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未来20年4万架民航机的市场中国商飞可以拿多少订单? -- PBS
新华社的有关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6/21/c_1121184030.htm
波音预测未来20年全球飞机需求量超过4万架
新华社巴黎6月20日电(记者张雪飞)美国航空巨头波音公司20日发布市场展望年度报告,预计未来20年间全球需要新增41030架飞机,总价值超过6万亿美元。
波音当天在第52届巴黎航展上发布的这份报告说,未来20年,受低成本航空和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的驱动,单通道飞机的市场需求将迎来最大增长,达到29530架。
报告还显示,未来航空市场对超大型飞机的主要需求在于货运飞机,预计需要新生产920架货机。
波音预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将继续引领未来20年的飞机交付总量。全球新飞机交付量中,57%将用于航空业发展,43%将用于替换老旧飞机。
4万架的市场中国可以拿多少订单?
大飞机的新订单主要是货机,而大路货是单通道飞机。这是个新势头。
窄体飞机(英语:Narrow-body Aircraft),又常称为单走道客机(Single Aisle Aircraft),一般指飞机机身直径在4米(10到13英尺)以下的飞机。此类包含了大飞机与支线客机,而客机机舱每排座位一般能乘坐2到5、6名乘客,搭乘人数最多一般在200左右,并配置一条走道,因而得名。
巴西航空如果保持每年交货200架单通道飞机(2016年225架),20年可以交货4000架,占4万架新飞机的10%,加上庞巴迪也能够以这个速度生产(2016年249架),那么两个支线飞机生产公司在20年里就可以拿走8000架订单。
再看看两个超级霸主的产量:波音每年交货750架(2017年748架),空客每年交货650架(2017年交货713架)。算下来20年累计交货29200架接近3万架。
合算起来,世界排名前4的这些航空公司在未来20年间可以拿下3万8千架民航机订单,留给第5名以后的飞机制造商2000架订单了。
现在排名第5的民航机制造商是毛子的苏霍伊民航,自从2014年起,每年都交货Superjet 100支线飞机20架(2017年交货22架),假定按照这个造机速度不变,20年也可以鼓捣出400架。
目前除了巴西航空和庞巴迪之外,单通道支线飞机制造商还有俄罗斯的苏霍伊民航(Superjet 100),中国商飞(ARJ21),日本三菱航空(MRJ70/90)以及乌克兰安东诺夫(An148)。 后面几家都有年产20架的能力。
所以第一梯队4家公司争夺38000架飞机市场,余下的第二梯队中国日本老毛子二毛子4家公司将争夺剩下的2000架单通道飞机的市场了。
这里特别提一下,乌克兰的安-148质量也不错,是伟大领袖鑫胖的标配私人座机。
当然这里也有变数,一旦中国和印度完成村村通公路,县县建机场,那么支线飞机单通道飞机市场可能会迅速膨胀,多出来1万架民航机需求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计的。每年出现500架民航机缺口是刚刚的。
现在的问题是,Superjet 100,ARJ21, MRJR70/90和An-148, 谁能当廖化?
今天不讨论中国的C-919(158/168座)和纸上谈兵的C-929以及毛子的MC-21(132/168座),这些飞机可能要去第一梯队波音空客那里去讨粮食。
波音737 MAX
空客320 neo
庞巴迪CS300
巴西航空E-195 E2
苏霍伊Superjet 100
商飞ARJ21
三菱 MRJ70/90
安东诺夫An148
波音737 MAX 7 (136座)9600万美元
空客319neo (140-160座) 1亿美元
庞巴迪C300 (130-160座)8900万美元
安博威E195 E2 (144座) 6000万美元
苏霍伊super100(108座)标价3600万美元,成交价2600万美元
商飞ARJ21 (105座) 3000万美元
三菱MRJ70/90 (80/92座)4600-4700万美元
安东诺夫An148/158 (85-99座) 2400-2800万美元
从报价上看就知道为什么庞巴迪支线飞机要破产,而安博威支线飞机春风得意。
同时可以看到老毛子和二毛子打商飞稳稳妥妥,至于小日本的三菱支线飞机还是回去抱孩子算了。
其实看看当年MD80/90的前车之鉴,做到了138-172座,单价4100-4800万美元,还是挂了。就是发动机机体后置造成噪音大震动大和适航性差,最后被淘汰。
MD80和ARJ21有哪些相似之处?
原来抢市场只能抢别人不要的啊。。。
按照产量算市场,就把市场分给这几家了,怎么有个世界航空发改委协调么?
商飞只要保证安全,运行效率不要太差。。。国内的市场就可以吃的满嘴流油
很不幸的是自由市场从来只是个梦想而已
也许商飞倒是能拿更多订单。黑沈飞,黑东北的同时,可别忘记,上海这方面也不怎么样,去工业化同样很成功,上海的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不会比东北同行毛病更少。而商飞的做派也让人不齿。没几架飞机交付,一个机型都没完全成功的情况下,已经吹遍全国了,好像立了多大功似的。
都说一汽不争气,可上汽也未必就像话。半斤八两而已。东北出不了海尔,上海也出不了格力。原本占尽优势的上海家电企业,现在只剩下几家产品已经边缘化,而且不断被消费者投诉的小企业了。
商飞放上海,不是因为上海的航空工业多牛逼,而是上海会争项目争资源,这点,邻近省市都深有体会。但这么强的能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未必管用。如果只有一个商飞,很难说不会因为躺着也能收订单而沉迷现状,止步不前,这点,上海、东北的汽车行业都是前车之鉴。
还县县建机场,这不是打发改委脸吗?
有什么内幕吗
以下是T知乎上一个回答,可以参考下:
当然这个问题可以见仁见智。
来源:知乎
这个问题前几年很热,涉及到上海和原麦道的合作因为波音收购麦道而中止(MD80和MD90是典型的尾置客机),还有就是去年波兰总统的Tu154在俄罗斯坠毁(那也是个经典的尾置发动机布局的客机),知乎还是互联网产业团体为主的圈子。发动机尾置气动方案在支线客机(可以理解为小于100座150座)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就是公务机和对地攻击军机,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需求,对机场要求不能太高,尾置发动机可以换来高发动机机位,有效降地发动机吸入杂物碎石的机会,适航性大大加强,而且因为飞机本身比较小机身矮,所以发动机尾置也不会让维护变得麻烦,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什么都讲究成本,TCO是严格考虑的根本因素之一。还有就是尾置发动机可以在小飞机上营造相对安静的空间,VIP们需要这个。再有就是尾置发动机不管是双发还是单发,因距离中轴线很近,所以在单发失效的情况下飞行员的操控性能不会受到致命影响。另外从发动机本身看,适用性因为限于支线客机,所以推力优化之后不至于太大,也有安装在尾部的可能,还会因为主翼不必承载翼下发动机吊舱而变得轻盈和高可靠性。所以不能认为尾置方案就是落后的不安全的,它是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的。当然有优点就有缺点,首先尾置方案在大型干线客机上就不好用,实际上也没人这么用了吧?!MD90算准干线客机,那么大的起飞重量必须三发,结果弄得尾部沉重和拥挤,上单水平垂尾必须避开巨大的尾喷管,结果就很高,然后就弄的整个尾部结构都很重,整机的重心整体向后偏移,结果就是飞机起飞的仰角较高,造成不安全因素。而且尾置发动机的大型客机在低速环境下容易仰头,垂直水平翼面的气动性差(因为小),所以一旦失速,改出的难度很大,这点上是比不上翼下发动机方案的。现代干线飞机的任务有所变化,跨洋大客流成为标准需求,才会有A380和747改进型这种朝机巨无霸,至少要四发大推力发动机,总不见得把四发大家伙都装在尾部,所以以后很长时间我相信都不会看到尾置干线客机了。
商飞想都没想就上了。
洛克希德,麦道,福克和霍克薛利都是吃了尾吊布局的亏。发动机安置在机体上除了噪声和震动之外,空气动力安定性也不好。英国霍克薛利前前后后造了117架三叉戟,林副主席也是吃了这种飞机的亏。
ARJ21-700的最后两排座位17排和18排对外不卖的,因为噪音太大。我坐过MD80的后排座位,全程飞行噪声和震动忍无可忍。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上海的工业国企,大部分都关门了。这可不是最近的事,早就发生了,甚至比东北国企集体转改制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