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型对撞机争议 -- 林风清逸
工作的事我不愿意多说,借豪哥一句话,科研不光在大学里。
您说科研很少一个项目有几十亿经费,这我同意。然而就是有几十亿经费的项目,最后没成果或者成果相当不尽如人意的,恐怕不在少数。
还有,对撞机经费数字不是我缩小了,而是王贻芳给的数字。其实王孟源和杨振宁在这个数字上批评王贻芳是最无厘头的,二人都以美国为参照物批评,而且都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式的批评。王贻芳去申经费,他是要出详细报告的,您说我信谁的?
你说的这些东西,从科研(research)的角度上讲是很清楚的,就是不挣钱,你把不挣钱和此路不通算在一起,那F-35不是更好,那个十几年后还可能成为几万亿美元的烧钱项目。
看来你也支持喽。商业上失败的东西多了,几百上千亿美元最后没有成果导致破产的也比比皆是,莫非你申请经费敢拿那些做例子?
杨和王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不该建嘛。
问题是,杨的论据浅显易懂,不涉及物理学专业知识。前面您说杨这是暗示高能所此举是骗经费,为什么不能理解为杨从专业上无法证明从而暗示呢?
我的意思说得也很明白,前面提到,我认为讨论的要害,在于高能物理有没有用和中国现在是不是应该上这种基础研究的大科学项目,或者还可以缩为一个,就是这项目应不应该由中国上。我对这个有看法,就是认为可以上,但这就是看法而已,我反对的是什么呢?是王孟源和杨振宁的反对方式。王孟源的反对很多在专业上看是站不住脚甚至无中生有的,而杨这封信,我建议您把文中“高能物理”换成“载人航天”再看一遍。
比如铱星信号无法穿越建筑,燃料电池无法找到白金催媒的代替物。
卫星通信和蜂窝电话打,那肯定民用市场上一败涂地,不用研究,带宽延迟在那里摆着呢,你一百块钱做人家一块钱的事,物理极限还比人家低到哪里去了。用卫星做4G5G?3G能做得来吗?2G都做不了。然后被赶到特殊领域去了,人家铱星现在这碗饭吃得很好。
燃料电池具体怎么回事,现在大家都看傻了,就日本人拼命推,到底成功路径在哪里,就是白金那个问题解决了,大家也看不到。氢气那里来?如果说电动车成本在未来能比汽油车低,氢气成本能比汽油低?
商业失败了,什么研究,都是借口。当年大家都不觉得搞页岩气能挣钱,后来油价上去了,研究也就自然上去了。
当然这些项目失败,并不完全是技术原因。对撞机,不也是工程项目吗?
科研上投了钱,最后没得到预期成果甚至没得到有效成果的例子多了去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系统一年预算上百亿美元,这些年来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结果了?
NIF,也是钓鱼项目,不过那事关国家安全,能比吗?就是NIF,烧到几百亿了?
从工程上讲,铱星什么的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能不能穿越建筑什么的,纯属扯淡,技术上没什么不能绕过去的。问题是蜂窝电话什么的,成本是你百分之一还不到,谁还傻了给你投资继续烧啊。
前面讨论还是数十亿,这就变成几百亿了。
能源部经费的一个重要去向是储能,energy storage,听着高大上,其实主要是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主流,试图替换锂的几个希望较大的元素每一个上都得花了billions吧,哪个也没成。
在我这个纯外行的眼里,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基本功都没练好,就想通过砸钱的方式走捷径;不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一门心思砸钱招外国的凤凰给自己干活。即使对撞机建成了,也是老外主导。漫说得诺奖的不一定是中国人,就算中国人得了诺奖,那也是砸钱买来的(挂名的)
欧洲的花了64亿美元,这个过百亿很难吗?
能源部储能那个我也有同学去过,人家去的时候就知道是糊弄经费的,连当时那个能源部华裔部长都说现在这个玩意很hot,人家是诺贝尔出身,一个领域很hot的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年代,常常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要花1万人民币。
那个对撞机投入3亿多美元,等于26亿人民币,可以培养20多万大学生到毕业。
砍掉 运十,才“节约”3千万人民币经费
邓朱砍掉了 所有大学生的助学金,扣下的钱还不到其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