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记六十年代一次农民进城 -- 天马行空

共:💬137 🌺900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记六十年代一次农民进城

    河里有人说改开后让农民进城是老凳的德政,改开前农民几乎没机会进城。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反对这观点。我认为,就农民进城这一点,毛时代由于工作机会太少,确实太多数农民没机会,但是人性化做得比凳时代好得多。

    1963年,我的父亲初中毕业第二年,整天在家乡修路、修水利,干农活,累是挺累,干得郁闷无比,想到外面闯一闯。

    恰好邻村有个朋友,听别人说几百公里外,珠三角某县城有个单位大兴土木,需要招一批泥水工,木工甚至杂工,怂恿父亲跟他一起闯世界。

    那时候,城里的单位大兴土木并不罕见,泥水工、木工大都是到农村找的,这些有一技在手的匠人,如果找到活干,每天挣两三块钱不是梦,比在家乡干农活每天最多10个工分折合才七八毛钱好多了。

    父亲马上去跟生产队请假,要到村里开介绍信去几百公里外“探亲”。队长问,是否买工分?不买工分最多只能请半个月假,买工分每天一元两毛。

    “买工分”是当时农村很多地方的土政策。其实,那时候农村已经大量劳动力过剩,一到农闲季节,灵活的农民就想办法去找点赚钱的活干。农民外出干私活期间生产队没工分的,有个别农民一年大半时间在外面干活,却要生产队给他们交公粮。所以很多生产队采取的办法是这种很少在村里干活的,按外出时间每天给生产队钱,生产队照常给他记开工分当他在生产队劳动,年末分粮分谷子。我父亲的是另外一种情况,纯属向生产队请假,不用交钱,工分当然没有,时间也不能太长。

    父亲和朋友拿了村里开的介绍信,再去去公社盖章,去“探”一个原籍邻村,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亲戚。公社干部其实也猜得到像父亲这样的农民,像是出去揽点活干的。由于大部分农村都缺钱,有本事到外面揽活干的,干部都暗中希望他们外出干活,弄点现金回来。

    父亲和朋友拿到证明后,每人从家里拿了10元钱,还换了几斤粮票,就出发了。那时候交通还比较落后,他们换了几趟汽车和轮渡,三天之后,终于到达几百公里外的某县城。到了某单位一问,原来某单位大兴土木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这一下他们可傻了眼,由于大家都不宽裕,只是带了单程的钱,现在没活干,回去都回不了。

    父亲机灵,想到有麻烦,找警察,我和同事商量,以找亲戚找不到为由,去派出所求助。去到派出所,发现那里已经有五六个“探亲”不成,向派出所求助的农民。

    派出所长看出农民的伎俩,严厉地告诫他们,这样出来流浪是错误的,必须受到处罚。然后,把他们送到附近一个惩戒农场,对场长说:这些人,有些是不安心在农村劳动的,有些根本就是想叛国投敌的,勒令他们每人劳动半个月,由场长监督。

    那里离香港不太远,那时候有大量人从那里逃去香港的,所以所长有叛国投敌一说。

    父亲等人求助不成,只得愁眉苦脸地接受惩戒。那个农场的主要任务是围海造田,一年四季有活干,只是很辛苦,比在家乡还辛苦得多。

    父亲等人咬紧牙关,干完半个月活。场长宣布,他们自由了,而且可以拿到半个月的工钱,有10多元。农场缺人有长期有活干,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回去把户口迁来,成为农场正式员工。如果不愿意,他们在附近能找到活干的,也可以去派出所办暂住证明,正式居住下来。

    父亲和朋友商量一下,这农场工作辛苦无比,工资也不高,不愿意留下来。在附近找活干,他们溜达了一两天,也找不到活,就拿着惩戒农场发的工钱作路费回家乡了。他们当然不知道,当时城里的人口已经大量富裕了,再过几年,就大规模知青下乡了。

    这是我父亲的第一次农民进城。当时工作机会稀缺,这是没办法的事。其他的,需要户口所在地开证明,在居住地有工作然后才能居住下来,和改开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二千年农民进城的规定并未多大区别,但是人性化做得比改开后好得多。

    改开之后,农民进城如果找不到活干,不要说派出所惩戒农场帮忙找活干挣工钱,暂住证也办不下来,等着收容审查吧。

    说到暂住证这玩意儿,河里很多高华都是似懂非懂,农民工说起来不是泪就是钱,有空我再啰嗦几句。

    通宝推:尚儒,阴霾信仰,寒冷未必在冬天,老老狐狸,李根,迷途笨狼,胡一刀,
    • 家园 您这个人性化的标准真是匪夷所思
    • 家园 【讨论】改开之后,农民进城打工,也是个渐进过程。

      当时提倡的是:离乡不离土。但亏得没有做硬性规定。

      最早出去打工的那批农民,现在一般都比后出去的混的好的多。

    • 家园 进一次城要跟地下党似的偷偷摸摸的去,还被抓到农场去这还人性化?

      你举的例子恰好证明了我此前表述的一个观点:联产承包制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不再被束缚于农村,而是能够自由的前往城市。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赋予了生产要素更强的流动性。

      承包制以后,你要到城里,首先不需要打介绍信,更不要跟人买工分,更不要装作去探望亲戚,更不会因此被抓进惩戒农场。

      因此进城务工的做生意的农民越来越多,那些赚到钱的就自己雇佣工人,自己当老板,然后大家的钱都越来越多…~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

        经过那个年代的人还没死绝呢,我一直看你发的文章很多的似是而非,以点带面,话里话外否定前三十年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天换的伟大功绩。。

        我曾在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364971这贴里,大概写了下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感受,我及我的家庭就在农村生活过,因外祖父家里人多,需母亲去帮忙,母亲总是带我回城市,如果回去的时间长,为了我的学习不耽误,还和祖父住的地方的学校商量,可以在这个学校借学的,小时候就是这样两边跑成长过来的。

        那时城里的工作机会少是真的,我那个贴里写的土共是农村包围城市夺得全中国的胜利,但工业得等发展起来才会反哺农村,70年代中期其他村子开了很多工厂,很多乡亲也顺便进工厂工作吃上了工资,好多村子都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城市包围农村。

        在城市没这么多的工作机会你大量农民进城干什么?怎么生活?农民那时可以干些小生意,我父亲农闲时就会带着我去村周边挖掘草药,晒干后交到收购站,可以赚比较多的钱。我村和旁边的村里大队都有副业,我村是翻砂,旁边的村是养殖黑貂,按你的说法,农民都没法过日子了,不知你什么心态。。

        再有村里的人随便都可以去城市的,怎么也没看到开这个、那个证明?当然你要出外打工是要开的,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让你乱走,现在出行不是也要身份证什么的吗。

        另外看胡一刀网友说的家谱什么的在那时都损毁了,是挺可惜的,但移风易俗也是很大的功绩,这里当然会泥沙聚下,有些好的东西也遭到池鱼之殃,向远看呢,村里宗族什么的毕竟会阻碍社会进步,吃药也有副作用的,还是看大方向吧。。

        也说说我家家族史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的事

        祖父民国时市中心有块地,但他不喜欢那些城市里富豪的做派,所以卖了这块地,又在那时的城市边缘买了一块更大的地,自己盖了三进的院落,新中国成立后需要修路,就无偿的被拆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我们自己住,三进院落因民国30年代我们城市闹大水,很多逃荒的人没地方住,就半租半免费的招进许多户,那时招的户没钱也不会赶出去,主要人老实就可以。

        而建国后这些住户还是没地方去,也就是白送给他们了,如果只是私心为了自己利益的话,我的所述那叫不共戴天之仇,但我从没感觉到我的家人们有这样的思想,他们都是奋发向上,积极工作;那时入党不容易,在我的记忆里,为了入党,叔叔和伯伯在家里时就会讨论;而且祖父还和我们说这个时代不错,没战争,有个天灾人祸的国家就会帮助。

        倒是改开后意识形态变化,家里有的人就会怪话连篇,当然自己的三进院落被咔嚓掉两进,没有补贴,也可以理解。

        所以说土共新中国的建立及发展为国家、为老百姓会触及许多人们的灵魂是不错的,首先是真的为百姓,这就足够了!!

        先写到这,等有闲暇时候再叙。。。。。。

        通宝推:qq97,桥上,mezhan,
        • 家园 城里工作机会少不就是因为不准做生意

          否则就是搞资本主义。

          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城里担心资本主义,不准人做生意,开饭店都不行,开服装店(当时大家都是清一色也没有什么衣服买)卖菜也不行。

          至于私人办工厂更加不行。

          这样城里当然就业机会少。

          改革以后,城里允许人做生意了,工作机会多了,农村也实行承包制,可以自由进城,这样农村和城市就全部活了。

          • 家园 文革时代,县城里卖菜,都是农民

            如果不准做生意,怎么会有那么多农民私人种菜,到城里卖菜。

            • 家园 你知道多少文革的事。别出来混文科,你是真不行

              文革时代的县城是城市吗?那个时代的县城巴掌大小,老百姓手里有几个小钱啊,基本就是一个每日都开的集市,不靠农民还要养专门的城市人口卖菜啊。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叫菜农。

            • 家园 文革时你看到很多农民到城里卖菜?

              我倒是亲眼看到有个卖菜的被抓住,说是投机倒把。菜没收,秤砸断。

              • 家园 自己种的,村里开自产证可以卖的,懂不?

                但是要到农贸市场去卖。

                如果你向别人买之后再拿去卖,这叫倒买倒卖,当时是不允许的。这个政策现在看来有点不太合理,但当时有必要,否则这这种走鬼可能先富起来,其他人都不安心劳动了。

                • 家园 啥农贸市场,我们县就没有

                  你们那儿明显是资本主义尾巴割得不干净,你当全国都是那样吗?

                  • 家园 到底谁在割资本主义尾巴?

                    河里资深河友多次考证,都找:不到文哥时有极左激进分子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记录,文哥期间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出现过几次“割资本主义未必”的记录,但都是批判割资本主义尾巴这种极端行为的。

                    其实我也想知道,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是谁。如果是四人帮,他们为什么又批判割资本主义尾巴?让他们坐大牢的时候,宁愿找“破坏文哥罪”这种不伦不类的罪名,也不说他们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

                    • 家园 这个么,您大概以为政坛是一伙好人

                      好人(四人帮),一伙坏人,坏人不停和好人对着干,干坏事。实际情况么,是上级出了精神,下面就按自己理解的干,就有干过头的地方,然后上级再出来纠偏。

            • 家园 文革时期哪有农民到城里卖菜的?

              农民都在生产队赚工分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