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程碧波:纹明,《几何原本》来自中国的证据及其在西方的错误传播 -- hwd99
佛教中国化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伪经,准确的说是模仿著作。不止内容进步,一千多年来连鉴别真伪都做不到,只能用谱系学判断疑伪,而这不影响成为主要经典。比如大乘起信论、楞严经、圆觉经、梵网经。单以此论,西方也不少,比如基督教的伪经(Pseudepigrapha),伪狄奥尼修斯之类。不讨论某些近现代疑伪,因为动机过于明显。
人家做好事不留名,只能称其为红领巾。
比较搞笑的是,起信论在论证确为中国产之前,还有许多学者以此讨论当时中国佛教者的佛学素养不足以写出这本书……
西方著作传抄方面,可以参考《抄工与学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著作实际上只留下了9世纪的转抄本,还有一些只有阿拉伯文转译拉丁文的版本。原本的情况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层累和伪托也没办法知道,这成了部分人疑伪的基础。
例如《史记》,没记错的话,现存最早的版本好像是11世纪的,而且还是残篇。但一般也没有中国人怀疑其是伪书吧?
那么怎么证明《史记》是真的?无非是把《史记》记载的内容和田野考古的成果作对照。最出名的当数出土甲骨文中商朝世系的发现。
外国古代文献的考证大多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所以现在国内一股脑把所有外国古代文献都斥为伪造,就有点过犹不及的问题了。
例如前四史的《史记》约52万字,《汉书》约75万字,《后汉书》约90万字。《三国志》最短约38万字。考虑到晋朝纸张已经普及。《后汉书》和《三国志》可能是写在纸上的。但《史记》和《汉书》应当仍是写在竹简木牍上的。
根据出土文物推算,一片竹简平均写30-35个字,《史记》一书需要约一万五千片竹简,重约50~60公斤。《汉书》则需要约两万片竹简,重约75~80公斤。
多说一句,中国现在有怀疑西方伪造文献和历史的,也不乏全盘否定本国出土文物的,甚至说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竹简木牍和甲骨。全部都是在过去一百年里伪造的。例如这位:炮轰“甲骨简牍”第十七弹|以假乱真的简牍学
呵呵。
加工成本也不会超过一个普通力工一个年的工钱。抄书工的人工费更高。
史记有六朝残卷,而且可以和其他出土文献互相参照。西方被质疑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著作连残卷都没有,甚至连原文版都没有。尽管有大量残卷出土。史记是真的和史记本身的断代是两回事。这里说的是著作的年代而不是内容。其实前贴说神话我贴过这个。并没有都否认的意思,但中外文献绝对是双重标准。
比如史记的帛书可能需要三百多米才够用。另外不只有竹简,还有木牍。一片木牍100-150字不等。汉简则在30-60字不等。比如磨咀子汉简《仪礼》为二尺简,一简60字左右。像尹湾木犊那种例外,双面足有1600字。最后考虑到西汉已有叶麻纸,而篇幅和帛相仿,成本还会再低一档。
而羊皮纸和莎草纸完全无法与上面任何一个相比,不考虑容字,但考虑制作成本就够了。埃及帝国当然有这个实力,但是那几个小岛显然不可能。于是就有了另一种质疑,就像黑色雅典娜那种,强调近东文化为基础或主体,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古希腊。
这是纷争的核心,那就是如何定义古希腊?一些人实际上仅以西方、小岛或者哲学定义,当然会出问题。
中国人或多或少怀有中国劣等论的看法,没办法,这是中国近400年落后,特别是最近170年全面落后的心里失衡。中国男人看到外国男人觉得矮人一等,中国女人愿意委身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的穷瘪三,香港阿灿宁愿下辈子做蟑螂也不愿意做中国人,背后的心理根源,就来自中国劣等论。
中国劣等论猖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西方伪史营造的氛围相当成功。
我认识很多有名的学者,他们内心是认同中国劣等论的,不过一直不敢讲出来。比如说陶器。中国使用陶器的历史最悠久,技术最先进,使用最普遍,于是他们就竭力鼓吹陶器的世界各地独立起源说。到了金属,青铜器,他们不顾中国古代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物件之大,制作之精湛,矢口说传自于中亚。
我说为什么中国的青铜器这么发达呢?为什么我们比他们晚了2000年搞青铜器,却比他们多,比他们先进,岂不是说中国人更聪明,人种更高贵? 胡扯!中国人不行, 创造力不行。
其实金属的冶炼,也完全可能是各地独立发现,独立发展。 因为只要用火制陶器,有了足够高的炉温,还原性的燃烧气体和恰当的矿石,各种金属冶炼都会被发现出来。没有道理智商正常的中国人不能独自发现。特别是不同地方的矿石成分不一样,套用某一个地方的配方和方法,是不会在另一个地方成功的,必须因地制宜,反复尝试。在史前文明,冶炼金属绝对是国之大事,根本不可能传授给远方不知道来历的潜在敌对种族。
对完全没有影子的事情,臆想出中国的科技突破来自西方人的传授,中国低人一等的结论呼之欲出。
但实事求是地说,西方有没有伪造历史呢?无论是土地里的断臂维纳斯,海里的浸泡了2000多年的海神波塞冬,几百万字的亚里斯多德著作,克里特岛的胡吹都无声地证明,西方有系统性的对历史成就夸大,或把别人的成就据为己有。说他们是伪史,未必准确,但相去不远。
那么教会内部收藏的亚先生著作的最早版本是什么时候的?是写在什么材质上的?
如果教会现存的亚先生的著作,是从莎草纸版本抄过来的,是否也会有说明?
并不是竹子木头砍下来就可以用来写字了。
最重要的工序是去除竹子和木头里的水分。一般用烘烤法。这个过程有多长呢?现代复制的工艺是一个星期。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就成了木炭了。
除了汗青除去水分,竹子要破开,切片,刮青,去节。破开,切片不难,去节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没有现代机器研磨,全靠手工。
类似的,木头也要切片,打磨平整。没有现代机械帮助,纯粹用人工削出大小均匀的木片再打磨就要花费无数时间。
即使是有现代机械帮助的“复古”工艺制造一枚竹简也需要一星期到十天的时间。古代只会比这个更长。
从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和所需工时角度讲,竹简木牍超过莎草。
所以从制作成本上来否定西方文献的真实性还是有问题的。
史记、汉书几十万字,也都是文言文,要是改成白话文,史记大概200万字也打不住。所以到了纸比较普及的唐宋,才有白话类的传奇小说。
而西方的典籍居然都是白话文类的,加之是拼音文字,长度又超过方块字N倍,所以怀疑西方古代著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等家族伪作,是符合逻辑的。
据说现在的清史也有这个问题,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一下子就长出了很多。如果再用拼音文字,长度大概就更长了。
中国的文言其实也是上古白话。西方的古希腊语也不等同于现在的希腊语。拉丁文和现代的意大利语也不是一回事。
至于说和中文文言相比哪个简洁,这就要看情况了。例如文言简洁的例子“逸马杀犬于道”。六个字。翻译成拉丁文是“Elapsus equus occidit canem in via”。也是六个字。
当然,你可以争辩说字母拼写长度。但这主要取决于字体大小。否则我也可以说中文繁体字的笔画问题。“逸馬殺犬於道”写在竹简上比字母要宽出至少一倍。
反过来,拉丁文的“Veni Vidi Vici” 才三个字,文言文可找不出对应的。
西方古代文献的确有托古托假的。但这和中国古代文献的情况一样,不能因此否定所有的西方古文献。何况很多文献还是出土文物。
归根结底的问题是,就算西方古代文献全都是在文艺复兴到拿破仑时代之间伪造的,这些文献里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按国内西方伪史派的讲法是从中国传入的?如果是这样,中国自己的文献又到哪里去了呢?要知道西方文献里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没有在中国文献里出现过。
如果这些都是西方人托古原创,除了证明文艺复兴后西方人的确牛逼外,还是证明不了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现存作品,现在一般研究认为很多是他的学生和学派内部托名写的。这在古代是常见现象。中国的诸子百家著作也是如此。
如果不算《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的现存作品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10世纪的。《雅典政制》则是十九世纪在埃及的考古发现,公元一世纪左右的纸莎草本。近年来田野考古发现证实了“陶片放逐法”等文章中的内容的确存在,故此这篇文章一般认为是真的,就算托名也是希腊化时代的人干的。
十世纪的版本是什么材质的,任兄知道吗?谢
补充一篇别人对“西方伪史论”的评论:维为伪学考:被歪曲的史学背后,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