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技术和产业的一些看法兼谈产业升级 -- 十二级

共:💬48 🌺1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对技术和产业的一些看法兼谈产业升级

这篇东西其实是源于一则新闻,一则关于所谓“中国特斯拉“的新闻,这是个叫游侠汽车的项目,这里提到他,当然不是为了给他做宣传,而是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类似的项目,就是锤子手机。在我看来,这两个项目,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为卖情怀,一个是说相声的,出来做手机,一个是学传媒的,出来造汽车。

其实这两个团队都听不靠谱,一个说是造东半球最好的手机,实际就是在山寨iPhone,一个说是要做中国的特斯拉,实际是买了辆美国特斯拉做改装。或者这两个团队一致的优点,就是精美的ppt和忽悠人的本事吧。

但这两个基本纯忽悠的团队(从他们的发布会就可以看出来),项目的结果却不太一样,锤子虽然被讥笑山寨卖情怀,但手机确实做了出来,不论怎么忽悠吧,至少有真东西出来了,还在卖了。而游侠汽车,估计会像这个团队之前几次一样,花光了风投后再找新项目(当然,也可能这对他们并不失败)

而这种结果的不同,其实是归于两个产业的差别,手机业是一个产业分化比较细的,从零部件的生产,到整机的组装,你只要花钱都是可以找到人帮你做得,这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产业链,于是你只要肯投钱,自然有人能帮你把手机做出来,至于像锤子团队这样的团队,负责纯忽悠就可以了。

相对的,汽车行业就不比手机行业,不说其他,单一个整车组装,就没有代工厂可以干,实际是由于汽车行业的高利润,出现了4S店这种高集成的单位,而且汽车厂商还会对4S店进行某种控制,这就使得汽车行业门槛相当高,甚至是相关的零配件行业门槛都很高,当然也提升了其中的利润,比如一个汽车导航,你自己买来装和让4S店在买车时帮你装好,差价可能在几百甚至上千之间,这个差价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由门槛提高而来的。于是一般的投资创业者,即使你肯花钱,也未必能找到人帮你生产汽车。

这即是由产业的不同,而导致两个项目的命运不同,也由此引入了后面对于技术和产业的探讨。

通宝推:途人,
家园 (一)技术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

既然说到要讨论技术和产业,那就先从这两者的性质上说起,首先从技术谈起吧。

个人对技术的理解,还是追溯到当年读技术史,从七卷本的技术史里,总结出来的概念,技术可以被视作是一种资本,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积累而完善。技术本身也被认为是生产诸要素之一,很容易的理解的,就是对生产效率有重大的影响。

而在技术的发展方面,其主要的发展方式则是两个,一个是改良,既对原有技术工艺上的改良,比如更大更新的鼓风机,可以使炉温更高,更好的淬火技术,可以更大幅度的提升钢铁的坚韧性,总之是使原工艺的优点更为提升。

另一个则是技术的扩散,所谓的扩散,就是一种已有的技术在新领域 的应用,这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不同技术领域间的扩散,比如冶金上,本来一种炼铜的技术,被用到炼铁上面,一个是不同地域文明间的扩散,中国的火药传到西方去,或是反向之类的。

这两种方式都有其一套程序,改良的程序,先收集数据,根据数据推断出一个理论模型,然后提出一个改良方案,按照改良方案实施后,再收集数据,与理论相比较,接着再提出新理论或新方案,这样反复循环,一步步的改进,向着最优的解决方案前进。

扩散的程序,则是一个复制的过程,一个技术基本的要素在于其操作的人员、建构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消耗的材料、面对的对象等,扩散的程序,就是要将这些都复制过来,运用到一个新的环境。两个环境里,一致的地方自然就不必复制了,都是共有的,但那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所要复制的地方了,比如人员,可能就需要去接受相应的学习教育,设备要买过来,买不到就得自己造,材料当然是最好用一样的,或者去原产地买,或者找新的,有时候也会用性质差不多的替代品等等。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技术的发展,其实是螺旋上升的,在实际的技术发展中,往往是两种程序交互影响的,而并不只是一种程序起作用。这样技术也就会不断前进而永无止境。

家园 (二)技术发展的驱动效应

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投资和需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既然技术可以被视作一种资本,那他的积累自然就符合经济规律。

当然,这种观点,严格的说,也并不够严谨,更准确的说法是,技术发展是一种经济过程,所以资本要素的投入,是其必须的。这里的资本当然包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等诸种资本。

而依照资本积累来看,也很容易想到,技术发展和积累,本质上依赖的是投资,而需求则是对投资的引导。需求高的,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使投资旺盛,需求低了,就会使投资萎靡。一般来说,投资总是越多,对技术积累越有利,但这也并不完全,尤其你考虑到投资也是需要成本的,就更有必要考虑其中的投资效率问题。

而概念上的分析技术投资效率,就需要用到上面的改良和扩散的发展方式。

从改良的程序看,可以认为每一个改良步奏都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假定这个程序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充分供应的,那这个改良程序就会以最高的速度运行。而假定除了投资要素外,其他的环境要素都基本不变(考虑到我们现在主要是在讨论投资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假设是可以接受的),那就很容易能够看出,当投资缺失的时候,改良的程序就会减速,这种关系基本是呈线性正比关系的。反过来说就是,投资或投入与技术改良成正比,当然这是在投资缺失的条件下。

而一旦当投资充分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那就是多余的投资会没有用,会产生一种投资溢出效应,多余的投资就浪费了,不会产生什么有益的效应。

也就是投资的效率,在投资缺失的环境下,取决于改良程序的特性,而当投资溢出后,多余的投资就完全无效。这里我们可以把投资缺失环境下效率,或者说恰好充分投资下的效率,称作改良程序的本征效率,而本征效率,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效应,一般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善方法论和基础理论(一个理论常常会用很久)会对本征效率有很好的影响。当然,这其实很困难,远比一项简单的改良程序要困难的多,所以在大多情况下,认为改良程序的本征效率基本是不变的,是可以接受的假设,这也是称其为本征效率的原因所在。

上面说的是改良程序,然后就是扩散程序了,与改良程序不同的是,这里面的本征效率差别很大。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改良程序往往是在同一环境下,不断的改进,所以本征效率可以保持稳定,而扩散程序则相反,往往是在差别很大的环境里复制同一个技术,这自然导致本征效率也会有巨大的差别。

不过这里有一种洼地效应,一般一个技术在多个领域被复制,那些本征效率最高的,往往最受看好,也更容易吸引投资,从而最先得到完善。于是投资就会先填满最高效率的领域,再向其他效率低一级的扩散,这就导致扩散程序中,会随着投资产生边际效率递减的效应,而不像改良那样,成简单的线性关系。

然后,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扩散的效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很明白的,所谓的效率是收益与成本的比,你投入的成本低,而收益高,那就是效率高,反之亦然。

这里我们可以假设,扩散过程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复制过程,基本就是一些简单的技术再用过程,那就可以认为,收益,应该是基本不变的,所以效率的差异,就主要是在于成本,即一个技术复制和使用成本的差异。成本的差异是导致扩散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扩散成本低的,技术投资的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到了一定程度上,甚至成本会高过收益,从而导致技术投资产生的是负效益,这在改良过程中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一个改良过程若是负效益的,一开始就无法吸收任何投资,也不会建立起来。

家园 花!

技术的改良和扩散与资本的积累,由于二者性质的类似之处,会有规律的类似之处,但又由于二者性质的不同之处,恐怕也会有规律的不同之处。

家园 (三)一点临时总结以及一个关于技术发明的误区

本来不想写这一点,但想想上面的讨论,未必所有人都感到很清晰明了,所以就在这给出一点临时总结,以便在下面讨论时可以更加清晰,顺便也说说一个关于创新的误区。

总结的内容就是:

技术是一种资本,通过不断积累来发展进步

其发展方式主要为两种过程,一种是改良过程,一种是扩散过程

技术发展由需求引导,投资则是积累的基础。在投资的效率上,改良过程下,在投资缺失的环境下,投资效率恒定,即技术积累的速率,正比与投资,而当投资溢出时,多余的投资没有效率。

在扩散过程下,投资效率则是边际效率递减的,这主要表现在成本边际递增上

以上就是简单的总结。

然后这里就是要说一下,一个关于发明创新的主流误区。

常常的发现,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那些令人惊叹的发明创造,或者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一般的发明家也就被视作这类英雄人物。

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在技术发展史上,根本就没有某一项从无到有的全新发明,或者说那种极端革命性的发明,实际所谓的惊人发明,只是一种社会学上的观测现象,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依赖于改良和扩散这两个过程,没有例外,并没有一种所谓的创新过程。一些看起来令人惊异的创造发明,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其技术发展历史,就看起来,好像这些发明是突然出现的一样,其实你了解了各项技术的前后,就会自然发现,这项技术是通过慢慢积累而发展起来。就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叹的革命性时刻,一般被常人记住的,都是新闻节点,或是商业爆发的节点,关键是是否有人造势,或者是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商业营销,而不在于技术发展本身的时刻。

比如所谓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在他之前早就有蒸汽机了,而且还是具有工业价值的蒸汽机,他只不过进行了改良,并进行了成功的商业开发(应该说,他在商业方面的成就,远超过技术方面的成就)。莱特兄弟之前,滑翔机已经经过了相当的发展,内燃机也早就被人造出来了,他们的飞机不过是将内燃机搬到滑翔机上面去罢了,而且他们的飞机除了表演的价值以外,没有什么商业价值。把内燃机放到马车上,还造出了汽车呢,当然我们现在大概没人还记得谁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了,大概是因为这没有什么表演价值,也即吸引不了眼球罢了。而像手机之类的,在之前也有有线电话和无线对讲机之类的。

这里并不是想否定那些技术先驱的贡献,这里其实只想明确一点,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不是靠某位天才的灵光一闪,或者奇思妙想,来进行一些令人惊讶的发明创造,技术的发展来自踏踏实实的改良现有技术,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所以,一味提什么创新,强调发明创造,其实是忽悠人的东西,点子并不重要,对现有技术的理解和利用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的改良和扩散,都是基于深刻理解和积极应用之上。

通宝推:脑袋,拿不准,jent,collaps,
家园 说得很透

宝推。

家园 晕倒,瓦特和莱特兄弟都是革命性的发明

虽然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进的,但他们做的改进十分重要。

瓦特发明的是往复式蒸汽机,以前的蒸汽机,气体膨胀很轻松的把活塞推出去了,但是活塞回来就费劲了,只能转半圈,再转半圈。瓦特的发明,使得蒸汽机能够连续运转,这个意义就不用说了。

莱特兄弟之前也有n多飞机爱好者上了天,但仅仅是上天而已,莱特兄弟发明的是第一架能够被人类控制的飞机,可以做出升降转弯的动作,这可不仅仅是表演意义,不能受控升降转弯的飞行器基本没用。。。

关于技术的发展,一个比较直观的图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图里表示的是各类太阳能电池历年的最高转化效率,可以看出,是一个阶跃式的上升过程,改良一直很重要,但很明显有些改良只有小幅提升,而有些改良一下子上了个台阶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来争鸣一点

基本同意一些主要观点(当然也不同意若干)。花之。

但是,就飞机发明争鸣。没有莱特兄弟,人类的飞行事业,起码要延迟10年,那样的话,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有所不同,二次大战就将根本不同。为什么?因为是莱特兄弟天才地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控制,如何控制飞机在空中的动作,是飞行的最关键地方。你说得很对,在莱特之前,滑翔机早有了,大家对气动力学也有了相当深厚的认识,内燃机早就有了,而且早就有人把内燃机搬上了飞行器。但是,正是由于缺乏对这个关键点的认识(或者说是天才猜测),动力飞行不能成功。当时的郎格利是有钱有权有名望,也是气动力学的权威,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关键,所以他没有能够发明风洞。本来他是最应该有条件发明风洞的。但是他想不到,就做不成。也因此,他的飞行器(比莱特兄弟的的确要高级很多,如果用其他的硬件指标来比的话,而不是用飞来比的话)飞起来,就要栽下来。

“而且他们的飞机除了表演的价值以外,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这就完全错了。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证明了最关键的概念,这就是最重要的商业价值。当然,他们自己的商业没有做的非常好(也不错了),不然,现在就没有波音,而是莱特了。

技术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跳跃的,而且,非常多的时候,跳跃起更重要的作用。技术革命,就是这些跳跃的时刻。这些跳跃的时刻,往往是由某些个人来推动的。个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突破性的时刻,尤其如此。

特别说一点,为什么历史的作用要有莱特兄弟来完成,而不是别的人?这是有原因的。这兄弟,是机械时代的天才人物,他们做自行车修改生意,教育背景很一般,但是,他们可以很快入手自己改进汽油机,而且做得非常好。很快自己设计风洞,改进风洞的各种观察仪器,因此才能设计出飞机上的控制面。这些都是当时的学术界人士,例如郎格利等人无法做到的,他们仅能靠指挥别人来做事。而且,最关键的,是能够跳过飞起来这个阶段,想到下一个阶段,就是如何设计控制翼面。本来这应该是学术界人士先想到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由外行来想到了。

通宝推:乾道学派,晴空一鹤,
家园 把内燃机放马车上的是卡尔本茨

1886年1月29日他取得了“用汽油作为燃料的车子”的专利权。

发明背负式无线对讲机的,车载式电话,蜂窝式电话(手机),手持卫星电话,的,都是摩托罗拉。

××××××××××××××××××××××××××

你说的明显不对。看看日本。日本就是“对现有技术的有效利用”达到了极致。对现有技术的理解和利用达到极致。结果呢,产业发展停滞。

×××××××××××××××××××××××××××

产业技术一直是跳跃发展的。证据就是一旦新技术出现,老企业就要死一大批。这些老企业不是吃闲饭的,他们也在时刻不停地改良现有技术。但面对新产业跳跃,他们过去几代人积累的技术就都没用了。

家园 话不要说得那么绝对

诚然,绝大部分的技术发展都是对前人成果的改进或者是扩展。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用阶跃式的突破,所以我们称之为发明,创造。

就像一条曲线,远看了是连续变化的,近看则是由许许多多不连续的台阶构成的。

家园 日本的发明创造着实不少

比如三极管的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引领了半导体时代。

还比如绿色的激光器的发明和产业成熟,这个也拿了诺贝尔奖。

我们现在的光伏产业,基本上都是日本人奠定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日本的诺贝尔奖拿了可不少,创新能力也许赶不上美帝,但是绝不逊色于西方强国。

家园 不是太想争论,就说一点对发明的认识吧

实际一个传统的所谓成功的发明。一般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他往往是一个跨领域的综合技术应用,这往往是应对某种应用前景。这也就是之前说的跨领域的技术扩散。

其次,这种应用前景的收益,会吸引投资,然后在投资有限的时效内,这种技术不断的改良(实际的改良并不会是纯粹的改良过程,而往往是复合的改良扩散过程),达到可实用阶段。

但这还没完,要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发明,还需要有某种舆论轰动效应,或者是由成功的商业运作,而引起的爆炸式商业成功。

所以,发明真不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发展过程,他是一个社会现象。

我之所以说技术发展的过程只有改良和扩散两种,这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观察了许许多多技术发展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真的找不到所谓的创新过程,各种所谓的发明创造都是可以用 改良过程和扩散过程来解释,若只是因为某种偏好,非的去说有一个创新过程,那你就必须去找出来,说明这种过程不可能用改良和扩散来解释,有其特别的属性。反正我是找不到的。

我理解许多人有这种误区的原因,其实在以前,我也曾有这种误区,以为发明创造是技术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但这种印象主要是由新闻媒体造成的,而他们是以吹牛为主业的,真信不得。

你若真有心,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技术,去详细的了解其中的发展细节——这里篇幅有限,实在无法容纳下一个技术发展的详情(不要只看新闻内容),看其中有多少人和机构投入过,经历过多少次失败挫折,又多少次的浪费过宝贵机会,还有多少看起来更有价值的技术被荒废掉。然后再来看我上面的那段话。

我只想说的是,在瓦特的同时代,玩蒸汽机的远不止他一个,在莱特的同时代,玩飞机的也不止他一个,在爱迪生的时代,同样有许许多多人,在尝试发明电灯。

在实际的技术史中,有更多的技术先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而只有这么寥寥几个人成为了英雄。我是比较相信时势造英雄的。

家园 (四)对产业的一些基本认识

上面说的都是技术,下面开始说说产业吧

其实,本来说产业是想从工业时代说起的,但可能是一个强迫症吧,觉得还是从历史长河源头说起,可能会比较清晰一点,所以这一篇可能会有点虚。

产业产生的源头,应该认为是由分工导致的,当上古勤劳的先民们,吃饭拉稀一把抓的时候,也就无所谓有分工。当然,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个理想的上古时代,从人类诞生之初就有分工的现象和其动力。

早起分工的驱动力,主要认为是两个,一个是人力的有限以及能力的差别,虽然勤劳的先民们,很有些想从种地到造房子,所有的事都自己干,但人力还是有限的,有些事实在不可能都自己干。比如男人实在没办法生孩子是吧,所以这里只能分工,女人负责生孩子,男人负责伺候月子。

这里就出现一个社群里的最初分工,有人负责打鱼,有人负责种地,有人负责养羊,有人负责打架,还有人负责吹牛。当然,勤劳的先民们虽然因为人力有限,不得不分工,但还是都很勤劳的,一般都会兼职,打好几份工,这也导致那些产业都会比较混杂,有些难以理清。

另一个主要的驱动力,就是时空上的间隔,一些物产,在地域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比如罗马人想做丝绸衣服,他就没法做,他们那里没有蚕丝,只有等汉人做好了卖给他们。北京人想在楼道前挖铁矿,也干不了,因为城管和居委会大妈都会来找你麻烦。总之,你缺乏一些东西,就导致你做不了一些事,只能让别人去做,这也是一个分工的驱动力。

在这两种主要的驱动力下,早期的产业分工就产生了,虽然由于先民们太勤劳,常常兼职,打乱了产业间的明确划分,但其实还是可以理清一些产业的。

基本可以把产业视作面向产品的,一个产业对应一个产品,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产品的认识不太清晰,但基本来说,你认定一个产品,就可以划分一个产业出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的认定是一种面向应用的,并不取决于其外观辨识等方面,比方说家庭的电扇,不论其长什么样,都是家用电扇,而这些生产家用电扇的,都归属于家用电扇产业。但又比如说,某种工业排风扇,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工业排风扇与家用电扇是同一产业,但假如这种工业排风扇的应用环境与家用电扇有巨大的差异,那你就可能要把这视为另一个产业了。

当然,这里只是举个易于理解的例子,不要在意细节,只是想说明,产业的划分,有时候会比较麻烦,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我们知道,生产一个产品,并不是有一个产业,就会凭空有产品出来了,这里还需要原料的投入,有相应的设备,有人力的投入,技术的运用等。在现代经济学里,这一般归结为资本的投入,我这里分类的提出,主要是想说明,这里无论原料、设备、人力、技术等都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只有 其产品是相同的,其他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产业内甚至产业间的竞争。

关于产业竞争,是个挺大的话题,一下子恐怕没法说清,接下来的,还是要从工业时代说起。

通宝推:途人,
家园 我的看法,如果真心想对技术发展史有真切的了解,飞机发展史

就是非常好的领域。资料非常丰富。不要说公众不知道。美国这边,当初的几乎全部资料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把当初的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包括在内,并不是仅有怀特兄弟的资料。仔细了解后,再来看这个一般的认识:技术的发展是联系的,也是跳跃的,很多时候,跳跃更重要。

时势造英雄,但是,英雄也对时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技术发展,个人的作用往往更大一些。关键的技术发展,总是几个关键事情集合到了一起:钱,思想,执行能力,等等。这需要巧合,需要能够使得这种巧合成为现实的社会环境。而且,必须认识到,有的社会环境更容易使得这些巧合成为现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极管是贝尔实验室做出来的,跟日本毛关系没有

日本人电子行业兴起主要得益于能以较低的价格拿到技术转让,要说自己搞出来的出名东西,你说单枪三束特丽珑也比三极管靠谱。

中村修二拿诺奖的是蓝光激光...

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可见北纬42度的帖子,“基本上都是日本人奠定的科学和技术基础”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出来的。

北纬42度:晕倒,瓦特和莱特兄弟都是革命性的发明

日本的诺贝尔奖拿了可不少,创新能力也许赶不上美帝,但是绝不逊色于西方强国。

只有这句大概是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