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共:💬566 🌺3649 🌵1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年上海人的幸福感也主要来自工业产品和服务普及率高

当年上海人幸福感爆棚,甚至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程度,其主要原因就是上海是中国工业中心,上海人可以更早、更全面地获得工业产品和服务。

家园 这个比较就是耍流氓

举一个小栗子,比如香港普通工资可以买500块豆腐,上海可以买600块。但问题是,你丫也得买得到啊。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仍是短缺经济,城市居民供应凭票。想买600块豆腐?买两块可能得排两个小时队。然后下个礼拜,再来一遍。我是北方人,当时北方就是这样,上海我没有亲身经验。如果我说错了,请纠正我。八十年代,物资短缺其实在不断好转,自由市场也越发兴旺,但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粮票和各种票才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所谓相对倒退的说法,太流氓了,只要不是增长速度第一,相对第一都是倒退。咱说毛主席时代吧,就56年到76年,这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对快速增长的一段时间。西欧增长不错,但比起日本的经济奇迹,是相对倒退。我国比起日本,那是相对大步倒退。再回到和香港比较,也是倒退......尴尬不?

我国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就和问题。将不同的发展时期割裂,以穿越时空的方式比较、指责,就是耍流氓。八十年代是我国激烈的转型期,问题自然很多,但这是我国当代史可圈可点的一部分。推荐两本书,外国人写的“邓小平时代”,和中国人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供小朋友们学习这段历史。

通宝推:添奕,joomla,看僵尸集会,kiyohide,豪哥的江湖,柴门夜归,乌有用户名,让领导先走,夜郎国主,无疆de行者,Bullfrog,Cyrus,三笑,文化体制,本嘉明,不自在,老树,acxp,
家园 你的反驳估计没有看原文吧

人家详细比较了衣食住行卫生文教多方面的开支,与这种详细的比较相比,您的反驳倒是有点耍流氓。

通宝推:盈盈若水,
家园 呵呵

如果不是看了原文中青菜的例子,我会举豆腐的例子吗?

您老这么质问,没劲。

家园 现在物资极大地丰富,丰富得有一家六口自杀

至于和日本比,问题是日本早已完成工业化,早就完成普及教育,早就可以造航母了。战争的破环,只是一时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完成普及教育,才能发展成工业社会。

参见:甘肃一家六口因贫穷服毒自杀:3年前低保被取消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6/0908/17/C0F6UFNL00011229.html

家园 是啊,多少香港人穷其一生,排队买狗笼,还买不到

我能够理解你对 “短缺经济” 的恼恨,排队永远是不愉快的经验。解除这种不愉快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命。

只要把豆腐的价格,涨到大多数人买不起,那么排队问题就解决了,大家认命,豆腐就是贵族食品,跟香港的海景房一样,不是我应该奢望的。

八十年代,大部分不是 “小朋友” 的人是亲身经历过的,可圈可点么? 你认为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生用 “沉渣泛起” 来造句,引用哪个年代最合适?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80 年代的 “快速提升”,和香港人怀念港英一致

80 年代有一个突击提拔干部的时期,也即 “年轻化”,本世纪的政治局委员,我浏览了他们的履历,绝大多数在 80 年代有一个跳龙门,就是上了快车道,从普通干部,进入了高级领导人的培养通道。

这一股政治势力,绝对会认为 80 年代的生活水平是快速提升的,无论如何,政治级别上去了,待遇也上去了。

香港人不少怀念港英,因为英国人撤离的时候,很多高级职位空出来,年轻人的上升通道骤然宽广,这是之前和之后的时代,都没有的。

如果缺少快速上升的通道(也就是感叹 “当年真想不到有今天”),那么即使生活水平持续上升,工资每年加 10 %,实际上是感觉不出来的。年轻人结婚、买房、生孩子、赡养老人,生活压力是越来越大的,再加上通胀,他只会觉得前途黑暗,看不到希望。

家园 陈王也没有认真思考对方的问题吧

老科学的家其实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经济学问题,只是用了激烈的语气而已。

这个问题是:沪港两地居民即便在维持基本生活方面是可以相比甚至上海胜出的,但在继续改善生活方面是难以相比的,上海完败。

这个完败可以用“买豆腐”来打比方。香港居民5港币买一块豆腐,50港币就能买10块豆腐。上海居民一块钱买一块豆腐,他买十块豆腐要多少钱?

答案肯定不是10块钱,因为后面的豆腐没票了,有钱也买不到。换言之,对于上海居民来说,他改善生活的边际成本是迅速增加的,曲线非常陡。原文也说了,如果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生活,那钱就相对不值钱了。

这是计划经济的特征,也正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不满的,正是这种不满构成了80年代人民拥护改革开放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通宝推:乌有用户名,柴门夜归,
家园 楼主的“CI切片”论让人想起龟兔赛跑

陈王奋起挥黄钺:CT是对用X光对身体切片

到我这儿,我就给邓刚刚接手时的沪港两地生活水平做一个切片,拍个照片,发现这个时候上海生活质量并不低。

那我们就给刚刚开始的龟兔比赛做一个切片,拍个照片,发现这个时候兔子的速度很快,乌龟相对于兔子是相对倒退了。

家园 耍流氓的方法来做严肃对比?

票证是单项选择限制,上海有限制,香港没有,这是一个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足以压倒上海,得出香港领先的结论,因为彼此双方都有总数限制。

在衣食住行文化医疗教育综合比较下,上海的生活质量不比香港低,难道这个比较还不够?

一定要说的话,是老科学的家是拿着一个切片来贬低上海1978年的生活水平,才是真的耍流氓。

人民的生活需要改善,毛周在世的时候就启动四三计划, 投入43亿美元引进西方的大型成套设备,改善人民生活,到1982年结束,实际投入100多亿美元,这是40多年前的资金,按照今天的价值来算,大概4万亿人民币。

人民群众反对这个计划吗?

通宝推:mezhan,
家园 租单间没卫生间的多了去了。

别的不清楚,就拿武汉来说,要租一个单间带卫生间的面积在9个平方。

还在三环附近,一月房租900.不算水电。算上水电的话一月差不多要1000往上走.

至于武汉工资,取4000,实际好多没有这个数。等于一月工资的25%交房租

家园 这个“综合比较”挺不严肃的

一个严肃的“综合比较”,至少要和当时人的感受和表现基本对得上。而这个完全搞反了。它这个“综合比较”其实是在说,改开初期的上海人脑袋都进水了,放着自己的美好生活不要,一心向往香港人民不如自己的生活,你说这流氓不流氓吧。

照它这个逻辑,也可以论证平壤人民生活得比上海居民差不多甚至更好呢。

通宝推:乌有用户名,不自在,
家园 78年代的上海人你没有做过

焉知他们向往香港人民的生活?

我们一家70年代都可以申请移民香港,虽然要排队,很多年,但是考虑到香港生活不一定更好,所以连申请都没有申请, 这就是历史事实。

家园 河里的老派数据党

总让我想起某些传教士:“欸,你是学科学的吗?那你一定知道最新的科学发现,越来越多地证明上帝的存在咯?!”

试图用绝对数据证明今不如昔,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是理念不自信的表现。

LZ虽然主观上在批邓,其实还是被猫论影响啊。当年上海被全国敬仰和奉养,我相信上海人的幸福感是比香港人不低的。但是全国人呢?

一个地方特例,难道就是好猫了?

左派关注弱势,追求社会公平,是普世价值,不证自明的。有必要用是似是而非的数据研究,来论证其真理性么?

通宝推:乌有用户名,
家园 没做过,见过啊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人,有足够的自信嘲笑北京上海之外的中国人为“乡下人”;转身面对“发达国家”立即换上另一副面孔。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这种上海人其实是在上海混不下去跑出去的,而留在上海的都是好人,对同胞绝无轻视。但是呢,我是亲身经历过上海售货员看你不懂上海话立即换一副面孔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