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当下的家庭教育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给我打钱87405
我儿时的记忆中,有一幕是让我永生难忘的。有一次,我和我爸回老家过年,见到屋外广场格外热闹。我一看,是有四个人围着桌子打牌,外面围了三圈人。中间有一个最有气派,那就是我叔叔。
我叔叔,是中国第一批万元户,跑运输,赚了不少钱。我们家的黑白电视机就是找他借钱买的,借了500,好几年才还清。
我后来才明白,他们是在赌博。
没几年,我叔叔就把钱输得差不多了,想捞回来,连运输都不想跑。再后来,因为超生罚了不少钱。
我叔母年轻的时候可漂亮了。我后来再见到她,可以说,惨不忍睹。我不知道我叔母有没有后悔,也许有,也许没有。
再后来,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听说,我叔叔去了深圳,给人搬砖,为了养孩子。我那些堂兄堂妹来过我家一次,我只记得一件事,我妈煮了一大锅饭,不够吃。
我妈说,要是我叔不赌博,搞不好今天就是个房地产老板了,他可是当年的万元户啊。
我说你错了。人最紧要的问题是有自知之明。自己不过是赶上好时候了,捡了点便宜。如果认识不到,必然会从高峰跌到悬崖里去。
我叔叔风头正劲的时候,我爷爷是很得意的。
社会底层为什么翻不了身?赖不了别人。给你一座金山,你也把握不住。
别人瞧得起你,只是你一时捡了便宜。瞧得起的,是你兜里的钱。等你的钱花光了,你也就没面子了。
今天这些人,大手大脚的花钱,不过是赶上房价暴涨。用不了三代,必将沦为赤贫。
社会底层为什么翻不了身?鼠目寸光,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光说不练。
今天有许多人焦虑不安,只不过是他们都是些“光着屁股的皇帝,整天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最是心知肚明,不承认罢了。不承认有什么意义?该发生的,都会发生。我,绝不会,走这条永世不能翻身的路。
讲一个务实的:擦地板擦出问题来了
我经常擦地板,心情不好的我就去擦,闲得没事的时候我也去擦。我最开始并不热爱擦地板。但是我后来变了。我发现,擦地板大有学问。
我擦地板,需要一把刷子,一桶水,一块肥皂,若干条抹布。
擦地板是个很累的活,相信擦过的人是有体会的。为什么累呢?这就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如果我搞清楚了为什么累,那么我就有可能想出来怎么做才不累。
首先,我检查的是自己的姿态。我发现蹲着擦是特别费力的,应该跪着擦。但是跪着似乎双膝会痛,我后来发现,这是有窍门的,可以不疼。
接下来,我又检查了一遍流程。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我需要经常移动肥皂和水桶,对于一个保持跪姿的人,如果他擦得兴奋了,身子离开肥皂盒 和水桶太远了,他又回去拿是很麻烦的。所以我需要正确的节奏。
二、抹布似乎永远不够多。
我回想起我在KFC(也许是麦当劳)看到的情形。
(负责任的)清洁工腰上挂了两个喷壶,两块抹布。一个喷壶应该装了稀释过清洁液,而另一个喷壶里面装的是消毒液。他们是先喷清洁液,再用一块抹布擦一遍,然后喷上消毒液,最后再用另一块抹布又擦一遍。
两块抹布,一块明显要脏得多,是先用的那一块。所以,头一道,除了去掉桌面的油污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马死皮面光”。第二道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卫生。
我很感慨,发明这套程序的人,应该是反复实验了许多次。之后才成为一种制度,在各家门店推而广之。
我的事,要比KFC复杂,因为我的地板不光面积要大得多,并且地板是“立体”的(每一块都有不规则的凹槽,为了制造出立体视觉效果)。
再有一个,我不是站姿,我是跪姿,所以我并不能简单效仿KFC,我能学的,就是我要琢磨出一套程序出来,这套程序是高效的。
所以我的第一个程序是关于节奏。前面已经说过。我要保持一个好的节奏,才能让所有的工具“跟着我走”。
我后来开始在刷子上面打主意了。我想,如果刷柄是一个导管,里面可以装盛清洁液,那该 有多省事啊。
想不到吧,淘宝上还真的就有。
但是我没有解决抹布的问题。因为地板有许多凹槽,很容易藏泥,抹布一会就脏得不能用了。
所以我又把目光转到了“进门”问题。
思路很简单,我要在进门处就解决掉大部分问题才行。
另外,浴室门口和厨房得有地垫,浴室有水,厨房有油,鞋底沾了两这样,地板就会藏下许多泥。
这样来看,我要维护地板的清洁与卫生,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多的,成本也可以说得上高。
所以总结下来:
一、预防要到位。
二、工具要得力,操作要正确。
三、保持合适的频率才不至于让问题严重到擦一次得躺三小时。
这是擦地板吗?不是,这是管理。所以说,治大国,如擦地板。
什么才叫认真擦地板?
为什么有的人就有所谓的悟性?
能跟我这样,擦地板擦出治大国,不客气的讲,有几个?
都想拿现成的,现成的知识,现成的程序,自己一点都不愿意多花心思。一辈子都是底层,永世不得翻身。
还有的人讲,“我能吃苦啊”。那种吃苦,并没有太大意义。那是在过去。未来,全是机器人。那种吃苦,就是卖苦力,根本不值钱。
苦不苦,是个相对值。
我腰缠万贯,照样可以苦,因为我去思索很复杂的问题,从未有人解决的问题。
许多人都是原始人,并没有太多的主动性。
有吃有喝就觉得够了。每天都是一句:“我没有背景,我爹妈没权没势,我就一个普通人,我就这样。”这不天天有人讲吗?借口罢了。
不管他出身在哪,在农村也好,在城市也罢,自己把自己当一个屁,放了。
我凭什么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凭什么?!
绝不。
聪明人多的是,活嘛,甩给别人干。但是不要忘了,机器人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了,全甩给机器人呗,多自在,是不是?是啊,那还要你干嘛呢?连申请当干电池,都申请不上啊。连申请当螺丝钉,人家都会告诉你,抱歉我们不需要。
今天不愿意付出,将来就是想参加劳动,人家也不要你。不会饿死你的,圈起来就行了,自生自灭吧。人类的人口会自动下降的。很easy。没有后代,没有什么传宗接代,到此为止了。很快就会这样。自己基因,将会被抹掉,从人类的基因库中彻底的消失掉。
你爸你妈,你爷爷你奶奶,你太祖,全是白费力,结束了,没有了,然后之后没有然后了。
但是我不一样,我他妈将来就算是被人类的基因库剔除了,那我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我为此奋斗过。
我可以很骄傲的说,我是一名失败者。
宇宙的奥秘就藏在人的身上。
只有一个母体,数亿个精子,只有一个胜者。
所有的精子,都在奋力向前游,没有任何一个精子甘心失败。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算什么?
马克思,知道个锤子,就会胡说八道。不过是自己恐慌罢了,不过是利用所谓的民心罢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是:勃起,发射,冲刺,其它的,全部被淘汰。
也许将来机器人会“仁慈”一点:它会把全人类都养起来,圈起来。然后就是几十亿人、上百亿人竞争。
考试极其严苛。
能战胜十亿人,才有资格进入下一级比赛。也许就是这样。
当然,我很好奇,人类社会的卵子,多久才出现一个呢?
这是我花了无数精力去研究的问题。我搞不懂时间,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时间到底是什么。
我现在只是粗浅的认识到,卵子的出现是有周期性的。
其它的,都是幻象。
这个卵子会有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哪个精子会“命中”它,这似乎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而在其它时间内,并不会“结合”成功,因为根本就没有卵子。
纯属“性冲动”。
天时、地利、人和,说穿了,就是一个伟大的精子,在正确的时间出现了,它第一个刺破了卵子的外壁,于是,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而其它人的责任,就是陪练,就是陪跑,就是要所谓的“牺牲”掉自己,用这种最为自然的方式,选择出最伟大的精子。
比如像朱元璋,他就不是一个伟大的精子,他在错误的时间出现,他搞的农民暴动,不过是情绪化的表现,所以他后来背叛了农民,投靠了地主。一次“性冲动”罢了。
大家看,历史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复杂。
朱元璋的价值,就在于告诉其它有竞争力的精子:别跟我学。
那么毛泽东 是不是呢?
现在还不好讲。现在很困难,去识别最真实的内容。他,以及他的战友们,到底是为了忽悠人,还是确实搞明白了关键问题呢?
我翻来覆去的研究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始终无法下定论。这就像日本侵华期间,你很难判断,哪些人是被迫的,哪些人是半推半就的,哪些人才是货真价实的叛国通敌者。所谓大善即是大恶,没有火眼金睛,是看不出来最真实的内容的。
我对“毛泽东思想”这五个字非常感兴趣。
如果毛泽东,确实就是那个伟大的精子,那么我想,这五个字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甚至可以简化成两个字:精神。
也就是说,毛泽东,这个伟大的精子,已然命中了卵子。这个新的生命,其主题就是:精神。
而这个新的生命,目前还只有几小时的“年龄”,或许有几个月了。我时刻有一种感受,或者说,我在怀疑,是不是快要临盆了?
我们今天感受到的,究竟是胎儿在母亲的腹 中踢腿,还是快要生了?
我无法成功的将它缩放到适合的尺度。最要命 的,我不是女人。
一切关于孕期的知识经验,都是间接的。
所以我猜想,接下来,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会有一名女性来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这不可能是一个男人可以完成 的任务。
我对这一点,有六成的把握。我比较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是属于女性的。只有女性,才能正确的引导我们人类。
我的意思是:如果毛泽东就是那个伟大的精子,那么新中国,十有八九才是个胎儿,甚至没“成形”。
同样的内容 ,每个学生的记忆方式,或者说“组织方式”是不同的。怎么记才高效,只能靠自己。换言之,怎么记住,这就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这是需要个人研究的。
记忆有很多门道。有的人,记忆力非常发达,这是练出来的,并不是所谓天生的。我的记忆力是其中一种类型,我是理解式记忆,所以我记不住纯粹的符号。
重点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动性。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这种主动性,这么多科目,怎么安排,怎么组织,能更好的记住所学的知识,他不可能学得好,更不要说活学活用了。
大体上说,人的记忆可以在纵横两个方向加以拓展:记忆的广度,有助于提升抽象能力——举一反三、“跨界”关联、把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记忆的深度,有助于剥离形式,找出最根本的内容,剖析一个问题时,能快速命中靶心。
我们人类去记住一些知识时,往往会将关联度比较高的内容(或者是初次学习的内容)进行打包——可以理解为一个“化合物”。而所谓的活学活用,其基础就是这些“化合物”活性很强,很容易分解成好几个“离子”,这些自由的“离子”在需要的时候——遇到某个应用环境(好比某类溶液)——可以快速结合成新的“化合物”。
我举一个小例子。为什么一些孩子记不住英文单词?
他背这些英文单词时,要么就是按首字母顺序来背的,要么就是按单元来背的。所以,这些英文单词跟字母顺序或者是单元(相关内容)牢牢绑定。这当然就无法应用了。
我上初中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背了半天,只要换个环境我就死活想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所以我后来就改变了这种记忆方法,我会把次序打乱来背。但总是需要一条线索的。对我来说,英文单词的线索在于发音与拼写的关联。这样一来,整个学习也会为之而变。一定需要多读、多听,在“音”上有许多积累,这样才能做到会听(说)就会写。这种记忆是非常纯粹的记忆,那么在调用时,它自然活性就高。
可是,我并不是在介绍记忆的方法,而是在描述,要提升学习效率,需要自己去研究记忆。
简单说,不能去模仿别人的记忆法,只能明白“需要自己去研究记忆。”
数学也是如此。有很多学生,读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需要的时候他“呼”不出来相关的定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不到。
有主动意识的学生就不一样,大致描述出来,就是:
第一、他知道自己兜里装了多少武器(工具)。
第二、他能比较快的判断出来,解决某个问题用哪个武器最趁手。并且往往一般是先调用单个武器,用极短的时间去判断究竟行不行得通,如果不行,马上就会再调用几个武器,形成组合。这个速度非常快,并不是像语言描述 的这样慢吞吞的。
为什么许多高质量的题,学生自己做不出来,老师讲了其实也没有用呢?因为一些学生的基础非常差。而这个基础差,并不是他该学的没有学,而是他的记忆基础很差。
反过来说,基础好的学生,他为了对付考试,可以临阵磨枪。这种类型的学生,平日表现出来的也是不爱学习,不听课,不写作业 。可是人家一考试,成绩并不差。
有些人是不理解这个问题的,往往就会说,这样的学生聪明。这种学生又往往拿不到高分,因为毕竟他在考试这方面,熟练度不够高——有的学生刷题刷到了连题都不用读完就背出了答案。后面这种学习方式是强记,他只会考试。一旦不是考试这种环境,他立刻就变成了“弱智”。
我女儿很小就跟我一块练习,所以她不爱写作业。她不写,也是这么多分,她写,还是这么多分。她有富余。要不然为什么她天天都要打游戏呢?
她跟我练习,是因为我跟她谈话,一向都是天马行空。我经常跨学科的同她聊天,一会人文,一会自然,来回穿梭,她要跟得上我的速度,她必然就需要去研究。当然,她这种研究,是被动型的。
我以前也提到这个问题,我的主张,我们需要全科老师。
全科老师的用途,就是给学生制造出一个“混乱”的环境。把学生搁到这种环境 里去,他就不得不活学活用。这就好比训练 士兵,有效的训练,一个是环境 十分复杂,第二个,没地图。
你不知道你在哪,但是你要活下来,还要完成任务。练得多了,自然能力就提升了。
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全科老师。
这个工作,班主任来做是最合适的。他如果是一名全科老师,他不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训练学生,还能及时的发现单科存在的问题,可以协调其它老师安排有针对性的单科练习。
问题是,今天的班主任根本就不是班主任。
一句话,我们今天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层面。基本上,就是把人当成机器人来训练,连狗都不如。
训练狗,你不可能把一个程序简单的植入。你要做很多实验,观察它的反应,调整你的口令、动作、奖惩。
这里关于狗,就有一个案例,就是我前面说的“活学活用”。
起初,我给我们家的张飞买了一个玩具,这个玩具是两头各有一个球,中间是一条比较短的编织带,它本来的设计思路是两条狗各含一个球来进行拔河。但是我并没有两条狗,况且遇到别的狗,也没有时间来教它们如何玩这个玩具。所以我是人与狗拔河。这样,我家张飞就牢牢记住了,这个玩具是用来拔河的,并且是跟人拔河。
后来它把中间的带子给啃断了。
按说,这个玩具就算是废了。但是我发现球的大小很合适,并且咬不坏,我就拿打算拿“分裂”的球来训练张飞玩“捡东西”的游戏:我把球抛出去,它要叼回来,还到我手里,反复如此。
一开始张飞是不知道需要去捡球的,当然很快就学会了。可是我后来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因为张飞把我扔出去的球捡回来之后,它以为是要跟我拔河。它的记忆就是拔河。
所以它每次都不肯把球还给我,但是又凑近我,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懂原来它是要来跟我拔河,而我总想把球拿回来。这样,它是卯足了劲准备跟我拔河的,我却要从它的嘴里把球拿回来,自然就是鸡同鸭讲,狗同人讲了。
大家 看这个案例,看到了什么呢?
不能活学活用,就是因为记忆有惰性(不是懒惰,而是不自由),往往是跟某个环境或者另一些知识牢牢的绑定。
狗的智商显然没有人类高,它一旦记住了什么,就忘不了,这里的忘不了就是不能变形。
我训练张飞,花了很长时间,它才懂得要把球还给我(拔河的记忆“禁锢”了它),并且到目前仍然不熟练。但它也在琢磨研究我的意图。
如果张飞,因为机缘巧合学会了活学活用,我相信它会改变它的记忆策略,比如只听口令,而不看“东西”。一个球,既可以玩抛球捡球的游戏,也可以玩拔河游戏。它一定会变成一条非常聪明的狗。
我们人类,对于赤贫的定义将来改写为:只有饭吃,只有衣穿,只有房住。走路就算了,床上趴着吧。
而这,对于许多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哈哈。这世界真的是太奇妙了。
我敢打赌,将来北京会出现一种新型房产交易:卖半套房!
北京未来的人口会继续膨胀,而人均住房面积会不断的缩小,最后缩到10平米,可能10平米都不到。所以只会是先卖半套房,再卖半套房,再卖半套房,有三个轮,就OK了。
现在,已经出现了出租半套房的交易。快得很,不出三代。现在是租,将来就是卖。分批分批的卖。
为什么一定会这样?
因为即便取消了户籍,“老”北京人的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解决不了,这座城市就无法新陈代谢。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扩张人口数量,用增加数量来完成变相的新陈代谢。
相对“老”的北京人,总是占有一定的资源,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样的“老”北京人,从宏观上看,就必然是纨绔子弟居多。如果这样下去,这座城市必成死城。回顾中国历史,皇城发展到最后发展不下去,腐朽堕落就是这个缘故。
而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的装载能力会比过去强大N倍。因此,北京的人口,目前只是暂时性的被人工管制住了。但是管不了多久,因为不放开,北京就必成死城、腐城。所以它必须要开放。
这样一来,毫无本事、坐吃山空的老北京,就只能选择卖房。今天先卖一半,明天再卖一半的一半。
这是必然会发生的。
而房子多,根本就不能解决这个把房子最后卖光的问题,再多的房子也禁不起这样不断的出售。唯一的出路就是:人。人有本事才行。没有本事,金山也能吃空。可是有的父母,根本就不考虑这些问题,还要大谈特谈,我房子数量多不就够了吗?三五岁的孩子,你给他脖子上挂一条金项链,份量越足,他死的概率越高。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可以说,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养孩子。
穷人的孩子,要宽。这是因为条件不好,失败的概率就高,所以宽,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碗摔破了,确实心疼,但不要骂孩子。
富人的孩子,要严。这是因为条件好,堕落的可能就大。所以连吃相都要管理。要非常严,才有可能不让孩子走向堕落。
而我纵观新中国建国70年的历史,多数人,恰好做反了!
之前穷,却很严,衣服破了,要被骂三天。
现在富,却很松,一个子都不挣,买起东西来不看价格。
所以,根本就培养不出来人才。
完全错了。
而穷和富,是相对概念,既要考虑到局部,比如孩子小的时候知识面窄,就是穷,他可能许多概念都不清楚,但成年人特别喜欢挖苦:“啊,你连克林顿都不知道,你真Low”,又要考虑到整体,你这个家庭在这座城市里,是个什么位置,你这个城市又在这个国家里,是个什么位置。
关于男女关系的问题,我实在忍不住就多说几句我的见解。
大体上来讲,男女关系当中,男人负责秀,女人负责选。
所以一个时代是好还是坏,不看男人,而是看女人,看女人的鉴赏力。
而女人的鉴赏力,又来自于父母的培养。所以,建国70年,全搞错了。
具体来说,一个好男人,首先一个品质就是他不会随意去秀,他不会见到女人就秀,这种男人,如果我是女人,我只需看一眼就pass了。好男人,只会在特定的对象面前秀。
反过来说,一个好女人,需要非常聪明,她不是见到什么头衔、家世、金钱这种表面的东西就扑上去,甚至见到任何一个男人就推销自己。一个好女人,首先要明白,选择权是女人最大的权力,根本不需要推销自己。
良好的男女关系,所谓的利益只是很小一部分,重点在于你秀我赏。这个男人独特的魅力,只有那个女人别致的眼光才能欣赏得了。这两个人,当然就好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观察到,良好的男友关系中,丈夫只会在妻子面前尽情的表现,疯狂展示自己的魅力。同时,这个丈夫还会不断进取,不断让妻子领略到山外有山。自然,这个妻子是非常陶醉的,她会在欣赏自己丈夫的同时,也会欣赏自己,“我有眼光,我才挑对了丈夫”。
也就是说,如果打比方来说,男人就是演奏家,而女人就是听众。男人就是作家 ,而女人就是读者。男人拉得优美,女人听到入醉。男人写得优雅,女人看到忘我。
可是我们今天的女性,有这个鉴赏力吗?
恐怕没有。
不识货。
今天的女人,如果说是听众,那么就是“哇,门票这么贵,一定很好听的”。今天的女人,如果说是读者,那么就是“大家都在看这本书,我也要看”。
哪来的家庭幸福?无稽之谈。
所以说,女人如果不读书,必然没有鉴赏力。女人如果不听音乐,必然没有鉴赏力。女人如果不学美术,必然没有鉴赏力。
我讲的是读书,不是看小说,我讲的是音乐,不是流行歌曲,我讲的是美术,不是涂鸦。
错了70年,想一天就扳回来?做梦吧。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许多女人,天天做梦,要找一个大老板。人家凭什么娶你啊?
“我漂亮。”漂亮能几天?25岁之后,女人就老了。
有的女人,为了吸引男人,什么削骨啊,什么隆胸啊,什么健臀啊,只能说明这些女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本份是什么。
女人,最大的本份,就是有眼光!
良马,还需伯乐。没有伯乐的世界,男人只能寂寞的哀鸣。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聊一点关于女性的内容,这次是围绕教育。
这个问题很敏感,又复杂,我个人禁不住感慨,为什么时至今日,知道女性学的人屈指可数?
女性学,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从问世到今天大概也就50年。这本身就很奇怪。庸俗版的女性学倒是早有了,但涉及内容多不堪入目。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说我们(不仅指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把女孩跟男孩“一视同仁”。
但是,女孩该学什么,怎么去学,这又是一个超难的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剥离社会环境来观察。
按历史经验来看,女性的优势,似乎只有一个:智慧。
或者说,女性,除了拥有智慧,还能有什么呢?
又或者说,女性的发展方向偏向精神面,男性偏向物质面,似乎只有这一种可能。
但是仍然要打个问号:背景是父权社会。那要不是父权社会呢?
新中国的情况,倒是容易谈。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大谈妇女能顶半边天,可以说是有相当的忽悠成分:缺少劳动力。
所以在建国初期,女人男性化的宣传到处可见。
从这几张宣传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来,女性的形象被刻意扭曲了。体态美似乎是不正确的,至少说,是不应该被表达的。
可以说,为解放女性,矫枉过正了。
女性,从一个牢笼里被“解放”到了另一个牢笼里。
或者干脆直截了当的说,我们有一个“潜规则”:女人是祸害。
只要我们“需要”发展,那么女人就该消失。
让女人消失的“办法”,既可以是把女人改造成男人,也可以是把女人丑化,还可以是把女人培养成“只知道2万比1万多”。
我们今天似乎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但也只是似乎。比如你去问男人,绝大部分男人一提到女人就摇头,一边摇头一边说:“现在的女人太物质化了”,还一边在干不可描述的事。
从所谓的“客观事实”来看,如今女性确实存在着拜金现象,也确实有不少女性盲目崇拜明星,确实是许多女性不知道“我是谁”。可是我们要问一句: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我的观点:解放女性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恰好在这口号的伪装之下,男性在对女性实施令人发指迫害。
与古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这么说?在教育(教学)中将女孩与男孩一视同仁,这就是迫害。难道不是吗?
女性的“消失”,让我们这个国家,丑陋不堪。反对女性出卖自己的容颜,可并不是要反对女性美啊。我们心目中的一个美丽的女性,难道不是,她可以、她应该光明正大的去美,但绝不允许男人亵渎吗?难道不是,她展现她的美,绝不是向男人献媚吗?
而“消灭”女性,我们是从娃娃开始抓起,全力以赴的将女性培养成男性的玩物。
我有时感到绝望。我有一个女儿,但我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
我有时又生出愤怒。我应该将自己变性,然后扛起炸药包,与男人同归于尽,一了百了,我要把这个丑陋彻底粉碎。
"消灭"了女性,我们就只能活在丑陋中。我只能安慰自己:这是一种发展规律,向死而生,向丑而生。不是在丑陋中沉沦,就是在丑陋中爆发。
但是,我不得不再一次重申: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实施压迫,另一个甘愿为奴。
一个骗人,另一个自欺。
因为有许多问题,是不证自明的公理。
我的意思是:美丽的躯体里装进了丑恶的灵魂,不赖别人,这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合作”的结果。
如果说在过去,在武力胁迫之下,是选择死亡还是苟活,这可能是个叫人头痛的问题,那么在今天呢?今天只不过是软暴力,刀并没有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女人选择自欺,这恐怕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并不只是摩非斯特的引诱,还有浮士德的自愿。
实际上,打败魔鬼很简单,因为魔鬼很绅士,你只需要拒绝他,他便不再前来骚扰。
可是人类中的一些,总是要把简单的事情 描述成复杂:你不知道吗?抵抗魔鬼的诱惑,有多困难!
多困难?一念罢了。
这种描述,本身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正因为自欺欺人,所以才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与魔鬼打赌的上帝,恐怕只好去睡觉了,并且还是裸睡,上帝 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连裤衩都会输掉——个个都是浮士德。
古代中国,总的来讲,长安和洛阳,是两个大都,政治中心总是两者之间摆动。
这里面的主要因子,一个是资源问题,譬如长安来说,反复修建,周围的树都砍光了。这必然会影响到皇城周边的自然环境;一个是交通运输问题。
后来慢慢转变成北京和南京了。大致可以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从明朝开始。这就涉及到第三个因子:外族。
先在长安和洛阳,跟河套地区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熟悉的胡服骑射,就表现出,在山西北部地区华夏人长期与外族纠结不清。汉人换套衣服就成了胡人,胡人换个制度就成了汉人。来回改姓,来回迁祖坟。
那么转到北京和南京,这主要跟东三省、朝鲜半岛、日本有关。
事实表明,即便把首都迁到北京,也没能挡住满人的入侵和统治。
到今天来看,如果说中国的周边问题,要点在哪,毫无疑问,两处:一处是北边,东三省、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处是南边,台湾、香港和澳门。
而这个问题就跟美国人有特别大的关系。
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把在亚洲的战略重点,往南方迁移,总是拿台湾、香港、南海做文章,恐怕首都南迁就不是传闻了。
这里面有一处细节是需要注意的,那就菲律宾和美国的关系。
从历史来看,菲律宾是美国的老根据地,美国人早就把菲律宾视为自己在亚洲的重要基地,为什么最近菲律宾表现得跟美国离心离德呢?这很不正常。
这些事,今天看起来都不太明显,但我总有一种感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要来了。
我只有一点是可以比较肯定的。
那就是在初期,因为地理的影响(外族活跃,说穿了还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或者更高层次的说,是受气候影响),以长安——洛阳为轴,东西摆动。这个时候,南北问题是相对隐性的问题。
此后,逐步“扭转”成了北京——南京轴线,演变成了南北摆动。胡焕庸线的出现就是明显的证据,东西问题成了隐性问题。
从东西转到南北,从技术层面来看,交通是首要的。
弃陆换舟,几代王朝接力修建人工运河,跟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变化分不开,进一步,跟马匹的数量与质量分不开。与此同时,又跟河流治理经验的积累分不开,跟开凿运河的工程技术分不开。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中国历史,总有一种感受,“唐与宋之间有巨大的鸿沟”的原因。可以简单的说,唐之后,长安就废掉了,洛阳也算是毁了。
这期间有一个过渡,因此,有的史学家,并不认可北宋、南宋可以断代。
我们今天对明史之所以这么感兴趣,恐怕就是因为南北问题变得一目了然了。北有满人,南有倭寇与海外通商(包括郑和下西洋)。日本人,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跟中国人结下梁子了。
历史 真的是太奇妙了。内因为什么跟外因,正好对上了呢?
因此,美国人很难对付的,美国人有大智慧。他们把链子牢牢套在日本的脖子上,恐怕早就预见到了中国的崛起。而在很早之前就把另一只脚伸进了菲律宾。不得不说,美国的那些开国元勋、早期的总统,都是厉害的角色,颇有大局观。进一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斗而不破”,美国人是十分老练的(想想八国联军入侵时,美国的态度与做法)。
我是真想活一千岁,看看历史究竟有多奇妙。
这里面有另一条线索:物质或者说商品的丰富,跟交通技术,始终捆绑在一起。一个是蛋,一个是鸡,二者相互推动。
其实并不能简单说的是商品,还有能源、资源型物质,比如像石油,天然气,与之关联的就是远洋巨轮、输油输气管道。高铁的出现,确实有“历史的必然性”。淘宝的营建,马云的成功,不能不说,乃是天助。
除此之外,今天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情况。
一则是能源的转变,或者说能源的多元化。电力的大量使用,就引出水火电站的修建、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智能电网的铺设,而电池技术的提升,接踵而至。
二则是信息的大量传播。这个领域大家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只说一句,电脑是一个很神奇的词,电,脑。手机也是一个神奇的词,手,机。电脑与手机,准确地描述了世界的重大变化。
所以交通的内涵,需要拓展。
不是只运人,不是只运物,还要运电,还要运信息,还要运资本。
而这其中的“逻辑”是明显的:由实向虚。
人、物,包括以前的铜银金币,是实体。
而电、信息、资本(电子货币,包括今天的前哨站电子支付),是虚体。
实际上,人也开始模糊了,我甚至怀疑,未来的人类是不是只剩虚体了?或者说,精神的世界才刚刚开始启动?
我们今天的人,是半实半虚体。一半活在现实中,一半活在虚拟中。
未来的人,实体那一部分是不是会被压缩到极小 的空间呢?
我看,这个概率并不小。在我的预测中,人均住房面积不会扩大,只会缩小。有的国家、地区,已经先行一步了,日本的胶囊,香港的鸽笼。
地球目前快80亿人,保不齐未来要膨胀到800亿人。
这是因为就目前这种追求效率的姿态来看,已经等不及自然的新陈代谢了。自然的新陈代谢,就整个地球村来说,换血速度太慢。只有一个老法子:用数量来交换。用新增加的人口,来稀释占有一定优势、坐吃山空、腐朽堕落的“土著”。
这不论是从相对微观的北京,还是从宏观的地球来看,这几乎都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
那么,当人的实体部分被压缩到极小空间,而虚拟部分则膨胀至一个极大空间,用精神来换物质,恐怕就是一个必然了。
还有一点我也可以肯定。
战争的爆发,跟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关。
老的总是不下来(各种原因),新的就上不去。上不去就得用暴力方式来完成新陈代谢。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打不了(比如核弹,比如国际公约),那就只能多生人,或者是人口的大量迁徙,准确的说,是中心地区不断扩张,同时不断从周边地区吸取“养份”(新人)。如果生人也解决不了新陈代谢问题,那么就变性。一生变三回、四回,来回改造自己,造新人。
或许不久的未来,会出现一种新的贸易:交换国籍。
中国的老吴,住苏州,美国的Mike,住在纽约,两人都想换到对方的国家(包括具体的城市)去。依现状来看,老吴要加一点钱,才能完成与Mike的交换。未来的商人,或许不再是简单的倒卖货物,恐怕会真的是成为“人口贩子”,并且合法。因为这是一种新陈代谢。为什么它不能合法呢?当然,得你情我愿。
住房的问题需要补一句,不一定就是空间缩小。
这和建筑技术(包括电梯技术,也包括建筑材料)有关,也许以后会住在第100层。
也与交通工具有关。也许以后,大家不开车了,而是开飞机。
这些技术我们目前很难判断出来,在某个时间点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这是因为,相互之间的联动,或在某阶段促进,或在某阶段制约。只能说,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人口膨胀,空间缩小,就是必然的历史阶段了。
其实,我谈的其实是方法论:一花一世界。
譬如,我可以这么来猜想:中国,是一种天命。看中国,就知道地球村将会怎样。
前面谈到,中国的历史,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从“东西”扭转到“南北”。那么国际社会呢?今天我们还在大谈东西文化,但“南北对话”已初露端倪。
中国的东西双都,是围绕着黄河流域展开的。那么东西文化,是不是可以说,是围绕着太平洋和大西洋展开的呢?
从长安——洛阳,扭转到北京——南京,其间是长江流域的发展。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接下来或者说此时此刻,将是印度洋领域的蓬勃发展呢?
我甚至还可以推想,人类未来有可能搬迁到火星上去。成因有可能是气候发生了巨变。火星相对宜居,地球相对不宜居,人口大量迁徙至火星,以此换得地球的“休耕”。
因此,根本的根本就是:新陈代谢。
一花一世界,最要紧的是两个:一个,是弄明白,到底哪个是花。另一个是,不断拓展这花的内涵。
我的观点,新陈代谢,是生命的重要特征,而我们应当拓展这内涵。
比如,呼吸就是新陈代谢。生死,也是新陈代谢。呼吸,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是连续的。而生死,放在全人类来看,也可以说连续的。但对于个体,就是离散。
一座城市的兴亡,还是新陈代谢。
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城市的兴,在于人口的结构,城市的亡,仍然在于人口的结构。一座城市,必然会存在老住户和新居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有户籍管理,老住户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
而不断追求效率的人类,必然会想方设法来摆脱人口结构的自然新陈代谢的束缚。
这里,效率还包含了战争。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旧的总是不去,新的总是等不及,怎么办?用战争来解决。然而,一旦爆发战争,多年积累的社会财富将毁于一旦,这是非常低效的。
历史似乎“证明”:尽管战争将会带来财富的损失,但也同时完成了人口的新陈代谢。
我们可能就会坚持认为,未来也会如此。我坚决反对这种思想。我们不能活在历史中,
我们应该去思考:能不能不用战争?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如何相对高效的实现城市人口的新陈代谢?
结合现实,我们就会发现,战争这个选项,接近于被勾掉了。因为有核弹,有国际公约。大规模的战争,至少可以说,不大可能发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类找到了新的办法,那么就会越来越自信,就会越来越远离战争。
所以,即便是“闭门造车”,我们很快就知道了其中一种办法:那就是中心城市人口扩张,用增量来稀释老住户的占比。
这样,周边地区的人口就会被吸收过来。所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一种必然。北上广深,成为超大型城市,也是一种必然。
而如果不这么做,除非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那么就一定会走老路,会爆发战争。
瞧,事情是不是变得非常简单了?未来是不是非常清晰了?
一花一世界。要找到那朵花,要从广度和深度来拓展这花的内涵。
紧扣“新陈代谢”,不断拓展它的内涵,我相信,答案就在手中。无需到处去找笔,笔就在自己手中。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