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众所周知,卫青、霍去病是带领汉家军队横绝大漠击穿强寇的大英雄,也是自古以来就以“韩、白、卫、霍”闻名于世的名将,历来享有盛誉。
问题就出在这个历来享有盛誉上。现代中国对卫青的主流看法是颇多赞誉的,但是历史上,乃至在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地方,卫青的名声并不大好。
据传,南宋时有学者黄震,说:“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宋·黄震《黄氏日抄》)”
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史记》是这样评价卫霍的:
网络上也有人分析李广难封与卫霍扬名的缘故。网友说:“要对照着看,才能鸟瞰那几场战役(见树木又见森林),才能发现当中的玄机。什么常胜,什么难封,当真是宿命,是运气?非也。是政治,是私心。”
网友这个说法,还有更加直接的来源。据传,在中学教师用书里是这样描述卫青李广之间关系的:
这一段因为我找不到这个“中学教师用书”,不能很确认是不是真的。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教案,意思是一样的,有的文字也是一样的,看起来这是初中三年级语文课的教学辅导书,大约是真的。
基本上,按照这些说法,卫青是一个——谄媚——这词儿这几天我见识了很多次——的小人。
历史上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卫青:
这个人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苏轼。
韩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儒以文乱法。”孔子自己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大约不曾想到,在他死后没有多少年,自己的门人子弟就变成了巧言令色之徒。
卫青是名将,拥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出色军事才能,拥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良好机遇,拥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赫赫战功,尚且如此。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呵呵。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做事情向来是很难很难的。有的人也知道做事很难,也说,要鼓励做事情,容许犯错误,但是他们在平时却很容易搞出这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事情来。这就是认识与实践相冲突,这就是叶公好龙。
要解决认识与实践相冲突的问题,就要学习。学习不是看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往脑子里一装就行了。古人说,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史要读懂才可以明智。毛主席说,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读错了,读不懂,那么读了书也可以依然糊涂。三国时代的刘廙说,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是重失也。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史也可以糊弄人。越读越糊涂,读出一脑袋浆糊的人也不少。
人要学习,要勤勉而持久的学习,通过学习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古人说,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又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智慧来源于哪里呢?智慧并不是仅仅来源于天分,也不是仅仅来源于某次事件的灵机一动,而是来源于持久并且勤勉的学习,来源于持久地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努力。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说的不是死读书,而是知行合一的努力。人如果不学习,不能勤勉地将自己的认识与实践统一起来,而是每天都过着“欲胜义则凶”的日子,那么叶公好龙、南辕北辙、对面不识的事情还会少了吗?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周武王为此写了十七条铭文,写完之后,他还谦虚地说:“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周武王是开国之君,他是可以这样说的。我没这个资格去告诫谁,我只是谈一谈我的想法。如果读者读了以后觉得有点帮助,我是很高兴的。如果读了以后觉得没什么用处,那就请谅解我占用了你的时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咱们推崇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就是因为他们成功抗击外族侵略。如果你同意苏轼说汉武帝是无道昏君,那就是否定了这抗击外族侵略的功劳。如果这功劳不在,那又讨论卫青和李广做什么?
总体来说,历史上对卫青和李广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他俩都是抗击匈奴的英雄。
不过黄震主要目的是说司马迁刀笔功夫到位
卫青真是懂皇帝心思呀,怪不得能得享天年,破了“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咒语
包子发兵把日本自卫队主力消灭了,然后全国人口,包括你家庭成员,不管是打仗还是饥饿,直接间接在几年里死了一半。你觉得他是个无道昏君还是历史的英雄?
历史不是钢铁雄心的游戏,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汉武帝的一生,除了三聚氰胺般的开疆拓土外,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所以才在历史上千古骂名:大部分中华文明时期,要是臣子称赞自己君主如汉武,基本是奔着死谏去了。
人家好歹讲个什么电影电视唱片的票房收视销量,你倒让他开疆拓土再来踩汉武帝好不。
还真就是“奉法遵职”而已。
包子发兵把日本自卫队主力消灭了,然后全国人口,包括你家庭成员,不管是打仗还是饥饿,直接间接在几年里死了一半。你觉得他是个无道昏君还是历史的英雄?
历史不是钢铁雄心的游戏,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汉武帝的一生,除了三聚氰胺般的开疆拓土外,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所以才在历史上千古骂名:大部分中华文明时期,要是臣子称赞自己君主如汉武,基本是奔着死谏去了。
你的假如是包子发兵把日本自卫队主力消灭了,如果这仗是包子主动挑起来的,哪怕国内没啥损失,我们也要骂他,为啥?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谁。现在灭日本自卫队, 完全没有意义。只有让美军完全退出亚太地区,才能算得上大功一件,才有资格跟汉武帝灭匈奴的功绩比较。所以你如果想要假如,那就假如包子发兵把关岛占了,逼美军退出包括马六甲和夏威夷在内的亚太地区,那还有点可比性。
你给我看假如,我给你看历史,不仅仅看中国的历史,还有美洲历史。
你觉得汉武帝灭匈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实际利益?我要大喝一声“同学你太幼稚了”。看看印地安人的下场,看看蒙古人灭了宋朝之后汉民的待遇,看看满清入关之后搞的“湖广填四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人人过关”,你还觉得汉武帝灭匈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实际利益吗?如果印地安人有个汉武帝,灭了外来的侵略者欧美白人,今天的美洲会是什么状况?
如果宋朝有个汉武帝灭了蒙古, 如果明朝有个汉武帝灭了满清和后蒙,中华民族的历史会是怎样?如果新中国没有毛泽东,也就是新中国的汉武帝,那么如今美帝军舰还在中国内水横行,东北属于苏联,中国如今的状况恐怕连印度都不如。这样你还觉得汉武帝灭匈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实际利益吗?
历史会给出评价,他在做到了真的做到了!请脑补还珠格格图,如果还不垮台,那么百多年后大帝之名跑不了的
中国历史上要是没有秦皇汉武唐宗明祖(宋祖就算了)加近代的洪天王、孙大炮、毛领袖这样不多见的尚武领袖,就早就没有中国和中国人了。
所以每位华人家长都要有意培养孩子的尚武精神,锻炼掌握至少一门打斗技术。不要以为中国强大了,华人就能避免挨揍,恰恰相反,更多的外国卢瑟会因嫉生恨,莫名其妙就会见了华人压不住火,上来就揍你。所以培养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所在,性命所在,各位不可不察也。
李广最后为什么自杀?因为在漠北战役中迷路,错失了分进合击匈奴主力的机会。怎么没给李广配向导?给李配备的是当时全中国最顶级的向导:张褰。给了精兵一万多人,当时卫青一共才有5万人,所以李广的军队不是分走的可有可无的偏师,而也是一支主力,是在浩瀚草原上包抄敌人和防止敌人包抄的钳形攻势的重要一支,这个任务比先锋重要多了。可他迷路了,没赶到战场,是卫青率领剩下的,少于敌人数量的骑兵打赢的,非常危险,要是因为李广没赶到,而卫青打败了?那不就是典型的滑铁卢了吗?那么他们这些远离后方的将士就都要有灭顶之灾。
李广的部队与匈奴部队的大规模野外作战,几乎没打赢过一场,给个机会从侧面包抄策应主力还自己迷路了,而据记载李广部队连扎营这种基本的进军技能都很不完善,更不会用武刚车防御,所以一遭遇敌人就还是硬碰硬对打,数量一旦不占优势,汉军就很快损失殆尽,李成了光杆司令,仅仅靠个人武艺脱身。这样打打近程的依托城防的防御战还凑合,但一搞远程出击就很被动,很容易让游牧民族集中局部兵力优势各个击破。
针对这种情况,卫青的战斗策略是当突然遭遇敌军,马上用武刚车扎营,防止敌人弓箭快速杀伤自己战士,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派自己的骑兵出击骚扰敌人,再趁混乱两翼包抄。而匈奴贪利,有利则攻,无利则退,看没有便宜可赚甚至还有危险,就撤退了,汉军再追杀就能胜利。而霍去病是另一个路子,就是把自己部队完全游牧化,甚至匈奴化,千里奔袭,长驱直入,往往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李广的近地防御是中国农耕民族和儒教文化的典型战斗方式,就是消极防御,从汉高祖,到弱宋,直到常凯申都是这个路子,看着好像成本低,所以被人歌颂,但其实最害人,敌人围着你打,累了就休息一下,然后回来接着围殴你,总能有便宜赚,而敌人自己没有任何风险,这样从长远看往往最后吃大亏,丧权辱国乃至亡国和几乎灭种。但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毛领袖是主动进攻,逆袭对手,摧毁对方的根据地(牧场),破坏游牧民族的牧场和牲畜,削弱对方的实力。这样短时间似乎劳民伤财,死伤无数,但对手损失更大,而且不知道你会何时在何地打击他们,这样的心理压力和实际压力是持续和深远的,往往能最后压垮对手,再以后直接的安全红利可以享受100年以上,而给周围其他潜在对手的心理阴影和对自己民族的尚武振作则至少持续200年以上。
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广俱以边太守将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莫府省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不识曰:“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我军虽烦忧,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为名将,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
————
指挥正规军,不讲纪律打不了大仗,李广不是帅才。
李广适合率领野鹅敢死队这样人人身经百战、身怀绝技的小股精兵,才可以不讲纪律,因为纪律早就融入了这些老兵的血液,只需要一个以身作则、有勇有谋的长官。
就像抗战时候打的很精彩的将领到解放战争时期也要有一个转变一样,李广一直没能完成这个转变,因为他那种放羊管理松起来容易,紧起来难,李广要维持爱兵的个人形象就严厉不起来。同样是爱兵,吴起的爱兵和李广的完全不一样,该爱兵的时候爱兵,该严格的时候严格。
……应景……
无论是科技,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匈奴全面落后于汉。即使是单兵作战也没有更强。和有完善政府组织的契丹及之后少数民族政权有明显不同。只不过穷人命贱,饿死不如饱死,才去劫掠汉的边境。之前和亲政策是花钱买平安,武帝耗费大量的人命去征剿,除了宣传上的意义,和惨重的付出比并没有大的收益。比如他并没有根除匈奴危害。之前文景攒了那么厚的家底,可他治下老百姓过的什么鸟样,之后也没享受到什么发展。否则几千年的人对他差评,难道都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