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为“十部委”洗地 -- 多余6569

共:💬98 🌺502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大概不知道国家已经成立医疗保障局

医保局直属国务院,各地医保数据已经联网,异常数据直接在系统中就会被提出。而国内医保并非实时结算,而是审核后发放,你所谓的2100元检查费,按现在的医保政策,医院只能自己买单而不可能从医保局拿到钱。所以基本可以判定,你说的故事就算是真的,也至少是三五年前的。

家园 对的

按现在的政策,这个检测费大概率无法通过医保,或者是大概率该医院会因此被审计。

医保全国联网,在数据层面推行速度很快,但是执行层面没那么快。

另外,不排除三四线乃至更低级别地区的各种腐败、寻租现象。这些不正常,确实可能发生。但这种不正常现象,是不应该作为论据纳入对政策本身的讨论的。

家园 看这个热度已经降下来了,也就说几句吧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医改现状。

2018年底,国家财政向全国人大报告了我国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显示2013-2018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很快,已占到财政支出的7.1%。其中,2013—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44.2%。在2017年各级财政对供方的直接投入中,投向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占67.5%。

也就是说,国家医疗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了基层医疗机构。“强基层”,是前一阶段医改财政投入的重点。

“强基层”的目的,毋庸多说,与分级诊疗是一体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患者如何能留在当地,越是区域中心三甲医院,越贵。这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所在。

那么。这个投入结果如何呢?在政策稍前一点时间,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尽管国家在推动分级诊疗等改革,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依然增加1.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0.2亿人次。同时根据去年的财政部报告,在我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中,医院占比从2010年的34.94%一路上升,到2016年增长到42.05%;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从61.87%一路下降到2017年的54.16%。

也就是说:前一阶段卫生投入,并没有看到“即时”的效果。请务必注意我描述的,“即时”的效果。后面会就这个展开来说。

以上数据,是“十部委”政策的出发点。

家园 这是在侮辱资本的智商还是在侮辱群众的智商?

按照楼主引文的说法,这是要资本去作活雷锋,在农村重建赤脚医生体系,这是在侮辱资本的智商还是在侮辱群众的智商?

即使最激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承认医疗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市场失灵。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现在到了要政府发文“严控”公立医院的地步。其实无它,14亿人口的医疗市场,这是一块多大的蛋糕啊,估计资本早就口水流了一地了。

中国现有公立医疗系统,虽然已经被资本侵蚀不少,而且存在着无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起码有一点,作为一个最普通的群众,理论上只要能吃的起苦,花的起时间,就可以用几百块的挂号费到最顶级的医院找最顶级的医生看病。协和等医院门口的排队大军不仅说明优质医疗资源的紧张,同时也代表了普通群众的希望。中国现行的转院制度,理论上也可以让普通患者在系统内到上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

前面几次资本要求大规模进入医疗系统,在舆论配合宣传上,总是拿看病难说事。如果中国医疗领域彻底私有化后,看病肯定不难,当然前提你能付的起钱。这就像在解放前买豆腐不用排队一样。

如果这次资本得逞,对于非富非贵,又无牛逼大夫亲戚朋友的我们,下面洒落说的对,大家自求多福吧。

补充一下,为什么越是好医院,越是大医院,越是看病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医院水平高,二是大医院不愁患者来源,一般来说乱收费少。病,对于医院来说,那是日常工作;对于患者来说,那就是命。所以每个患者都希望到最好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这非常正常。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保持低价,大家排队,这就造成所谓的看病难(其实对于真正所谓成功人士,自然有其关系网,根本不需要排队),大家根据自身病情初步判断,是到大医院排队,还是到小医院看病;另一个是高质高价,用价格调节,那结果就是《我不是药神》的台词了,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大家根据自己荷包去判断,如果没钱,再是疑难杂症或大病,也只有等死一途。从此再无看病难。

如果大家记忆力好的话,应该对一胎化的计划生育,以及房改前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有印象。现实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对于现在这些“严控”还有洗地宣传,你如何让大家去相信。

通宝推:pendagun,陈王奋起,唐家山,
家园 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

出发点很不错,但靠限制公有医疗机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似乎不对吧,私营医疗机构只会朝某些有钱者的特别医疗需求去,恐怕基层去得不多。

家园 你说对了

需要查找一些数据,来组织语言描述为何需要限制公立三甲医院的扩张,来为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创造时间及空间。

首先,西西河上的国内人士,相信大多算是社会阶层较高的人士。不知道诸位有没有了解过农村患者。譬如郑大一附院,有的时候,凌晨6点就开始有患者排队,他们往往来自南阳、商丘、平顶山,甚至来自邯郸、运城。大家不远万里来给医院添堵。郑大一附院发展的历史,就是河南医疗生态被扭曲的历史。你难道指望靠超级医院解决人口大省的“看病难、看病贵”么?

桥上网友的看法很正确,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无利可图,指望民营机构来发展这部分市场,完全没可能。这部分只能指望国家投入。这跟实际政策执行也是一致的。

但是高端医疗也是有需求的。譬如对于医疗体制设计来说,区域性中心医院,是用来医治“疑难杂症”的,下级医院搞不定了,转诊到高级医院解决。如果患者的一般小病小患,你要么顺应分级诊疗的需求,到“平时基本不被自己看在眼里的”基层医疗机构解决,要么就转向民营医院。

医疗投入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也就是为了几年以后的诊疗量(往往体现在4-5年以后),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投资院区、设备及医生。这几年中国城镇化建设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也是飞快,各种慢性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2010年左右就差不多到了峰值。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这些由于城镇化而新增的需求,由于老龄化、慢性病并发症而导致的医疗服务需求将会爆发。需知,老龄化及慢性病并发症,基本都是属于疑难杂症啊。

而国家的医疗投入,大头是保基层,同时让区域中心医疗机构将重点转向“疑难杂症”的诊疗建设上。对一般的医疗服务,进行分流:要么流向基层非三甲医院,要么流向“服务更好、收费更高”民营医院。君不见近来很多三甲医院陆续取消普通门诊,逐年提高医生门诊费用,这些改革都是渐进性的,但是隔个三五年来看,就会觉得是大变。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我咋觉得您和文件讲的不是一回事涅?

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9〕42号

...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

一、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

(一)拓展社会办医空间。落实“十三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

这里,文件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说明是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如此,才能“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以便“落实“十三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规划要求”。

这文件要求控制的是“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而您说需要控制的却是“公立三甲医院的扩张”。这“公立医院”不能等同于“公立三甲医院”,而“数量和规模”显然也不同于(现有公立三甲医院的)“扩张”吧?

虽然兄台意中的作法,也会为社会办医留下些“发展空间,”但目的显然是在于解决“三甲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虹吸效应,"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公营和私营)的作用,为群众“看病难”解困。而“文件”着眼点如其所指,却在于“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如果“社会办医"一来,“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问题就迎刃而解的话,那么,我相信兄台所言不差。

......多的话就不说了,免得被某些人物指控为“只想逮住机会骂一骂政府。”甚至“有没有阴谋不好说。”...打起仗来,破坏了河里的气氛。

家园 是的,你所描述的正是槽点所在

国家医改政策是连贯的。并不能单独根据一个政策来判断政府意图。

政策里面提到“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并不是限制“公立三甲医院的床位、数量及规模”。政策里面提到“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而不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留足空间”。那是因为“限制公立三甲医院的床位、数量及规模”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已经是实施多年,且现在依然在实施的政策。目前的政策,只是既往政策的一个补丁。

这个补丁,同样也是因为我上面提到的数据而言的。

国家卫生投入提升到7.1%,其中2/3投向了基层医疗,严格控制了公立三甲医院的进一步扩张,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基层医院诊疗人次持续下滑,而公立医院越来越挤,对于政策制定者及医改实施者,这个结果即便不是崩溃的,也是够焦虑的。这两年来,我国财政状况实际是在恶化的(个人感觉,我本人并没有数据来源),而医疗支出的预期未来5-10年将会井喷(我本人从事慢性病并发症治疗创业。一般来说,慢性病高峰病程10年起步,将会开启并发症的爆发),这对于有限的医疗投入来讲,要解决医疗需求的迅速增长,“看病难”问题,首先就得从源头扩大医疗供给。但是公立三甲医院已经很挤了,且还需要限制它为基层医疗机构留足发展空间;基层医疗机构不断的在扩大,患者量却在萎缩;总的卫生投入也就那么大。那么就需要社会资本参与办医。所以鼓励民营资本,是冲着扩大医疗供给来的。

实际上,一定程度上的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市场,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

点看全图

二、社会办医院

  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

-----------------------------

莆田系是民营医院,但是民营医院不等于莆田系。民营医院并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是,也要想办法驯服它!而不是一禁了之。

前天刚与一位三线城市的主任谈他开私人诊所的项目,我就觉得他的方向很好,既是公立医院的盲点,同时有着明确的需求,是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而这种本身就是医疗行业内的,有一定地位及专业水平的医生,其运营管理的私人诊所,理所当然应该在鼓励的范畴。

家园 说是钱不够了,还是有道理的,

但既然如此,说什么限制,还严格限制,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正常的叙述该是:控制医疗经费的过快发展,自己出钱的主,自己不出或少出了,与限制有何关系?自己限制自己?

另外,私营医疗机构参与有助于解决看病贵?根据何在?

家园 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

关于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的意见

财政部,人社部,卫计委三部委的联合通知: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在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基金运行压力增大等问题,存在中长期不可持续的风险。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部分抵消了政府投入的效果,加重了社会和个人负担。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个人负担,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金可持续运行,根据《预算法》、《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早就在实施的政策,还有针对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

但是医疗费用你怎么控制呢?无论你什么政策,需求就摆在那里。搞到最后就是各地要求医院的医保定额限值。这其实就是在支付的终端进行截流。

目前这个政策,严格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及床位规模,你可以认为是政策的又一个补丁,在源头进行截流。至于最终目的嘛,都是在行政上逐渐加码,逼患者分流。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公立医疗机构,普遍都有扩张的冲动:

医院行政管理是公立的,但是内部行为是市场化的。公立医院本身也是自负盈亏的主体。

只有医院盈利,科室盈利了,医生才有效益奖,待遇才会高。

只有医院持续盈利,不断给医生加工资,院长才会有人跟随,才会具有社会影响力和行政地位。

公立医院,反正是财政负担扩张成本,设备、院区等,由政府投入。借政府的资金,扩大医院的规模,购买先进设备,形成影响力及马太效应,最终实现院内医生的经济利益及院长的行政利益,这种冲动就是天然的。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限制大型三甲公立,是因为他们太大了,需要分流患者;限制普通公立医院,是因为他们吃不饱,既然都吃不饱,还想着要扩张?

至于看病贵问题,这个解释更麻烦一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