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型对撞机争议 -- 林风清逸
凡事都要掌握个度,这几个方面都要这么考虑,然后综合一下得出是或非的结论
某些方面的量化差别一点,最后的结论就会完全相反
都是赌钱,有人认为四成胜算,有人认为六成,于是有人会去赌有人不会。事后赌赢赌输,其实说明不了事前的决策正确
老杨之前的观点我都支持,这次我还是站在他这一边。当然我们只是在网上随便讨论讨论,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对吧
1、这东西要干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不远的未来有替代不?
2、要花多少钱?各分项多少钱?土建等多少钱?各仪器设备多少钱?国产化率好高?研发研能力如何?这些设备仪器的研发对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多大?
3、除了主要任务外,还有没有很多次要任务,对中国科研能力提升有多大?
============================
美国曾经登过月花费巨大,我们就不登了?美国挖个隧道要n亿美元,我们也要花n亿美元才能建隧道?王孟源文章最差的地方就是,美国曾经花了x亿美元,20年时间预算超支严重,所以中国也是如此。
=================================
现在双方几篇文章都在扯情怀,关键的一个没说,没有干货,你叫人家怎么评论?
其它我不好说,但这段话就是胡扯吧?能把WWW网页也归功于高能物理,我唯一的结论就是高能物理的其它成果实在是太拿不出手了。
但是我最反感的是这段话:
啥意思?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奇迹,让几亿人脱贫,在王所长看来都比不上高能物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了。
历史性的时刻啊。。。。
一直以来貌似杨都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新中国成立需要物理学家,有人为了中国回来了,杨留在了美国成了美国人,可以说是为了自己吧;几十年过去了,杨年纪也大了,科研能力恐怕也下降了,但是中国终于有钱了,杨离开美国来到了中国,依然可以推测是为了自己才来的中国吧。
这么一个始终把自己利益放在中国利益之前的人,跳出来说“不修大对撞机”是为了中国,你敢当真吗?
美国90年代明确的砍掉了超级超导对撞机,把钱投入其他项目。
把钱投入什么人类基因组,引力波,新材料,哈勃/韦伯,火星车,人工智能驾驶,神经网络。出了一大批成果,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世界,无论是获(诺贝尔)奖效益还是社会经济效益收获巨大。
欧洲当时不明就里,迷迷糊糊自作聪明的把大对撞机项目接过去了。其他科学领域的资金大受影响。现在就能看到,在其他领域全面落后于美国了。
不得不佩服美国当初抛弃超级对撞机的决策是极其明智的!!!
大对撞机这玩意儿,中国不建,40年内没有其他国家有钱建。
欧萌快散伙了,不列颠已经脱光了,即使欧萌的剩余部分不散伙,也要把钱用来养欧猪5国,养几百万难民,修隔离墙,给乌克兰输血对抗俄罗斯,在东欧扩军。还要轰炸叙利亚不温和派。还要防着北约内部的土耳其火鸡变质。欧萌最有经济效益可能性的伽利略都没钱饿死了,星位被有钱的北斗占完了。
哪还有钱再搞大忽悠的大对撞机?
美国也是,军费占了大头,还要在南海抗中国呢。
基础科学研发的大部分钱被NIH搞生物科技基因制药去了,要给大资本家们延寿呢。
剩下些,探探火星,引力波,韦伯,核聚变,新材料,量子计算就耗尽了。不可能再涉及大对撞机的大坑。
小日本就更别提了,未来日本经济会收缩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屁事都干不了了。
中国4,50年内不建这个对撞机,也不存在别人来竞争。
大对撞机对军工没有任何正价值。成果是纯科学,属于全人类的。
属于全人类的科学知识,我觉得还是全人类共同出钱来搞最好,别中国自己一家负担。
现在美国欧洲都不肯出头搞大对撞机,那就等中国GDP超过美欧日全部发达国家之总和之后再搞。
印象里就丁搞过,杨又不是做实验的。当然,杨和丘有什么恩怨我等就不知道了,因为同样的话王说出是一回事,杨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特别是杨特指高能物理无用,回去继续玩美妙几何什么,这说话就太不客气了。
火星车跑的那些天,
全世界媒体天天跟踪报道。
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美国高大的形象。
大大提高了美国的 软实力 。
全球99%的人不会知道LHC。
火星车70亿人都知道。
引力波也是大热了一段报道 。
郭晓明:杨振宁给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个面子
用60多个粒子来解释3个粒子的理论效率低下且不说,要命的是这个复杂而美丽的理论对人类技术进步基本没有任何突破。如今科学家应用的是其它物理知识开发技术进行高能物理实验,而高能物理的标准理论和大统一理论并没有增加人类的技术能力。如今为了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为了开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基本用不着夸克理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用的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质能守恒公式,和原子核的重量的实验数据。高能物理理论对核电技术,对可控核聚变、对核潜艇和核武器都基本没有帮助。人们不禁要问,物理学界是否应该反思这个学科的走向?这是耗资巨大的阳春白雪学科,数学之美令人赞叹不已,但至今没看到任何实际应用前景。尤其是对核物理技术没有实质帮助。
以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他有资格说整个新中国物理学界,“今天世界重要的物理学家里,中国占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这话是真的,但我看邓稼先活着的时候他不敢说,就说高能所,谢家麟还在的话他也说不出口。现在来说,是不是有点倚老卖老,动机不纯了?
从对物理学的学术贡献来说,邓稼先和杨振宁毫无可比性,但从对中国的贡献来说,杨振宁和邓稼先毫无可比性。五十年代回国那批科学家,放弃的不只是生活条件,他们放弃的是学术前途。邓稼先们用学术生命甚至生物学生命从无到有地构建新中国物理学界时,杨振宁在干什么?
杨振宁在利用先进的科研条件出成果,他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有什么贡献?“回国讲学,带来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知识”。我不能说这没有用,然而也仅此而已。现在中国物理学界终于跟上“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知识”了,甚至还想伸一伸手,想把物理学研究前沿抓在自己手里了。这时杨振宁跳出来说了,你们还太嫩,放下吧。
这是不是有点挟洋自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