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蒋无迷 -- 熊皮帽子近卫军

共:💬784 🌺9417 🌵24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家园 应该是很多地区用国民党打仗的办法治国,视人命如草芥

用共产党打仗的办法治国不会搞成那个惨状。

家园 给李井泉洗地的宋晓丽、姚其源不知道是不是四川人。
家园 对这个各自保留意见吧。另外即使前几年统计的死亡率偏低

,大跃进时期统计的死亡率可能更加偏低。

从1959年起,人口统计成为风险极大的雷区,温江地区公安处处长赵健是触雷倒下的一个。公安部门负责管理户籍,按规定每半年上报一次人口变动情况,包括出生、死亡、迁出 、迁入四项统计数字。从1959年上半年开始,专区各县普遍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各县公安部门出于种种顾虑,直到9月份还未将数字报齐,在省公安厅的一再催促下,地区公安处上报了10个县上半年的统计数字,均为生得少、死得多,这是全省第一个上报人口负增长的专区 。反右倾开始后,越健即被宣布停职检查,罪名是“谎报人口减少”。省公安厅厅长赵苍壁知道后,私下给下面打招呼,别再报人口变动情况。内江专区公安处认为情况严重,要给省厅报情况,赵说:“温江都报出事了,你们还报!”。?

1960年初,四川省委下达了一个“关于加强户口管理人口统计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反右倾、鼓干劲的思想基础上开展人口普查工作。从有关金堂县的一份材料中可以了解到这次统计是如何进行的。

开始金堂县委根据各公社上报的数字统计,出现了出生少死亡多的“反常现象”,受到地委批评,要求按照省委“只有生得多、死得少、没有生得少、死得多”的精神重新统计。金堂县委召集各区、社干部开会,传达省委精神,反复强调“人口统计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批评死亡数字大的区社是“对人口统计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家听明白弄不好要戴右倾帽子,赶紧重新“调查”。土桥区6个公社原报出生人口1800多,死亡3800多,重新“调查”后,死亡数大大减少,反正无法到阎王的生死薄上核对。有的公社的统计一而再、再二三被打回,先后“复查”11次,直至“生得多,死得少”才算完事。

通宝推:A9411004,
家园 有点以偏概全了

而且主流媒体也并没有讳莫如深,这些年炒作的还少吗?这个作家自己的说法到底有多少权威性,又有多少代表性?

你老兄就死抱着《炎黄》那一点所谓的“真相”信以为真,“一部《炎黄》闯天下”?殊不知他们那些个的“真相”可能早已经已经被别人打脸了。

这些年包括许多高级干部及其后人以为炒作这个话题主要是为了黑太祖,为了推卸他们自己的责任也是积极加入反毛大合唱?只不过后来许多人发现人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黑太祖,人家最终是为了推翻TG。如果彻底黑了太祖。不仅自己父辈也逃不了干系,搞不好自己也会死无葬身之地。我想这也是刘家主动接近“已经失势”的毛家,与之和解的主要原因。

通宝推:红裤衩,
家园 谁也不想以偏概全啊,问题不是没资料么

等个几十年吧,档案总有解密那天,会有后辈的人找到真相的。

我们不就在河里扯扯闲话,能颠覆tg政权?有那么大作用?

家园 不完全,很多偏远地方,像凉山、甘孜、新疆都不那么糟糕

反而是成都平原,完全不应该。

家园 地方干部的主体都是部队转过去的,自然讲究部队那套

令行禁止的作风。

有个小细节,安徽曾希圣、四川李井泉,都喜欢人喊他曾政委、李政委,而不是曾书记、李书记。

家园 狸兄,您和彭水淳先生都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地方志上的人口数

据是准确的。

问题在于,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

我因为对这块历史感兴趣,一直想搞清,专门整理过新中国粮食购销、户籍管理、人口出生死亡统计、人口统计的演变过程,发现误差实在太大了。找个时间我可以整理出来向河里方家请教。

有一个我觉得应当是常识的概念:50年代中国的死亡率是否可能与美国同期相近?当时的中国落后吗?美国是当年最发达的工业国吗?

工业兄贴出了四川54-62的死亡率。要知道,54年可是出生死亡统计第一年,开局实在是惊人。

有同学说可以从苏联进口药品,当年有这个财力进口吗?实际进口了多少?

还有提到中医。我前面贴了,30年代初,江苏江阴农村调查,死亡率40‰以上,当时不也有中医?到了50年代,中医数量增加了多少?水平又提高了多少?

没有抗生素,没有足够的受过现代训练的医生、助产士,生育还是传统方式,这死亡率要降到接近同期的美国,脑洞要开多大。

死亡登记、出生登记迁入迁出登记不准确,你的58年末人口数就不准,再加上所谓的正常死亡率失真,这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淳先生工作还是有意义的,不能定量,作个麻雀解剖定性分析分析,还是可以的。

通宝推:桥上,不会游泳的鲨鱼,梓童,hwd99,mezhan,脊梁硬,
家园 工业兄啊,不能说和您意见不同就是给李洗地啊。

姚、宋是夫妻,我和他们面对面交流过,无论学识还是风度,都让本狐佩服。

对于饥荒的死亡研究,他们资料很丰富,也很严谨,我个人认为,水平超过论坛上绝大多数讨论过这个问题的人。

家园 我不同意,淳先生做的就是定量分析,工作挺扎实

他拿到一个公社的人口普查表全套数据,类似于国民经济普查队的入户登记表,然后用这个数据去对县里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发现是对的上的,这个过程类似于抽样审计,说明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没有作假。

漏和错误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肯定有,但是我想不会太大。一个公社说不清自己多少口人多少条牛,说不过去,也太看低tg的基层工作能力了。

淳先生的所有基础就建立在这个原始材料的假设真实基础上,如果认为这个不对,那确实完全没法往下侃大山了,完全不在一股道。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公社原始资料配合汇总资料作假了,那么死亡数,出生数,人头名字也都是有虚构。一个县如此,全国也可以如此,那大家完全可以各说个话。

比如老哥说中国人当时死亡率比美国肯定高,我就是不信非要challenge一下,说彭县人历经战争洗礼瘟疫考验,活下来的全是铁人硬汉,死亡率自然低,听起来应该也挺有道理的吧。

通宝推:乾道学派,
家园 58年开始出生死亡登记,当时90%的中国人居住在农村

d农村户籍制度还没开始,没有专职的基层人口管理员,也没有政社合一通过控制分配来约束登记行为的机制,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怎么保证上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谁去核实?

58年国务院公布城乡户籍管理条例,城乡户籍这才统一由公安系统负责。查阅各省公安志,各省普遍在59、60期间进行专项的户籍清理,根本原因就是前面的数据质量太差。

光山东,那次清查,就查出150万应销未销的户口,可以想到,59以前山东的死亡登记漏了多少?

从全国来看,以53第一次人口普查为基数,加上按统计年鉴同期出生率计算的出生数,减去死亡数,到64年,中国人口应当比二次人口普查多1800万。换一句话,一二普期间,死亡漏报至少1800万。漏报率差不多20%。

彭水的统计精度,靠啥保证?

家园 类似的事情

缺粮的时候,人口少了很多,整户整户就没了

然而后面的几年又增长太快,可能是去外地投靠亲戚的陆续回来了

数据就是这样,不明白怎么解读。当然,很多地方也没有多时间的数据

不知道你说的地方是什么情形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我不再回这个贴了

观点差异确实太大。

您说彭水数据不可信,我是取信,那就没法继续往下了。

家园 研究历史的目的非常重要

中国是个史学大国,史官地位十分超然和特殊。治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即以历史作为镜子,对照检讨. 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治史是为了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是为了扒粪。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情况,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情况而妄发议论,起码这也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在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探索、实验、牺牲都是不可避免的。

中华民族能几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屹立于东方,不是靠依附于外强,也不是是纯粹靠运气,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皇帝大臣的文治武功,也不仅是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其实更是和亿万百姓的奉献牺牲分不开的,可以说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期间,天下军民死伤无数,但是它结束了战国时期七国几百年互相攻杀的局面,确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时至今日,还有谁会否认秦帝国的伟大功绩?

汉武帝北击匈奴,不仅耗费光了文景之治积累下的巨大财富,也造成“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的后果。可是现在谁会否定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秦帝国的统一之战和汉武帝北击匈奴绝不是无懈可击的,如果以《炎黄》和龙大妈的GZ观点,挖掘出一个个实例,去深入分析当时百姓的苦难,就会否定这些伟大贡献,这是我们需要的结果吗?

现在这些人完全颠覆了治史的目的,通过扒粪去歪曲历史,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偷吃老百姓萝卜”之类的细节,“温水煮青蛙式”否定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的奋斗史,主张跟随白皮的忽悠,去做白皮的附庸,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指导思想不正确,技术水平越高,破坏力越大,太祖说他们“知识越多越反动”就是这个道理。

通宝推:红裤衩,薄荷糖家族,飒勒青,hwd99,猪啊猪,mezhan,
家园 走好,记住老狐狸的好,他还肯跟你扒数据

而有的就干脆“指导思想不正确,技术水平越高,破坏力越大,......知识越多越反动”链接出处-不过,倒也直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