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食品工厂化的开端 -- 鸿乾
可能超出这个贫富输赢的想法。如果这种东西发展起来了,就是社会中的赢家,也未必就还会保留相同的食品,也可能就还是吃这种流质了,差别可能也就是包装好一些,牌子是名牌等。一个潮流席卷而下,力量太大了。至于是否这种东西能够发展起来,就不是我能预测的。
我的关于农业的想法如下:
如果这种东西可以发展起来,那么相当大的一部分食品就是完全工厂生产出来的。
进而这种工厂对原材料就有了极大的控制权,而人们也就对原材料失去了感觉,和控制权。
进而食品工厂就会采用更经济的方式来找到制造这些流质食品的原料。其实不过就是那些基本生物材料,而用什么来生产这些生物材料更经济,自然是藻类,甚至发酵罐里面发酵,而不是在大田里面生产水稻小麦等等。
当然这里面的链条太多,未必就是如此。不过设想起来,应该如此。
你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俺们海外吃货们都馋死了
奶看起来简单吧,而且婴儿不用担心口味问题,多难喝的东西都能吃下,问题是奶粉就是比不了人奶,营养暂且放在一边,咱就说这个看起来很好解决的便秘问题:喝奶粉的婴儿就是比喝人奶的容易便秘。。。
食色性也,看看色方面啥情况就知道了。
这个糊糊肯定有市场,也许还不小,但说它能引起食品革命就太过了,呵呵。。。
所以饮料和酒早就用现代化学方法糊弄人了。
但糊弄口腔的触觉可就难了,别说这个不重要,比如说,面条筋道不筋道重要吗?牛排嫩不嫩重要吗?
但是要完全取代现在的食物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
一个行业的颠覆性创造多数是别的行业干的,内部缺乏动力。
老老老书《奇妙的新世界》就是如此的。
自然,现在的那些个娃娃还没有这个水平。是否那些流质有一定的水平?我不知道。但是我猜想,可能很多人愿意吃这个,而不愿意吃麦当劳,特别是这些东西的价钱远低于,而且方便程度远高于,那么,就会形成选择的倾向,如果再加上商业广告的推动,就有可能形成潮流。我不知道是否如此,但是有这种可能。
“一个行业的颠覆性创造多数是别的行业干的,内部缺乏动力”。
是否多举一些例子?我的理解,对一些垄断企业多如此。但是,到行业,也如此?
我做过一次下颚手术,术后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是不能咀嚼,只能吃流质的。
这一个月我的食谱就是各种粥,土豆泥,豌豆泥,煮的极烂的面片,蔬果汁,蛋白粉,鸡汤鱼汤肉汤……窃以为还是比美国那位兄台的口味要好的。但是始终有一种没吃饱的饥饿感,即使已经吃到了足够维生的卡路里。
这么过了一个月以后呢,我到最后的几天已经完全无法忍受这样的食物了。我冲进一家小吃店,硬吞了一碗小馄饨和一客小笼包。那几乎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这并非个例,在医院排队的时候和病友聊天,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感受。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医院的走廊里,坐了一排眼睛闪着绿光的饥肠辘辘的吃货。
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将吃饭视为一种负担,至少对我吃饭是一种享受。我也不知道是否会有人长期靠喝糊糊活着,至少对我而言,只有一个回答“呸!”
有一次胃出问题,爹妈遵医嘱只给流质食物,吃了半个月的藕粉,粥,等等,印象全是烂糊糊的东西,后来终于让吃正常食物的时候觉得太幸福了。
我完全的无法接受,认同,理解这样的生活!
真正的人类干电池就诞生了。
智能手机的概念早就有了,08年前进展缓慢,iPhone的出现从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手机行业的巨头只能跟随。
再如新能源,传统石油煤炭能源行业怎会愿意大量投资新能源发展。
新媒体也是这样。
不过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信息分析。
弄成馒头面包,或者压缩干粮一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