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共:💬566 🌺3649 🌵1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每次和人讨论毛时代的生活水平,都需要数据,可惜我往往数据不足,凭借个人记忆说服力不足。

今天闲逛,发现豆瓣上有一位的回忆,记录了70年代末的沪港生活对比,转帖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从中可以看出,70年代的上海生活质量并不比同期的香港人差。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邓的15年,老百姓的生活是倒退了。

替换每次回上海探亲,都有亲友询问香港的收入和开支。我也觉得大陆的工资低,每个月几十元如何开支?因此就想打听打听上海和香港两地的生活费用究竟有多少差距。要研究有多少差距,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河计算?有位亲友讲:“我们要六个月的工资(每月70元计)才能买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而香港一个月工资(每月1 ,500 元计)可买三台同样的电视机……”这样算,香港工资比大陆高18倍;另一位亲友却说:“上海每个月工资可买1 ,400斤青莱,而香港每月工资只能买600 斤。”这样算,上海工资反比香港高1倍多。

各说各的,得不出结沦。一场争论促使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决心和亲友一起详细算一笔帐。最后我们认为,单用某些商品作标准算工资差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能单看某一种商品的价格,而应参照《经济导报》计算生活费的办法,考虑衣食住行等的综合性开支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我们用上海市的平均工资每月70元并以四家亲友(都是四口)的平均每月开支作基础,把他们的开支详细分类归纳,并折算成香港同样的消费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

附表是两地开支折算对比表。但要说明:表内所列上海物价,价格稳定,商品明码实价,标价统一,所以计算比较准确;而香港物价则涨落较大,各店标价不一,计算误差就可能大些。从附表对比结果看,上海一家四口的平均实际生活开支水平竟相当于香港的二千余元。确实不算不知道,一算吃一惊。

由于大陆基本生活费低廉,因此上海平均月工资也几乎相当香港一千元以上的收入。这便大大改变了我认为上海每个月几十元工资如何开支的不全面认识。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分类计算:伙食是上海生活费开支的最大支出项目,占56.7%;而香港伙食费虽昂贵,但房租和劳务更贵,所以只占28.9%。在伙食类中,大陆同胞脂肪肉类消费比香港少,过去肉类定量四人每月约8斤左右,现在巳敞开供应,消费水平四人增加到10斤。

鱼供应还比较紧张;消费6 斤。所以粮食蔬菜消费就比香港高得多。上海人民大部分在家自己做饭,中午大部分在工作单位就餐,所以外餐费远比香港少(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外餐费有补贴)。

其次是房租类,上海的房租真是太便宜了。甲类房子每方英尺租金约港币一毫左右(人民币三分多),因此只占工资支出的4.9 %。而香港以每方英尺5元计,竟要800元)占28%,相当于伙食费的总和。

第三类是衣着日用品,上海占13,8%,香港占1.9%。这方面的费用显然上海比较贵。但上海人民穿着朴素,他们穿着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的、颜色鲜艳的毛衣、衬衣往往穿在里面,外面罩上一件蓝色或灰色外套,只有在领口上显出色彩。因此在服装上更新一般较慢,虽不象香港讲究时髦,但还是过得去的。

第四类在医药文教劳务方面,则上海仅占9.1%,而香港要占33.4%,显然上海比香港的开支远为低廉。如在医药方面,由于大陆职工均有劳动保险津贴,在职职工均享受免费治疗,小孩可享受半费优待,加上医药费低,所以开支甚少。香港这项开支起落甚大。

教育方面,上海中、小学学费书籍费每学期约6—10元,大学免费且有助学金,托儿所早送晚接的托费4岁以下每月2元,4岁以上每月仅1元。一般上海家庭夫妇都工作,若无老人照看孩子均可送托儿所、幼儿园。在香港夫妇工作无老人则小孩就难以处置,要花一大笔钱托人带。交通费上海以一人骑车,一人乘车计,骑车国家每月津贴2元左右,乘车自付月票3元左右,两项相抵实付1元,所以算3元,是考虑了自行车折旧费(以7年买一辆车计)。本类费用在上海是较稳定的,而在香港则起落差异较大,特别是不请他人带孩子可省700—900 元。

第五类水电燃料。上海家庭虽未进入“电气化”。消费时低水电费实际收费却不比香港便宜。上海一般的家用电主要是照明灯、电视机、电风扁、收音机和录音机,少数家庭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冰箱,空调,因此一般在10度以内。上海燃料以煤气为主。

最后一类是杂费。其中书报杂志上海比香港便宜得多。交际上海较少,主要是亲友来访加餐,个别至亲好友办喜事的支出。香港的开支就较大。从附表可见:上海的生活开支是基本生活费,没有高级娱乐及消费品,总的四口之家消费116元。而香港的基本生活费用开支每月却达2 ,872元,若扣除700元托儿费则为2 ,172元。

按每百元港币兑30.40元人民币计算,基本生活费用港,沪两地之比分别为7.5 :1(包括700元托儿费)或5.7 :1(不包括700元托儿费)。这里还必须说明:上海各业职工平均工资为70元,加上物价津贴每个职工5元,就达75元。

若在工矿企业单位工作,则还有附加工资、奖金,生活福利费等10元以上,平均收入就达85元以上。我们以上海夫妇两人,一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平均收入75元,一人在企业单位平均收入85元计,收入共160元;一家四口每月基本生活费支出116元,尚有44元积余,这笔款项占总收入的27.5%左右。

上海职工大部分把此款储蓄在银行,并根据各人的能力与爱好,购买高级消费品如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电冰箱,沙发家具、洗衣机等,或用于旅游等大笔支出。

综上所述,上海职工工资所得虽然仅几十元,但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物价的差异,却相当于香港1 ,200一l ,800元的月收入。当他们把节余的27.5%的工资用于改善伙食或住房等基本生活费时,可相当于香港的1.800元收入,而用于高级消费品时,由于否港这类商品价格低,他们的收入就相当于l ,200元左右。我们再把港、沪两地各类消费的实际值按每百港元兑30.40元人民币换算后,可见港、沪两地分类开支的绝对值香港均比上海高。悬殊最大的是房租,相差竞达40倍之巨;其次是医药文教劳务,也达27.5倍之大;伙食相差3.8倍;只有衣着几乎差别不大。总的生活费开支香港比上海高7.5—5.7倍。由此可知,上海在居住、伙食、医药、文教劳务,娱乐等方面比香港低,而在高级消费品,衣着、日用百货等方面比香港昂贵。

附表:上海香港两地开支折算表

类 别 项目 上海(人民币) 香港(港币)

1伙食 粮食 100斤 15.10 170.00

鱼类 10斤 13.40 85.00

猪肉 6斤 3.60 72.00

蔬菜 60斤 7.20 240.00

水果 8斤 3.20 48.00

油 3斤 2.90 13.00

酱油 1.5斤 0.40 3.00

盐 1斤 0.16 0.60

糖 4斤 3.12 5.00

蛋 30只 3.60 12.00

牛奶 30瓶 4.80 36.00

佐科 6.70 20.00

全家外餐一次 6.00 100.00

公出四次 1.60 24.00

合计 65.78 828.60

百分率 56.7% 28.35%

2房租 160方英尺 6.00 800.00

百分率 5.17% 27.35%

3衣着日用品 衣着 8.00 20.00

鞋袜 4.00 20.00

日用品 4.00 16.00

合计 16.00 56.00

百分率 13.79% 1.74%

4医药文教劳务 医药 1.00 50.00

教育

中、小学1位 1.50 80.00

托儿所1位 2.00 700.00

娱乐 1.50 30.00

交通(二人) 3.00 65.00

理发 1.60 35.00

合计 10.60 960.00

百分率 9.13% 33.42%

4水电燃油 水费6M^3 0.72 18.00

电费10度 2.40 4.40

燃料40M^3 2.80 50.00

合计 5.92 72.40

百分率 5.1% 2.52%

5杂费 香烟2包 0.70 5.00

交际 4.00 60.00

玩具、糕点、杂用 5.00 50.00

书报 2.00 40.00

合计 11.70 155.00

百分率 10.06% 5.39%

总计 116元 2072元

上面附表有些乱,有空再整理成规范一点的表格。如果有空,还会整理一份1970-1990年上海的人均GDP数据,用来证明七十年代的上海经济水平比台湾高,以及后来如何被台湾反超的。

1975年,台湾人均984美元,上海1054美元,台湾不及上海;

1991年,台湾人均9008美元,上海1353美元,台湾约为上海的7.2倍;

1975年,台湾人均984美元,大陆175美元,台湾约为大陆5.6倍;

1991年,台湾人均9008美元,大陆353美元,台湾约为大陆25.5倍;

1975年,台湾157亿美元,大陆1611亿美元,台湾GDP仅及大陆的9.7%;

1991年,台湾1642亿美元,大陆4091亿美元,台湾GDP居然达到了大陆的45%,几乎是大陆的一半;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6676572

通宝推:Rusher,盲人摸象,尚儒,东海后学,盈盈若水,hwd99,桥上,师兄,daodewang,南宫长万,高中三年,
家园 这东西

争不出个结果的,因为没有大家都认可的指标。

家园 先花再提疑问。

第五类水电燃料

上海一般的家用电主要是照明灯、电视机、电风扁、收音机和录音机,少数家庭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冰箱,空调,因此一般在10度以内。上海燃料以煤气为主。

70年代一般家庭只有照明灯和收音机。电视只有极少数家庭有,每天电视节目是晚上7点开始大概9、10结束。空调、电冰箱听说过没有见过,录音机没有听说过。家里大人都是穿假衬衫领子,没有听说谁家有电熨斗,不需要。电吹风只在理发店里看得到。

上海燃料以煤气为主?反正北京只有煤球与蜂窝煤。

我们家里最值钱的应该是自行车、缝纫机和电子管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都比较少。

这个豆瓣上的回忆比较可疑。

家园 胡说八道

那些年香港每10年增加一百万人口,都是国内过去的。50年香港就是渔村好不好?

你这些好话当时报纸上天天说,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什么用都没有。

拿生活水平最高的上海去比?怎么不拿北京特供商店去比?金正日也很营养丰富

当群众都是白痴?

通宝推:笑看风雨,
家园 70年代末电视机上海普及度不低了

30~50%的水平。

燃料一般楼房普及煤气,平房还是煤球。

上海人喜欢自己做衣服,很多人家庭备有电熨斗,反正我家就有。

家园 群众不是白痴,所以你文中这个胡说八道要收回

不论陈王说的对错,但此帖对区域和时代背景正好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沪港两地,一个是邓制下15年。

家园 同理还可以论证北京普通白领生活质量堪比华尔街精英嘛

北京普通单身白领,一个月拿到手八千,租个一室一厅房租四千。

纽约华尔街精英,别看号称百万人民币年薪,七扣八扣一个月拿到手就剩八千美元了,然后租个一室一厅房租四千美元。

这两位生活质量一样吗?

关键是除掉生活必需品剩下的钱啊。

再除掉吃饭,北京那位一个月省下3000人民币,纽约那位省下3000美元。

上海那个全家每月工资140,扣掉生活必须品后,只剩下24,电视价格420,买台电视需要攒钱一年半,每个月只能吃10斤肉,每天三两肉。

香港那个全家每月工资3000港币,扣掉生活必须品后,剩下928港币,电视价格500,一个月就能省出一台电视,剩下的428还能改善生活,香港肉价一斤12,可以买35斤肉,加上原来的10斤,一共45斤,每天一斤半肉。

一个节衣缩食一天三两肉一年半买台电视,一个天天吃肉管够还一个月买一台电视,这个生活质量的差距明明已经十分巨大了。

通宝推:无疆de行者,笑看风雨,
家园 你可能记忆有误。

我邻居家拥有电视机最早的一户是79年,记得那时白天是有电视节目播放的,而且是转播外国的足球赛事,经常有担架抬人下去。

到第2年上演《加里森敢死队》的时候,邻居家开始有第二台电视机了。

不过这两户最先拥有电视机的人家都是托改革开放的福,两家都不是正儿八经在单位上班的。

最早有电视机的那家差不多同时还有了单卡录音机,而且是批量的。他家专做这买卖,用单卡机在我们那换老式金戒指,一台换一个。

另一户人家是地主出身(洗脸洗脚水从来是他婆婆倒),专门翻新旧汽车底盘,用黑油漆刷好,凉放在我们住房前面的大坪地,搞的大家做藕煤都极不方便。

PS,我们住的是一幢三层楼房,只一个门牌号码,当年叫作向阳院。一共住了大约二十七八户人家。

除了这两户和一户五保户是无正当职业以外,其他住户以工人居多,也有几户教师,民警,医生。那时大家收入大致也差不多,后来都是差不多的时段添置的电视,冰箱。

家园 应该算人均闲钱。

达到大致同样的基本的中等生活水平所需要的费用扣除之后,还能剩下多少钱用于非必要性的消费,应该立一个这样的指标,比人均收入按物价折算可能还是要更有意义些。

当然在互相差别太大的国家没法比。但现在中等生活水平的必要实际消费量,在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差不了太多。

家园 八五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就跃居世界第二了,仅次于日本。
家园 哪有那么复杂哟。只需要证明逃港潮是否真实历史事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脚知道哪里生活好。

家园 我觉得你的比较方式有问题。你要说明: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邓的15年,老百姓的生活是倒退了。”

如果是倒退,至少应该有前后的比较。我不知道其他人家庭有什么变化,对我家来说邓上台后印象深刻的变化是:

1、不用每天放学后要提着菜篮子,跟奶奶去排长队买副食本上的各种食品了。

2、我父母自己组装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最早是圆形的示波器做显像管,以后是9寸、12寸、14寸的。每天晚上整个单元人都来我家看电视,后来我爸又教会几家自己装。再过几年,大家都买了自己的黑白电视。85年以后彩电才开始出现,但要指标。

3、我们家花55元买了第一个家具(五屉柜),当三轮车拉进院,整个大院两座楼一百多户都轰动了。感情我们是第一家买新家具的。

4、80年代初有亲戚出国回来,第一次见到、有了录音机,85年以后有了录像机。

从打到四人帮到现在,从来没有生活是倒退了的感觉。

如果你说生活是倒退了,不仅从数字上可以分析出来,当时生活的人也应该有感受。如果过来人没有切身感受到生活是倒退了,那么你所用的数据多半有问题。

相对比的,利比亚、叙利亚的老百姓应该感觉到生活是倒退了

通宝推:乌有用户名,笑不拾,沾花富翁,文化体制,
家园 70年代初香港台湾电视普及率已经在80%了
家园 老邓时代主要担心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一直在提升

抢购的也是以前没见过的电器比如彩电冰箱一类的。

到老江时代倒是不用抢购也不用担心物价了,大家都下岗咯。。。

家园 是相对倒退

相对港台生活水平倒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