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苏联4%的自留地生产了25%的产值,包产到户战胜人民公社 -- mcpssx

共:💬164 🌺769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找不出证据来反驳对就说别人脸大,果然是脸皮厚。

嗯,说不过就开始骂人也是XX粉的一个重要特点。

家园 满嘴脏字,还敢指责别人?

我感觉按照过去的话语就是他们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没有丝毫无产阶级的气息。

你不是很推崇该开神教的吗?怎么也用起太祖时代的语言了?哎呀呀,这实在是······

家园 你连太祖时代的险恶国际环境都看不见还指责别人?

在那种情况下,有可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吗?尽管太祖非常明白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我再来跟左派说一句,拿真材实料来,我欢迎,虽然我未必会及时回答。但玩诡辩,打横炮,胡搅蛮缠还是趁早滚蛋的好。

如此明显的国际环境都看不见还叫别人拿真材实料?就算是拿来了又能怎样?还不是故意装作看不见然后倒打一耙吗?

不过呢,事实就是事实,不是自己在胡搅蛮缠的同时指责别人胡搅蛮缠同时口吐脏字就可以否认的。

家园 对有问题的帖子投草就做霸道?

呵呵,这种看法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看做“胡搅蛮缠”啊?

家园 56-76年是粮食产量增长略高于人口增长

既然提到人口,改开以来的强制一胎政策使人口增速大幅降低。80年代比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跌了快一半。新中国用了30来年的时间,把死亡率从20‰降低到了6.21‰。出生率从36‰降低到了18‰,明显死亡率的降低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更大。我国人口和粮食呈现了粮食产量增加→营养改善→人均寿命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停滞这几个阶段,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后,人口增速降下来以后,人均粮食占有量才会进入比较快速提高的新阶段。《人文地理学》课本里就有工业革命影响下人口变化的特征。当然啦,要是我们学印度无为而治,不提供广泛的医疗,基础建设,公共卫生等服务,人口自然不会增长的那么快。印度死亡率从17‰降到7‰可是花了差不多50年。

发展畜牧业、肉蛋奶、经济作物,前提是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这又有什么问题?经济作物挤占耕地导致饥荒在古代就上演过很多次了。

改开的前提就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这和之前备战备荒的政策自然不同,邓子恢提出过农业统筹发展,被否定了。当年可是以各省独立应对苏联入侵的前提来备战的。改开以来的政策是不可能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善的前三十年实行的。改开的运气也不错,化肥,水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进口的小麦种子都是70年代启动,80年代前后出成果。按林毅夫的文章,包产到户的激励效果占40%,剩下的要素占60%。其实按我的理解,他那句“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的冲击已经释放完毕。”是变相的说:包产到户政策效果有限,实际还是靠农技,水利(还是吃人民公社的老本)只是当时的环境下,不敢公开打286的脸而已。

至于农民收入问题,我看的是李昌平的数据,80年代兴兴向荣,90年代就赶不上乱摊派了。农村基本靠进城打工的收入支撑。这个转变也是在尼克松来华前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包产到户是当时摸着石头过河决心的体现,成就不小,代价也不小。和人民公社一样很难短期内给予评论。一味抹杀人民公社是忘恩负义的体现。

家园 重新搞人民公社,这不是打286的脸吗?

不要说人民公社了,就是想学日本农协搞个局部计划的体制都不行。朱镕基就试过,结果悲剧了。现在倒是重新在搞合作化。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你转换话题的毛病是癌

56-76年是粮食产量增长略高于人口增长
证据呢?我所查到的是接近达到310公斤是两个年份,一个是1958,一个是1975。这也叫跑过了人口?

包产到户是当时摸着石头过河决心的体现,成就不小,代价也不小。
这句我同意

其他你还是在自说自话。我就知道。

家园 这种话应该送多少草?

逐篇送草,你最好把河里老老狐狸的帖子抄个100遍。

家园 苏联很多老实人饿死了活下来的都是贼娃子的后代

标题改两个字也是一样的,所以…………

贼娃子的后代们,基本来加拿大都是混的很惨的,所以都蹲在小地下室里骂他们的同胞怎么那么坏,专门骗他们这些在国内捞了黑钱跑出去的。人家别的没有,吃福利的时间大把,上网发帖赞一次斯大林都有5戈比的补助呢。。。这个钱在加拿大还是tax free滴,你们知道不,羡慕不,你们做小生意的,要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买东西还要交消费税,累死累活一半都被我们这些贼娃子的子孙们吃了,我们还从海外独裁普京政府那里拿免税的卢布,哈哈哈哈,你们就羡慕死我们吧,我们贼娃子的子孙就是这样的,老一辈这样滴,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要这样,努力把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光荣伟业一代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匮的进行下去。

吃倒了苏联,还有加拿大…………

家园 很好奇

按林毅夫的文章,包产到户的激励效果占40%,剩下的要素占60%。

这个40%是怎么得出来的?

如果说 包产到户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40%的贡献,这算不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2.0版本?

还有一个无法解释的事实是:如果包产到户真的是像说的那么神奇,今天中国农村最富裕的应该是 小岗村、最穷的应该是 华西村。

家园 是是是,不合你意的就是转移话题行了吧。

从49年到76年,粮食产量从1.13亿吨增长到2.86亿吨,增长了153%,人口从5.41亿人增长到9.37亿人,增长了73.19%,粮食产量增长略快于人口增长。

分阶段看的话,老老狐狸帖子里面有

  从1949到1970,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13亿吨增长到2.4亿吨,采用1969-1971三年平均数与1949-1951三年平均数比较,年均增长2.99%,由于年均人口增速达到2.06%,使得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速明显慢于总产量增速,仅为0.92%。

  对于中国粮食生产来讲,70年代是不错的10年,总产量由1970年的2.4亿吨提高到1980年的3.2亿吨,人均产量由289公斤提高到325公斤。1980年,世界人均粮食产量为322公斤。

  采用1979-1981三年平均数与1969-1971三年平均数比较,总产量年均增长3.38%,加上这十年人口增速下降到年均1.76%,使得人均粮食产量增速达到年均1.61%,明显快于此前20年。

家园 林的算法以前润树的帖子新中国粮食生产研究里面有简介

可以去看一下。简单的说林毅夫用的是生产函数法,把农业产值增长分为土地,劳动,资本,肥料来加权计算。

家园 我送草都是实名,你看不顺眼你送好嘞

这个苏联自留地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是70年代的事情,后面80年代苏联农业政策也很好查。

家园 居然被你蒙蔽了,1966年参考转发乌拉圭的文章有啥可看的

那念头乌拉圭人民对我天朝农业的了解,估计和咱天朝人民对乌拉圭化工业生产的了解一样吧,--一无所知

无非是把宣传部告诉他们的再复述一遍而已,《参考消息》再转发,--咦,这岂不是最早的出口转内销?

赫鲁晓夫后苏联就包产到户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粮食生产缺口只能扣到包产到户头上。

很有欺骗性呀,不仔细搜索一下还真被你蒙了

勃列日涅夫1964年上台,1982年走人,可苏联集体农庄呢?

我只会百度,你有更可靠的资料来反驳吧

50年代中期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到80年代初,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比重已大体相等。1980年,集体农庄生产的谷物占谷物总产量的50%,原棉占66%,甜菜占90%,向日葵占73%,肉占31%,奶占38%。

说好的包产到户呢?可怜那18个给你送花的(哦不,还有送宝的),真是被骗了还在帮人数钱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