想只有一条:不要激化矛盾。

如今市面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家暴只有两种,0次和无数次。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这是对的吗?不,这是错的。很多人都是国民党右翼,但有极少人是共产党。

所以最开始提到的那段视频,不管男户主自己是如何想的,但他的做法,我以为,确实要比动手反击要好。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君子动口不动手,很深刻。

家园 为什么有的人能活成连自己都嫌弃的样子?(3)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在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很多年前流行一句话,叫“相爱容易相处太难”,今天流行的是另一个词,社交恐惧症。在我看来,事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说法变了:很多人没有下【足够多的】功夫去学习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人和人如何相处?要说起来答案是很简单的,互相尊重,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尽可能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据我所调查,如今相当多的年轻人,嘴上说的是希望跟别人和平相处,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就是路人关系,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是生意。

为什么我要“却”这个词呢?

这些年轻人是不会同意我用“却”这个词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彼此是路人关系就叫和平共处,他们不认为路人关系并不是和平共处。

人和人的关系,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相吸,要么相斥,不存在中间值,方向问题,永远都是非此即彼的。所以,路人关系本质是相斥,既然相斥就不可能和平共处。我该怎么说,才能证明这一点呢?

假想一下,你打算跟另一个人合租,你们之所以要合租就是为了分担房租。所以除此之外,彼此之间再无交集,这不就是路人关系吗?这不已经和平共处了吗?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

先说一条,互相得看得顺眼吧,至少得凑合吧。如果对方让你感到反胃,你还会跟ta合租吗?再说一条严重点的。跟你合租的室友是同性,你们俩都是男人,而他三天两头就会带一个女人回来,导致整个房间里充满了一种不可描述的气味,你难道不会“真他妈烦”吗?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毒杀大学室友的事?“我们彼此之间看不顺眼,彼此也心知肚明,但如今住在同一间宿舍里,我们就保持路人关系好了,井水不犯河水”,这就是N多大学生的内心写实。这是,完完全全的,想当然。

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就得想办法把关系搞好,否则就不要住在一起。从广义上来说,如果有一个人坚持“我就想跟所有人保持路人关系”,他应该自觉的将自己开除球籍,离开地球,甚至离开太阳系,甚至离开宇宙。

所以,但凡还有点机灵劲的人,是绝不会吐露真言的,“某室友我从来就看不惯ta”,他会撒谎,他会说“尽管我们俩的兴趣点不在一条线上,但是我们相处得还是很愉快的”。这样的撒谎,是一种善意,表达出不想激化矛盾、撕破脸皮的愿望。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听到某人说真话,那往往就意味着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将关系撕裂。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某些话,不管是从自己嘴里还是从别人嘴里冒出来,连撒谎都不愿意,往往就意味着事情无法挽回了——至少在接下来的一个不短的时间段内就是如此。

在中美关系中就是如此。美方有一些人,总在干一些撕破脸皮的事,而中方总的来说都在装聋作哑。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跟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吗?诸如什么经济原因,什么实力不足?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国的共产党,中国是有担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担当的民族。担当什么?维护和平。怎么担当?尽最大努力不掀桌子。只要不掀桌子,不走出那危险的一步,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一切可以坐下来慢慢谈。而一旦走出了那一步,对所有人而言,都是灾难。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也不想这样,是他逼我,不断的逼我”,说得振振有词。我不是在批判,我只是想说,得有本事才能挣到和平共处,没这个本事,说破天,最后一定是兵戎相见。

远的不说,看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我敢打保票的说,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承认,中国是有担当的大国,中国是有大本事的国家,就是能【做到】和平共处。如果有一天,中美真的撕破了脸皮,我敢说一句,一定是尽力了。正如抗战结束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最终还是打了起来,但中共已经尽力了,尽了最大的努力,可以说一句,问心无愧。

大道理讲完了,接下来我要抛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个体,很难做到与人和平共处呢?

我曾经考过我闺女一回,题目这样的:假设说,你在某家公司工作,你的同事除你之外,人人都很上进,你有两种选择,一、我也很上进,二、我谋 个闲职,图个清闲,你会选哪种?

不用猜,我闺女的选择是一,上进,大家都上进,这是好事啊,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我笑着告诉她,你爸我的选择是二。为什么会这样的选择?因为需要我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和而不同。

我选择二,一定会被周围的同事所鄙视,有说得婉转的,比如“某某其实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吧……可惜了”,也会有说得直接的,比如“某某某原本是块好材料,但他自己要糟蹋自己,别人能说个啥?说到底,一个字,懒。”但是,我一定能跟这些同事和平共处。

为什么?因为一定是双赢,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各得其所,这不挺好吗?

我闺女听了之后若有所思,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于是她对我说,你这摆烂居然摆出了境界。我是怎么说的呢?我告诉她,你讲的那种上进叫小上进,我讲的这种上进叫大上进。为什么说是小上进呢?能想到的只有自己,能想到的只有眼前事的,概括的说,能想到的,只是一个局部。为什么说是大上进呢?不看别的,看整体,不是我和你,而是我们。所以,对于大上进而言,那就是你选择躺平我就站起来,你站起来我就躺平,我甘愿因此被人嘲笑,也要换一个和平共处。我不是要跟你对着干,恰好相反,我是要跟你合作。

由于我这些话过于奇葩,我女儿一时难以理解,所以我又跟她多讲了几个事例,比如租房。

我对我女儿说:你知道为什么像这样的人,永远 都是“真心不值这个钱”,但因为都这样即便无奈不得不接受吗?因为你们老想着去找便宜的房子,所以你们只会遇到卖高价的房东。如果你们是想去交朋友,你们才有可能遇到下面这种人:房租好说,主要看缘份。这种人,根本就不急于更不指望把房子租出去,他们是租也行,不租也可以。彼此聊得来,没准能成朋友,我就租过你。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所以,你在中介那,是找不到他们的。这样的人,并不是某些人想象 的,阔,他们只是不喜欢把所有的事都搞成生意。

如今有个美国人非常火,他叫赵喜娜,他的英文名字是john cena。听中文名字,你是不是猜她是个女人?不,他是个男人,还是一名壮汉,出身WWE。

WWE是个啥?摔跤,表演性的摔跤“比赛”。我为什么要给比赛两个字打上引号呢?因为它不是那种摔跤比赛,但它确实也是比赛,是另一种比赛。John Cena,赵喜娜,拿过两回WWE双打冠军,所以他后来成了WWE推广大使,致力于在中国推广WWE。

所以,依某些人的理解,赵喜娜之所以那么卖力的学中文,全他妈的都是生意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有一回,赵喜娜在秀中文时说走了嘴,他说台湾是一个国家,然后引发了什么,想来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能猜得到。我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调查了一下(我的调查大家也不太当回事,我不是侦探),发现有一种可能,赵喜娜是被人陷害了,被某人带到沟里去了。想想看吧,赵喜娜,John Cena,一个美国人,他对中国的了解能 有多少呢?不管他如何努力学习中文,想做到面面俱来,总得需要一个过程吧。这就好比说,一个中国人坐在纽约的地铁中,抱着手机跟人说“那个……那个……上回你跟我说的那个什么来着”,旁边的黑人小哥是不是多半会怒目相视?为啥,因为这名中国人没有意识到,“那个”听起来跟“nigger”的发音很相似。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赵喜娜并不是一名纯纯的生意人,他确实服务于WWE,WWE想打开中国市场确实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赚钱。在经历了网暴之后,他翻盘了,现在更火了,许多中国人已经接受了他。他还带火了一个新词,bingchiling。啥意思?冰淇淋。而众所周知的是,冰淇淋是舶来品,从ice cream翻译过来。大家不觉得这件事非常有趣吗?ice cream来到中国,又回到美国,起了新名,叫bingchiling。

你想省钱,他想赚钱,你们不是合作,你们是在对立。很多人把钱当成大事,甚至是头等大事,我当成小事,我跟这些人,不是对立,而是合作。赵喜娜,John Cena,确实是WWE中国推广大使,但他不是奔着钞票来的,他想干一些他从未干过的事,所以N多中国人最终接受了他,也喜欢上了他。

家园 为什么有的人能活成连自己都嫌弃的样子?(4)

朋友得搞得多多的,但我也很清楚,有的人恐怕只能跟他当“朋友”,所以呢?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一个张三说,疫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央有了新的政策,我认为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不会太多人重症甚至死亡。另一个李四则说,这要是落到你家人头上,落到你孩子身上,你恐怕就不会这么淡定了。

我还看到这样的对话。一个赵五说,专家说重症率很低,我打算出门转转。另一个钱六则说,我劝你最好不要口罩,反正重症率也很低,对吧?

我就在想,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这样的李四和钱六?即便一个人,非常不满当前的防疫新政策,他有话想说,难道“要是你被感染了,你或许就没有这么支持新政策了”不是底线吗?为什么要绑上一名素不相识的人的家人呢?为什么说话总是这么有攻击性呢?是因为隔着屏幕不怕被人打吗?

我想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重要原因翻译过来就是:但凡手里有点本钱,就忘乎所以了,也就是胜必骄。隔着屏幕,你打不着我,这就是我的本钱,我有了这本钱,我就【可以】攻击一名素不相识的人。

为什么今天有许多人宣称“我不想跟任何人交朋友”呢?因为今天的工具发达了,有许多事可以交给机器完成,而这些事在以前需要跟别人合作。因为今天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了,且日趋完善了,而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市场中很少有提供端茶递水、喂人吃药的服务。

还是胜必骄。

为什么今天有人说自己患有社交恐惧症?因为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的问题就多了,要处理的问题就复杂了,青少年期的社交方式不够用了。简单说,成年人的社会,我玩不转。

这是败必馁。

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张三而讨厌李四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喜欢是因为顺,而并非是因为对方正,讨厌是因为逆,而并非是因为对方邪;另一种可能恰好反过来。鱼目总是跟珍珠混在一起,珍珠同样也跟鱼目混在一起,要甄别出来,需要本事,本事不是天生就会有的,需要练,练不是简单的刻苦就能练成的,还得会练。可N多人并没有下功夫,在辨析下功夫,没有养成反复斟酌、仔细研判的习惯。

这还是败必馁。

一个人,之所以喜欢张三,是因为张三正,起初跟张三打交道时并不顺利,之所以讨厌李四,是因为李四邪,起初其实相当顺利。但是,这个人,时常为无法铲除李四这种邪门歪道而暴跳如雷。

这仍然是败必馁。

我是怎么看文化大革命的呢?其实我的看法有好几个版本,过一段时间就会淘汰旧版本,换上新版本。我对文化大革命的最新看法是这样的:两群孩子在打架。正派的家长就是毛主席,邪道的家长则是某某某。规矩是,孩子自己打,家长不许插手,除非出现了难以收拾的危险。但邪派的家长不讲规矩,孩子们打着打着他自己就赤膊上阵了。于是毛主席将这邪派的家长揪出来,按在地上,不许他动。

为什么毛主席会发动文化大革命?建国后不久,毛主席就把接班人一事提出了问题,希望通过大伙一块商讨找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然而,落空了。所以,毛主席早晚会离开我们的,世界终究是“你们”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打一场。毛主席有自己的学生,邪道也有自己的下一代,双方都明白,光是自己行是不够的,还看下 一代、下下一代。而实际上,邪道的心思是,毛泽东你已经赢了一场,这次轮到我们赢了。

最后的“比赛成绩”,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毛主席会因此后悔吗?我想不会的。毛爷爷他能不知道,正邪 交手一百回邪道赢一百回,交手一万回正派能赢一回吗?

“我”走的是正道,“我”也赢了,但我无法保证“我的儿子”肯走正道,或者会走正道,但这不影响“我”走正道,不妨碍“我”赢一次。“我”不是在证明“我”有牛逼,“我”只是在告诉大家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如果正派永远赢不了,总是输,那么人类就一定会灭亡。人类会不会灭亡?这个答案在人类自己手里。活,是自己挣出来的。如果人类有一天不想挣,不会挣,灭亡了,那就叫灭亡了。想挣且会挣,必须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而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心里只能装一件事,那就是,要活。

我认为以上就是毛爷爷的看法。所以,“安排”文化大革命,如果正派赢了,很好,可以继续赢下去,如果输了,也是好事,可以继续练下去。

说起来人人都想当好人,都想与人为善,都想跟别人和平共处,但这一切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真心想做,就一定有真心想做的做法。心不诚,自然也就有心不诚的干法。

所以,松子为什么最终变成了一个连自己都嫌弃的人呢?我看就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了吧。

[LN] /LN]

我不是在审判谁,因为什么都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什么都可以教会,只有一个,是不可能学得会教得会的。有没有真心,只有自己最清楚。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一切,都昭然于天下。

家园 生活小事三件

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有人说,是因为书里有很多养分。对不对呢?不能说错了,但恐怕不能说对了。

口头表达跟书面表达是两种环境。一个人,若懂得如何关爱自己,他就会有意识的让自己生活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来回穿梭,好比白昼和黑夜交替进行。

口头表达,就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而言,远不如书面表达。说的人有可能口齿不清,听的人有可能走神,还有其它的声音干扰。此外,“回放”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就需要想一些办法来提升安全性。比如,“某个产品很好”这句话就有可能被听成“不好”,怎么办?多说几句,“某个产品很好,它这个刀片非常锋利,切东西省力。”这就好比电视剧,你不用每一集都看,也不用从第一集看起,从中间某个地方插进去看,前因后果,你基本上都能搞明白。

那么书面表达还能如法炮制吗?不能。如果你把口头表达的一些套路直接搬进书面表达,读者的感受就是,太啰嗦了。

这就是我们要读书的原因,有意识的给自己创造出两种不同的环境。越是这样,越是灵活。而越是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越是死板。

电动车好不好?

今天的电动车恐怕不如烧油车,但明天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再也见不到电动车了,要么能见到。这是废话吗?我的意思是,再过一段时间,人人都会说电动车好。

任何产品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来说,某领域中出现的新产品,起初往往不太受人待见,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被人们广泛接受。这个道理特别简单,恐怕不会有人反对,但时间是个问题,时间会让许多人忘记这个道理,变得刻舟求剑。

“我十多岁的时候,我妈从上海给我买了一件短袖衬衫,我妈说这是最时髦的款式和面料,但讲真,我不喜欢,因为不透气。后来我才知道,那面料叫的确凉,专业术语是涤纶,是一种人造 纤维,或者也可以说成是化工纤维。这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后来只买天然织物,棉、麻、毛、皮。”这是从我某本书上读到的,很有代表性,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刻舟求剑。写下这段文字的人,恐怕不知道,人造纤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天然纤维。并且,人造纤维整体来看还很便宜。

人为什么要打扮自己?

张三,穿着朴素,但干净整齐,人前人后都是如此。

李四,穿的是一套意大利手工西装,5万元一套。他穿着这套西装,约了一个人,谈了一笔生意,500万元。

赵五,穿的也是一套意大利手工西装,10万元一套。别人见了说,哇,意大利的,哇,手工的。好!我还有点事,回头再聊。

问,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谁懂事?谁虚荣?如果要对号入座,你是哪一个?

家园 从一段常见剧情开始……

有一种常见剧情是这样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有一名女学生,她是共产党党员,她爱上了一名男老师,并且向组织提议,争取该男老师入党。组织表示同意,并立刻展开了考察……其中一项考察是如下安排的:女学生约男老师喝咖啡,然后谎称自己有事要办,让男老师帮忙,把一封信送到某处。这一考察的逻辑是:如果这封信被拆开(信里有机关,只要被拆开就会留下痕迹),那就说明男老师不可靠,或“好奇心”旺盛,或是军统特务。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这封信没有被拆开呢?

信如果没有被拆开,能证明男老师可靠吗?不能,因为完全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男老师恰好就是军统特务,他具备反侦察能力。其实还有其它可能,总之,若信没有被拆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考察方式呢?这种考察方式,不就是颇为流行的“在抽屉里故意放一摞钱,故意让某人看见”吗?讲真,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剧情就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很怀疑,编剧是故意编出这样的剧情的,这样的剧情如果还有人能看得津津有味,那就说明什么什么;而如果有人看不下去,“无奈”之下跑去读书,这难道不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吗?

以上,只是开胃小菜,下面上主菜。

忘掉那个拙劣的考察方法吧,让我们来看一下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哪一步。女学生,共产党党员,是下属,她爱上了男老师,这就说明女学生已经对男老师做出了结论,而上级领导还不能确认。请问,如果你是领导,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1.将该下属迅速调离目前位置;

2.派出得力干部,搞清楚男老师的状况。

我要是领导,我会选择1,而不会选择2,因为后者难度太高。

万一考察结果是男老师确确实实就是特务,这就意味着要推翻女学生的结论。而我们都很清楚,有许多事不像1+1=2那样容易说明白。所以,等待我这个领导的,将是什么呢?很有可能是一场激烈的冲突。

让我换一个场景,以便大家看得更清楚:有一名女孩交了一个男朋友,有一天她领着自己的男朋友回家让父母“过过目”,而父母只看了一眼就确信这个男人并不可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在这里,我假设女孩的父母确实有识人之力,判断准确。

所以,真正的错误是从哪开始的?

是从女学生、女孩开始的,她们相当于干了一件前斩后奏的事。也可以说,她们干了一件自相矛盾的事。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为什么要请示领导或者父母?如果相信领导或父母的判断,为什么要自己下结论?

这是一。二,为什么这样的事,通常都会引发激烈的冲突?

对这个问题,我的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只要他做出了结论,就意味着他掏了钱、支付了成本。即便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也是如此。好比说,某人看上了某款背包,却没有买,仍然支付了成本。

正因为如此,一旦被另一个人所否定,那么就相当于亏了。

接下来会有两种走势:

1.亏了,很难接受,于是跟对方发生冲突;

2.亏了,但能接受,不发生冲突。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走势呢?

这是因为有的人非常在乎得失,每一次的得失都很在乎;而有的人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是因为他始终把自己当学生,始终在学习,既然如此,学习就得学交学费。一定要说明的是,这跟出身贫富,无关。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为什么有的人成长速度很快,而有的人成长速度极慢。

比如有个张三,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永远 都是学生,或者说他接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一开始,他也会在自己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结论,但用不了多久,他就开始长教训,不轻意下结论,一旦做出结论就(往往)意味着把握性非常大。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每干一件事,都是对的。

又比如有个李四,他几乎从未真正把自己当学生,他经常很轻易的做出结论,自然经常被人反驳。又因为他不把自己当学生,所以他亏损之感又非常强烈,因此,他也经常表现出“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这种类型的,不好意思,占比高。

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的真实内涵是:很多人,大概到了十岁之后,就再没有老师了。没有人愿意教。因为每次纠正他的错误,就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冲突。

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真实内涵:小学三、四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往前看,老师多数还是比较有教学热情的;往后的,老师多半都是在混日子。

我之前老说有的人选择当老师,无非就是看中了铁饭碗。这话,我只讲了一半。实际情况是,多数刚参加工作的老师都有相当高涨的工作的热情,但一般而言,挺不过半年。半年之后,他们就明白为啥老教师都在混日子了。也就是说,这些人,犯一个一模一样的错误:在不了解“彼”也就是学生的情况下,做出了结论。这一结论的外部表现就是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想象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知“彼”,在做职业选择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很多十岁以上的人是不可教的,或者说,除非自己有独门绝招,否则根本就搞不定,那么他就不可能去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除非无可奈何。

事情到这结束了吗?并没有。只要我们顺藤摸瓜,就会发现,所有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弄明白“N多人十岁之后就没有人再愿意教他们了”。我有理由这么说吗?有,很简单,自己也是过来人。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他认认真真的梳理了自己的过去,回顾了自己的历史,他一定能发现这一点。要不然,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以上,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有一颗学习的心,你一定能得以充分发展。但如果你没有……

一个人若爱学习,把不断学习当成自己的本分,他一定能遇到老师;而一个人不爱学习,“迫于无奈”才学习,他一定遇不到老师,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都遇不到。这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人不学,不知义,爱学习者得道,不愿意学习的失道。遗憾的是,N多人,是失道之人。也就是说,N多人,大概自十岁起,就被自己的父母抛弃了。

家园 自己的命自己挣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毅力”,不建议你生孩子,当老师。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其实跟恐怖分子并没有质的区别呢?

因为他们经常受到伤害。为什么经常受到伤害呢?因为他们的父母早就实质上的抛弃了他们。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这么早就抛弃了他们呢?因为他们不学习。

等他们有一天,自己成了父母,也跟自己的父母一样,早早就抛弃自己的孩子。

正因为如此,许多孩子,十岁以上,我能从他们眼睛里看出来仇恨。他们不是仇恨某个人,而是仇恨这个社会。这,就是恐怖分子。

他们跟恐怖分子的区别只在于后者在自己身上绑了炸药。而他们最喜欢干什么?在别人刚刚愈合的伤口上,重新来一刀。这就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

所以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是非常努力上进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些人,从仇恨的包围圈中跳出来。

人,不是铁打的,长久的生活在仇恨中,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受不了,自己也会变成恐怖分子。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医院里的小护士不好?

小护士的确喜欢整人,并且整起人来是一套一套的。这是因为小护士就是我说的那种恐怖分子,他们打小就受人欺负,主要受年长者的欺负。现在叫风水轮流转,他还会跟你讲客气?

那些被欺负的年长的病人,真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吗?当年,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有身体,天天欺负这个欺负那个,这就叫胜必骄。等有一天,自己老了、病了,会怎么样呢?

我曾经看过一条新闻,大意是说,有个人30多岁,在街上遇到了自己以前的小学老师,上去就给对方一耳光,一边打一边问,你还记得我吗?

在一次闲聊时,一个同事告诉我,他家是他妈做主,之前是他爸。他爸酗酒,还喜欢打人。后来摔了一跤,卧床不起,于是“大权旁落”。他跟说我这些话时,我能感觉到,他一点都不把他爸当回事,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当然,用嘲讽或许更为准确。

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别在我这失忆,好吗!想想当年你都干过啥。

不把学习当成自己本分的人,不能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就是这个下场,千古不变。

可叹有的人死不悔恨。其实这世界上多数人都是能翻篇的,过去的事都是可以不计较的,“条件”就是:你不要再给我添新伤,你不要再来伤害我。

唉,胜必骄,败必馁,自作孽,不可活。

我可以实话告诉大家,我对我的父母无法产生感情,我最多只能做到不恨他们。打我记事起,我就经常听到我父母躲在屋里,说我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猜,跟我一样待遇的人,并不是少数,对吧?

所以我的名言就是,你可以抛弃我,所有人都可以抛弃我,但我绝不会抛弃我自己。

我的命,我自己挣。

家园 什么叫爱什么叫恨?

什么叫爱?爱,就是绝 不允许自己变成当年自己极其厌恶的那种人。

什么叫恨?恨,就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什么叫爱?爱就是不论自己曾经犯过多少错也要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什么叫恨?恨就是反正已经犯过这么多次错了,继续犯错又如何。

什么叫爱?爱就是不论自己遭过多少罪,一定到此为止,绝不会对下一代说“老子吃过的苦你得重新吃一遍”。

什么叫恨?恨就是“老子吃过这么多苦,你凭啥不能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