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记六十年代一次农民进城 -- 天马行空

共:💬137 🌺900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时代农民进城政策和改开农民进城政策本质上两条路线

毛时代时城市的工作机会少,但是性价比高。农村的工作机会多,但是性价比很低。农民们除了耕田种地,每年起码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修路、修水利。解放前农村的羊肠小道就是这样在解放生产队时大多数地方都可以通车了,全国几万个大小水库就是这样修出来的。

老毛时代的做法是提高农民进城门槛,不让大家一拥进城,避免农民工恶性竞争,但城里可以赚钱的活绝对不用担心没人干。有能力进城的,他本人可以赚多一点,没本事进城的,也间接得到一定的收益。买工分的钱不是个人拿的,而是给生产队的,生产队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直接或间接收益。

改开后,有本事捞钱的,自己大捞特捞,除了交公粮和自己的各种杂税,也不用交给集体了。农村的义务劳动再也组织不起了。能出去赚钱的都不肯出钱,留在村里的又怎么肯出力呢?拿我村子来说,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村里的路基本都没修过。水利甚至现在还是吃毛时代的老本。依我看,不但毛时代进城农民应该向生产队交钱,现在也应该交钱,不交钱的就参加义务劳动。

改开后最惨的是去了城里,又没本事在城里找到工作的。被抓起来,政府不但连让人做苦力挣路费的机会都不给,还要罚钱,不给钱就打到弄到钱为止。仅仅深圳收容站,就收容遣返了两三百万人。老毛时代,如果不设置进城门槛,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几倍。当然,在有些人眼里,这数字没什么可怕的,收容遣返越多,就赚得越多,但老毛绝对不是这样想的。

在老毛时代,总思路是以农业哺育工业,但农村里有能力赚钱的人,还是需要上交一部分集体的,这是共富的体现,其他留在农村的人才安心劳动。改开后,只有个人能吃肉,哪怕集体汤都没得吃。

我觉得,老毛时期农民进城的政策就是大寨路线,取得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改开时期的政策就是小岗路线,即使国家帮忙作弊,和大寨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认为大寨路线对的,说服不了支持小岗路线的,认为小岗路线对的,也说服不了支持大寨路线对,我也不准备说服谁。

通宝推:阴霾信仰,
家园 总之服务员是拿工资的

干多干少一个样。

所谓计划经济,指的是上面制定一个计划,你今年生产多少多少,然后卖给谁都规定好了的。

奖金制度是八十年代才有的。

家园 管理员站直喽!不能向恶势力低头.标题爆粗得花还不少,难道西西河成垃圾堆了?

以上几贴往来,先骂人者得10几朵花,回击者得到的只有草,分野明显.

打闷棍递黑拳的团伙人多势众,熟练利用规则用人数堆死对手

举报多的可能是同伙多呢.

管理员处理举报,应该考虑是先攻击者重罚,自卫者轻罚,而不是看谁拥护者多投草多.

管理员站直喽!不能向恶势力低头.

家园 两相对照,深刻反映出主席五四传统温情人性的一面以及苏式粗暴执政的风格。
家园 粮食是按“人X劳Y”分配,X+Y=100%,一般说来,X>Y,体现基本保障作用。 -- 有补充

没有工分的社员也是要分粮的(老幼病残等),但除五保户以外,其他人分到的粮食要用家里的工分来冲抵,家里劳动力不够、人口又多,工分值抵不过粮食,那么就要向生产队交钱补差(这个现金也要参加最后的现金分配——完全按工分值来算),要么挂账。

我们生产队就有一家人(这种情况各地都有,但一般都只是个别,大家都瞧不起),两口子都懒,不愿出工,工分就很少,分到粮食(我们生产队条件比较好,灌溉条件好,人也不多,70年代初一个劳动日工分值一块出头)就欠账挂起来,然后直接赶场卖掉一些,到街上吃馆子,很快搞完,就出去浪。年年都是这样。

通宝推: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粮食以外,基本上就是按劳(工分)分配。 -- 补充帖
见前补充 4640495
家园 大部分原先的匠人改开后至少是工头

改开以前农村里的匠人数量也有限,因为新房子造得少,新衣服缝得少,所以对匠人的需求也少。改开后的几年,我们那里在80年代初中期兴起造楼房的高峰,对木匠,泥瓦匠和石匠的需求很高。原有的那些匠人纷纷带徒弟组建自己的施工队,称为工头,我们那里的方言叫老师头,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裁缝,鞋匠那里。所以这些匠人是我们村里生活比较富裕的一群,比纯农业户的日子好。我的几个堂兄分别在那时候学了泥瓦匠,石匠,裁缝和鞋匠。我们那里好像木匠学徒三年,泥瓦匠和石匠两年。

当然也不是所有匠人都富裕了,有些行业本身走向没落,这些匠人也就能维持生活。这些行业如篾匠,瓦缸修补匠等。

家园 我们村里在改开后还是办了不少集体的事情

我老家是个小岛,承包后进行了几次修堤坝,没户都按劳力分到出工的配额,愿意出力的可以自己出工,不愿意出力的可以出钱代替。另外也进行了几次挑河,同样的运行方式。刚承包的时候村里都还是土路,但是在85年左右的时候都铺上了水泥路,大部分是村民集资,小部分华侨捐资。联接我们村和乡政府的机耕路比较长,大概90年左右的时候从依靠集资铺了水泥路。我们那里85年左右才通电,电线和电线杆是国家投资的,但是路灯以及路灯的费用都是我们村民自己承担的。我们小学本来是临水夫人的太阴宫改建的,我们村里的信徒在80年代新建了太阴宫,同时小学也加盖了新教学楼。大概90年的时候我们的乡中学也建了新教学楼。以上诸多项目,除了通电是国家投入,其他都是村民和华侨出资出力。其他小项目还包括码头的改建和侯船的路庭的大翻新等。

通宝推:桥上,老老狐狸,
家园 但是中专生的福利农民工没有

这三十元是农民工的所有收入,一锤子买卖。而中专生毕业的人是国家干部,除了这三十七元工资,还有粮票布票等各种票据,有公费医疗,老了有退休金,有宿舍,运气好的话还能分房,外地的还有探亲假,而这一切农民工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中专生是城镇户口,娶个城镇户口的老婆的话孩子也是城镇户口,而农民工就算在城市打一辈子工还是农村户口,孩子也是农村户口。

家园 广东人欠了外来工的债

在广东各级政府的纵容下,不仅是外资老板对外来工的压迫,本地组织的治安队也是像职业流氓土匪一样的,查暂停证抓人只是“正常操作”,之后竟然发展到直接到汽车站抓刚下车的人要”暂住证“,这些人怎么会有?所以就被”正当“地抓到收容所,找亲戚交钱赎人。没有亲戚的就送到樟木头修路。当然他们也是”看人下菜“,我们公司几个平时比较邋遢,看着像农民工的管理人员,被抓了几次的都有。公司同事如果突然失踪,一般都会让中方厂长去收容所或樟木头捞人,多数都可以找到。

最后这些“土匪”能疯狂到对本地下层也不放过,即使是同市的居民,如果跨镇区工作都要办暂住证。

我承认干嘛应该付出一些代价,改开当然不例外,但是正如芒总对于东北下岗工人的说法,如果这些“接鬼派”能稍有人味,完全可以让普通群众少付出一些血泪和人命。所以我认为广东一直发展得不错,广东人(包括政府和人民)是欠了外来打工者的债,完全应该对其他省市多做出补偿,这是其他省市人民应得的。

而始作俑者”改开接鬼派“的恶行也必遭后世唾骂。

通宝推:金台夕照,
家园 话又说回来了

那个年代人都是干活的,哪怕是领导干部的老婆,最多就是安排在资料室,财务,干一点轻活,现在所谓的效率,无非是丫鬟老妈子们996小姐太太们逛街打麻将

家园 作为广东人还是要辩护一下

如果说欠了外来工的债,那也是制定外来工政策的肉食者和执行该政策的狗腿子欠,跟广东人民关系不大的。

查暂住证弄到的钱既没有发给广东人民,也没有上缴广东财政,虽然由于地域原因,也有个别广东老百姓排斥外省人。

如果因为这原因就怪广东人民,就像大嘴邓大姐说新疆的历史就是汉族欺负维族的历史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了。

家园 能否告知该文具体出处,谢谢
家园 源头应该是毛泽东年谱

人民政协报有另一篇文章,讲述年谱中的一些故事:

http://www.rmzxb.com.cn/c/2021-07-06/2897494.shtml

1958年2月10日,就中国古代官吏是否禁带眷属的问题,毛泽东致信刘少奇。

家园 你攻击改开真是不遗余力啊

事实是改开后有了大量的村办企业、镇办企业。山东很多民企500强企业都是当年的村办或镇办企业。

我姑姑以前就在村办企业做会计。共同富裕并不是完全的空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