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由诱歼邱清泉到消灭黄维兵团——邓小平淮海战役中的 -- 思想的行者

共:💬48 🌺45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由诱歼邱清泉到消灭黄维兵团——邓小平淮海战役中的

在黄百韬兵团行将覆灭之际,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曾设想下一步的主要作战方向是以华野主力诱歼由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数个师,将该敌打得不能动弹,然后再看形势,或继续打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再打徐州,或先打徐州,再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同时以中野和华野一部钳制黄维兵团等援敌。

  19日,中野领导人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研究战场情况后认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已相当疲劳,“刀锋似已略形钝挫”,如不休整,接着打兵力最多、战斗力也较强的杜聿明集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是杂牌军,与蒋介石有矛盾,士气低落,只求自保,暂时不用打。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虽气势汹汹,但远道而来,孤军冒进,后方补给线又被我军切断,实力也不如杜集团,必打而且可以打。但是,黄维兵团也是一块最硬也最难啃的“骨头”。该兵团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军和第四快速纵队,共12万人。其中,第十八军(即整编第十一师)号称国民党军的“一等精锐”。第十八军更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其兵力之多,装备之现代化,工事之坚固,抵抗之顽强,对中野将士来说,都是第一次遇到的。

  对于两军作战,《孙子兵法》提出了一条基本原则:“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意思是要兵力相等才能战,两倍于敌才能分兵合击,五倍于敌才能直接进攻,十倍于敌才能围歼。

  而此时,刚刚经历大别山苦战、战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中野明显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中野第一批南下大别山的4个纵队和野直共11.5万人,3个月后即减员3万余人。还有一部分富有战斗经验的纵队、旅、团级干部,被调到新开辟的军区和地方上工作。至淮海战役打响时,除一纵、四纵各有9个团外,九纵只有5个团,其余4个纵队也都只有6个团;平均每个纵队仅有1.5万至1.6万人,其中二纵、十一纵不过1.2万至1.3万人。中野全部参战部队为7个纵队另2个旅,总兵力12万人,与黄维兵团基本相当。就武器装备而言,中野实在是太弱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部队为了轻装,忍痛炸掉了一些重炮。野炮只陈赓的四纵有2门;山炮总共43门,炮弹不过200余发;步兵炮一共4门,炮弹仅十几发;迫击炮也只有207门,炮弹3000余发;步枪、轻重枪倒是不少,可子弹还不足一个基数;因部队减员很多,有些武器不得不埋在大别山……这样的中野对付全部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终究有多少胜算?

  22日,淮北小李家,中野纵队以上干部聚集一堂,召开紧急作战会议。陈赓、杨勇、秦基伟、陈锡联、王近山等人围桌而坐,神情专注地听刘伯承分析战局:当前形势万分火急,黄维兵团的12万大军正向我们步步逼近。但大兵团机动作战最忌讳河网地带,河流可能把完整的部队分割。因此,南坪集桥头是个关卡,它的周围有涡河、北淝河、浍河,守住这一点,就能控制宿蒙公路,使黄维兵团被河流肢解。

  陈赓第一个站起身来请战:司令员,南坪集阻击的任务交给我们吧。我们与其他纵队相比,还算满员。

  此时正是淮海战局最为艰难的时刻。碾庄,黄百韬兵团仍困兽犹斗,做最后一搏;徐东,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在蒋介石、杜聿明的层层高压下,竟摆出一副“以大局为重”的架势,拼死救援;徐西,中野以区区7个纵队12万人,既要西阻黄维12万钢铁大军,又要南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进,还要分兵袭扰徐州,牵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真是处处军情火急,处处需要兵力,中野领导人承受了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压力。因为各个环节都是关键,无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南线决战的有利态势必将付诸东流。

  会上,邓小平非常形象地比喻当时的艰难处境:消灭黄维兵团,对中野来说,犹如“瘦狗屙硬屎”。但中野的领导人明白,假如让黄维兵团的增援企图得逞,整个解放战争进程就要推迟!因此,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横下心来,决定与黄维兵团决一死战。这样,既可除掉蒋介石手中的“王牌”,又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江北局面大定。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人人都要有烧铺草的决心!(“烧铺草”是四川的一种风俗,人死了之后要把睡过的铺草抱到野地里去放把火烧掉。)这次围歼黄维兵团是非常艰苦的,也是非常光荣的。要消灭敌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行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华野的协助下,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只要消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的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陈赓当即立下“军令状”:我们四纵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一切牺牲,承担最艰苦的任务。即使打到只剩下一个班,我陈赓甘心当班长,一定坚持到最后胜利!

  杨勇、秦基伟、陈锡联、王近山……这些勇冠三军的战将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纷纷表示“就是拼了老命,也要完成任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血火硝烟的决战关头,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向淮海前线12万中野将士发出了“拼老命”的号召,是何等的气魄。古往今来,在决战场上没有这种气魄是压不倒对手的。

  23日,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向中央军委建议以中野全部及华野一部先歼灭黄维兵团。次日,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并指出: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中野将士勇啃硬骨头,毛泽东一锤定音,打黄维兵团的战略决策由此确定

外链出处

另外可参见我发的另一个主贴

链接出处

家园 在大别山他们干嘛了?

而此时,刚刚经历大别山苦战、战斗力还没有完全恢复的中野明显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中野第一批南下大别山的4个纵队和野直共11.5万人,3个月后即减员3万余人。还有一部分富有战斗经验的纵队、旅、团级干部,被调到新开辟的军区和地方上工作。至淮海战役打响时,除一纵、四纵各有9个团外,九纵只有5个团,其余4个纵队也都只有6个团;平均每个纵队仅有1.5万至1.6万人,其中二纵、十一纵不过1.2万至1.3万人。中野全部参战部队为7个纵队另2个旅,总兵力12万人,与黄维兵团基本相当。就武器装备而言,中野实在是太弱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部队为了轻装,忍痛炸掉了一些重炮。野炮只陈赓的四纵有2门;山炮总共43门,炮弹不过200余发;步兵炮一共4门,炮弹仅十几发;迫击炮也只有207门,炮弹3000余发;步枪、轻重枪倒是不少,可子弹还不足一个基数;因部队减员很多,有些武器不得不埋在大别山……这样的中野对付全部美式装备的黄维兵团,终究有多少胜算?

家园 你的逻辑挺有意思,豫东战役,中野没好好阻拦,打了一半

所以中野比打仗的华野还重要?

你自己都承认中野实力狗屁不是,靠他们打淮海?要脸不?

人得知道点羞耻啊。

刘陈邓,为啥别的都是书记排第一,偏偏这个淮海,邓排第三?

打仗靠陈士榘,后勤靠饶漱石,这个中野不就是腾地方的嘛?

家园 有什么本钱打什么仗

你注意看下我文摘的内容介绍的中野的实力,当时中野有多少门炮,多少炮弹,多少枪。

家园 白崇禧动用33个旅围剿中野

白崇禧用兵本来就很厉害的,49年后他对付林彪陈赓都差点让对方吃大亏。

但白崇禧掌兵对于中共也有一个好处,意味着蒋介石放虎归山。

淮海战役中白崇禧就卡着手下的宋希濂部队不放行。

挺进大别山导致桂系出来分了蒋介石的兵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作用。

家园 豫东战役可以比一比西府战役

豫东战役是粟裕将军在歼灭邱清泉五军的军令状重压下,出击区寿年指挥的两个整师,在刘邓中野,陈唐兵团和山东兵团协助下完成的。

从战局讲,粟兵团的直接对手是二流的区寿年部,而强悍的邱清泉五军由陈唐阻击,精锐的胡琏18军由刚出大别山刘邓纠缠迟滞,许谭负责牵制徐敌。可以说粟兵团是避强击弱,各兄弟部队也无条件承担了扛硬骨头的角色,以免粟裕被合围。

战役前期,陈唐顶住了邱清泉,刘邓也缠住了胡琏。

胡琏佩服刘伯承,用他的话讲刘伯承的部队装备太烂,但刘还是可以他胡伯玉打得有来有去。

许谭没能完全牵制住徐州方面,黄百韬进入战区,粟裕随即放下欧兵团剩下的一个师,以三个纵队围攻黄的25师,黄百韬也由此战一战成名,亲自带队冲击,击退了粟裕的进攻,战场打成胶着。

于此同时邱清泉放弃强攻陈唐,改而侧翼迂回粟裕,企图断粟裕归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壮士断腕,收兵而去,尾部被邱清泉切断。粟兵团1,4,6三纵队重伤。

粟裕致电中央:胡琏迫近战场仅一天路程,我军结束战役。(据说三个四川人因此骂了娘)

这就是罕有的解放军和国军都自称大捷的战役,我军称豫东战役大捷,国军称黄泛区会战大捷。

比豫东早一两个月,就是彭德怀四大败仗之一的西府战役。

西北大捷后,西野扩张到十万人,彭组织洛川战役,企图再次围点打援,但是胡宗南心有余悸,坚守不出。

西北地广人稀,养不起十万部队,西野接近粮绝,当后勤告知老百姓也只有隔夜粮的时候,老彭泪下。

彭决定出奇制胜,抓住胡宗南后方空虚,长驱直入胡宗南总兵站宝鸡,一面虎口夺粮,一面破坏胡军后勤。

西野孤军远出,攻占宝鸡,胡军全军四集,西北马家军出老彭意料迅速增援,西野陷入苦战,老彭亲冒矢石,夺路突围。

此役西野歼敌远超战损,破坏了胡宗南的大后方,胡宗南不得不弃延安退回西安,我军收复延安兵锋南向,从此取得西北战场控制权,可以说是西北战争的关键转折。

但是老彭为我军将士的牺牲心痛自责,几十年念念不忘,西府战役也以老彭自认的四大败仗之一而闻名。

家园 你的对比不妥,当时,任务是歼敌,也是震慑

当然,阻击的任务就不是那么重了,并不是拼死阻击,绝命师。

所以还是粟裕是大头。

通过这个强行歼敌,实际上完成了大部,虽然也有了损失,同时,重创了邱清泉,导致了邱清泉在淮海战役的犹豫,虽然没有达到打击援敌邱清泉的目的,可是留下了时间。

粟裕豫东战役基本达到了目的。

如果中野,许兵团在豫东战役做到淮海战役苏北兵团的工作,豫东战役结果会更好,但是已经很不错。

这是毛主席决定把总体军事指挥权仍然给粟裕的根本理由。

家园 知道自己的实力还吹牛自己是指挥者?
家园 豫东之战,攻守势易

国军将领的回忆是,打完豫东之战大家都觉得不对劲了。以前都是国军找共军决战,共军避免决战,现在是共军主动找国军决战了。

家园 对滴,所以毛主席选择粟裕,因为抓住了点

同时,毛主席也认为粟裕理解这个点,最重要的是符合毛主席找敌人决战的目的。

在之前,大家主要还是避免战争,或者指示为了谈判的有利地位。

比如刘邓在谈判时的战斗,上党等等。

之后就是刘邓避战,大家顾忌刘邓部,为刘邓部擦屁股。

当然山东在陈毅的带领下不理解毛主席的意图,山东许谭部还不服从陈毅,对陈毅有不感冒。

这是军事。

家园 在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都是毛主席已经要求大家歼敌

只有刘邓一路向南,这不是歼敌。

在这之后,在中原,大家都比较畏战,因为觉得敌人太强大。

是粟裕的失败的出击改变了这个态势。

这是城南庄会议的实质,因为粟裕申请打击敌人,大家还都不相信,是毛主席给粟裕背书,给了他这个机会,否则只有南下协助刘邓,而粟裕一直不愿意在刘邓的很2的指挥下。

不是党的问题,完全就是他俩的军事水平有问题。

这个机会应该是毛主席给粟裕的而不是其他均为领导人,包括朱德。

没有任何回忆录表明朱德给了粟裕这种豫东战役这么大的实验的机会。

而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没有精确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根本无法完成这些极限操作的。

不是毛主席指了明路,将军就必然会胜利的,要根据各种因素。所谓毛主席带领也需要一定条件的。

家园 部队实力弱就不能指挥了?

毛泽东的中央红军实力弱于四方面军,是不是毛泽东不能指挥四方面军了?

家园 粟裕指挥了淮海战役和邓小平指挥了淮海战役不矛盾
家园 你刘邓也好意思和毛主席军事水平相比?之前没给过他们机会?

你得有点基本水平,基本水平。

所谓淮海战役总前委,就是吃饭委员会,连个机构都没有,还不叫丢人。

家园 好好看我主贴的文摘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怎么发展?

是诱敌深入打邱清泉,还是把黄维包围起来?

毛泽东肯定也想到了把黄维包围起来这个选项,但是考虑到中野的实力,他没有强求中野那样做。

毕竟如果是中野勉强的去包围黄维,又没有确立敢于牺牲的决心,凭中野的实力肯定达不到战役目的。

这个时候邓小平确定这个决心,立下哪怕牺牲整个中野也要消灭黄维的决心就极其重要。

有了这个决心,后来的邱清泉李弥也好打了。

因此那个决策对于淮海战役的胜利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