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质疑袁崇焕 -- mynoodles

共:💬82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篇,倒是想请碧血兄看看

[原创]崇祯库藏释析

疯行烈

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写过一篇文章,叫《甲申三百年祭》,里面有一段话,是取之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疑为十)两,镌有永乐字”。

郭老所持的立场是捧李自成而贬崇祯的,他在文中对崇祯是抨击甚多,按他老人家的看法---李自成是个大英雄―崇祯只是一个汲汲要誉的昏君。郭老对崇祯帝的批评是否公正,这里不予以讨论,但郭老所说和所引用的关于明末内库的描述是否属实的呢?鄙人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我曾看过林洛兄所写的《明朝灭亡的真相》一文,在崇祯库藏的描述中,林洛兄并没有最终下个大致的结论,但其中的意思想必也人尽皆知,鄙人感觉意犹未尽,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就当是给林洛兄的文章作个补充吧。

明末宫中是否存有大量金银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颇具争论,但大多数人都肯定明末宫中存有大量的金银。这个问题涉及到明末崇祯朝财政状况,确有必要深入讨论。

其实明代建国伊始,只有内库,内库即国库也。

内库共有十库。

1、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属于户部管理)

2、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管理)

3、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管理)

4、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管理)

5、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管理)

6、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管理)

7、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管理)

8、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管理)

9、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管理)

10、广盈库,贮??丝、纱罗、绫锦、?r绢。(属于工部管理)

另外还有天财库(亦名司钥库,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供用库(贮粳稻、熟米及上供物)。

正统元年,即1435年,明代建国七十余年后。英宗允许将一部分漕粮折为金银,每年一百万两银为额度,就是所谓的“金花银”。这些钱全部放入内承运库,不再送往南京。

从此,内承运库变成了皇帝的小金库。不过,内承运库还承担着部分国库的作用。内承运库的资金,一部分为京中武将提供了俸禄,大概十来万两,剩下的全部变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由皇帝个人支配,户部没有任何管辖权,只是承担了记账的责任。

(上述文字摘取于林洛所写的《明朝灭亡的真相》,是盗版来的)

到了大明正统七年(1442年),设立了太仓库,相当于国库,集中存放户部存放从全国各地征收的银两。太仓库与内库(即内承运库)的区分是很清楚的,但由于皇室的挥霍无度,经常向太仓库支取银两,把太仓库都几乎掏空了。《明史-食货志》中指出:“弘治时,内库供应繁多,每收太仓银入内库,又置南京银库。正德时内承运库中官,数言内库财用不充,请支太仓银,户部执奏不能沮。嘉靖初,内库供应视弘治时,其后乃倍之。初太仓中仓积银八百余万两,续收者存之两庑,以便支发。而中库不动,遂以中库为老库,两庑为外库。及是时,老库所存仅百二十万两。二十二年特令金花子银应解内库者,并送太仓入边用,其后复入内库。三十七年令复入内库金百万两外,加预备钦取银,后又取没官银四十万两入内库。隆庆时,数取太仓银入内库,内承运库中官至以空札下户部取之。廷臣谏皆不听。初,世宗时,太仓银所入凡四百五十余万两,而内库岁供金花银外,又增办银二十万两以为常。后又加内操马刍料银七万余两……”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室从太仓库中支取了大量的银子来维持宫廷的奢侈生活,并把一部分银子存在了内库。

内库之外还有里库,里库设在宫中,“其在宫中,又有内车裕库,宝藏库,谓之里库。凡里库不关有司。”(1)内库处于宦官的控制之下,但户部官员还是能够了解情况的,而里库却是户部也不能过问的。里库是存有大量的金银的,至于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这里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明朝的内库是指内承运等十二库,里库不属于内库,皇宫的所有宝藏更是与内库无关。但朝廷的官员却是把一切皇宫库藏都称之为内库,当他们看到太仓库空虚之后,就经常吵着要皇帝发内库以充军饷。由于明末的巨大军费都是通过加饷加赋来取得的,人们普遍认为内库的存银还有大量未曾用过的,所以,朝廷官员在发不出军饷之时,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内库上,也不是没有来由的。现在的问题是,到了崇祯十七年之时,内库(里库)究竟还有多少银两存在。

负责管理节慎库的工部员外郎赵士锦在甲申之难一个月后逃回江南,并于同年五月写了一部《甲申纪事》,赵士锦是这样描绘的:“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之万历八年后,解内库银尚未动者。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而同时被俘的翰林院谕杨士聪亦说道:“内有镇库锭,五百两为一锭,铸有永乐年字,每驮二锭,无物包裹,黄白溢目。其其寻常元宝则搭包囗囗。按贼入大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两,金若干万……”(2)这便是崇祯库藏的源由,赵士锦杨士聪在朝中任职,又亲身经历了甲申之变,他们的说辞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明清之际很多史书---像《明季北略》《渔樵纪闻》等---都是采用了这一说法。这仿佛很可信,但问题是赵杨二人当时虽在北京,却也未曾亲眼目睹,都是听回来的。而且,李闯驮着一大堆金银,招摇过市大肆宣扬,金银“无物包裹,黄白溢目”---这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这样的举动也未免太让人狐疑了吧?这其中有没有猫腻?著名的历史学家谈迁就对此抨击说:“先帝减膳撒悬,布衣疏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贼淫掠既富,扬言皆得之大内,识者恨之!”(3)

我们先来看看甲申之际崇祯的困境。这个可怜的皇帝在国难之际向民间募捐向百官征捐―甚至还把皇后也拖下水―皇后的娘家也是挺有钱的……若内库真有这么多钱,死要脸子的崇祯会这么做吗?在甲申之难中,守城的士卒每日仅得钱百文,伙食还得自理---大明朝已穷得发不出军粮了,崇祯穷搜中外库银,也不过只得区区二十万两,若内库真有这么多钱,崇祯早就大发特发军饷劳军了,他还留那么多钱做什么?这里有一段论述,非常沧桑:“吴暄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4)从这些描述中,横看竖看崇祯也不像个有钱的主,在甲申之际又何来三千七百万?

当时的锦衣卫佥事王世德这样说道:“野史谓城破之时大内尚有积金十余库,不知十余库何名?承运库外有申字等十库存方物也……破城日惟车裕库珍宝存耳,乌有所谓十余库积金者?而纷纷谓上好聚敛,内帑不轻发,其不冤哉?!(5)”这些说法与赵杨二人的说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是当事人,为何反差会如此巨大?

一句话:当局者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细细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看李自成在北京共掠了多少钱。答案很简单---七千万!几乎所有的史书都指明了这一点,想必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唯一要搞清楚的是这七千万到底是怎么来的。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后大索前明百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清初以研究流寇史而闻名的戴笠(不是民国那个戴笠)这样描述道:“初,诸贼攻城时约,内藏归闯贼,勋戚归诸帅,文官归牛宋,富户归小盗。”(6)这说明了闯军对北京的财富归属是早有鲜明划分的。而其后,“刘宗敏进所掠银两一千万,李岩李牟用刑宽所得少,以已物数。人皆称之,共得七千万。其中勋戚十之三,内待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7)---戴笠的说辞,与《国榷》《荡寇志》中的有关描述一致,应该可信。那么从中就可以推断出―按照这个比例---李自城的手下如刘李牛宋四人---一共括得了四千万左右的银两!再加上其余诸将的上献,五千余万两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要知道明末朝官贪污是非常厉害的,李自成大索前明百官的缘起是一桩小事:国子祭酒孙从度当时卧病于会馆,一位姓罗的大顺将领不小心闯入其房间。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竟然开口责骂,罗将军大怒,将其捆绑责打,并向其家人勒索钱财赎金,最后孙从度受刑不过,愿以窖藏黄金七千两献李自成。李自成闻之劾然道:“一翰林富乃至是耶!”而此时李自成也面临着军饷不足的难题---皇宫中的财富少得出乎他的意料。孙子度一事启发了李自成,他本就对这些轻易抛弃旧主的厚颜无耻的官员充满了鄙视,第一次上朝时就感叹:“此辈无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追赃刚好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即可筹备军饷,又可惩罚这些无义之辈,还让将士可以得些好处。随后,大顺军逮捕明勋戚、大臣、文武官八百余人,押至刘宗敏、李牟等处审讯迫赃助饷。限大学士者交赃银十万两,部院官及锦衣帅者七万两,科道官五万两、三万两,翰林万两,部属以下干两。但后来追赃网越来越扩大,逐渐演变成了抢劫和勒索,共计有1000多名士大夫遭勒索拷打致死。从这些前明官员身上搜括出五千万是绝对合情合理的---甚至可能还会有更多。这也说明了所谓的“三千七百万两”是讹传是某些人夸大渲扬,是不真实的。但是无风不起浪,还有最少一千余万两---从何而来?!唯一的答案就是皇宫,李自成从皇宫括出了一千到两千万的白银---面对空虚的皇宫---李自成绝不相信会没钱---他对宦官严刑拷打---追赃第一天就处死了五百名官宦---一批不为人知的深藏于大内的金银便浮出了水面。

可是皇宫为什么还藏有这么多钱的呢?崇祯明明已是陷入困境了,难道城破在即这个皇帝也守着一大堆金银不舍得用?这并不合逻辑。虽说明末崇祯屡屡加赋,但其中没有一分钱是用在个人享受的,说起来崇祯也算是个节俭的皇帝。宫中怎么还会有这么多钱的呢?再参考一下林洛文中关于明末财政的论述,这一千到两千万两的巨款真有点来历不明。

万历留下来的内帑其实并不多,天启之时,魏忠贤专权,内帑早已给他大量侵蚀。《崇祯遗录》说道:“熹宗在位七年,将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搜括无余,兵兴以来,帑藏空虚。”这充分说明了在崇祯即位之时,内帑纵然是不空也没多少剩下的了。但是,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魏阉倒台之时,一部分的财产都被查抄进宫的―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等下再交待。这部分魏阉的赃款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我们可以相信---一度权倾天下的魏阉―他的家产绝不在少数。那么,甲申之际崇祯的库藏是否就是这些呢?很多学者都是因此而认为这便是崇祯库藏的来由---所谓的库藏的来源就是得自魏阉之手---这没错---却又错了。

反驳这种说法,就不得不提起一段被人故意忽略和遗忘的历史:崇祯在即之初至己已之变的短暂的两年里曾对大明的财政进行了一番整顿,并对赋税进得了减免---这些事情---现在从没有人提起过那怕一言半语。崇祯主要削减的是辽饷,由天启六年的7714121两减至6831133两(8),减幅达百万之多。与此同时,国家的开支---特别是军费开支却远多于天启六年,为了迅速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乱”,崇祯动用了云贵川两广五省兵力,军费开支由四百余万升至五百余万(9)。先不算别的地方,单单是这一入一出,就拉出了至少两百万的差距!两年最低也有四百万!这里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崇祯用内帑金来作为调整国家财政的储备金---这些内帑金便是源自查抄的魏阉家产---这也充分说明了崇祯是有计划地利用手头掌握的内帑来整顿国家财政---崇祯并没有把金银藏起来---也不存在这个可能!到了“己已之变”后,满人的寇边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单单是连绵大半年的战事所带来的庞大的军费就足以让大明破产。为此,崇祯唯有加征辽饷,这是大明最后一次加征辽饷,数目达到了破天荒的10269962两(10),增幅达三百多万!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辽饷在正式征收是在崇祯四年才开始的,那么在崇祯三年崇祯用什么来打仗?用什么来填补这个达到了三百万的巨大空缺?唯一的办法也就是用内帑金了!这样一计算,崇祯在即位三年就动用了超过七百万的内帑金,虽然不知道从魏阉手中究竟查抄了多少,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相信崇祯并没有把金银藏起来的必要。

另外,明末崇祯宫庭的开支也是必须得关注的。崇祯年间宫庭的主要开支取之于内承运库,王世德的《崇祯遗录》是如此说道的:“夫内帑惟承运库耳,钱粮解承运库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轻贲。金花银所以供后妃金花,宫人宦官赏贲。轻贲银所以为勋戚武臣俸禄随发……”而崇祯之时宫庭的开支每年是一百万左右,随进随出,并没有剩余。根据有关记录,明末宫庭内待为十万人,宫女则为九千。这内待十万人包括了宦官-杂役-厂卫-锦衣卫(11)。这些人的工资都是由宫庭发出的;当然,还有大批的皇亲国戚的俸禄;最后,还得算上京军那十五万八千人―这是由皇帝亲掌的―并不隶属兵部―这些人也是由皇帝养的(12)。所有的这些人,靠那承运库的一百余万两供养?!?!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单单是宦官每月的开支便已接近五十万两了(13),更别说十万多的京军了。要养这么一大群人,崇祯必须还得有另外的办法---唯一的的资金来源也只有魏阉的赃银了。再考虑长达十七年的不停消耗,崇祯的内帑银绝对是消耗得差不多的了,在甲申之际,京营已是欠饷达八个月之久的了,崇祯的内帑若还有钱他断估不会不发,毕竟李闯都兵临城下的了。综上所述,完全有理由相信所谓的崇祯库藏绝对不是属于崇祯的。

那么李自成得自皇宫的金银是怎么一回事?莫非在大明的皇宫里还有大明皇帝所不知道的或是说控制不到的藏金?这看起来很荒唐---却也是事实!

我之前曾说过,崇祯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的魏阉财产,另有一部分是去向不明的。让我们看一段有意思的记载,这是康熙说的:“明代万历年间,于养心殿后窖银二百万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挈金而逃,因追兵甚迫,弃之黄河”(14)。如果康熙说的是真的,那么这养心殿的窖银是谁藏的?是明朝的皇帝?这不合罗辑!也没这个道理!堂堂的大明皇帝一国之君---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用得着把银子偷偷摸摸藏起来的吗?这其中肯定有个误差,不是万历年间而是天启末年间,藏银子的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巨奸魏忠贤!

吴伟业的《绥寇纪略》有一段话是出自一个宫中的老宦官的描述的:“后乃知大内之所藏沈沈者,自逆阉大去,其籍守者,见上明察,恐阙而为罪,相戒弗闻!”这指出了魏忠贤在宫中密藏了大量的白银,由于掌管的内待怕受株连,刻意对崇祯隐瞒。再对照康熙之言,这养心殿银子的来源便出来了。而戴笠亦说道:“先帝诛魏忠贤时内待即怀恶意,掌祖宗库存者,虽国用至窘,皆不以告,至是尽为贼有!”。(15)这也指出了宫中有大批藏银,魏忠贤的残党出于各种原因而把许多藏银隐匿了下来。这与《国榷》所说的:“而大内藏金四十余窖,内监皆畏先帝不以闻”互相印证。这与上文所说的李自成括之于宫中的藏银来源也交待清楚了,至于确切的数量---那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魏忠贤既然一部分财产被崇祯抄没,那么能藏入宫中的藏银也应该相抵,再说,天启年的大明终究比不上刘瑾之时,纵然魏阉权倾天下,他所搜括来的财富也未必比得上刘瑾。

当然,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魏阉会把大量的金银藏于皇宫而不藏于私宅或是别的地方呢?这并不难解释。魏忠贤在天启死后曾有谋逆之心,而在天启七年的八月至十月,还牢牢控制着皇宫,他有充足的时间和动机在皇宫内藏银,试问一下,天下间还有那处地方安全得过皇宫?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魏忠贤在宫中藏起了大量的金银,知情的宦官却畏惧株连而对崇祯帝隐瞒,在甲申之际却被李自成严弄拷打审问出来。所谓的宫中库藏便是如此由来。

我之前曾说过一句当局者迷的话,其实解释起来就很简单,因为像赵士锦杨士聪或者是与其争辩的王世德史忄享等人都深陷其中,他们并没有想过皇宫的藏银并不属于皇帝----虽然这并不合罗辑---却是事实。

明末崇祯的库藏并不属于崇祯,这个可怜的皇帝,他至死也不知道原来他的皇宫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多的财富,还加什么辽饷,把皇宫的地皮刮它三尺就有大把的金银了。这个可怜的皇帝(我完全有理由再说一次他可怜),背着这个吝啬小气的罪名背了整整三百六十年,也给人骂了整整三百六十年。

(1)《明史-食货志》

(2)《甲申核真略》三四页。

(3)《国榷》卷一零一。

(4)《哀余杂记-东厂》

(5)《崇祯遗录》

(6)(7)(15)《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八

(8)(9)(10)《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226页

(11)《熙朝新语》卷四

(12)《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134页

(13)《国榷》卷一零零

(14)《康熙实录》卷二五五

家园 M兄这一系列转贴精彩极了,鼓掌并补充一些材料

对历史研究就是要破除迷信!看看,下面的文章更有革命精神,新浪网来自南京的报道:

现代人要客观地看待秦桧”

  反对秦桧重新跪岳母的市民共有58人,他们也一致认为现代人要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手机号码为133278×××30的王先生是大学哲学教师,“提倡爱国不做奸臣没有错,但评价历史事件时必须用辨证唯物的观点。秦桧就是一个卖国贼、奸臣,就是他害死岳飞的,这是几百年前封建王朝的强制定性,这本身是不科学的,导致现代史学界对秦桧存有争议。我认为现代文明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在岳母墓前铸造秦桧跪像,秦桧人虽死,名却在。

  手机号为132365000××的于同学是南大学生,“岳王坟前的秦桧跪像几百年前就有了,流传至今是一种文物,我们现代人要保护它的存在;江西岳母墓前以前的秦桧跪像早已被毁,我们现代人不应该恢复,否则就是刻意伤害秦桧本人。”

  历史学家反对秦桧跪岳母

  昨天,记者就“秦桧重新跪岳母”一事采访了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荣盛教授,他不愿对秦桧跪像重现江西岳母墓前这一事件作评价,但他认为这至少是不妥当的。高教授表示,史学界对秦桧和岳飞的历史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任何人都无法用一两句话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而要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来认真研究,换言之,单说秦桧是卖国贼不科学,单说岳飞是大英雄也不科学。

  另外一位历史学家说,根据《宋史》,岳飞母亲病逝的时间是1136年3月,而秦桧害岳飞的时间则是6年以后的1142年。可以说,秦桧根本没有做对不起岳母的事,也没有直接伤害过岳母。现在让一个没有关系的人向她下跪,显然不恰当。“事情不能无限扩大化,以传统感情去放大历史事件中的人和事,或者随意将一些人牵扯到历史中来都是不科学的。”这位历史学家反问,“就像现在,你再让秦桧的后人去向岳家后人下跪,合理吗?”

南京江宁是秦桧的家乡,至今还生活着他的许多后人,昨天自称是秦桧第三十二世孙的秦良先生表示:“秦桧已在西湖跪了岳飞,凭什么还要跪岳母?”

-----------------

上面的文章居然有人认为是搞笑,我觉得这很不严肃,搞历史研究就应该象MY先生和疯先生这样,对有些人要挖到骨髓里看他的阴暗本质,当然,对有些人要从种种蛛丝马迹重判断他的善良和冤屈,假如中国的历史研究没有MY先生疯先生这样的栋梁,后世子孙将受到多少蒙蔽啊。

一条一条的驳斥疯先生的朋友可以休矣,这不过是一个对历史研究的材料取舍而已,即便你握着99%可靠的材料,也不能因为疯先生手中那1%的材料而否定疯先生的观点么 -- 更不能说疯先生断章取义截取史料么。有的人可以依据史料把拿破仑形容成兔子,有的人可以依据史料把刘备考证成女人,这都是有他们的研究价值的,大家不可否定!

向MY先生,疯先生还有秦良先生致敬。

家园 原来与高秀岩兄一起讨论过一些,获益良多

大概内容在这里:链接出处

又:还有一位彭孙贻的著作中,与谈迁有差不多的记载,并和计六奇说法相仿佛,批判了所谓的巨额内帑之说。他说李闯入北京后追赃助饷得了不少钱财,而“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淫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

另:疯行烈为依据的杨士聪道:“内有镇库锭,五百两为一锭,铸有永乐年字,每驮二锭,无物包裹,黄白溢目。其其寻常元宝则搭包囗囗。按贼入大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两,金若干万……”

只“内有镇库锭,五百两为一锭,铸有永乐年字”一句,就可知道此话是十足的捏造之语。

在此我还要提醒那位疯行烈一句,虽然人品与学问没一定的联系,但是看林洛的那篇所谓的《明朝灭亡真相》还是小心为好,因为这是一篇剽窃抄袭之作,抄袭剽窃的对象,正是金庸金老先生,有兴趣可以与《袁崇焕评传》比较着看,看看有多少段是原封不动照搬过去而不打招呼也不声明的。如果是我,我是不会采信和引用这样的文章的。

再附一个与高兄讨论的旧贴:

---------------------------------------

址:http://talkcc.net/article/365433

时间:2005-04-10 12:33:16

作者:碧血汗青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呵呵,首先一个问题是,这个所谓的8千万到4千五百万的库银

出处确实吗?只有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说到后面问题。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后面的问题还需要讨论吗?

“所载的内库“镇库银”,刻有“永乐”字号,每锭500两,每骑二锭(千骑则为一百万两),其它寻常元宝则打成包裹搭装在一起,不易辨认。估计白银总数是3700万两”

原文不是3700万两吧,是锭。

光是刻有“永乐”字号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这个是谎言。明朝自前期到中期以后一直闹钱荒,也缺乏白银,明朝财政和银子问题,黄仁宇的书和《明史》都可以仔细查看,记载不算模糊,可以自己算一下永乐朝可能不可能有那么多白银,另外,还可以看看《白银资本》一书。

又,计六奇从来就没提出过内帑极多的说法,恰恰相反,他是批驳这个说法的,不知道他提出内帑极多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而且他也早就帮我们算过帐了,他写的《明季北略》卷二十里有录入这个记载,同时还记录了谈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也认为不可能。而计本人则批驳道,按照这个记载,3千7百万锭银子需要一千八百五十万头牲口才能运载,即使不是一次运完,往返循环,就是以月为计算单位都完不成,所以“则知斯言不可信也。”

这个说法的真假我想不需要再研究了吧。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它是“两”吧,千骑百万两,3700万两也要三万七千匹骡马运载,李闯山海关大败后,北京兵力至多也就剩下了三、四万人,一人配一匹骡子走?就是全部集中做辎重部队,他也没那么多兵力分出去。因为之后他一直被吴三桂和谭泰追击,各种记载都说得很清楚,他最后是弃全部辎重骡马而逃,希望能因此阻止吴军的追击速度,不果。吴军两战两胜,伤李闯左光先斩谷可成,继续追击,直达山陕。

好,说到这里就可以继续问问题了,对刚入关的清军来说,缴获了如此巨大的一笔进项,则必定有记载吧?不要忘记,满清可是每次入关都要制作获得多少金银的清单的哦,三、四十万两的收获也一样记得清楚明白,不可能这样惊人的战果无一人提起吧。就是后来满清占了西安,也依然不见有如此记录,从此再无一人提到,那么这需要几万匹骡马运输,500两一个的巨大银饼就此蒸发为空气了?

崇祯是不是贪财,恐怕不用我置评了,直接看明史也应该有答案的。

万历问题,可以参看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朝的财政与赋税一书,黄的这本书,一般认为远在万历十五年之上。

--------------------------------------

家园 这个资料是有的,但怎么解读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孟森就说毛是虚与委蛇,因为毛的语气太强了,请求投靠的没道理说话这么蛮横无理

家园 要给岳飞跪的,上有赵构,下有张洵,怎么也轮不到秦桧啊

没有赵构点头,秦桧敢动岳飞?

直接力主要杀岳飞的,也是枢密院使张洵(相当于现在总参谋长,军令总长)理由么,跟包拯把狄青害的家破人亡的理由一样,大将有为得军心者危害社稷威胁皇权

嘿嘿,岳珂对岳飞功绩的夸大,破拐子马乃是瞎编,邓广铭先生可是老早就证明过了。人家是真正的老资格的解放前就出名的老教授了,不会瞎说吧。

人家可是宋史研究会的会长

何况,你用当代眼光要求古人,本来就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说真的,秦桧可是大大的忠臣啊,那时候忠君既是爱国啊。

指出袁的错误,无损于他的悲壮和英雄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真正的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吃非黑既白的君子小人论的苦头还不够多?

家园 淝水之战是8万突袭大败了20万炮灰,裹挟全军崩溃,是击溃罢了

甚至这60万也是炮灰

真正的前秦本族精锐30万人马还在后面慢慢集结呢,结果溃兵一冲就全完蛋了

家园 金庸的为什么可信?笑话了,他是小说作家,本职是报刊编辑

又不是历史学者

家园 问题在于恰恰相反。

不论皇帝还是立军令状的袁,都是把袁当作前敌总指挥的。

所以皇帝才能容忍杀毛统一辽东军政大权的行为。

但可惜他只有一个战区司令的实权。

家园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先指明几个错误:

1、是张俊而非张洵

2、岳飞被害是一个大的阴谋,始作俑者是张俊、秦桧,冲锋陷阵的是王俊、王贵、傅选以及秦桧的几个党羽,最后拍板是赵构。这些人都逃脱不了责任。不能说因为最后决定是赵构下的,秦桧、张俊等就没一点责任了。

3、秦桧对主战派的迫害,不至岳飞一人,韩世忠、赵鼎、张浚、刘??等人都被搞得很惨,大量事实表明,他在岳飞一案中是发挥了很坏的作用,这个任何替秦桧翻案的都无法否认。

4、关于岳飞破拐子马,邓确实证明了存在疑问,但由此推出岳珂说得所有话都是假话,逻辑上就说不过去了。就好比司马迁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大家都比较怀疑,但不能就此认为司马迁说得所有话都可信度不高。

5、秦桧受到历代的苛责,不完全是一个杀岳飞的问题了,而是他这个人做人很有问题,他对赵鼎、张浚等人迫害都是很令人发直的。我很快会发表一个有关南渡诸将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有多少名将因为秦桧专权而郁郁而终或者荒废了大好青春。秦桧对持不同政见者的迫害是普遍了,而且不择手段。说他“忠君爱国”,难免让人发笑。

家园 “先确定观点,后选择史料”实在不值得提倡

翻案者常用的就是这一招,虽然有时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但此种研究历史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

“即便你握着99%可靠的材料,也不能因为疯先生手中那1%的材料而否定疯先生的观点么”如果历史都是这么研究的话,那我们也不用给历史人物做评价了,因为只要有1%的相反意见(即使这个意见有可能是捏造的、夸大的),就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

举个例子,只要毛文龙在自己的塘报里面写了一句“某年某月某日,杀敌数万”,那无论以后有多少条证据证明毛实际不可能杀了那么多后金兵,,我们都无法完全否定“毛文龙是杀敌最多的明军将领”,因为他手中掌握着1%的史料。

家园 花!

预设立场的人,观点总是怪异的

家园 我知道,可是只数落秦桧而为赵构隐恶实在是太流行了。

张俊我的确把名字搞错了,谢谢提醒

不过,秦桧能够专权朝堂,不能不说是赵构的意志使然吧。对赵构来说,只要秦桧是忠狗就可以了,至于做什么打击政敌的事情。在皇帝而言只是小事。

若不是赵构自己决定不准备收复失地了,秦桧也不会在已经下台数年之后重新复相了。

既然不皇帝准备北伐,只要保住皇位就好,那么手下弄臣心领神会的去迫害名将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家园 献花!
家园 献花

秦桧不仅仅是一条忠狗.他的主观能动性

还是很强的.

家园 前敌总指挥只是指挥军事

战争总指挥包括军事、外交、经济等对敌决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