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才是玩钱的行家:写在QE结束之后 -- maturedpeach
现在这个时间还算比较体面,否则在再过两年注定只能惨淡收场。
本质还是分配。政治经济的波动不断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比例,类似生老病死的轮回。
这其中有客观规律的作用,也有参与者的主动作用,强势的一方对matrix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繁荣有时不如危机更有效。
TG作为一个自私人的集体组织,近几十年不是被自私本性这个最强大的资本所掌握吗?
真正结束印钞,要达到收支平衡且消除了以往的那十几万亿的积累,才能做到。除非中国傻到卖身为奴,霉帝真的很难不凭空印钞票了,毕竟这也是个不流血又省力的办法,继续凭空印钞只不过是隐性还是大张旗鼓的问题而已。
不限量的搞下去呢?
目前QE印钞的机制不是没有代价的。联储购买的长期国债和MBS债券同时也在减少回购市场及影子银行的流动性,目前也有几万亿了。极端情况下过两年流通长期国债可能完全被联储收回,那回购市场也就彻底玩完了。再说QE一边释放流动性,另一边在收回流动性,迟早要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点上QE毫无意义。所以QE必须结束,选择现在结束只是个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而已。
见以下链接
逆回购确实是在释放流动性,可不是钞票的流动性,而是债券的流动性。回购市场上的债券通过转抵押,也可以象钞票在银行一样产生乘数效应。QE大肆收购长期国债和MBS债券,实际上已经有点玩脱了,长期国债利率都有负数的了。现在不得不通过逆回购向市场释放债券流动性,同时还不能给市场以可能紧缩的信号。联储也有难处啊!
我仔细看了你的几篇文章,美联储逆回购确实是卖出国债。回购的本质是销售,卖出某一样东西,但在约定的时候买回去。逆回购和回购说的是同一回事情,不过是不同的立场。
因此,当一些文章中主语不明的时候,就会出现理解歧义。就是我用回购,逆回购去搜索,发现一大堆互相矛盾的文章和词语解释。你引用的几篇文章,多少都有这个毛病,讲交易不讲交易主体,一会儿是交易商,一会儿是联储,而他们是互为对立的对手,一方是回购,一方就是逆回购。
当债券预期利率接近为0甚至为负的时候买进债券的目的何在?原来08年后一些机构为了追逐已经暴跌过一轮的资本市场的一些短期机会,把手头的债券卖出,行话说就是回购--带一段时间后买入合约的卖出,筹集资金参与市场投机。
不曾想美联储开始QEx.0, 市场上的国债越来越少,原来的吃进债券的可能已经转手,到了需要买回的时候买不到了,于是违约率越来越高,而违约惩罚也越来越高,最后到了3%,所以最后负利息债券也有人买。
这样的局面大大地打击了投机炒卖资本市场的动力,于是美联储又顺应形势,推出逆回购,卖出一部分手头的国债。让一部分卖出国债买股票的投行不用担心买不回国债,安安心心地留在资本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宣布退出QE反而没有人担心市场流动性缺乏,甚至标普指数再创新高。因为大家知道有联储后面的逆回购。由于美国各银行在联储有高达2.4万亿的准备金,这个变化没有让市场的现金变少,反而让市场多出了国债,流动性没有变少,反而更多。
有人非要和我较劲怎么办?毕竟准备金名下的钱少了。其实美国银行的准备金不像中国那么重要。美联储给各大行的隔夜贷款利息是0%,实际上就是有要就给,无需利息,也没有严格的额度限制。所以多一点少一点,就是要一个数字。只要无限制再贷款政策不变,只要隔夜贴现率为0这个现实不变,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没有变。
只要有人承诺给我免息的无限制贷款,在赌大小的赌场,我一定是最后的赢家。这就是道指屡创新高的根本原因。
联储局只不过是兄弟连下面干活比较好的小团队,格林斯潘或伯克南只是这个小团队里面的小工头罢了。你这么说太难为格林斯潘了,元老院开会他一家臣有什么资格决定帝国的金融?能改变帝国命运得是心怀帝国便是我家的高尚情操并愿意拼上自己家族性命的元老才行。我怎么看兄弟连中都没有。他们当帝国像自家豢养的妓,眼看着到40岁了,年老色衰,有性趣了就艹一艹。你还真花大价钱给她整容换个身板?
其实俺一贯瞧不起经院经济学家,很多大经济学家都无法成功经营杂货店。可格林斯潘却是例外。
格林斯潘是何许人?格林斯潘是美国钢铁工业方面的权威,成名于准确估算出五角大楼在越战中飞机的数量,在没有显赫的背景的情况下(不是PHD,烂校硕士)却平步青云,纯粹是因为他博学多才,天资聪颖。
我调侃格林斯潘纯粹是因为楼主对学历有一种莫名的阴茎崇拜。其实就伯南克会的那点东西,对格林斯潘来讲都是小Case.
格林斯潘任上被成为“maestro" 大师;卸任后传记《〈动荡年代〉》〉一时洛阳纸贵;然后声誉一落千丈,在“先生,你是罪犯!”的骂声中,躲到车里面黯然离去;对比在任时,在日本访问的时候,被日本的崇拜者团团围住,车都没啥开。格老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话说回来,格林斯潘犯的是聪明人犯的错误。那格林斯潘是怎样把事情搞砸了呢?
萦绕于格林斯潘心头的是宏观经济学的两大圣杯之一:日本神秘的通货紧缩。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外加911恐怖袭击,格林斯潘神经非常细,担心美国陷入所谓的“资产负载表衰退”,启动了低利率政策,刺激房市来救美国经济。格林斯潘注意到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基金有效的分散了系统的风险,在互联网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美国没有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
格林斯潘认为金融衍生品将会成为一个控制风险的工具,这样在美国经济企稳后,再升利率,如此房市将完成恢复经济的历史任务,回归常态。哪成想金融衍生品这次却扮演了相反的角色,把史上最成功的联储主席的声誉打入地狱,格老才情万丈,怎料的会晚节不保。
其实也是历史跟苏联和美国开了个玩笑。
苏联迷信计划经济,迷信巨型矩阵的投入产出模型。
美国迷信自由经济,迷信用Var来量化经融风险。
格林斯潘受Ayn Rand 影响非常大,而Ayn Rand是苏联的异见分子。这都强化了格老对自由市场的偏爱。
苏联的崩溃证明完全的计划经济不行;苏联给美国的礼物,Ray Rand
通过对格林斯潘的影响把美国推向了经济的另外一个悬崖,不受制约的自由经济也是行不通的。
苏联和美国都是西方一神论的两面,都强调他们的无比正确性,也都遭到了可耻的惨败。
格老愤愤不平的又出了新书,在有生之年这次危机将永远伴随他。
这就构成一个政治经济三角矛盾,联储局可以一手卖,一手买。键盘敲敲,几千几万亿资金流转。QE救市,但最后买单交利息的是联邦政府,议会不涨税,要交的国债利息必然要挤走别的政府支出。国会说客们又要挤破门,争说我们的项目绝不能减,帝国存亡在此一举,一票重千钧。而国债能有市场绝对取决于联邦政府不会不还钱,要赖帐的政府就不用再想什么QE了。所以经济一回暖,政府税收入有望增长,QE就必须结束。
没有文化厚重的积淀,不百般强调制度自信,队伍容易散的。就这苏联才半个多世纪就完了。眼看着帝国开始崩塌,只能拼命的掩耳盗铃了。
解决有效需求,最根本就两条,一是人自身的劳动意愿及劳动价值,二是生产力水平。而主流经济学七拐八弯之后,最根本的东西都不见了,眼前全是钱(资本)。而当资本不能有效的让本国的劳动者能力及意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时候,资本工具也就随之失灵了。因此,所有的工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使劳动者的意愿和能力与生产力水平尽可能的相适应。其他的,都不过是在拔苗助长而已
央行赚钱意味着什麽?央行赚钱是把钱销毁了!没错,“钱”被毁掉了!你拎着一箱子钱来到税务局交税,工作人员收下你的钱,谢谢你,然后直接把你的钱送到碎纸机里了。做为政府的一部分,美联储在QE上赚的钱等价于政府财政赤字的减少。政府净财政支出产生货币;政府的财政赢余销毁货币。你觉的有个会玩钱的政府(央行)是件好事??
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可惜了第三国际。
老毛批他苏修,一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