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未来中国怎么办? -- 种植园土

共:💬551 🌺4322 🌵1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本穿越小说的价值在于对晚明政治生态的生动描述

如果说金手指的话,练兵、火器发展不可能这么顺利,资金积累不会这么顺遂。现实历史中,比如元末起义军浪潮中屯田练兵练火器练水师都不是这么顺利的。朱元璋带的兵甚至有吃人的记载。

家园 明朝灭亡恰恰不是历史决定论,唯物得不能再唯物

明朝是君主集权的一个高峰,但又是皇权不下县的典范,明朝的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是远远低于看似孱弱的两宋的,比如商税、行会牙税,更不用说放弃海贸。明朝的崩溃是以财政的失衡和崩坏为基础的,这里面官僚、官绅集团就是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代表。

这方面的论述不说几屋子,至少也有几车。

国家的决策是要以实际能力为基础的,有戚继光俞大猷才可能有灭倭御边的决策。上面有河友说戚继光就会洗脑送银子,这真是小看戚爷爷了。戚继光的军事改革站在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潮流交替的节点上,并且能把冷热兵器的威力充分发挥,其对军制、训练、操演、行军作战的论述,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但是为什么戚家军成为一个特例而无法推广,戚继光职位最高的时候所辖兵员也是有限的。这难道不是因为明朝军制的固有缺陷吗?这个缺陷随着时势而演进,也难免出现关宁军阀,左良玉这样的披着官衣的土匪将军了。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其实从全球史上看,小说里的金手指倒不在练兵和火器发展

毕竟17世纪初全球市场已经初步形成,钱货什么的,都不太难搞。

工业方面,只要主角不搞三酸两碱什么巨大的工业体系,就不会把自己带坑里去。东印度公司,新兴列强都在搞,也不差主角一个。

这本书最大的金手指,我看倒是把东厂和锦衣卫写得像白痴一样,虽然这两货的组织还有观念方面都很落后,但是人家好歹是当时最大也是最高效的特务机构,对登州集团搞的一系列大新闻都一无所知,也是太不靠谱了。

家园 谢谢,你就把那译文全部贴过来呗

让大家都看看讨论讨论。

家园 夸大片面的问题,最终还是去迎合宿命论

明朝的崩溃是以财政的失衡和崩坏为基础的

——万历三大征的财政开支一共只有一千多万两银子,但是辽西筑垒战略一年就花几百万两。

这里面官僚、官绅集团就是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代表。

——明朝最初讨论确定的战略,是虚置辽西、实在三方。这里并没有表现出“官僚、官绅集团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因为熊廷弼时代是这个战略,当时官僚们的争议集中在是否需要将后金看得那么严重,是否需要这样虚置辽西;到了王在晋时期也是这个的战略,而且王在晋为了加强这个布置的安全性,提出了在山海关修筑重城的建议,这个建议是得到同意的。可以说,明朝官僚集团经过集体讨论连续两次做出决策,都没有表现出“官僚、官绅集团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

如果一个集团,连续做出的集体决策都没有表现出这个性质,那么我们只能说在这个集团,在这个时期,这个性质不是他们的主要性质。

国家是暴力性和公益性并存的,官僚集团本身也是自私性和公义性并存的,但是明朝官僚集团在这两次决策中都是公义性占上风,就算不说他们的主要性质是公义性,至少也不能说他们的主要性质是自私。

这个所谓的“官僚、官绅集团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实际是以被广泛歌颂的孙承宗、袁崇焕为代表的官僚们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认为,到了这个时期,明朝官僚集团才暴露出了“官僚、官绅集团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

孙承宗袁崇焕在单纯的“明朝官僚”这一表象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都不是军事系统出身的军事官僚。你们在将他们作为明代官僚代表的时候,忘记了在讨论明代官僚自身问题的时候应该细分明代官僚内部的种类。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孙袁之所以能够得到主控辽西的机会,本质上不是因为他们一定要挖墙脚,而是以他们的能力,他们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他们认识不到这样的危害性而却能够得到主控机会,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决策者缺乏能力。这个缺乏能力,在明熹宗是因为年幼,在明思宗是因为幼稚。的确,孙袁二人可能有一定的私心(袁的私心大概要比孙的私心更大),但是他们失败的主因不是因为他们有私心,而是因为他们有私心同时却又外行。

孙袁主控辽西,一方面固然是“官僚、官绅集团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开始占上风,一方面也有官僚集团公义性的一面刻意让他们出丑的因素。我在看《奏折上的晚明》时,在孙承宗这段历史上,其《庞大军费拖垮财政,孙承宗行还是不行》一节,引用了当时明朝大量的奏折资料。在这些资料里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从孙承宗否决王在晋方案到孙承宗督师辽西再到孙承宗失败的整个过程中,明朝官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有坐看孙承宗失败的嫌疑。典型的例证是老孙自己几乎每个月都要上书求退,但是明朝每次都拒绝,一定要他在辽西把他自己埋的地雷踩了。孙承宗失败以后,袁崇焕又冒出来接盘,最终辽西战略彻底失败,明熹宗批了袁崇焕一句“暮气难鼓”,撵走了。与此同时,王在晋是什么变化呢?在天启二年三月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辽东经略),天启二年八月被孙承宗撵走做了南京兵部尚书,天启二年九月就辞职不干了。从这可以看出是个很正常的官员。到了天启五年三月,明朝又起用他去做南京吏部尚书(值得一提的时候,孙承宗在这个时期遭到明朝官僚系统的严重排斥,各种弹劾,要求他裁军,最后一直到十月,因为他练兵三四年都没有成绩,打不过敌人而罢免)。这就始终是以他做备份。到了崇祯初年,王在晋的任职过程也是走的很正常的程序:崇祯元年三月,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崇祯元年四月,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

所以,明朝官僚集团这个“拼命挖帝国墙角以自肥”的性质,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没有占据上风,即便是到了后来也面临着对抗。在这样一个对抗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决策者。

一个成功的决策者可以驯服官僚集团,一个失败的决策者就只能被官僚集团驯服。

家园 哈哈

今天尿有点黄,啊,那一定是中国在崩溃!

家园 长河如夏

单这样写,太不值,还是咱们自己用吧。

=======

天空飘起了雨丝,淅淅沥沥,烟雨迷濛,那是江南的繁华。

晴空万里,万里无云,林间拂过了微风,那是河岳的风华。

满天繁星闪耀,耳畔蟋蟀争鸣,啊!那是秋节乐章里惬意的韶华。

湖畔开满了荷花,堤上漫步着游人,银铃般的笑声时隐时现。啊!那是夏日里温馨的华夏。

看哪!那迤逦远去的大河,那奔涌不悔的江水,逝者如斯,千载而下!

看哪!那高耸入云的雄峰,那直刺苍穹的山岭,壁立千仞,傲视荣华!

笑靥如花,江山如画。

汹涌的海浪扑向狰狞的海岸,诡谲的流云卷曲着肆虐的狂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那是似海豪情不为夸!

啊!中国!千年万年筑起了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天汉苍穹,长河遥望,星星点点,挥洒几点浪花。古往今来,砥砺前行,无愧天地,人间自然潇洒。

家园 你老兄的思维要再开阔一些

明朝官僚的集体腐败自肥,并不是特指辽事中的表现。

比如明朝末年火器粗制滥造,这难道不是腐败?

朝廷军费划拨,漂没至少三成已成潜规则,跋扈如关宁军也要服从的,这难道不是腐败?

比如东林党垄断东南商贸却拒不交税,缇骑抓人死了五个人,就有五人墓碑记传世,明末的山西陕西,死的人何止五千、五万?

这难道不是腐败?不是自肥?

还有矿监,等等……

万历三大征建立在张居正改革的基础上,严格考成和一条鞭,清理土地田亩,控制税源,任用贤才。

天启、崇祯的时候很多条件已经不具备了。

对比一下张居正秉政前和天启崇祯年间,官僚集团的作为,网上有人说张居正给明朝续命50年,我算是比较认可这个说法的。

看历史不要光看史料,要对照现实来看,其实古人和今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尽管社会经济科技条件不一样。

比如皇太极第一次入口,都兵临城下了,满朝文武大臣在议论什么?拿什么作为下一步计划的目标,以什么作为叙功的标准?竟然不是创造有利条件聚歼来犯之敌,而是敌人退走就是胜利(潜意识里面是打不过,实际情况是能力不足,而且大家都知道),一大帮人靠着这个升官发财,顺带着抢掠了一通后金没带走的战利品。

这要是在现在,够撸掉十几万个乌纱帽,枪毙几百了吧。

通宝推:ton,
家园 胡咧咧

幸好今上不是你。今日中国掘起或复兴最大的坎在台湾,不在洞朗。没有台湾完全回归,什么中华民族复兴还是辉瑝都是空谈。一旦台湾统一,洞朗还会是问题吗?在台湾完全回归前,这些都是次要的。

家园 小坎都过不了,还能过大坎吗?
家园 小坎不是早过了嘛

无非是有些人认定过坎的姿势不对,强烈要求按照他们规定的姿势过而已。

家园 这是夸习大大吧

豫湘桂战役之后国军反击,日本人节节败退,很快日本就投降了。希望大大再接再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家园 这过坎姿势还合格么?

中国现在洞郎增兵建碉堡铺路面,印军十分不爽.

家园 别在这丢人现眼了。放眼望去,中国政府现在是这个星球上

最称职的政府了。比美帝所谓的一人一票民选上来的要称职得多。 错误是有的,但瑕不掩瑜.

家园 我也不看好美帝

但是把美帝的“妻”吹捧为世界上最称职 还差点自知之明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