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韬光养晦下大棋的两种解释 -- 田昭明

共:💬495 🌺5397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33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是中国人民和精英们一代代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算长久,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国,再上溯到甲午,追本溯源可以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开始算。不成功的方案、不成功的人、不成功的团体已经一批批一代代被筛选掉了,成为新中国崛起复兴的基石、先烈、先锋、先行,或者是血的教训和反面教员。

要算相对短的时间周期,四十年改革开放,付出很多,收获更多。犹如成长中的少年,虽然曾经浪子不羁,曾经逆反叛逆,浑身散发着荷尔蒙和臭汗的气息,但已经迅猛地茁壮长大,健步如飞。如今懂得反思纠错,懂得谦虚谨慎,懂得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就能在康庄大道上走得更长远更稳健,也能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总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自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家园 我早说了,

乱帮那些看似幼稚的政策不过是为私利罢了,当然,小集团利益大于国家利益,不是中国特色,苏联也有,如赫鲁晓夫,和平年代成长的地图头可能对外国抱有幻想,显得有些幼稚,但对权力绝对不含糊。乱邦、赫鲁晓夫在极其残酷的战争岁月成长,侵淫政治多年,幼稚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是私利。现在美国也一个样。

家园 如果邓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要买f16了吧
家园 谋权牟利可是一把好手,死后这么多年都影响巨大

更像是戈尔巴乔夫式的洋奴。例如,声称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了。

通宝推:东方红33,
家园 农村土地承包制导致乡村公共服务解体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都被归咎于计划经济时代推行的集体所有制。20世纪80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判断。此后,几乎所有农村改革都将削弱集体、强化个体作为主要制度改进方向。本文通过回归古典成本函数,引入固定成本,以解释公共财富与私人财富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而提出由基层集体组织解体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下降,才是引发当前农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制约未来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的乡村振兴,必须从重建农村公共服务开始。

  

   一、问题溯源

  

   财富由公共财富和私人财富两部分构成,所谓公共财富主要是指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服务)。由于公共服务对私人财富成本的影响极大,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农村资产的价格,①所以,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乡村的富饶与否。

  

   1.被忽视的前提

   历史上,中国传统农村的公共服务是以宗族、乡绅等为纽带,通过自治的方式提供的,②这就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是初级和低水平的。人民公社制度为农村提供了以生产资料(特别是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重资产,相关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重新成为独立的财富单元,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③在集体所有制时期形成的重资产瞬间被盘活,长期徘徊不前的农业生产出现了跳跃式增长。④可以说,如果没有集体经济创造出的公共服务存量和红利,与其他早已采用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在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效果不会有什么本质的不同。⑤

   2.公共服务解体

   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集体经济并未完全瓦解,农村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向村民征收“三提五统”⑥来维持。2006年,在免除农业税的同时,“三提五统”被一并取消,千百年来隐含在其后的耕地所有者和国家间的契约关系随之消失,土地所有者不再对国家负有耕作义务,耕地被任意转用甚至荒弃;⑦原本由税费支撑的公共服务快速解体,而集体经济关系的式微,使乡村原本互助、共享的人际关系随之瓦解,长期赖以存在的自治公共服务陆续消失;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等生产性公共产品逐渐折旧殆尽,农业将被迫回归传统耕作,随着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将逐渐沦为没有商业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务农人口进一步减少,而生活性公共服务的恶化加剧了这一趋势。面对农村的凋敝,政府开始逐渐接手部分乡村公共服务,但这种用工业反哺农业的做法反而导致乡村公共服务自主能力快速下降,相关机制进一步丧失。⑧

   3.产权细碎与资本屏蔽

   导致公共服务解体的另一个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以“分田到户,三十年不变”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加上中国传统的平均继承制,使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和农田的产权不断细碎化。⑨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村级社区的集体行动能力,导致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成本急速上升,⑩而且一旦资产(在农村主要是耕地)的增长速度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将导致人均资本不断下降,使乡村不可避免地陷入内卷。

   由于离开村集体的原成员不能将其拥有的集体经济份额转让、变现,因此新加入村集体的成员也自然无法获得有法律保障的集体份额。就投资而言,除非投资者是本村成员,否则可能处于产权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之中,而原集体成员利用集体身份,几乎没有违约风险,这种不对称导致资本投入方和资本接收方之间互相信任的成本极高。由于长期收益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妨碍了外部资本的进入,无形的资本壁垒使负有提供乡村公共服务责任的村集体无法有效履职。[11]而在本村的成员中出现具有资本运作能力且能得到全村支持的“能人”的概率并不高,这使乡村振兴表现出较大的偶然性。

赵燕菁 宋涛:地权分置、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通宝推:老老狐狸,桥上,
家园 第一次吃方便面是1983年,

不是什么贵重食物,就是带着路上吃,方便。

家园 汉文帝庙号就是太宗。
家园 华丰牌三鲜伊面

应该是广东产吧,行销全国,我也觉得好吃。

90年代初?康师傅进入大陆,一时惊为天人,三鲜伊面立刻弱爆了。

家园 不过

确实是“进口”的,副将说的没错,他们家可能还有不“进口”的

家园 别光琢磨古典谥号

太祖、朱总、周总理等七人的谥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云是唯一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知道长者仙去以后会是什么谥号。

家园 “韬光养晦”的具体含义应该谨慎解读

我最早听到“韬光养晦”这个说法,是20年前和朋友侃大山的时候听对方讲起来的。网上某些键政文章也有。故事讲的是邓小平对江泽民、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的教诲,要求“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故事的背景是险峻的台海局势,重点其实是“有所作为”。目的是让爱国群众不要因为美帝耀武扬威而失去信心,要相信我们早晚会打回来的。所以这个层面的“韬光养晦“其实是对内宣传。

韬光养晦真正的原始出处,我一时没找到。不过十年前光明日报是这么写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小平同志就国际形势骤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党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并反复强调中国要长期坚持“不当头”、“不扛旗”,最后用“韬光养晦”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

这个时代背景明显是苏联解体。邓小平当时所说的也很明白,就是要求我国不要抗苏联的旗,不要成为美国首要的打击对象。2001年911事变之后,江泽民同志率先给小布什打电话表示对美国人民的同情和对反恐事业的支持,小布什很感动,随机就去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尤其上面还有人说什么继续“韬光养晦”可以“把美国温水煮青蛙”。所以这一阶段的“韬光养晦”被认为是对美国的外交欺诈,战略欺骗,确实起到了转移美国压力的作用,支持“韬光养晦”的人都是这个观点。

但如今所谓的“韬光养晦”是这个意思吗?反正第一个肯定不是的,主张”韬光养晦“的人明显是觉得爱国群众的爱国热情信心过于充沛了,得压一压。那么是不是第二个意思呢?这也很奇怪,要知道这几年是外媒、独运轮,还有公知系媒体尤其喜欢指责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而且我清楚地记得,川蝗贸易战的时候美方有人要求我国重回“韬光养晦”。如果“韬光养晦”是指对美国的战略欺骗的话,这个逻辑就有点奇怪了。就是说美国人主动要求我们继续骗他,反华势力也要我们继续骗美国,美国人和反华势力真的都是智障吗?

我看美国人和反华媒体嘴里的“韬光养晦”指的并不是2001年,而是2008年。美国陷入次贷危机之后开始放水,要求中国同步放水,搞四万亿,“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贸易战期间提出韬光养晦,就是要求中国继续印钱给美国,这才是贸易战期间所谓“韬光养晦”的真正含义。所以说这一次主张“韬光养晦”的人中,智障的并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国际反华势力,也不是我们内部的间谍和坏人。

不过到了2021年之后,“韬光养晦”的含义可能又变了。美国的中国反华策略完全变成了靠媒体搞诅咒、扎纸人。可能是转指对西方媒体不予理会,旁观美国内政外交陷入其集体癔症的意思。

通宝推:等明天,
家园 “高后”也是有本纪的。
家园 谥号君,从之成群曰君
家园 两胡的谥号可以有:

动祭乱常曰幽

不显尸国曰隐

家园 让人相信世上没有阴谋,就是最大的阴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33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