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25)再说“航空军”:强-6丙 -- 本嘉明

共:💬102 🌺36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可以用无人机代替?
家园 中医和大数据不一样

中医无论用什么模型,最后还是要归结到直觉判断。如果只按教科书来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遇到具体的病例会完全无所适从的——解太多了。

家园 战争就要投入士兵

一个社会能否稳定,人民能否安居乐业,首先要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坐镇(这不单单是军事力量,但基础是军事力量)。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朝代,但我的看法是:我们要部分理解耶律楚材为代表的“汉文化知识分子”的心情,他们认为蒙古人虽然残暴,但是当时唯一一个能稳定社会的超级力量,是“天命所归”,所以要辅佐和提升它,而不是设法使之毁灭,它毁灭了人民互相混战,更不好过。金和宋或许没有蒙古军那么残暴,但对于人民的残害,那种因循于旧礼教旧道统的“冷暴政”,可能不比蒙古人的一刀来得轻,况且蒙古人没有杀掉所有人,而宗法制下的“冷暴政”则笼罩一切社会成员。

自唐初开明政策(道无常名)以来,华夏的文化已经日趋复杂/裂解/混乱,比如说宗教,有佛道儒,景教,祆教,回教等等,教下又分门派,纷争极烈,常常不可理喻;类似的情况在中亚,印度,欧洲各地,也有。蒙古的崛起,扫荡了大片地区,把那些榆木脑袋的斗鸡们员外们,大批屠戮,用野蛮的手段快刀斩乱麻,反倒理清了一些欧亚大陆积累数百年而且本社区无法自我纠正的社会病,当然这个生命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

同样,这个力量来到中国,灭了金,灭了南宋,“熨平”了矛盾百出的原社会,等于是欧洲的“放血疗法”,使得中国丢下包袱,迎来了明清两个长期执政的大朝代。

蒙古人祸害世界的方法,是战争;蒙古人推动世界文明的方法,同样是这些战争。这就涉及到对战争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严重重文轻武,对“战争”的看法,是有洁癖的偏执。

战争是中性的东西,不会因为你厌恶它逃避它,它就很识趣地绕开你。孙子懂得战争,但他使他同族的后代们恐惧战争,最后被坚船利炮而宰割。日本在被迫开国时,跟中国一样落后,但它不恐惧战争,不厌恶野蛮,学得就快。

中国在未来,与其研究罗马帝国的崛起,不如研究蒙古帝国。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或许会写一些<蒙古轶事>,给大家汇报。

中国或许会在将来,遇到这三种战争:

1)救亡图存的自卫战争。

2)职业经理人战争:在联合国或邻国请求下,出兵平乱,解民倒悬。就是尽大国的责任,帮帮小国,不牵扯个人喜恶,就像职业经理人上班挣工资一样。

3)只为自己利益的战争,比如统一战争。或为了自己的承诺,硬着头皮出兵。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是为了“得仁”。不管以上哪一种战争,打了,我们胜利,得大头;敌人失败,但改变了固有的习性和思维,从军国主义狂热里清醒过来,他们也得利,得小头。因此在战争的过程中,能够不用无人平台的,就尽量不要用,要追求的是战后的长期稳定,而不是一时的战果。美国在越战后迅速恢复并击败苏联,一个原因就是在越战中还没有那么多无人作战平台,所以身处前线的50万美军士兵的厌战情绪迅速传染给本土国民,并迫使国家的大战略转向。

家园 怎么又来了

变后掠翼很好玩是怎么的,不看看是什么东西就要装变后掠翼?机翼带后掠角的设计只有在高亚音速以上才有意义,而世界上所有的变后掠翼飞机,都是超音速飞机。10吨的飞机,才两台1000马力出头的涡桨,还想达到高亚音速么?

真的,有您在这做图的功夫,不如看一本空气动力学的教科书。不愿意看的话,玩玩模拟飞行,还可以体验一下A-10和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模式有何不同:不是把阿帕奇装俩翅膀就相当于攻击机了。还想玩玩设计飞机的话,可以搞Kerbal Space Program加插件。不信你就看看所谓的变后掠在OV-10上有用没用

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哈哈 老本很可爱

老本的各种想法,仿佛让我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最后那个PS的图片,正巧我中学时自己画了一个类似的,只是发动机在座舱后面,共轴反转螺旋桨,剩下的就几乎差不多了

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野马,全是自己根据武直空想的

家园 年轻,学养不足未必是遗憾

过于盛气凌人就不对了。

1979年,NASA跟纽约州一家航空器公司签了一个小小的合约,定制一架奇特的飞机,合约金额仅24万美元,这就是AD-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D-1净重仅660公斤,最大时速320公里,只能坐一个飞行员,起落架还是固定的。这样简陋和低速的飞机,就为了试验一种简单的“猴版可变后掠翼”,到1982年,试飞期达18个月,在实践中,机翼由直线机翼,在空中逐步倾斜,最大达到60度角。NASA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飞机根本飞不快,但这个飞剪技术,未来可以用于大型跨音速运输机,尤其是洲际商务飞机。

试飞中得出的结论是:即便在低速飞机上,机翼前后掠仍可以提高航速和燃油利用率,在油箱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航程。

NASA没有进一步追加投资的理由,是:倾斜机翼后,操控困难。我个人认为真正的理由是2点:

1)当时的航空工业条件下,AD-1的技术无法放大,无法用于较大的有人飞机,就是没有商业前景。“飞剪”中,一个机翼后掠,就必然有一个机翼前掠,两边不对称,升力效益很不同,1982年时还没有这么强大的机载电脑可以处理这个棘手问题。小飞机可以凭优秀试飞员以经验操控,大飞机就不行了。

2)前掠翼在提高升力效益上有效果,但其致命缺点是机翼容易从翼根处折断,所以至今没有一个实用化的战斗机是前掠翼的。飞剪技术在小飞机,慢速飞机上勉强可行,但在高速飞机上,当时不可能,今天还是不可能。但未来是很可能实用化的。

研究,是为了从一个小洞,打开新的天地。我们想错说错不要紧,但年纪轻轻就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怪可惜的。

在美国有个企业家,1981年死的,在1980年时,他抚摸着一架飞机,说了一句话:"Now I know why God has kept me alive for the last 25 years".

那人叫Jack K Northrop,他面对的人生最后的杰作,是前无古人的幽灵轰炸机B-2。

家园 这个,我们中国有

是无人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现有的武直的座舱和仪器布局方案,加上“双梁布局”和简单得如同卡车引擎的小推力涡桨发动机,再加上全国高等级公路网的大跃进,这些成熟/普通的因素组合一下,很可能是低投入高产出啊。

家园 搜罗了一点新鲜事就敢自称学养了吗

这学养也太简单了。真有学养的人不会像您这样开脑洞

试飞中得出的结论是:即便在低速飞机上,机翼前后掠仍可以提高航速和燃油利用率

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知识,我不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认为这是你自己杜撰的。单拿出这句话来,相当于说变后掠翼就是好来就是好,等于胡扯。这句话要想成立,必须加上很多限定条件。在什么飞机上,什么情况下提高了航速和燃油效率?你设计的变后掠翼涡浆强击机符合么?这个问题你有说明的义务

前掠翼在提高升力效益上有效果

这充分证明你不懂升力产生的原理。不管是前掠还是后掠,与平直翼相比,升力都是受到损失的。只不过前掠能利用机身阻挡展向流动,稍好而已。

最后,没人care您对不对,只不过是觉得某些错误理论误导别人拉低西西河平均水平不爽而已。

家园 这样行不行?

我们都承认,您比NASA高明一些,他们的AD-1纯粹是瞎烧钱,这样可以了吧。

AD-1是想用很少的投资,探索一个新技术,有前景就加大研发力度,最后下马证明1982年时有很大的困难,时候不到,要留给后人的智慧解决。但总的原理上,初始想法是可行的,这是将来会用于大型高速运输机型的技术储备。

“强-10A”是同样的,如果“新可变后掠翼”技术可行,就换发动机提速,最大限度利用“新可变后掠翼”的潜力。如果不可行,我有第二方案,就是“保守疗法”的“强-10B”,仍然不耽误事儿。

“强-10”,就是在“强-5”的性能指标以下,开发一款简陋型低成本对地攻击机,空军看不起没关系,给“航空军”用。这个有没有必要,可以讨论嘛,大家平心静气不好吗?你忍不住要批判,我邀请您另开一个有水准的主题帖,平衡报道,驱逐我这个劣币,好吗?

通宝推:puma2011,
家园 我不知道您所谓的“水准很高”是什么意思

我经常接触机器翻译,并且对其非常不满意。

简而言之,机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而且还不仅是中英。年初的时候我接触了一下法语,即便是英法(或者说法英)翻译同样令人感到牙碜。

家园 这就是GOOGLE对您这个帖子的翻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请点击画面,放大了阅读。

画面右上角,红色箭头所指,就是翻译Icon,你点击一下,就会为你把当前页面翻译为英文,也就是一瞬间。目前还没有“英译中”功能,只能“中译英”,已经相当惊人,只要有一点点中文水准的美国“汉学砖家”,能找准页面,都很容易能知道我们老中在聊啥。当然,如果有了“英译中”功能,我们这些民科“研美派”,可省心多了。

这帖子短,你找个深奥点的试试。

家园 茗谈(125)-4:“强-10B”

(一)

OV-10中,本来还想发展一款运输型:OV-10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话说OV-10D算是解决了早期型号的动力不足问题,但这个系列的先天毛病是机舱太纤细,载人舱宽度不足一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过这个飞机的老飞行员们还在,他们私下在BBS上吐槽的毛病有:

1)后座乘员(坐在飞行员后边的观察员)的视野不佳,而且离螺旋桨近,噪音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从机尾跳伞的话,伞兵不是跳出去的,而是爬出去的,文雅点说,好比挤牙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机舱内没有空调,那越南是有旱季的是吧?全玻璃舱盖,你晒着试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螺旋桨搅动空气,噪音确实太大,老远地面上就听见了。相比之下,A-10要好很多,飞近了才听得见。

5)7.62毫米机枪,射程太近。因为地面的越共,背着至少这个口径的步枪和更强的高平两用重机枪,你飞机打得到地面的距离,那地面上也打得到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过于强调短距起降能力,运力太小。

所以OV-10T就是在当时听取了内部反馈,针对以上大部分抱怨,牺牲飞机的对地攻击性能,改善了其他几点:它能携带的伞兵,比OV-10A多2人,或者装货多半吨;载人舱加宽一倍,两名飞行员并排坐(远离螺旋桨噪音),尾部跳伞舱门也大为宽敞;舱顶不再是全玻璃,便于遮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个系列里,还有一款专门用于“反装甲”,就是攻击地面的装甲目标的,叫OV-10D-Nogs,可以夜间攻击,也配备有3管加特林20MM炮塔,可以给30吨级的水陆两栖坦克“开罐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

中国要发展航空事业,目前一个主攻方向,就是涡桨支线客机,预计在10年后,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全面开花,成为世界第一大“涡桨支线客机制造国”。涡桨支线客机的技术难度不亚于涡扇动力客机,值得啃骨头;尤其是涡桨动力省油,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最爱,我们中国的“小飞机”推广开了后,也能节省着用宝贵的石化资源。所以从哪方面看,这个决策都没错。

配合这个大背景,“航空军”(从数量上讲)主流作战平台,就应该是涡桨动力为主,涡扇动力为辅。由于中国此前没有开发过类似于OV-10A的产品,我们现在就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不妨从俄罗斯购买苏-80的技术图纸再吃透改造,所以反而是好事。

强-10B,保守借鉴OV-10D的款式,我想要注重这几条:

1)低成本。造一架武直-10的钱,至少可以造7架高配置强-10B。

2)长航程。因为是短距起降,还是依赖于跑道,所以能跑远点,滞空时间长一点,总比较牢靠,至少我军后方肯定是有备降机场的,多跑几步,回家上炕。

3)能空中加油。

4)机枪火力较强。

5)能在大甲板船舶上轻松起降,便于海警部队充当执法巡逻/救援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6)通用性强,纯运输款的运力达到“堪用”的标准,可以交付“民防总队”用于海外救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6条之后,才考虑战斗性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我的设想是这样:在借鉴OV-10T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能国产化的动力系统(涡桨-9,涡喷-11),强-10B翼展17.2米;载人舱长8.8米,宽1.8米,高1.9米。动力为2台WJ-9最新款,一台WP-1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强-10B的载人舱从前到后,分为三段,实际上是参考德国的MEKO模式,是三个独立的模块,可以分别拆换,而不影响其他两段。

第一段是机鼻,驾驶舱,和驾驶舱下面的前起落架舱。这一段包括了飞控,观通,空中加油功能。

第二段是一个多功能舱段,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一个通铺,长1.8米宽1.4米,比地面要高出一截,要拾阶而上,等于是个“大炕”,可以放下两副担架或者堆放货物(飞机的舱门是双开式,便于担架上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净高度小,如果坐人,就只能盘腿而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之所以把上层的“大炕”抬高,是因为在“大炕”下面,是一个内置炸弹舱。“大炕”炕面到“屋顶”的净高1.05米,足够一个身高1.8米的军人抱膝/盘腿而坐,并从天花板/舱壁拉下保险带系好。炕下的炸弹舱长1.8米/宽1.3米/深0.7米,炸弹舱里的“天花板”上有机械装置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余下的舱内体积,可以挂带反坦克导弹/集束火箭弹/滑翔炸弹/末敏子母弹,或者挂3枚“特制巡航导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特制巡航导弹”其实是可以收拢机翼的涡喷动力“遥控靶机”,投放后张开机翼,在强-10B的副驾驶员遥控下,打开“雷达辐射反射器”,模拟强-10B的雷达反射信号,以“假李逵”迷惑敌方,并吸引敌发射来的防空导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敌武装直升机没有能拦截住“特制巡航导弹”,导弹就高速撞击目标或近炸。如果战斗结束“特制巡航导弹”仍然幸存,可以抛掉炸药舱,在遥控下返回基地附近后,喷尽剩余燃料,释放弹脊上的减速伞,由基地捕获网回收,加注燃料后下次再用。

当然,由于飞机有了这个弹舱,飞机的起落架有专门的液压装置,飞机停在地面时会把机身升高,便于地勤兵钻到机腹下装卸弹。

这么小的飞机,搞一个内置炸弹舱,主要不是为了学J-20搞隐形。

首先,强-10B要低空飞行,机腹下受地面火力击中的概率大,外挂弹药和副油箱容易被引爆。外挂电子吊舱也容易被击毁。装入弹舱,有防弹的弹舱门保护,侦察吊舱可以通过舱门上的防弹玻璃窗继续进行光电侦察,安全了很多。第二,副油箱不必考虑气动外形,可以做成长方体,最大限度携带燃料。第三,是因为飞机的“第三段”。

第三段舱位,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就是机舱外的涡喷-11发动机固定架,固定装配。中层和(机腹外)下层,共同组成一个“尾炮塔”,由一名尾炮手控制4门吊挂在机腹下的12.7毫米或者14.5毫米机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尾炮手通过玻璃座舱,可以向机尾方向的上下目视观察并射击,视野广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炮手也可以后转180度,面对机头方向的墙壁,根据墙壁上大屏幕的显示,向前方射击(由于有内置炸弹舱,机腹下没有任何外挂,所以不阻挡射界)。这4挺机枪的作用,在机腹下的半球空间内充分施展,首先是打敌空中飞行器,如直升机/巡航导弹/无人机;其次是拦截向本机(或友机)飞来的导弹;第三是打击地面软目标。如果遇见地面装甲目标,就呼叫其他打击炮火覆盖,强-10自己不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尾炮手面前的大幅落地玻璃窗,是可以打开的(因为在机尾,没有顶风气流),便于尾炮手跳伞逃生。如果机上携带伞兵,伞兵可以从第二段舱的后门来到“尾炮塔”,打开落地玻璃窗,跳伞,此时尾炮手要离开炮手座椅让路,等伞兵都跳下去了再回到座位。

强-10B的外形虽然笨拙,但对于低速低空攻击机,并不是问题,A-10不也是绰号“疣猪”吗?其宽大的机鼻,可以加载大量设备,有很好的升级余地。三段式模块化机舱,通用性强,换装灵活,所以航空军,陆航,森林武警,海警,都市交警(空中指挥)等单位,都可以使用,需求前景,比单一功能的小飞机要好。

家园 f35可以用雅克-141的设计思路

我兔没那个水平。在分项目子系统中,我兔和白头鹰的差距还是有的,达不到那个水平。j15飞鲨还得最少对付用个七八年。

家园 低空突防是因为高空不隐形。

现在地空导弹可不是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了。

家园 和北极熊冲突,除非北极熊全面倒向欧美,甘心做狗

不然兔子和北极熊没有任何开片的理由。领土纠纷早都解决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