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为什么翻译成特朗普而不是川普? -- 清流宰
Trump 当美国总统了。 未来四年我们将会无数次的提到他的名字。好像官方正式的译法是特朗普, 而不是川普。
这事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正式的翻译常常把R 音的时候就用 L 代替呢?
Tr-ump 就变成了 T-L-ump。 Reagan 翻译成李根/雷根,而不是睿根。Raymond 翻译作 雷蒙德而不是瑞蒙德。 Rose 翻译作 罗斯,而不是肉丝。
好像是有些地方口音发不出 R 的音,需要用L替代 。可是官方语言普通话的发卷舌头音没有问题啊。 上述几个 R 音,不是都有对应的汉字吗?
有人说川普太象日本名字了。这倒是让我想起来,日本口音最 R & L 混淆。我曾经和一个日本同事通电话, 他说: I will review your report this morning. 我听到的是:I will 勒view your 勒port this morning古。当时差点就笑场了。
更可笑的他们的译法还有把纯种外国人名字硬译成汉语姓氏的。
比如 单元音 T 对应“特”,r?n 对应“朗”(不知表中为什么没有?m),单元音 P 对应“普”。“川”字就不在表中。
正确答案就如其他人所说,人名是有规定的。我一个学英语的亲戚解释说:
至于r变成l,不是日语的影响,我国南方方言有不少也这样,民国时代很多翻译家是南方人,他们首先使用的译法,1949年后继承了很多,为了不引起混乱。典型的比如Brown布朗, Holmes福尔摩斯。
但是我对此不满意。这是一种非常机械化的翻译。
第一、发音和原文相差太多。明明有合适的汉字却不用。
第二、寥寥那么几个汉字去硬套那么多外国人名,使得译名极容易混淆、干瘪乏味。
但是这方面的改革很难看到希望。只能是官说官话,人说人话,民间用民间鲜活的语言。
大陆更喜欢用没有意义的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外国人。
不过特朗普离 trump 的发音差太远了。
钟氏坡、梅兰妮……
奇连伊士活、尚格劳达、阿诺叔华辛力加……
当然,也有给洋人起中国名字的,历任港督、英相,如:马卓安、彭定康……
tr是一个特定音节,不应该再拆分,否则译音与原音相差太远。举例,英语tree的发音接近“翠”,而不是“特瑞”。
百多年前,中国人翻译欧美的书,好多不是从英语直接翻,而是通过日语译本翻成中文的转译。那么碰到人名的时候,就按照日式发音来转换。这样做的多了,就会影响早期那一大批翻译者的翻译习惯,进一步影响到这些人日后制定译音标准时采用的策略。
从语音上看。英语中tr这个音日语中没有,音译时一律拆成两个音。而且r这个音日语也没有,转换成l
汉语的情况实际和日语差不多,虽有r音,但连接的是i、u、uo、ui、ou、ong、en等,多为复合音。没有连a、e、o的音,而这样的音在英语中又非常多,所以和日语一样,把r转成l,就好处理多了。ran变成“兰”,run变成“朗”,ro变成“罗”,等等
回到trump的情况,凑巧了中文中“川”或“床”与之相近。但这不符合以前定下的标准。标准是把tr这个复合辅音拆成两个。而且不论川普,还是床破,都是网友造出来,近于戏谑。官方绝不会这样用,尤其是他成为总统后,太不严肃。而且,英语中trump是个三音节的词,中间有个m呢。严格转换的话,应该是特朗姆普。但是,结尾两个闭唇音叠加,既不好发也不好听。于是去掉一个“姆”,三音节匹配三音节,正好。
类似的情况,比如美军的那个装甲车,有翻“斯崔克”的,也有翻“斯特瑞克”的。演《变脸》的那个男影星有翻“屈伏塔”的,也有翻“特拉沃尔塔”的。若是官方翻译,一定用的是后者。民间译者,通常倾向于用接近原音的汉字,因为大部分人也不了解那个人名音译标准。
我不是搞语言学的,只是基于个人感觉做出以上分析
当时的翻译习惯。
台湾人国语受其影响,也分不清L与R。美国华裔的媒体台系华人的成分很大,这种音译经常有。
印度话似乎也是这个分不清。拉丁语系里许多都分不清。大陆普通话也主要是北方方言有R音,南方应该也是分不太清的。粤语,台语,上海话们都有这个特点。
下次你问你那个日本同事,relay怎么说,然后你说really?
这个音可以判断好多人的母语。
不过译音表的主要作用是统一译名,避免出现“里根”,“李根”,“列根”,"雷根“这样的混乱局面,至于译音是否贴切倒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