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统治阶级禁止民间研究天文,是否就是中国无法产生科学的原因? -- 绝对不是白领

共:💬98 🌺501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几百年来海南渔民和太平洋岛民是到某处纬度往精度上凑找点吗?

几百年来海南渔民和太平洋岛民是到某处纬度往精度上凑找点吗?《更路簿》源头就是郑和下西洋。那样几艘小船甚至独木舟怎么定位不大的暗沙区,怎么避免方向搞错飘越南或菲律宾去

郑和船队从东非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航程都是沿海岸一点点转悠不会直航?还有从斯里兰卡到马六甲航程,难道都是沿海岸线一点点转悠?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89-90] 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大型船队一年半往返,看这速度。光每次进出港还不知道耽误多久。宝船太大,有时嫌刘家港水浅,海外港口就不用等大潮?

至于地球经纬度,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前有几个认识到世界在一个星球的?

在没有极其精确的航海钟和六分仪以前,郑和舰队天文导航极为出色

而不是像你说的——“郑和后来出马六甲,也不是直接横渡印度洋,而是沿海岸线前进的。”

家园 👍
家园 跟西方没法比,但相比宋元还是有提高

清代有明代引进的西法数学加成,基本把宋元数学和西法融会贯通了,可惜二者都是初中水平,距离西方越来越远。不过清代数学也是在此基础上缓慢发展,比如宋元数学的垛积术,清人恢复后不断发展,李善兰今天被人记住是因为翻译微积分,其实他在接触西方微积分之前已经对微积分有了初步探索,而且就是基于传统的垛积术。

明安图对牛顿级数的研究也诞生了清代特色的级数理论,在组合数学领域中有一些重要成果,比如现在码工面试考题之一卡特兰数,实际上明安图在卡特兰之前一百年就发现了。再比如李善兰恒等式,是西方数学中极少几个用古代中国人命名的定理 — 即使是中国人先发现,绝大部分情况下西方数学书仍然采用西方人命名,上面的卡特兰数就是一个例子,能以中国名字进入西方数学书的古代数学成果极为少见。而这个李善兰恒等式也是基于垛积术和清代传统级数研究。

总而言之,清代数学水平跟同期西方没法比,这点该骂,但的确达到了中国各王朝的最高峰。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应该还有董祐诚—项名达这一路

项名达是在董祐诚研究基础上推进。

向下:通过学术交流对戴煦研究产生影响。

又因为戴煦,收了夏鸾翔当弟子。

董—项(戴)—夏,这一路对微积分的探索也有贡献,可惜董和夏比较年轻就去世了。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更路簿》航线就是针路

几百年来海南渔民和太平洋岛民是到某处纬度往精度上凑找点吗?《更路簿》源头就是郑和下西洋。那样几艘小船甚至独木舟怎么定位不大的暗沙区,怎么避免方向搞错飘越南或菲律宾去

《更路簿》是个总称,实际上有几十种。《更路簿》的内容繁多,例如记载各地的水文、地貌、物产等等。但碰到航线还是用的传统针路。如下面几个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例如这句:

自红草门上双帆,用乾巽,二更收。向东南。

翻译

从 红草门 出发去 高尖石,航向 乾巽 (罗盘角度),航行4.8小时(二更)后收帆,转向东南。

这就是传统针路,前面已经解释过原理,这里不重复。

较传统针路有发展的,是罗盘度数分的更细。把原来二十四等分的罗盘增加十倍到二百四十等分。加了“线针”的概念,一线相当于现代罗盘的1.5° 。

至于怎么防止漂到越南或菲律宾去。老实说,无法防止。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你看到的针路法,一站一站的过去。每站的距离都相对较小。这样就可以减少误差。例如上面从 红草门 出发去 高尖石仅仅航行 4.8小时(二更)。假设巡航速度是每小时5节(9公里),也就43.2公里。如果当中被风暴吹离了航线。只能先定纬度。如果在该纬度上有较近的已知港口,就顺着纬度去那个港口。如果没有,那就看最近的港口在哪个纬度上,航行到那个纬度后再顺着纬度找。

但如果被吹到完全陌生的海域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南中国海被陆地四面包围,即使被吹离航线,最多也就是被吹到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真不是什么大事。真给吹过去了,《更路簿》上加一笔,就多了一条航线。😁

顺便再说一句,经度计算问题没有解决前,即使是西方的海军一旦偏离航线也是听天由命,沿着纬度航行以期找到陆地。

例如

1741英国军舰「百夫长」号,驶过南美洲最顶端的合恩角时,遇到了风暴。连续58天的狂风暴雨把他们彻底吹离了航道,舰队的其它5艘战舰也和「百夫长」号失散了。等到雨停了之后,舰长安森完全判断不出自己到底在哪里。此时船上的给养快用光了,不少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必须立刻上岸补充淡水和食品,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安森知道南美洲太平洋一侧的外海有一个名叫费尔南德斯的小岛,位于南纬35度的地方。可安森不知道自己的经度,只能先向北驶到南纬35度,然后沿着纬度线航行。但是,到底向东还是向西走呢?安森决定向西。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走了4天都没有见到大陆,船上每天都要死掉6-10个人。于是掉头往东。两天之后他们就看到了陆地。谁知走近一看,却发现这是西班牙占领的智利,海岸边都是悬崖峭壁,根本无法登陆!没办法,他又只好再一次掉转船头。事实上,安森后来承认,当时「百夫长」号距离费尔南德斯只有几个小时的航程了,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发现海岛。因为测不出经度,「百夫长」号在海上耽误了2个星期,多赔进去80条生命。

家园 纬度好定,经度难找

纬度可以从观测天体的高度角得到。

经度理论上可以通过与零度经线间的时差得到。问题是当时没有精密准确的钟表。这个也就只存在于理论上。西方解决这个问题都是从计算时差出发,但分为两条路线。

一条是制造精密准确误差小的航海钟。这最后被英国人先造出来。

另一条则是通过观察天体轨迹(特别是月球位置),查表计算时差。这要求有完整的星表,地月日的互动公式,还要有月球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表。这称为月距法。这也是英国人搞出来的。由于英国人以格林威治天文台为零度经线。英国的海军又强大了几百年。所以现在的经度都以此为准。但在此之前,各国都有自己的零度线。英国和法国零度线曾经竞争过很长一段时间。文艺作品里经常用到这个梗。

这段历史很有趣。美国的 黛娃.索贝尔 (Dava Sobel)于1996年写过一部《经度》(Longitude)。里面对此有详细的描写。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还一波三折。这里就不剧透了。

通宝推:从来,
家园 我想了一下 -- 有补充

我的问题请教错了。

应该是,中国古人是怎么想到经纬度的概念?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找到了一本书 -- 补充帖

分享一下:

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见前补充 4701648
家园 郑和是大明海军司令员、特混舰队总指挥

你太低估郑和了。人家是大明海军司令员、特混舰队总指挥,兼任特命全权大使、海岛属国总督,他的舰队光陆战队就至少一个加强团,是当时蓝星海洋的唯一霸主。

你怎么能假设郑和舰队就是靠今天流传下来的那点东西完成七下西洋、从未迷航的伟业呢。《郑和航海图》什么的,不过是流传出来的民用版资料罢了,他肯定有更高级更精密的军用版技术,只是失传罢了。他掌握的海洋水文地理资料,所拥有的海上航行能力,不见得比1980年的南海舰队差。

家园 其实呢中国民科不如外国民科

外国民科早就把发现美洲的荣耀归功于郑和了。

Gavin Menzies, 这位还是英国皇家海军潜艇指挥官出身,精通航海。他的惊人理论是郑和舰队于1421年发现了美洲。😅

这位写了一系列畅销书。包括:

《1421 中国发现美洲》(又名《1421中国发现世界》)

《1434:中国点燃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火?》

《谁发现了美洲? 美洲人起源未被传述的历史》

《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谜底揭晓》

2017年,这位还把自己的81册图书和3万页研究资料捐赠给云南大学。

中国的“西方伪史学”就是在此之后兴盛起来的。例如西方文学艺术科学都是从中国传入的理论,始作俑者其实是这位 Gavin Menzies。

这其实证明中国民科不如外国民科,开个脑洞还要跟在外国民科后面。当然,再过几年中国民科们会以“充分而详尽”的“论据”来“证明”其实Gavin Menzies 这个人虚构的。他写的书通通都是抄中国民科大师们的。🤭

家园 这位不愧是海军军官出身

一眼就看穿了郑和舰队七下西洋背后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储备。十年前我对他的观点一笑置之,因为他论证郑和派遣了一支“分舰队”到达了美洲。我用反证法论证说,要是真有这个分舰队,那中国就应该有记录;现在没有记录,那就肯定没有分舰队。

几年前我突然开窍了,意识他说的“分舰队”其实是麦哲伦三条船那个规模,在郑和舰队看来,不过是“司令部情报处综合调查丙大队”这种级别,当然不够郑和大人上报朝廷的级别,也就不会有记录。于是转而加入了“郑和舰队发现美洲”“郑和舰队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民科队伍。

家园 前一阵在B站看清代微积分的讲解,差点没晕过去,

甲乙丙丁天干地支也就算了,那微分积分实在是欣赏不能。😂

家园 战争和灾难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性动力

战争和灾难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性动力。

大的战争和灾难一方面会大规模摧毁守旧的反动的势力,另一方面也会极大激发人的创造力。

这几年读书阅世算是有点积累了,思想越发反动,越发感觉人性本贱,人就不能过好日子。人岁月静好的日子一常,社会秩序就会趋于固化,人就会费拉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时候把它当成警句,现在看这应该算是对社会规律的深刻表述

家园 千年没有糟弃诡辩学,

会不会也成为一个解释?

关键词(Tags): #善辩者误国
家园 人类的互相毁灭能力指数级上升

二战以后,战争不再是进步的动力了,而是毁灭的可怕了。被迫进步的动力,已经远小于毁灭的破换力。

欧洲这个样子,应该是对残酷和毁灭性战争的反思。最可怕是美国,基本没受外部战争的伤害,反而受益于欧洲发起的零战一战二战,对战争的感受和全世界是不同的。二战后,能从战争和准战争受益,大发军火财的也只有美国了。过于和平的世界,对美国来说是有害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