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为“十部委”洗地 -- 多余6569

共:💬98 🌺502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为“十部委”洗地

文章看起来干货满满的样子,对不对就不知道了。

=================

《你愚蠢的样子很像当年的我》

崔紫剑

一个油腻的中年胖纸,喜欢胡说八道,自以为是。昨天 20:49

引子

昨天写了篇文章,果然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比十部委都聪明。看着这么多聪明人,我最好奇的一件事儿是:您各位怎么没有去十部委上班呢?

讨论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脱离了实事求是,那么什么问题都讨论不了。说你们不行,你们就是不行。空口无凭,摆事实,讲道理。一一回答你们的问题,让你们知道你们错在哪里了。

01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

答案是:不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会有更多的公立医院萎缩,而社会办医就会比现在更加艰难。

我知道这个答案不符合书面逻辑,也知道这个答案很多人看不懂,觉得我是扯淡——然而,这就是现实。现实很少有符合逻辑的事儿,要不然就不会有“纸上谈兵”这个词儿了。

举例说明:

郑大一附院,2014年的时候,病床数已达7000张,后来虽然建新院区也有分流,然而事实上依然是一床难求。这话是我胡说,还是事实,河南的网友们可以自己评论。

那么,这个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医疗航母,规模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是一床难求呢?因为患者数量,要远远大于郑大一附院所拥有的病床数。

郑州乃至河南省,曾经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水平都是相对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郑大一附院通过六七年的高速发展,让河南省有了自己比较好的医院,这是好事。

但是,发展中带来的新问题是:郑大一附院的崛起,伴随着是河南省其他地市公立医院的萎缩。而县级及以下的公立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萎缩的就更厉害了。

因为患者都希望去大医院,好医院去看病,自然而然就会向郑大一附院流动,去郑州看病,在一段时间里面,甚至是到现在为止,都是河南省患者们的一个基本的行为表现。

这叫现实。那么,在这个现实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现实:随着河南省其他地市公立医院乃至乡镇卫生院的萎缩,那些没有条件去省城看病的患者,他们所能承受的医疗条件,仅仅是他们当地的公立医院——而当地的公立医院,人才,被大医院挖走了,硬件软件都与大医院没法儿比,时间久了,没条件去省城的患者,还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条件么?

那,这些没有条件去省城的患者,有没有享受好的医疗条件的资格?穷人,是人么?不限制郑大一附院的分院数量和规模行吗?

而郑大一附院,也只是个缩影罢了。截至2018年,中国拥有超过5000张病床的医院已有11家,拥有超过3000张病床的医院更达到63家。

在过去十余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扩张中,这一中国特色的、体量惊人的超级医院群体,其形成过程固然有着历史的成因,有着存在的合理性,但负面效应也已充分显现,对所在省市的病人、医生和医保资金的虹吸效应已经形成。身处如此规模巨大的医疗资源存量市场之中,超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业已形成的极大差距,势必难以单纯依靠后者的增量发展,在短期内反转。

前段时间我有个好友带家人去看病,他的朋友圈里晒的医院,基本上都是省城医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好医院似乎全在大城市、中心城市、一线城市、省城这样的地方。他家里条件并不好,看着他带着家人东跑西颠,我心里也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了更深的印象。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他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这样的医生,不是更好吗?何苦全国跑?但是没办法,他家门口的医院,没办法达到他的需求。这就是现实。

到这里,可能有一部分网友关于限制公立医院规模的这个事情,大概了解了原因。

02

于是,就产生了——

第二个问题:那限制数量又是怎么回事儿?

那限制一下大医院的规模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刀切的限制所有公立医院的规模?另外,为什么要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

说这话的网友,我特别担心是外国人。因为他生活的,可能和我不是同一个中国。

在我生活的中国,每个城市里都至少有一家“人民医院”,条件好点儿的地方,还会有一家“中医医院”,一般情况下,还会有一家“妇幼保健院”,接着是各个街道会有门诊部,社区会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叫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区的城市,有条件的还会有区级医院,也是这么一套。

除去地级市之外,在我生活的中国,基本上每个县城也都是这样的配置。再往下,乡镇,一般会有乡镇卫生院,村,会有村卫生室。

简单点儿说就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布局,事实上已经基本完成了。没有不存在公立医院的点。再布局,往哪里布局呢?该怎么布局呢?

和省城虹吸地市医疗资源一样,地市也会虹吸区县乡镇的医疗资源。如果我们仅仅是把省城、中心城市的公立医院规模限定了,那也仅仅是限定了一部分,而地市一级就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对于区县、乡镇,一样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所以限制规模,就需要一并限制,这样才能把公立医院都先按住再说后续的事儿。

而在数量方面,就更是问题了。

这些年医疗机构发展,出现了很多公私合办的盈利性医疗机构。什么叫公私合办的盈利性医疗机构?你说这家是公立医院,并不完全是,可能只有医护人员是有编制的,或者只有地皮楼盘是公家的;你说这家是私立医院,也并不完全是,可能也只有部分人员是社会资本聘请的,也可能只是楼或者设备、仪器是社会资本购置的。

那么,在这一前提下,慢慢形成了逐利的公私合营医院。以公立的名义扩张分院,以私立的名义赚钱。导致的结果才是网友们说的那些问题。

而这次的《意见》当中,把这个公立医院数量卡死,事实上是斩断了公私合营的这种模式。并且明确给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分出了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这才是正常的。否则,继续挂羊头卖狗肉,继续以公立医院的名义扩张去捞钱,看病能便宜吗?只有把这个先卡死,才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限制数量和规模,要搞清楚限制的是哪一类的数量和什么样的规模,然后再说。

可能又有网友要问了,那为啥政府不加大力度,让公立医院都发挥作用?原因很简单:没钱,没人。办医院,最难的不是地皮不是楼,而是人,是设备。设备还好说,人从哪里来?医护人员随随便便是一声令下就能培养出了的么?再加大力度,也就那么多人,现培养现招生,也得等他们毕业之后,还得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了,才能成熟起来。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看病的需求是存在的——怎么办?不管了?就这么干耗着?不能吧?先盖楼让病房和设备等医生?恕我直言,不可能,没啥用,而且还浪费公帑。那怎么管?那就是要在既不浪费钱,又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来解决问题——激活盘活现有的医疗资源。

谁来盘活?全部交给政府?你把卫健委累死,把财政拖死,他们也搞不定。就他们那两杆枪,能打几只兔子?更何况盘活医疗资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本身就是个天文数字。不调动社会力量办医,怎么搞?

说句不好听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目前国内吃财政饭的,广义上往多了算,估摸也就5000万到6000万。还包括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教育、医疗等等公共服务类的)、企业单位(科研、部分特殊行国企等等)。剩下的13亿多,都是财政以外的。我们不依靠人民群众,我们依靠谁?单靠吃财政饭的,就是把这些人都逼死,他们也搞不定的。

诸位看看自己,是做什么的?吃财政饭吗?可能是个体户,农民,工人,商人,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等等等。这不都是力量源泉么?怎么到了办医院这个事情上,就不让汲取力量了?面子上看是个办医院的事儿,往深里挖一铲子,这是事实上就是个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事情之一,不让党调动社会力量,这是要干啥啊?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底是啥意思?光看前面一句不看后面一句?

03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政策和体系共同在支撑。例如医联体的补充。什么叫医联体?就是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社区医院等等专科向对口联系分级分诊分流。在包括医联体的补充之下,还有各式各样其他的政策,多管齐下,才是我们医疗体系的完整建设。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事实上,城市医疗体系这块儿,问题并不大。现在的社区医院基本上都是全科医生在坐诊,而且全科医生还必须要到上级医院去培训学习,动态的持续的;上级医院要通过医联体,到对口的社区医院去坐诊。所以,城市居民在这个《意见》当中的各项政策中,事实上是享受了更好的服务的群体。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资本都是逐利的,怎么保障社会办医是为人民服务的?

当有人问出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对于我们的理论掌握,还停留在高中阶段。

没错,资本是逐利的。但是我不知道诸位是否了解,有一种医疗机构被称之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这个很好理解: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目标是为特定社会目标,不以赚钱为目的。既然是不以赚钱为目的,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不以赚钱为目的为啥还要做?怎么可能管住社会资本?

当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特别想穿过电脑屏幕过去给他一耳光。这句话绝对不是胡说八道的,是我真实的想法。因为他完全不了解政策,就开始胡说八道。去看病之前,先认准这块牌子,这是与患者息息相关的一块牌子。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社会资本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个什么东西——

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后,投资者对税后利润可以分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以赚钱为目的,但为了扩大医疗规模,也可适当盈利,但这种盈利只能用于自身发展,不能分红。

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不善而终止服务,投资者个人可以自行处置其剩余财产;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终止服务后,其剩余财产只能由社会管理部门或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处置。

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支结余是用于投资者回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支、结余不能用于投资者回报,也不能为其职工变相分配,所有利润和盈余只能投入到机构的再发展中,用于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向公民提供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政府办的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定向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安排。营利性医疗机构没有任何财政补助。

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服务成本或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订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医疗机构按照主管部门制订的基准价,并在其浮动范围内,确定其本单位实际医疗服务价格。

简单点儿说就是:如果社会资本办了非营利医疗机构,那么事实上这就基本上类似于公立医院——只不过,建这个医院的钱,不是国家财政出的,而是社会资本出的;管理这个医院的人,不是国家的干部,而是社会资本的拥有者或者办院组织者或者其他有资格管理的人。

而办这样的医院,从税收到用地到规划等等,国家都是有配套政策的,国家不会让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吃亏。

那为啥资本不赚钱还要办这种医疗机构?这不是与资本的逐利性相违背了吗?难道马克思说错了?

不,马克思并没有说错。只是有这种想法的网友们基本上属于是比较单纯的人,社会经验极其匮乏,理论基础极差,读书太少,实践太少,想的太多。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要做的事情是——深呼吸,然后承认自己错了,一会儿读完了还要记得打赏,这是你教给我的学费。

然后我来告诉你:为啥马克思说的没有错,而社会资本还愿意去办非赢利性医疗机构。原因非常简单:

其一,合理安排其资产布局。就如同搞个慈善基金可以避税的道理是差不多的。这个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和政策优惠的。退一万步讲,至少可以安置他们家的闲散人员吧?可以养活这些人吧?

其二,东边不亮西边亮。办这个医院可以不赚钱,但是社会资本可以从其他地方赚钱啊。办这种医院属于承担社会责任。我国医疗机构一般分为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办一般为综合性医院,承担主要的社会医疗职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般具有自己特色或擅长科室,协助政府办执行社会医疗职能。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般环境、服务比较好,但是收费高。

其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所以,社会资本在办医的过程中,办这种医院,本身是在协助政府开展工作。那么,您用脚丫子想想——这个资本想获得的利润,非得从这医院出吗?

说的再直白一点儿: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出来办这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就出来办了,不好吗?

如果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还看不懂,我只能说:您过高的估计了资本在我国的力量了。没错,资本在我国境内确实是有强大的力量,但是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和行政对抗的程度,更不必说挑战我党执政理论和权威。再大的资本都一样,只是办与不办的区别,没有可以挑衅的。

除非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社会主义铁拳……

04

接着,就会出来第四个问题:

好,你说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搞清楚了——那营利性医疗机构呢?老百姓还看得起病吗?

我今天在网上看见一个回复,特别好玩儿,他跟我说底层老百姓期待的是政府免费医疗巴拉巴拉…我其实挺纳闷的,你抽烟你喝酒你熬夜你不锻炼,然后你生病了,凭啥要我给你掏钱看病?特别讨厌这种打着所谓底层老百姓的旗号,胡说八道的玩意儿。底层老百姓是劳动者,他们才不会不劳而获只想占便宜。

您各位自己都说了是营利性医疗机构了,那当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啊,那咱自己是不是他们的目标患者群体,咱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

他们想盈利,不得把他们的目标患者服务好?别说读这篇文章的诸位了,就是包括我在内,我也不认为我是他们的目标患者群体好吗?我消费不起的。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快快办起来,办的越多越好。

因为只有他们快快办起来了,办的多了,他们才能不跟我抢占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他们才不会跟我抢加床。我并不仇富,人家有钱去高档医院看病我一丁点儿都不眼红——我巴不得他们赶紧都去高档医院,把公立的和非营利性的都让给我。

然后又有网友担心好医生被他们挖走……拜托,我们国家有钱人能有多大个群体?敞开让他们挖,他们能挖走多少人?这个市场的价值规模很大,但是目标患者人数的绝对值数量是很小的。

更何况:还有鼓励公立医院的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啊。想赚钱了,你公立医院的医生根本不必挪地方,只需要在其他地方开个执业点就完事儿了啊。然后又有网友不信任医生了,说那他们就不会好好在这边看病了……

恕我直言:如果你产生了这种想法,我只能说,你自己本身就是个烂人。因为你对医生不信任啊,你认为医生只是个为了钱的群体啊。你在用你自己的价值观套在医生这个群体身上啊——你是个烂人,你才会认为你周围的人都是烂人,你才会只遇到烂人。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公立医院的医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的。这社会办医无法比拟和给予的。钱当然重要,没有钱当然不行,但是,医生并不仅仅是只追求金钱的职业。即便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医生,也同样有着其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的约束,怎可能就只冲着钱去?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医生?当党组织是假的吗?团组织是假的吗?

自己没了信仰,别以为别人也没有信仰。

05

于是,又有人祭出第五个问题:

穷人看病就能难了!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穷人怎么办?穷人还看得起病吗?

说真的,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提问的人有没有我见过的穷人多……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穷人在哪里,也不知道穷人去哪里看病,也不清楚穷人去看病的医院是怎样的医院。

首先,我国的穷人,大部分还在农村。城市的穷人,因为城市的医疗体系比较完善,他们往往会去社区,加上医保现在覆盖已经比较完善了,所以即便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是基本上可以到省城的大医院去看病的。

而农村的穷人,去看病的地方,往往在:村卫生室、小诊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日常就这些医院。地市级医院?对不起,一般情况下,他们去不起。他们没钱——攒够钱了,享受政策了,去地市级的三甲医院,也就是他们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了;再多搞些捐款,然后到省城医院去看看,这就已经需要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了;全国范围内寻访名医?穷人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村卫生室、小诊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是个什么现状?简单点儿说:县医院,与这几个,是有虹吸效应的。县医院在吸收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加上县医院的医保报销是没有限制的,报销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县医院的收入,还算凑合,能养活人。

而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严重,这是事实,导致了很多乡镇的穷人,不得不去县医院看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出台了定向生计划,定向培养面向乡镇的医生,读大学生活费学费全免,毕业了要到乡镇去服务五年。这笔钱,国家掏了,违约的要把这些钱还上。

除此之外,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区都有相应的支医政策,三甲医院的医生,必须去乡镇医院承担一定量的诊疗任务。虽然各地的政策在具体执行上有些不同,但是这个政策是全国性的,各位城里的老爷们可能没有见过,但是我是见过并且参与过的。

那么,限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穷人看病会好一些吗?把有钱的都吸引到营利性医院去了,穷人自然也就可以去公立医院了。别忘了——现在公立医院的布点已经基本上完善了,是无空隙的完善。

而鼓励社会办医当中,其中有一项就是鼓励办小诊所,还要把这些小诊所纳入医保——而这些小诊所,也是穷人去看病的地方。事实上,这种鼓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近似于赤脚医生的回归,鼓励有条件的、符合条件的散落在各地的医生们都出来当医生。跟以前相比,这种政策的推广,是有利于穷人看病的;不同点在于:现在对于小诊所的要求,比赤脚医生那会儿,要高一些。

赤脚医生是个伟大的壮举,作为医学生,我对于赤脚医生和导师的大智慧,充满敬佩。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各位网友,现在不是说,你去看病,医生还得翻着书给你找诊疗方法的时代了。

新时代的赤脚医生是怎样的?这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鼓励他们出来。不仅仅是在农村,而是要从政策层面激发出全国的新时代“赤脚医生”们出来。这是这个《意见》很好的一个点。

在《意见》原文里是这样表述的:

(三)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各地要于2019年底前制定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办法,明确购买服务的主体、内容、方式、程序和监督管理等细则。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支持向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和有关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养老照护、家庭病床、上门诊疗等服务方便居民。(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部门会同各地负责落实)

(十一)拓展人才服务。全面实行医师、护士执业电子化注册制度。全面实施医师区域注册制度,推进护士区域注册管理。制定多机构执业医师与主要执业医疗机构聘用(劳动)合同参考范本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劳务协议参考范本,合理约定执业期限、时间安排、工作任务、医疗责任、薪酬、相关保险等,明确双方人事(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支持和规范医师多机构执业。允许符合条件的在职、停薪留职医务人员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标准,扩大优质医疗护理服务供给。(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会同各地负责落实)

这些证书,是安永霞医生的。安医生是博尔塔拉的一名村医。如果她乐意,就将成为这次《意见》的受益者之一。安医生在基层工作已经22年翻第23年个年头了。给穷人看病的医生,是这样的。

以前国家穷,条件不允许,算了。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这样的医生,过的好一点?口口声声喊着各种各样的口号,喊着赤脚医生回归,而真正让赤脚医生回归的政策来了,为赤脚医生好的政策来了,又开始反对……到底是什么心理?

人是要讲良心的。

06

还有网友给我晒出来社会办医骗保的,有骗医保的,有骗保险的,都被抓了。他们想以此证明社会办医是为了牟利,而不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

我想说的是:群众中有坏人,就能说群众是坏人吗?社会办医,是谁在办?除去那些高大上的私立医院,那些小诊所、小卫生室、是谁在办?不还是群众吗?

而且,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网友们看新闻的时候,逻辑推导都是错误的。坏人被抓了,不恰恰证明是好人胜利了吗?骗保的被抓了,不恰恰证明我们的监管机制是有效的吗?

然后就有人跟我抬杠,你怎么保证以后没有骗保的?我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是真心不知道说啥的。我怎么保证?贪婪是人性的阴暗面,我们党惩治腐败算是最严格的党了,也没有彻底灭绝腐败好吗?

这个问题,如果深挖一下——骗保,单靠医疗机构就能骗保了吗?不还得有人配合吗?谁来配合?而骗保最大群体,诸位知道是什么群体吗?这话,我问到这里就打住。我举个别的例子:第一个知道小餐馆有没有地沟油的,是小餐馆的老板;第一个知道这楼用的是大拇指粗的钢筋还是小拇指粗钢筋的,是盖楼的农民工;因为小老板要赚钱,所以他用地沟油,因为农民工自己不住在他盖的楼里,所以不说话不举报……

以前我说这话政治不正确,而现在我想告诉你的真相是:

坑群众最狠的,从来都是群众自己。

07

网友们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不可能一一都回复完了。毕竟抬杠的问题没啥好回复的。信的人一直都信,不信的人是说什么都不会信的。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服谁,也不是想跟谁抬杠。只是想告诉诸位我是怎么理解这个政策,怎么理解这个《意见》的。

这次的这个舆情,看似是看病的事儿,事实上舆情背后,可以挖掘出的信息有这么一些:

其一,我们的自媒体从业者和部分体制内的同志,需要加强学习了,其他都不论,连讲话、报告都不学,才会连政策都读不懂。思想陈旧,意识落后,认识局限,理解片面,而且过于急着表达。有些同志是好同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精通,但是一旦跨了专业,就完全偏离实际,跟着情绪走了。这是很糟糕的事情,是不能这么干的。

其二,除去流量之外,这次舆情背后体现的情绪,是一种不信任的情绪。部分网民和干部,对于自己的同志不信任,对于国家的政策不信任,甚至是对……的不信任。自己不信任就算了,还可以撕裂舆论场,撕裂网民认知。当前大环境外有强敌,内有反贼,不说是帮着凝聚人心,还跟着一帮连文件都读不懂、连政策都看不懂的人起哄,搞撕裂,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不知道是没脑子,还是太有脑子。

其三,口口声声以穷人自居,却连穷人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口口声声老百姓,却连群众到底是受益还是损失都不知道。我大体上看了看,骂的凶的,大多都是在大城市、省城、一线城市或者其他的城市里,就没有几个农村的——你们脚下连泥都没沾过,充其量不过是几十年、十几年前在基层干过罢了,脱离群众太久了。

其四,社会存在着压力,有大量的网民在发泄情绪。其实很多网民根本连文件原文都没有看过,就开始喷了。他们只想发泄情绪,只想骂政府,骂完了就完了,至于说骂的对不对,骂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并不在意。而这种情绪的宣泄,是社会压力增大的体现。

全社会现在需要有相应的减压阀,来给大家减压;同时,现在新增网民比较多,其中有一些是刻意带节奏、搞事情的,他们还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也没有受过铁拳的教育,我是真诚的建议相关部门出来教育引导一下。

其五,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这次带节奏的当中,有不少都是老面孔了。有没有收外国钱我不知道,但是铁定是跟外国一条心的,借这个事儿继续炒作什么国外的免费医疗的老谣。这是跟美帝舆论攻势打配合的,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进攻的机会。建议是该灭要灭。

是非对错,这篇文章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

08

我只想再补充一些题外话:

乡镇医疗差,其实即便是靠定向生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说是缓解。因为:乡镇,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缺乏,而是很多资源都缺乏。医疗资源缺乏,只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点罢了。

这次舆情,往大了讲:事实上是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网络情绪表达。人民群众迫切的希望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可以配置的更加合理、更加平衡。谁都希望可以在家门口就看上病,谁都希望可以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读书。各种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时间里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那肯定是会降低解决效率的。

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力量,包括资本力量,并不完全是和教科书上讲的那样,一点儿社会责任都不承担。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我们国家一样产生了很多“红色资本家”——我更乐意称他们为企业家,他们与我们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我党。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对于企业家们,还是带着一定的有色眼镜的。企业家们当中,当然也是有好有坏,不可能全部都是好人,但也却不都是坏人啊。企业家们创造就业岗位,纳税,促进经济发展,事实上也是为人民、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的。

我们理应平视好的企业家们。

同时,这次涌现出了很多青年知识分子,不乏硕士、博士,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引经据典,把政策批的一文不值。我想送给诸位青年知识分子四个字:实事求是。

你们在书斋里的理论,是需要通过脚下的泥土去实践的。发现问题谁不会啊?如果找政策的漏洞和问题,我想我可能比你们更熟练一些。

然而,解决问题呢?诸位能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么?连发现问题的时候,都已经脱离了实际,诸位给出的解决方案,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行,也无法执行。

希望诸位学成之后,可以真正上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去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能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价值。

洋洋洒洒一大篇,就这样吧。

===============

原文:[URL=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0586&s=fwzlwzbt]你愚蠢的样子很像当年的我[/URL]

===============

以下两篇可以参考:

徐实:医改的出路在哪里?

===============

李玲:医改的关键在利益再分配

===============

最后是:

我的理解

文章的重点是,作者认为,十部委政策是针对农村乡镇,而非城市。

现在大家意见很大的,主要是看病难和看病贵,不过着眼点都是城市,农村基本上在视野之外。按照作者的看法,农村的医疗问题比城市严重多了。

比如说:

看病难,在城市是看个病挤得要死,但是在农村是几乎没地方看病。

看病贵,在城市,只要不是少数绝症,虽然贵点,绝大多数人还是看得起病的,但是在农村,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小病不治,大病等死。

那么,按照西西河一贯的社会主义政治正确,十部委先解决农村问题,政策向弱者倾斜,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吧。

当然,十部委的本意是否如此,现在只是根据这篇文章的解读,虽然还算自圆其说,可信度并不足够。要是河友们不是泛泛而骂,而是解读文件,结合现实,拿出十部委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暗度陈仓之类的确凿证据,那就最好不过了。

最后的最后是:

我的理解(续)

“严控”是因为,现在的三甲扩张模式问题很多,难以为继。

三甲扩张的方式一般是找地方医院(公立私立都有)合作挂牌,升档之后收费就可以提价,虽然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是以营利为宗旨,仍然是多做检查多开药的老一套,结果就是医保支出反而增加,地方财政吃紧。

实际上,医改的首要目标就是填补医保黑洞,保证收支平衡,这样的扩张显然是背道而驰。同时,这种扩张还有造成基层医院萎缩的虹吸作用,综合看来严重的弊大于利,叫停也是必然的。

至于“留空间”,无非是因为借助社会力量办医疗,可以减少财政负担,所以“严控”和“留空间”其实都是节流,并不矛盾。

重要的是,不要只看见断章取义的“严控”两个字,而是应该认真看看文件,看这个“严控”究竟是动了谁的蛋糕。

当然,我也知道,有些河友其实并不在意事实如何,只是想逮住机会骂骂政府。对此我诚恳表示:能为您提供一个舒适的发泄场地,是我的荣幸。

关键词(Tags): #“十部委”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