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韬光养晦下大棋的两种解释 -- 田昭明

共:💬495 🌺5397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家园 本质就是内部搞分封,边疆搞土司,向被打倒的旧势力让渡权力。

国运如此,统治阶级上上下下很多人,也就那个思想境界。非洲还是部落制度呢,想想也坦然了。

家园 从各自国内资源禀赋来说

中美两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确实差距巨大,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人口却相差近四倍,如果再仔细比较国土上蕴藏的各种资源和产出,尤其是最重要的油气资源等工业原料,差距就更大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历史原因,两国积攒的家底,也就是存量财富,更远远不是同一个数量级。

暂不考虑全球化的话,两国各自关起门来过日子,米帝再怎么瞎折腾都不会太差,而中国就比较难了,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国情差异,是由上述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个最底层的逻辑决定的。

在全球化条件下,首先要肯定的是,全球化是能带来增量的,因为社会分工协作的规模越大,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水平就越高,对整体来说是有益的。问题是,整体的受益和局部的受损是可以同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您提到的分配问题,包括国际分配和国内分配两方面。

具体来看中美两国,大方向上,中美两国都是受益于全球化的。中国因为国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想要过上好日子,基于自己原来的基础和实力,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产出”进行国际交换,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加入WTO后,成效更加明显,世界工厂的地位就此奠定。中国内部的分配,虽然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但因为总体上还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从全球化中获取的巨大收益,大体上还是能够惠及全民的,这是最大的基本面,也因此,尽管外部环境已然发生重大变化,所谓百年未有之变局,全球化的发展前景出现挫折和不确定性,中国对外依然是坚决扛起全球化的大旗,并着手最坏的打算,开始启动内循环。

美帝无疑也是受益于全球化的,也就是说,米帝用以维持当前国际化大分工和大循环所支付的成本,还是远远小于其从其他所有国家“吸血”的所得,是的,和中国以“劳动产出”换资源不同,米帝之所以被称为“米帝”,就是这么来的,天下苦米帝久矣的呼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跟所有的帝国主义一样,内部必然是有一部分群体要成为炮灰的,再加上以资本主义私有制立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和贫富差距更加巨大,以“特靠谱旋风”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崛起,也就是必然的了。尽管米帝的内部纠错能力不错,但参照历史经验,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米帝这种帝国主义体制终究是要灭亡的,但和中国崩溃论一样,米帝崩溃论更多的也是夹带私货迎合低级黑和低级红们心理需求的产物而已,再不济,米帝退回美洲,甚至于衰落到闭关锁国,自己过点小日子还是可以的。米帝主导的全球化体系长期来看,不可维持,必然随着米帝国主义的消亡而结束,蓝星进入所谓的末法时代,期待那时候中国能给出一个分配更加合理也更加可持续的中国方案,开启中国版全球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星“新时代”。

非常认同您关于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分配问题的视角。从全球来说,资源够不够分,我觉得基本上是个伪命题,先不说还有科技进步这个能带来整体增量的因素,分资源的博弈,本质上是个心理预期的问题,如果不合理引导和控制人们对欲望的贪婪,好了还想更好,多了还要更多,即使有再多的存量资源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量资源可分,恐怕也是不够的,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这个原因,分配问题才是一切矛盾之源。

家园 和平演变,王朝复辟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家园 中美人均耕地的差别也是个重要因素
家园 是的

米帝这块国土,真的是得天独厚!包括第一产业的粮食生产和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在内的多数资源禀赋极大丰富不说,地缘位置和条件也极佳,踞两洋而邻弱国,基本不用考虑国土安全问题,退回去当个区域性的守成强国绰绰有余。

家园 一个经验就是,搞政治切忌走极端

乱邦就是这个毛病,和苏联的赫鲁晓夫有一拼。

家园 不走极端是当权者希望的

因为只要你不走极端,你就无法夺走他的权力,他就可以鱼肉你我。抢别人权的,不走极端抢得到吗?

太祖当年不旗帜鲜明地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TG地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家园 如果没有包产到户,中国农村现在是不是都在大型农业合作社?

现在中国发展的桎梏还是二元经济,农村人口太多,农民个体生产效率低下,只能外出打工。

如果走专业合作社,农民集体股份的农业企业生产效率(尤其是中原东北平原)会大大提高,大型企业化的农村农民享受的福利代遇是不是可以少两代人的奋斗?

对于人类来说 几千年历史 最根本的还是土地制度。中国的城市土地还是国有的,农村的还是集体的。政策稍加调整就会开了不同的花来,影响甚远。

家园 不影响打工,参考日本和存留集体化的地区

生产率上去,作业时间减少,劳动量减少。不管有没有专职农民,都会富余大量时间。然后可以打工。小工业肯定还是会跨,但不至于都死掉。

家园 恐怕大型合作社不能解决农民待遇问题,

还是需要农民逐步进入城市变为工人,在农村的工业不是没有,但毕竟只能有少量的。

是的
家园 这是旧大陆和新大陆的区别

旧大陆发展历史悠久,不同人口族群文化都是众多,当然历史恩怨也是众多。新大陆相对历史简单,没有那么多人口,相对也没有那么多历史文化积淀和纠葛。

美国这块地方是合适发展工业和现代机械化农业的。纵观历史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整个美洲大陆都因为没有牛马而无法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社会。因为交通的不便和缺少合适的农作物种子(玉米是在欧洲人殖民前从墨西哥玛雅人那搞到的,相对也不那么容易消化。南美洲的土豆以及欧亚旧大陆的小麦水稻则都是欧洲人来之后的事了),美国这块土地连像样的农业也无法大规模发展。加上极端气候和天灾的影响(美国每年平均遭受10万个雷暴、1200个龙卷风袭击,主要在中西部。西海岸火山地震也是全球密集的地区,东部是寒流和热带风暴,未大面积开垦前到处山火野火不断,即使现在也不少。20世纪前还有隔段时间超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即使玉米农业有一定发展,也很容易在某段灾害集中的时期就被摧毁了。只有到了发现新大陆后,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后,解决了交通运输和躲避灾害,解决了农作物种子品种,解决了抗灾自救,一定程度控制了灾害的发展和影响,才算是变成现在人们眼中“得天独厚”的一方土地。

其实,极端气候和灾害的考验未来还会有大考验,美国这块土地会怎么变化还需观察。不过同时,这块土地对旧大陆和拉美地区各个地方国家人群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有挑战就会有冒险之人进取之人为之奋进。

通宝推:shyukyo,
家园 打个比方

比方嘛,当然有不准确不贴切的地方。

尽管关于半导体的诸多事件中很多都是昏招,但是看看这个行业、工业门类需要的巨量的资金和面对的巨大风险,那个时候啃半导体,有点像是红军必需打大城市的意思。

家园 这每一条都跟如今的印度完美契合

阿三还多了个民主大法。

家园 这都是用现在的半导体去套那时候的半导体

起码在八十年代,半导体产业还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那时需要的资金投入并不很大。

当然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半导体逐渐演变为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半导体产业越晚做,不仅资本鸿沟越来越大,技术鸿沟也越来越难以逾越;

半导体产业越早做,不仅资本和技术鸿沟没那么大,而且因为半导体的市场很大,越早做就可以越早从半导体市场获取收入形成正向的产业循环。

家园 太美化了,开局只有一个角

不管咋说,建国后,中国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美国都是西方世界的领袖,那个差距都太大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