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张召忠谈运十说起 -- qq97

共:💬220 🌺982 🌵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就直说

是老邓败家就是了,不然,为什么到现在还藏着掖着?

为尊者讳,为长者讳,老传统了。

那个年代,山沟里的那些军工厂,军转民,死掉多少?

运10还不是最惨的。

家园 没见过相关记载。
家园 也就是说产能利用率只有十分之一。
家园 为尊者讳的意思

我在其它的帖子里已经写过了。

这个帖子要表达的是:

1、运十下马不是因为技术和经费原因,从这些层面为运十下马辩护的言论,基本上都不靠谱(比如来自这篇“伪张召忠”的大作);

2、运十下马,是邓决定,航空部赞同或者附和的,是官方决定,但相比于运十正方阵营的堂堂正正公开支持运十,运十反方一直遮遮掩掩鬼鬼祟祟,很少有人以公开言论为运十下马辩解,而只是以网上传言甚至谣言的方式发声,而且这还并不是从本世纪初胡温时期的自主创新大讨论后才是如此,这说明运十下马的程序到理由都是上不得台面的;

3、在没见到更权威的言论之前,我认为张召忠、王小谟等对运十下马的看法,基本上可以代表军方和官方对运十下马的看法:就是被忽悠的。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不好意思说。和上山下乡一样。
家园 被谁忽悠的?

为什么要忽悠?咱们来分析一下。

现在正方都指是邓拆了运十的梯子,我觉得合情合理,这么大的决策,也只有这么高的位子才能拍板。

那么,邓为什么要拆梯子,现在听到的分析,大概有这么几个理由。

1,政治斗争,因为运十是在上海搞得,上海是四人帮的地盘,所以拆运十是揭批四人帮的一环。

这个理由我觉得牵强,第一,老邓出山是民心所向,四人帮的民望根本就不能比,犯不着那运十来作筹码。第二,四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是直接搞工业的,运十厂虽在上海,可是和上海当地几乎没有关联,有成绩上海也沾不到多少光。

2,阴谋论,说老邓反对文革的一切,要把文革所有的成绩统统毁掉。我觉得,这个理由最荒唐。如果真是这样,他第一个会去拆了纪念堂。老邓毕竟是大政治家,他贬毛,不是个人恩怨,是为了打破思想上的框框。从他上台到退隐的十几年里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所有的思维都是围绕经济发展的。从上台时的猫论,到最后的南巡,都是这个思路。89是他拍板开枪的,都以为他会在政治上退后一步。但是,没想到他不退反进。

3,经济原因,要压缩军工,搞活经济。这是反方的理由,我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释。因为当时下马的不只一个运十,几乎所有的军工项目都停了。文革是抗美反修,对内对外都高度紧张,随时准备打仗。但是,邓说没事的,打不起来的,于是就不准备打仗了。航空工业几乎100%是军工,当然逃不过这个大环境。

4,技术原因,要完全搞出这个大家伙,还有很多课要补。这个我也赞同,这和第三点是互为因果的。现在的大飞机出来了,是这二十几年工业发展的成果。加工工艺,大型设备,工业管理,当时都不具备。

5,市场需求,这是我自己想的。那时候,买辆自行车都不容易,当然想着怎么先多造自行车,再多造汽车,再多造火车。反正没几个人出门坐飞机,先买几架凑合着用吧。

你看,我是反方,我没有“遮遮掩掩鬼鬼祟祟”,这些都是堂堂正正的理由。

邓作为一国之主,吸取文革教训,优先发展经济。他不是完人,毛病多多,但,我觉得,拆掉运十,不是错误。

通宝推:豪哥的江湖,普鲁托,
家园 如果年产3600的计划是真的话

我感觉就当年那什么都缺的年代,能造这么多,已经是洪荒之力了。

家园 这二者是一回事

没有集体化,统购统销就无从谈起,国家总不能去和每家每户的农民搞统购统销吧?

统购统销、给重工业提供市场、解决贫富分化,都要依托集体化,都是和小农经济背道而驰的。

家园 统购统销是53年,开始大规模集体化是55年。
家园 独立寒秋是对的

前几天有个讨论韩丁的帖子.里面回顾了集体化和统购统销的来历. 是韩丁在农村亲身体会. 这是中共农村社会主义政策的一体两面. 没有国家统购统销,集体化进行不下去.个人能力很快就造成贫富分化了. 这才认识到陈永贵的共产党人本色-带领大伙共同致富.而不是邓鼓吹的先富带动后富..

家园 自作聪明吗

工业革命给出两个政策实施的先后了. 集体化在先.统购统销在后. 政策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楚. 你不知道就不要瞎猜瞎说.

家园 你们俩的观点相反。

独立寒秋:

没有集体化,统购统销就无从谈起

你:

没有国家统购统销,集体化进行不下去

家园 纸面计划,从来没有达到过。
家园 睁大眼睛仔细看他的贴,不要乱说
家园 运十终结的详细情况

  

  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02架在大场首飞成功。

  1980年12月22日:5703厂写信给胡耀邦同志,提出运十03架机已完成65%的工

作量,现已停产,希望能把运十飞机继续搞下去,并提出希望承担轰五和米八的维

修工作。

  1980年12月26日:姚依林对5703厂信函批示:请爱萍同志酌处。

  1980年12月27日:胡耀邦对5703厂信函批示:他们干得很好,当然应该鼓励。

但能否有投资把03架搞上去,我不懂,请张副总理答复。张爱萍副总理批示:正大

同志:请组织研究一方案:一、运十(还有运七)原来是怎么上马的?二、造价如

何?三、现在的用户怎么定?四、民航因价高不要,如何补贴?(对5703厂承担轰

五和米八的维修工作)请考虑这个意见,似可行。

  1981年1月2日:国家计委国防司写报告提出“运十应该继续努力搞下去,以达

到设计定型,应该走完自行设计的全过程,才能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促进航

空科研的发展。”

  1981年1月8日:民用航空总局以(81)民航工字2号文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

出《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提出: “运十型飞机基本上是测绘仿

造波音707/720型飞机,改换了机翼,缩短了机身,减少了起飞重量和商载。即使

运十飞机达到了波音 707型机的水平,也不过相当于六十年代初期国外第一代喷气

客机的水平。” “运十飞机还有不少重大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要能投入航线

使用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资料对其技术 经济性能恰

当的评价。” “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

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因无 订货已在1979年

停产。” “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

(指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 民航在报告结

尾说:“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该报

告由赵紫阳、万里、姚依林、薄一波、张爱萍、吕东、邹家华等领导圈阅。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以三飞(1981)179号文向中央财经小组上报《关于运

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的请示》。报告称,对于大型客机的发展,上海航办

规划组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继续搞运十飞机;另一个方案则是引进美制DC9

-80飞机。鉴于民航总局一再表示不要DC9-80,最近又以书面正式答复,重申这

一意见,因此,DC9-80飞机立项失去前提。报告就运十飞机的情况,提出运十飞

机继续搞下去的四点理由:

  1. 通过运十的研制,已建立一支大型客机的设计研制队伍,并形成研制基地,

取得初步成果。中途停下不干,损失太大;

  2. 继续干下去,为以后研制民航机打下基础;

  3. 军民结合,民机是航空部最理想的产品;

  4. 运十飞机存在的问题,如:经济性、噪音等,都可以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最后,报告提出继续研制生产运十飞机的设想,希望到1990年共交付16架,在

1985年前估算需资金3.3亿元。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志批复三机部《关于运十飞机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安排

的请示》报告: “吕东同志:这是个大问题,它从70年开始研制到现在已经十年,

已经花了5.377亿元,这也是上了虎背的项目。继续搞,则有(一)机型从现在考

虑看,当时定的“纲领”是否恰当,有无修改之必要?(二)还应确切考虑和实实

在在预测一番,将来成品出厂,有无销路,有多大销路?这涉及建厂规模,也是生

产纲领中事。(三)原材料也是个问题,要搞同时也应解决原材料生产问题(包括

某些原材料可以进口,那么进口的可能性如何?)。我是主张搞的,应积极予以支

持;但又必须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建议组织一个大的专家组,好好论证一番如何?

”。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

会”。会议由三机部何文治副部长主持。参加会议的共35个单位55位代表,其中有

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同济大学翁智远副校长、北京航空

学院王俊奎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专家和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

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会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有下列三点:

  1.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运十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有了这个基础,

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建议国家在决策上要慎之又慎。现在运十飞

机已花了五亿多,这个队伍、基础建立起来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因此建议:

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

  2. 国家要确立建立自己的民航工业,民航机原则上必须立足国内;要有一个

全面的民航飞机发展规划;对民族航空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要设立民航飞机适航性

管理的权力机构;

  3. 会议一致认为,运十飞机要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对于

如何走完研制全过程,会议提出三个方案,分别需要经费 11,676万元、6,513万元、

3,759万元。另外,建议90年前生产交付15架飞机,作为国内主干线航线使用。在

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性问题,能去多少机场,寿命问题等。

  民航总局的代表谈到民航现有飞机的潜力很大,1985年内不可能买飞机。

  何副部长在大会总结时,谈到会后将由上海和三机部联合向中央写个报告,同

时把专家、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附上,请国务院领导过目。

  1981年8月13日:三机部和上海市以三飞联(1981)1183号文、沪府(1981)

157号文联合向国务院和薄一波副总理报送《关于运十飞机论证会的情况报告》,

建议要走完运十飞机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报告提出四种安排意见,

研制费分别为1.16亿、6 ,500万、3,759 万、3,000万元。在中国民航需要的前提

下,对运十飞机的生产规划提出两个设想:一、1990年前,计划生产交付15架飞机,

作为国内主要干线使用;二、在1985年左右完成飞机设计定型后,生产交付4架飞

机,解决国内部分干线的需要(如用于成都-拉萨航线)。对这个报告,上级没有

批复。

  1981年10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国内航

线飞机要考虑自己制造”,12月30日又说:“今后国内民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

  1982年1月5日:三机部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于1月5日至14日在河北石家庄召

开。会议期间,莫文祥部长传达了1981年12月30日邓小平副主席关于“今后国内民

航飞机统统用国产飞机,过了元旦之后,请耿飙同志开会研究一下”的指示。 1月

4日下午,耿飙副总理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召集国防工办、三机部、民航总局负责

同志研究落实邓副主席的指示,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央确定国内航

线应采用国产飞机。我打电话给沈图同志,这一条作为方针、国策定下来”。

  1982年5月24日:民航总局向国家经委报告对组织“运十飞机国内长途航线货

物运输试飞工作”的意见。民航认为: 1.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机务条例,飞机的放

行须有完整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适航证。 2. 国际民航公约规定航空器应进行必

要的飞行试验,以证明它符合适航性要求。运十的试飞工作离试飞大纲要求相差甚

远。 3. 目前适于运十飞机起降的机场仅有几个,且都是国际航班经停站,试验型

飞机在那些机场飞行是不适宜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局认为运十飞机在取得适航

证前,不宜加入国内长途航线货运工作。

  1983年10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民航总

局代表,上海市薛德馨、三机部胡溪涛。上海市提出,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

需资金3,000多万元。会上民航明确表示不要此飞机。三机部表示,应将03架搞出

来,以后要看有无用户。甘副主任在会上表示请财政部平衡国家财力而定。会后,

财政部通过调查认为,这种飞机要变成商品,不是花3,000万元,还要较大的投入,

而且没有用户,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筹措3,000万元。此后,国家对运十飞机研制

没有再投入资金。这次会议没有形成文件。但由于没有资金投入,运十飞机研制实

际上也就不得不下马了。

通宝推:時千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