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宇治抹茶 -- 草纹

共:💬45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么,

内心里长出来的,和勉强来的当然不一样。

家园 还是有不同的。

在宋元时代,流行[斗茶]的茶会,比如说品茶而猜其水源和茶种,是比较热闹的带歌舞宴席的那种。这种方式流到了日本,日本也流行了一阵。

后来,可能因为在日本刚开始是荣西开始向民间普及的,饮茶也是和禅僧的修行连在一起的,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家园 "发源于宋, 看来不应称之为'资'了"--不同意. 宋已有资本主义萌

芽, 可惜被北方寒流所掐断. 十户绝了八户, 惨那! 不奇怪许多东西都失传了.

(三百多年后又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又一次被北方寒流掐断. 这一记闷棍使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民族复兴, 虽然曙光终于在地平线上出现. 期望不要再出什么乱子了, 中国的国运已经是真够背的了.)

家园 这就是所谓,

凤凰涅磐吧。

家园 今日到手新茶

今日家里寄到二代大红袍/数种铁观音/碧螺春.还有今年新制首批茉莉花还在路上。

大红袍当然极好,不过仍然not my cup of tea。可能还要再老10年。不过今日甚热,人心不静。再加上新茶到手,猴急得不行,过两日再品才能定论。

铁观音只试了华安仙都芳香茶场的哈龙峰,甚好,是近来流行的清香型,兰香馥郁,入口清冽,留甘绵长。七泡尽,不似人间。

上来钩钩你们的茶虫。

家园 【原创】关于日本茶道。

茶是从唐代开始传入日本的,后来唐代后期日本遣唐使中断,饮茶的风气在日本也随着中断了一段时期。宋代时日本的僧人重新从中国带回了茶和茶道,同时带回了禅宗,所以茶道和禅在日本结合非常紧密,有“茶禅一味”(Cha Zen Ichimi)的说法。从中国传入的茶道后来融合日本文化形成了现在的日本的茶道。

茶道对茶具非常讲究,欣赏茶具是茶道的一个重要部分,日本茶道更甚。日本茶道中茶具上品大多是从中国传入的,称“唐物”(karamono)。当时日本陶瓷制作技术落后,因此日本本土的茶具和中国的茶具相比粗劣不堪。不过后来随禅宗在日本的发展,禅宗对“拙”和“朴”的崇尚逐渐在日本形成风气,日本本土的茶具反到因其粗劣颇符合“拙朴”的自然意趣,以及因为“唐物”非常珍贵不易得到,才逐渐被接受,称“和物”(wamono)。“和物”的兴起也代表了日本本土文化意识的兴起。后来日本再度锁国,不再输入中国文化,同时开始对已输入的中国文化进行本土化,从而形成日本文化。

《茶经》是唐代的陆羽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道的经典。想了解陆羽和《茶经》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外链出处

家园 del
家园 网上文集我曾一爱看图雅的,二爱看三七的。每每大乐。

这里有篇三七写茶的,颇有趣。突然想到,便转来与你瞧瞧:

喝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三七

我平时不喝茶,偶尔喝水,只为了解渴。去别人家里做客,最怕水厄,或者本来不渴而被强灌一饱,或者渴而不得其解,因为端上的茶总是滚烫的,可以把嘴唇煮熟。这两年,我所在的城市里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茶馆。这种茶馆即不同于南方旧日那种“随便坐坐”的茶楼,也不同于北京“老二分”式的大碗茶,都设法弄出些古雅的样子,来骗人钱财,比如挂几柄大扇子,摆一架新制的古琴,再把圆桌弄方,方桌弄矮,软椅子改成硬木凳,硬木凳改成盘腿儿。如有院子,还要放几块石头,种两株花木,再挖一个沟,让自来水在里面流。开始我有些气苦,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只有这些了吗?用力去想,又想不出别的什么来。客人们进了这样高雅的所在,都文化起来,便有怨言,只好隐忍不发,因为既然要文化,原该受些罪的。上次我被人拉着同去这样的一家茶馆,先曾在别处喝过点酒,有些渴,看着他们种种繁琐,心里一阵阵难过。听了一车的废话,看够他们装神弄鬼,把壶盏浇来淋去,好不容易盼到茶水,却不让喝,是漱口的,真正上来喝的茶了,又只有一小盅,而且这一小盅也不让你喝得顺利,要先去闻,而且不让拿鼻子闻,要用“心”来闻。我装模作样地闻了一会儿,听到别人说香,我也说香,然后喝到嘴里,淡而无味。我见过据说为懂茶道的人喝茶,先在茶水里照镜子,看够了再深吸一口气,浅吸一口气,又深吸一口气,这才把茶水啜一点,舌头翻搅,在嘴里漱口,把旁人恶心够了,才喝下去,闭上眼睛回味;这时我暗中希望他咽下那口气,但很遗憾,他又吐了出来。

就我所知,把喝茶的事弄得如此麻烦,是从寺院开始的。据说主要有两种用处,一个是“僧房战睡魔”,一个是帮助消化。打坐而打盹儿,就该打屁股,或如马祖那样,困了便睡好了;而过午不食的人,居然要设法消食,实在可疑。编出来的说法,叫“茶禅一味”,其实都是淡而无味;皎然和尚说“三杯便得道”,得的乃是胡说八道。后世的许多名茶,当初都出自寺院;寺院吃茶成风,有茶头,有茶堂,你不来喝还要用“茶鼓”来催你。陆羽就是在寺院里长大的,他把这一套带到世间,走到哪里,都是一大套讲究,开始还有人看着厌烦,甚至让仆人给他三十文钱,说是“酬茶博士”;但“文人茶”盛行后,附和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直到成了神仙。

唐人吃煎茶,所用的茶器多到二十几种,不过这是广义的说法;皮日休作《茶具十咏》,包括了种茶的茶坞,在里面吃茶的茶舍,而且连采茶人也成了他的茶具,没有将上覆的天,下载的地,都当做他的茶具,也算给不吃茶的人留了条活路。最狭义的茶具,壶盏而已,后来的花样,都出在这里面。安徒生的童话里说:“从前有一个骄傲的茶壶,它对它的瓷感到骄傲,对它的长嘴感到骄傲,对它那个大把手也感到骄傲。”这样了不起的茶壶,无论在人家,还是在茶馆,都可以见到,一肚子水,雄纠纠的。明以后直到现在,流行的是紫砂陶器,其功用之一是吸附,据说用得久了,不加茶叶,也可沏出茶水来。壶倒也罢了,茶杯也用它来作,想必连前面用过的人的口泽,也都吸在上面,思之好不作恶。

再要讲究,还有煮茶用的水。我们看书目,有种种《水品》,《汤品》,《水记》之类的专著,其他茶书,也都在水上做文章,还给各地的水排名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打得头破血流。据说有人请陆羽喝茶,用的是长江中的“南零水”,陆羽说你这下半桶才是南零水,上半桶不。;一问打水的军士,果然是撒了一些,取岸边的水充了半桶。这样的鬼话,从古到今都有人信。《红楼梦》里,妙玉给刘姥姥沏茶,用旧年的雨水,请宝黛来喝,则用江南古寺的梅花上的雪融成的水,这听起来很雅,但雅如林黛玉者,也没喝出特别来。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得特别的感觉。”有敏锐细腻的感觉,自然很好,但特别到妙玉这样,就有些装神弄鬼之嫌了。

唐宣宗时有一个老骗子,自称活了一百三十岁,宣宗问他秘诀,答曰喝茶。宣宗多半是相信了他,所以又活了十年。今天的人不信长生,却想延年,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听到茶叶“抗衰老”的好消息。维他命C,维你命D,你要什么,茶叶里就有什么。癌症流行,茶能防癌,电视流行,茶能防辐射,美容流行,茶能美容,感冒流行,茶又能预防感冒。它还能降血脂,防动脉硬化,尿结石,白内障,胃溃疡等等。如果你连这些都不信,不要紧,茶叶还能做花肥,治脚气,熏蚊子,烧鱼煮肉。如果还不信……你总会吃茶叶蛋吧?

其实这些都不可笑。生活本该精致一些,若有余暇余力,在细节上讲究,就当是一种游戏,也是有趣的。可笑的乃是喝出种种大道理,张口文化,闭口人生,连茶壶做得稳一些,也能看出“允执厥中”的意思。扬州有一家著名的富春茶社,其实以酒饭为主,北京话之所谓“二荤铺”;叫“茶社”者,姿态耳。富春里有个对联:“佳肴无肉亦可,雅淡离我难成。”然而那里的人,都是吃过了肉,才想到“雅淡”。我们可以看到各色人物,拿足架子,抿一口茶,轻轻摇动身子,作出两腋风生的样子,半闭上眼睛,好像有一些天外之想。其实他此刻用力在想的只是:“我真是个雅人啊!”

家园 不太觉得有趣。

这位三七先生行文好像刻意模仿鲁迅,但是语气似乎过于刻薄,不够大气。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罗列出许多不是,引经据典的,试图证明自己比其他很多人都高明,不过流露出太多尖酸。

家园 我倒是没想那么多

三七的行文常有妙来之笔,他写成文的东西不算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如果跟很多网络大家来比较的话。

我觉得这篇文章里他的重点不在于说明自己不喝茶,而是在于说那些借喝茶来做雅人的行径。他的其他文章里也很多类似的表现手法,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鲁迅是不会那么客气的写东西的,钱钟书或许还能骂人不见血。呵呵。

这个个人风格就是见仁见智了,我倒不觉得他会模仿谁,大多数时候,他的文字是很朴素的。他自己也说,风格本身,难有高下之分,就批评者而言,最好在对方的风格之内立论,不好强人所难。

BTW,我个人是爱喝茶的。

家园 嗯,你说的有道理。

借茶附庸风雅的人的确有,讽刺一下无可厚非。不过说“喝茶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就过了,打击面太大了,扫堂腿啊,呵呵。作人要厚道啊!

有人好酒,有人好茶,爱好而已,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再说了,附庸风雅也未必就是坏事。

鲁迅写东西不客气也分对谁不是,对敌人,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是不能含糊啊。喝不喝茶没严重到那种程度吧!?

家园 三七是典型的英式风格

有时候几乎要怀疑,原文是直接从英文译过来的。比如说下面这篇:

给儿子治病/三七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相信的人是医生,最信赖的是书。所以,当我知道将要作父亲时,便立即着手搜集和阅读有关护理婴儿的各种著作,希望这会有助于我独自照料我的孩子,使他或她尽量不致落入医生之手。尽管这些书的作者也是医务界人士,可是在我看来,一个写书作文的人,和我们通常在门诊室里遇见的那些家伙总该有些不同吧。很快,我拥有了十几种书,加上杂志和剪报,放在一起比尿布和小被褥还要高一些。到了儿子降生时,我已经是家里最优秀的儿科专家了。但书的内容常使我不安,在一段时间里,我是世界上最绝望的父亲:把儿子的样子同书里描述的种种症状对照来看,他至少得了三十几种疾病,其中最轻的一种也足以使他成为驼背。后来情况渐渐好转。到了三个月的时候,我开始相信,尽管肯定要成个白痴,但他真的能活下去了。

  有一天,我突然看见儿子在笑,立即陷入恐慌。我在不止一本书里读到过,笑得太早是智力缺陷的表现。“也许是鱼肝油吃多了,”我和妻子商量,“你听说过维生素D中毒吗?”

  鱼肝油被停用了。我的儿子还在笑,但我的担忧减轻了,因为我新读到一份资料,说有些孩子天生就会笑的。我自己却已经几个月没笑过了:我的儿子不能把头抬起来。我知道他得了软骨病。书里对软骨病的描写让我毛骨悚然。我给他吃下了大量的用骨粉一类的原料制的一种药,喝了半瓶鱼肝油,然后座在床边观察。

  “也许他还小,”妻子谨慎地抗议道,“还不到抬头的时候”。我让她闭嘴。第二天,儿子开始腹泻。我知道怎么办,饿一天就好了,所有的书里[甚至《红楼梦》里]都这么说。天明后,儿子果然不再泻了,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象一个哲学家,面对命运毫无怨言。趁我不在时,别的人把他送到医院,在那里遇上一个毫无常识的大夫,让他吃啊喝的。结果又过了半天孩子才康复。

  有些道理,和不读书的人是讲不清的,所以我不得不经常避开旁人,独自实施我的治疗。从上个星期开始,儿子的嗓子里有点痰,医生也没办法,可我知道该怎么办。一本书里提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婴儿“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晚饭间我提前离开桌子,关上卧室的门。我握住儿子的脚,把他倒提在空中。

  门开了,一些歇斯底里的人冲了进来。他们都是我和儿子的亲戚。我被赶到客厅里。在那里我发现一本杂志,里面的一篇短文介绍矫正小儿扁平足的一种妙不可言的方法。我下次再试。

家园 一笑了之便罢

看看不同的思路而已。

不能因为自己爱喝茶,就说别人不爱喝茶是不对的。反之亦然。但这么说也只是个道理的表达而已。道理与现象,有的时候并不成正比。

至于标题和文字,不把他奉为圣主就不会是字字要咀嚼的金玉良言。看了,笑了,也就过了。看看实际要表达的内容更主要些。会心处笑笑,于无意处,也可以笑笑。

个人喝不喝茶,自然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

所以我也只是说有趣。有趣不一定要有很深的含义和意义。

家园 据说他的英文是超好的

还可以大段的背诵。

当年高考的河北省状元,北大的奇才啊。。。对于高考状元我都比较佩服,因为我就做不了,西西

我是比较爱看他的杂文的,很可乐。这种风格与英国文学里的杂文风格要比较的话,可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钱钟书的文字应该是也能表现出你所说的“英式风格”的。话又说回来,我不觉得只英国人写得出这种调调。有意思的是,这些人的古文底子都很好。

家园 其实,

此文原意是为了介绍一下消失在中国的抹茶,除了那棵雨中的茶树不能确定以外,均属真实的,放在文化百家也许更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