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才是玩钱的行家:写在QE结束之后 -- maturedpeach

共:💬379 🌺2636 🌵1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这才是玩钱的行家:写在QE结束之后

    QE历时6年终于结束,支持反对双方的交锋也一直不断。相比较某国4万亿之后一片痛骂之声,QE的效果其实是有目共睹的。就因为效果显著,所以到目前为止反对方也不敢骂得肆无忌惮理直气壮。刚从天涯史版看的苏联帖子里,斯大林有句话很精辟:“干部决定一切”。换成HR角度说,那就是管理层决定成败。

    单纯从背景看,不论是伯南克还是耶伦,都有近乎完美的学术底子。高中时代加州高考冠军伯南克获得了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扯一句,同样是高考状元的方舟子,却只能在民间扑腾,打了个办黄网拉皮条的狗还因为“你知道得太多了”而被狗主人封杀)。从哈佛本科拿到经济学最优等成绩后,伯南克在经济学家这个职业上一路向北,哈佛的经济学硕士以及麻省理工的经济学博士最终直通美联储主席。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只做好事随时留影存照的雷锋叔叔英年早逝了,而一辈子专注于研究大萧条以及应对方式的伯南克却随着舞台的扩大愈来愈引人注目。1979-1983年,本伯南克博士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助理教授;1983-1985年,他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副教授。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1985年,本伯南克博士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1996-2002年,他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为这所名校吸引了不少经济学人才。

    2002年8月5日,本伯南克博士进入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候选成员,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选为美联储委员会正式委员。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但是其实,早在正式进入美联储之前,本-伯南克博士就已经担任过一些美联储的职务,他是费拉德尔菲亚联邦储备银行(1987-89)、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1989-90)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1990-91、1994-96)的访问学者,此外,他还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的成员(1990-2002)。

    时势造英雄,要知道伯南克的研究方向就是大萧条以及通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算算时间,这货研究大萧条超过30年,太恐怖了。四万亿出台别说3礼拜,恐怕连3天都没有。因此当次贷危机爆发,除了对此研究几十年的伯南克,还有谁能力挽狂澜……

    事后诸葛亮很容易,而面对突发问题做决定却很难。伯南克的上位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底蕴的缩影,碰到问题以后有其相对的人才储备,同时还有能让专业人才尽情发挥的平台。唉,就不吐嘈拉皮条的了……

    对症才能下药,QE的目的其实很简单:1,给经济体系大规模输血以避免崩盘(手术急救不能猝死)。2,防止通缩造成经济长期的萎靡不振(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长期营养不良)。从手术后结果来看,伯南克这个主治医师二号绝对是成功完成了一项跨时代的手术(一号选手是当时的财长亨利鲍尔森,不过这个前高盛CEO绝对动机不纯)。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2009年年度风云人物。伯南克被认为处理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成功避免通货紧缩。《时代》周刊给出伯南克当选的理由是,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以“富于创意的领导能力”,令情况没变得“更糟”。不看广告看疗效,一年之后美国经济既没有猝死,也没有发生并发症。虽然病弱体虚是一定的,但至少是挺过来了。

    而病后的调养更显功力。伯南克掌管下的美联储以及鲍尔森当头的美国财政部对银行业的救助说得好听是雪中送炭,不好听点就是趁火打劫。一边晃动着资金救助的胡萝卜一边挥舞大棒对各大银行实行25%的股份占有,这一措施使得美国金融业的肥猫们看傻了眼:fk,国进民退共产主义来了?而打劫团伙的解释也很直接,救助资金爱要不要,不要就滚,不控股怎么代替月亮监督你。国家控股银行100%的某国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呢,蒙谁啊,一看就是不知道与时俱进学习三个代表。面对金融业的反扑,刘少奇的后辈工会律师出身的奥巴马更狠,直接下黑手在美国纽约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玩起了工运:占领华尔街。WE ARE THE 99%实际上离喊出阶级斗争这个口号只是一步之遥,至于限制高管薪酬这些手段就更多了,从美联储这个提供资金的黄世仁角度看,杨白劳你个老东西,一屁股债还没还完就吃饺子了,这还有王法吗?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双方各退一步的结果就是互相扶持着艰难的走出了经济危机这个大泥坑。以 AIG为例,从08年开始AIG总共拿了1825亿美元的救助,美联储4年百分之十几的回报不算多,不过貌似当时救助也不是单纯为了赚钱。作为当初受灾严重的保险商,AIG在08年9月用自己79.9%的资产换取了政府850亿美元的信贷,09年5月更扩大为700亿美元的投资,600亿美元的信贷,还有525亿美元的房贷抵押金融资产。至于救AIG的回报,4年227亿美元……

    要知道AIG只不过是被救助的一个公司而以,救各大银行还有两房的利润更不会是个小数。救助本身不光防止了危机,还产生了直接效益,这才是真正玩钱的行家。

    大规模购买公司债、控股各大银行都是给公司输血救命的一部分,尽管裁了员减了薪坑了n多股东,毕竟绝大部分公司都活了下来。作为经济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公司们都幸存了,整个经济体也就被从崩溃的悬崖边上拉回来,并没有让1929年大萧条的惨烈景象再现。要知道1929年的大萧条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因为并不像当时的大英帝国有殖民地经济圈市场可以稀释分散转嫁伤害,在贸易保护全封闭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美国德国商人们只能放弃其它一切理念转变成最直接最纯粹的资本主义商人,跟新生的苏联做起了买卖,其结果就是帮助苏联引进了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直接完成了全面工业化。很讽刺,正是由于美国德国商人们对利润的追求,扶植武装起在后来几十年中不断咆哮的北极熊。同理,大萧条的破坏力也驱使着日本发动了九一八,靠着张作霖的遗产才渡过了饥荒。至于国民党所谓的黄金十年更是如此, 1932年底第四次反围剿老蒋拉了近40万军队,等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就像吃了金坷垃的虫族一样一下子扩出100万兵,要知道这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充足的军费撑着谁打得起极限暴兵流,当时国内经济的繁荣状况可见一斑。

    对美国经济的急救手术完成后,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问题就很直接:如何防止并发症后遗症以及如何恢复。解决的大方向无非两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扩大政府支出以及减税的财政政策实行起来问题多多,民主共和两党在财政赤字上限问题(也就是债务上限问题)上的死掐就是如此。民主党反对削减开支,而共和党则反对增税。在2011年暑期几个月的谈判过程中国际市场一日三惊大起大落,债务违约的风险直接导致市场动荡经济复苏乏力,再加上之前3月日本核泄漏,虽然最后互相妥协把债务上限问题糊弄过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完蛋了。刚推出手术室氧气面罩还没摘呢,开药方的几个就为怎么开药打起来了把病人吓个半死,外面还停电污染什么的一堆烂事儿,这日子怎么过……财政政策算是死路一条。

    减税增税改变政府预算什么的那是美国长老团500多条好汉厮杀的战场,在那个副本称王称霸的主儿貌似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过。相比较财政政策在政治方面的阻碍,货币政策可谓是美联储的自留地。想涉及制定货币政策,高学历所代表的高专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定得是最好的学校出身,学历最低也是个博士,什么第一成绩啊,奖学金啊,各种奖励啊能拿的都得拿过。校友有总统,有财富排名100以内的,楼子里站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教授,周围都是同行,你要是没有个终身教授不担任个系主任没在大银行当过经济学家啥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同国内的各种调控手段不一样(包括信贷、利率、外汇),美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利率来调控(单从定义看就知道为啥老会被别人叫汇率操纵国)。把利率压低到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投资刺激消费进而提升就业率。当然了,这是书面上的说法,而实际上压低利率的目的最实际(先挖个坑)。

    QE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就在于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会导致资产价格被推高(尽管实行QE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通过 QE可能导致的通胀来中和预期中会发生的滞胀,进而把通胀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也就是俗称的钱毛了,但实际上QE增发的钱的去向却使得同样实行QE的国家很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伯南克推动的QE从实际效果来看,跟国内的4万亿有本质的区别。通俗来说,伯南克的QE是买了定存,而国内的4万亿是花掉了。

    美联储买债券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首先从银行手里买下国债(T-Bills)或者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然后增加相同数额到银行的专用账户中,而银行按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保留一部分存款后,剩下的部分就可以拿出去放贷了(http://www.federalreserve.gov/faqs/what-are-the-federal-reserves-large-scale-asset-purchases.htm)。通过这个交易,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了购买的债券价值,而同样的数额也通过银行流通到经济体系内,进而扩大了资金投放量。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从美国财政部直接购买债券,而是通过次级市场交易。因为如果美联储(央行)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债券,叫做债务货币化(Monetizing debt),这种行为一般来说是被法律禁止的,比如欧盟运行条约第123款就明确禁止欧洲央行直接从政府购买债券(For example,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article 123) expressly forbids EU central banks' direct purchase of debt of EU public bodies such as national governmen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etization)。估计老蒋当年就毁在这上面了,金圆券滥发的后果就是拖家带口跑路去台湾。

    截止到2014年10月29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总资产$4.486万亿,其中占大头的美国国债$2.461万亿,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1.717万亿(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current/h41.htm)。按照美联储自己的数据,2013年底MBS市场总额有$7.5万亿。退出QE以后资产负债表上这两个数据估计不会再增加。

    至于4万亿怎么花的,网上大部分都能查到,就不多写了。

    从2006年2月1日接任格林斯潘,到2014年2月1日卸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这8年里达到了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达到的巅峰。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在经济层面领导美国成功度过经济危机(成功与否见仁见智毕竟还是要历史来证明),二是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三是QE这一新型的操作调控手段。到目前为止,欧洲日本好像都看明白了开始照葫芦画瓢玩命搞QE囤积弹药,反而某国还沉浸在打土豪分田地补贴家用的斗争中。不过话说回来,某国的历史就是妖人层出不穷不走寻常路的历史。用几十年走完了别人几百年的路,这种情况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从民国建立前被全球列强们围着轮番暴打,到如今膀大腰圆财大气粗,这个民族在百年时间并没有出过太大的战略性错误。一战重建了欧洲版图摧毁了沙俄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某国却借机挣脱了不少枷锁(俗称赖账……);二战拖垮了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殖民体系重建了世界新秩序,某国利用盟友靠着家大业大生生撑死了小鬼子,让其百年基业崩盘一朝回到解放前再也无力翻身,明治就算活过来估计也还得被气死,同时靠着白熊赖掉了身上绝大多数的欠账(老毛太狠了,就冲这一点千年第一也不为过);冷战中先诈骗了白熊大笔金援完成了工业化,马上翻脸不认人浓眉大眼的背叛了革命说起了鸟语,又站在了冷战胜利者的一方;伏低做小10年,等熬到新一代十字军东征就开始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美好时代……

    所以说,妖人出没的某国是不能拿常理来衡量的,就算碰到紧急状况,谁知道啥时候又冒出个狠人抄小道把周围人吓个半死……

    作为伯南克的继任者,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于2014年2月1日正式接任美联储主席。耶伦一个人,她代表了美联储在高学历方面的悠久传统,在这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不是一个人!1946年8月3日耶伦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1967年21岁时,以优等生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4年后,同伯南克一样是学霸出身的耶伦获得了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论文主攻方向就业(employment)。

    学霸们在学术圈的路子都近似,优等生直博以后在名校任教,经验资历充实后逐步进入顾问层然后决策层。以下是耶伦的职场简历:

    2014-至今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2010-201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10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97–1999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1994–1997 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董事会成员

    1985–至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

    1982–198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副教授

    1980–198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助理教授

    1978–1980 伦敦经济及政治科学学院讲师

    1977–1978 贸易和金融研究组的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董事会国际金融部经济学家

    1971–1976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1974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

    物以类聚,物理学家家庭出身的耶伦嫁了个也是大牛的丈夫乔治阿克尔洛夫,阿克尔洛夫是瑞典移民的后代,其父是个化学家发明家(家庭背景都这么狠啊,再冒出个数学家就可以走遍天下了……),1962年耶鲁本科66年麻省理工博士毕业后,人生大部分时间在加州伯克利教书育人。从担任助教一直到UCBerkeley分校首席经济学教授,阿克尔洛夫的专业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贫困问题、家庭问题、犯罪、歧视、货币政策和德国统一。因为在研究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问题的突出贡献, 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个大牛的儿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按百度的资料,其子罗伯特阿克洛夫(Robert Akerlof), 现(2013年)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进修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课程。从网上查的最新结果看,目前这个经济学博士后猛人貌似在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当经济学教授。

    不知为何,一想到这一家子在一起的样子,脑子里首先出现的场景却是经典的江南四大才子过桥,真是太欢乐了……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同伯南克专精大萧条相比,耶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就业。专注于大萧条30年的伯南克领导美国度过了这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经济危机,那么同样研究就业30年的耶伦能带给美国什么,就让人万分期待了。要知道在美国总统排名里,开国总统华盛顿、废奴总统林肯以及二战领袖罗斯福这三位大神是铁打不动的前三名,尽管在其后的排位里,历史学家跟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不太一致,但是充分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的克林顿的排名一向很高。对于广大欠着一屁股学生贷款毕业以后只能打短工半失业的毕业生来说,克林顿时代里大学应届毕业生没毕业就满把大公司的录用信的情况恐怕只能出现在梦中,而当时为了争夺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出现过的更为奇葩的什么签字费搬家费服装费公司期权,对现在很多人来说看起来就像神话了。

    想象一下,假如现在大学应届毕业生梅天良同学早上10点起来发现有4个未接电话,一边刷牙满嘴白沫一边查留言,发现都是北上广大公司的offer最低10万年薪;而一起刷牙吐泡泡的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梅天理同学就更邪乎,2个世界500强的邀请,20万年薪起步3个月调一次薪水签字费一次给5万外加期权……

    准充分就业时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跟现在是完全相反的,发几百份简历没人搭理的情况会变成猎头公司三天两头打电话骚扰哭着喊着跪求上班跳槽。克林顿之所以排名高,会搞经济是唯一的原因。以最好的1998年为例,GDP4.4%,失业率4.4%,通胀1.6%,美国政府收入$1.82万亿支出$1.7万亿,30年来首次出现盈余$1240亿。这$1240亿是什么概念?拿2013年美国财政预算看,黑暗世界大头目之一的CIA预算$526亿,钱真是个好东西啊。

    之所以把克林顿时代的巅峰成就拿出来,就是因为数字具有最直观的可比性。失业率的持续降低意味着经济复苏进入新一个景气循环,而繁荣的经济前景会使经济体系内的每一个个体受益。从目前的数据看,美国失业率已经从2009年10月份的10%一路下降到2014年9月份的5.9%(过几天10月份的数字就该出来了)。作为花费毕生精力对失业率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之一,耶伦领导的美联储在QE结束后会如何操作,才是全球财经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行文至此,美联储前后两任主席都写完了。研究大萧条问题专家伯南克人尽其才,真的防止了大萧条的再发生。而伯南克的成功也展示了美联储人才任用机制的坚实效果:人才储备中有准备了二三十年的专项问题专家,而把专项问题专家放到平台上,的确解决了碰到的棘手问题。由此及彼,当学霸出身跟伯南克教育职业背景十分相似、也在美联储这个人事体系中磨练了二三十年的耶伦出现在能充分发挥实力的平台上,能否解决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毕生为之奋斗的课题。

    一般来说,研究历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后走弯路;二是从中汲取营养,通过分析判断预测,争取更好的解决将来出现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现有的资料看,美联储将在至少一年内锁定0-0.25%利率范围,而判断调整利率的标准一是长期保障充分就业(longer-run goals of maximum employment),二是通胀保持2%以上防止通缩。虽然锁死利率安抚了市场,但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因为毕竟货币政策是以利率为基础一直围绕利率做文章的。写到这里把前面的坑填了,说到利率,就不能不提美国老大难的债务问题,现在$17.9万亿多点的总债务背后,代表着沉甸甸的利息支出。就算是1个百分点也牵扯到接近$1,800亿的庞大数字,要知道2013年美国的军费也不过是$6,729亿。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利息降到底的一个主要原因,驴打滚的阎王债,不降息的话只有破产赖账一条路。遥想润之当年,49年黑了美帝,59年坑了苏修,那可是连本金都一把赖光的狠人……

    如前面提到的,财政政策如果要实行,得跟国会山上的500多罗汉们死磕,这工程量恐怕比去西天取经还大,要知道72难也不过是各个大户家跑出来的游击队,500多人抱成团组成两个正规罗汉大阵,就算是美国总统也没辙。而货币政策的精髓利率又被相对锁死了,面对这种状况,耶伦领导的美联储将何去何从?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宏观调控最终还是得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条路。把每一个可能都拿出来分析,最终剩下的选择就不会太差。

    财政政策两大方向,税率和政府开支。穷人民主党倾向于增税并增加政府开支吃福利,而富人共和党习惯于减税的同时削减政府开支吃自己。不论如何,美联储在财政政策上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是政府的差事,并不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从这点上来说,估计大家只能坐等11月4日的参议院众议院中期选举尘埃落定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反正也没两天了)。总的来说,现在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结果就是俩字:扯皮。而扯皮的威力在2011年已经显示过了,全球投资者被吓个半死。如果选举以后继续一边一半,估计就要

    通宝推:吴下小石,捷克,jboyin,NoName,andylau527,衣香楚楚,光头佬,水过云飞,西安笨老虎,半江瑟瑟半江红,风暴,erne,渔儿漂漂,hkhfly,parishg,老科学的家,集庆彪,shyukyo,ErgoSum,青颍路,愚弟,huky,咸豆浆,回旋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QE1是回归100年年前,2和3是常规操作

      无所谓停止。

      美联储1913年成立的时候,一开始的印钞理论是真实票据理论,就是美联储印钞,只能购买商业银行手里持有的短期商业票据(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票据,如应收货款),等票据到期,就收回货币,从而可以减小风险。通常商业银行还需要提供资产担保,进一步减小美联储风险。不久美国参加一战,政府大量发行债券,美联储成了主要购买者,战后,由于美国政府债券的风险最小,于是购买美国国债就成了美联储主要货币增发途径,一直持续到08年危机发生前。1971年8月之前,还有个规定,是货币发行量与黄金储备的比例要附合一定要求,这个比例要求是随时代不断减小的,1971年尼克松废除了这个要求和美联储兑换黄金的承诺。

      QE1 (2008年11月-2010年3月 共计1.725万亿美元)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1)的开始。这个操作与1913年的购买短期商业票据类似。直到现在,还持有多达1.5万亿美元两房贷款和相关的MBS:抵押支持债券。

      QE2 (2010年11月-2012年6月 共计0.6万亿美元)美联储发货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每个月购买额为750亿,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

      QE3 (2012年9月-2014年10月 共计1.6万亿美元)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强化版QE3,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其实美联储在这之前,手里持有的主要是美国国债,占货币发行的90%左右,国债会有到期的,就会收回部分货币,美联储就会在市场上买进一批国债,购买量是依据美联储制定的利率目标(称联邦基金利率),让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尽量与利率目标一致,而利率目标是依据物价上涨率1-3%的目标来制定的。物价上涨超过3%,就会提高利率,这时就会减少购买国债,从而减少市场货币量;物价上涨幅度小于1%,就会减少利率,这时就会增加购买美国国债,增加货币投放量。

      真正重要的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这时美联储制定的金融市场的基础利率的目标。08年发生危机以后,美联储将这个利率从5%左右逐渐降低到接近0%(09年春),美联储一直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其基础货币发行量增长了5倍多,从危机前8000多亿美元增加到现在已经超过4万亿。

      美联储之所以能够大量增发货币,根本原因是稳定的物价。这是因为中国引领第三世界国家低价出售物资换美元,储备起来的必然结果。中国为了出口商品焕美元,还大搞出口退税补贴出口商降价,实际是补贴美国和西方消费者。70年代初的时候,全世界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仅有60亿美元,现在持有的美元超过10万亿,而且每年还在增长,光中国每年增长的美元储备就高达0.5万亿左右,已经持续6年以上,这些都是低价贱卖商品的结果,也是美国市场上物价稳定,从而大量印货币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政策不改,美国就不会减少印钞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等到中国的物资掏空,无法在继续给美国提供低价商品的时候,美国就不得不更改货币政策了。

      • 家园 这个回帖很刺激思考

        联邦基准利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部分我个人的观点是,其实美联储在用经济体自身的恢复能力来弥补以前资源分配失衡的窟窿。说得通俗点,就是让利。假如一个经济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率是2%,人为压到0.5%,多出的1.5%就用来填坑了。按照17万亿GDP算,每年2000亿左右的量(这里不太好定义,支出或者节约啥的感觉都不太合适),来个5 6年也1万亿呢。这是比较唯心没有数据理论支持的纯粹的一种感觉,一种对经济以及市场的感觉。

        而美元增发货币这一块,其实更玄。中国外汇储备量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增加量很近似……现阶段也只能疑惑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证明。这一部分的关系我现在有点思路,但还没完全总结清楚,不过就算写出来应该也以推测以及猜测居多(直接点说就是蒙),毕竟这东西比研究太平洋洋流循环之类的东西还让人蛋疼,作为非专业人士每天思考这些,能不蛋疼么。最近有写作的欲望,这个周末本来想写点东西,结果懒病发作……

        你所说的美联储增发货币同中国的关系,我不认为你说的错,不过感觉上也不应该就这么简单,具体的东西我也没完全想明白。

    • 家园 任何

      损害美元现有地位的手段,即使短期获得成功也必将会是败笔。

      • 任何
        家园 无所谓败笔胜笔,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失败很常见,而战术失败战略成功也不少,这东西,谁知道呢

    • 家园 再次追问一些QE和温家宝宽松货币四万亿的区别?

      为什么昧国搞QE你就高声的赞美,而温家宝搞的宽松货币和宽松财政,你却不屑一顾?

      期待你的回答?

    • 家园 都快玩出通缩来了,这是行家么?

      美国对QE的consensus是其影响局限于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是正面的。而且有观点认为,QE会(或者已经开始)造成通缩,因为增发的货币流入到实体经济的部分大头在供给端,而不是在需求端。

      • 家园 你这路子不对

        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的特征之一,要是QE能把这个解决了,伯南克就可以跟马列一样封神接受香火了。

        真正放水流入实体经济的是某国,不过某国路子更野,不走寻常路的

    • 家园 微观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很大程度是由欺骗引起的

      这也是美国社会的很大一个问题:在金融上,美国人搞欺骗是很严重的。借钱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还的人很多。买房子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能承担,但也愿意冒险的美国人比比皆是。危机高峰的时候,30%的次贷不还钱钱了,所谓的好贷款也有差不多10%断供。

      现在美国也不打算,估计也不可能改变这种情形。这和他们的整个社会有关,就只是在形式上搞程序公正,至于是不是事实公正也就不要求了。反正脸遮住了,屁股露在外面又何妨,。宏观上,伯南克们可以放水放得很漂亮,但不知道微观上他们怎么解决。

    • 家园 你要把联储当做一个官僚机构

      而且还是类似天朝官僚机构的东西,才能理解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各种人事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