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六四 -- 唵啊吽
至少背着房贷的人不会闹的。
未来的生力军是那些城镇化过程中进城人的子弟。
无恒产者,无恒心。
傻大木也做不大。
原来政府累死累活的投资不盈利是体制问题?!小强可真有水瓶。
那个获得建筑诺贝尔奖的中国建筑师最拿手的就是建一个钢筋水泥的框架,然后在表层用钢梁再撑一层民间收来的瓦片或砖头。谁都知道起作用的是里面的框架,可是大家喜欢的都是外面的贴面。
至于好用不好用,好像使用者是没有话语权的。
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都在改革中。比如赫鲁晓夫的改革,列宁的新经济,南斯拉夫的改革。改来改去,最终还是回到资本主义。
只不过回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中国是渐进式双轨制改革。一方面发展私营经济,另外一方面对国营经济进行改革。遇到的困难是“刚刚”的。全世界都认为国营经济搞不好,慢慢死掉还不如一下子就卖了省心。这个是有先例的比如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凡是从国营企业出来的人,对国营企业那种官僚气息就越熟悉,也就越倾向于“私有化”。当然某些经济学家和某些外国鼓吹私有化是它们自己的私心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中国国企走出了困境,而且世界其他国企基本上都完戏了。
这是为什么?众说纷纭呀。
在中国国企改革成功前,苏联和东欧被忽悠着搞全盘私有化反而像是更为光明的出路。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都告诉我们,公有制在私有制的海洋里是必然沉沦的。斯大林为啥急着退出新经济政策,虽然它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TG为啥在52年就急着搞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为啥说“没有农村合作社就没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大家都知道,私有制带来个人利益至上,会迅速地腐蚀掉公有制的。实际上也如此,渐进式改革带来官倒,腐败丛生。想必苏联搞休克治疗,也以中国渐进式改革所带来的问题为鉴,当然私心和阴谋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佐料。
但是事实太打脸了。一个没有良性的民主制度的国家,一旦搞起私有化来,就是一场分赃的盛宴。这反倒凸显了中国这种渐进式改革的优势。
中国才是历史上的神奇,这也是其他国家不能照搬照抄中国式改革的原因。当朝无数显贵们望着国有资产流口水。居然他们没有成功私有化,只能边边角角地吃一点国有资产。这才是中国的“奇迹”。一个丧失理想的官僚体系,居然把不是自己的“公产”做大做强了,没有干脆二一添作五分了。这是为什么?
或许中国人天命就有“家国”的理念。远的不说,就说洋务运动吧,各个大员拿着国家的金子招牌办企业,也许办得不咋地,也许贪污受贿无数,但是最终也没有把它当成私产囊括自己的腰包里。
改革到今天,大家也看明白了,实际上国企和IBM宝洁这类企业没啥区别。IBM宝洁这些企业实际上由于股票过度分散,已经没有一个人对这些企业有绝对的控股权和绝对的话语权,而变成了被股东和体制所制约下的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公司。国企也同样如此,虽然国家是大股东,但是国家是一个集体的概念,同样也没有一个人作为产权所有人能完全掌控国企,只能通过体制和监督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经理人的掌控权远大于股东们。这说明什么?
西方经济学所赞美的“私有制优势”实际上是产权人对待自己财产的绝对负责。这种优势在个体业主上体现非常完美。大企业的十个人的工作效率赶不上个体户一个人的。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老板不可能事事具到,只能委托式管理。被委托的人的热情和效率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就越来越低,越来越官僚化。当企业变成公众型公司,没有绝对控股人时,它就只能依赖于体制约束了。而这个过程恰恰是“资本日益社会化”的表现。资本社会化为马克思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前兆。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与社会主义开始“趋同”了。国企改革走到今天,从另外一个方面实现了“资本社会化”。
-----------------------
说道这里,回顾历史,发现历史规律是无情的,也许会经过很多波折,也许会经过起起伏伏,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它从另外一个层面证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合理性,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向前发展。当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的今天,“新的社会主义的种子”已经在萌发。马克思所论断的资本主义矛盾依旧存在,这个矛盾不断地螺旋式上升,最终人类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当时贴满了北京路...连橱窗都贴上了...
李一哲是三个人...其中一个是锅炉工...都被关起来了吧...
当时我得到一油印本...用圆珠笔抄了一份...三四十页呢...前些天搬书还见到...
94年11月在广州...李正天来看我的东西...聊了半小时...此时他是广州美院老师...聊的是艺术了...没提当年抄他的文章...
社会主义的回潮这样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行不通。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有两大问题,一是定价问题,而是控制精度问题。
在全计划经济里面,定价问题都解决不了,马克思说价值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实践中计划部门如何核算?不能精确定价,很多管理无法做下去。
另外系统一大,控制体系复杂化。像中国如此大的经济系统,理论上讲要精确控制初始条件必须无限高,实际上不可能精确管理,已经可以归入混沌系统了。
所以改开开始的时候,陈云就提出了鸟笼经济, 就是因为计划经济本身无法精细化, 必须放宽控制范围。
推行市场化, 可以解决定价问题。
而传统的鸟笼计划, 全国协调,国企之间共享知识产权大大改善了市场经济不不确定性,降低了交易风险,也大大降低了科研独占的社会成本。 特别适合于中国国企、军工企业先行开发,社会实际共享知识突破的现状,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势。
某种意义上讲,陈云已经为社会主义经济开创了新的道路, 而且是已经被验证成功的道路。
所以,我一直反对在中国实行全市场经济,谁这么干,谁就是中国的罪人。
官办的,只要不倒,可以有财政支持以及其他的各种资源。划拉到自己腰包里面,还得自己出血满足各路豺狼。
当时中国为什么没有重蹈覆辙?主要还是因为从组织上从财政上从国防上保证了一个独立国家和独立执政党的最低要求,既让包藏祸心的外在势力们心存忌惮不敢为所欲为,也维持着国内政治经济的基本秩序(虽然这秩序很僵化很可笑),压制了国内某些人的作为。
而且,当时在国内,对中国国有资源抱有信心的人,真的不多。官倒们都忙着进口倒卖。
中国国企走出困境,固然有内外资源内外市场的搞活。但我总隐隐觉得,和20年房地产的火热有很大的关系。
权贵们没这么想呢?
为啥苏联的体制没有挡住群狼的啃噬呢?
这里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采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当然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日本是市场经济,但是也有计划的内容。
第二个是,采用私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为主。目前来看,走国营企业道路的国家基本都放弃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法国、印度都尝试过国营企业,出于种种原因都改回私营企业了。
自已找吧,连接见下。
连接上面给了。
http://www.mzdbl.cn/maoxuan/wenxian/hq/index.html
陈云的鸟笼经济学,就是将鸟养在笼子里,典型的例子,就是允许可口可乐在中国设厂,但不允许卖给中国人,这种经济理念,是一种管制的商品经济,强调了主动,却丧失了能动,对于一些惧怕外国控制的小国,或许有些意义,但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完全是作茧自缚。
邓小平的经济理念,就是现在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典型的例子,就是邓对股票市场的态度,先做起来,出了问题,大不了关掉。强调的是主动在手,放手能动,这种经济理念是适合中国的,关键在于怎样维持主动,怎样加强主动,邓依靠的是个人的强人意志,但在在制度上建设不多,这将是这种经济政策的最大祸患,因为主动越来越少,逐渐有失控的趋势。
尽管邓曾强调,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但对于现在两极分化的局面,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是问题的根源,这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实质。
社会主义,本来应该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制度,但除了毛时期的中国,所有的社会主义,都成了特权主义,要么是城市的工人干部特权,要么是官僚特权,都背离了公平正义的理念,所谓流水不腐,社会主义主要是一种静态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这便是列宁和毛主席,强调不断革命,群众运动的原因,但毛的作为,只能是临时的,只能属于拥有绝对权力的毛,其他的领导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就是官僚特权市场经济,官僚利用公有制,掌握主动,通过私有化,股份化,摆脱了大部分只是拥有基本保障特权的工人,利用分散的农民工,取代城市工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
如果只是官僚特权,即使贪腐严重,也不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但由于开放了房地产市场,特权官僚和先富起来的资本家,利用权力和资本的优势,通过房地产,合法地将财富放大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摆脱特权官僚,但必须要对官僚设定底线,按年龄退休,计划生育,都是很好的限制政策,对于房产物业的限制也极为重要,一旦让特权通过固定资产和血缘继承,落地生根,蔓延开来,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社会失控,这主要不是邓的责任,是后来的朱温两届政府的责任。
特权市场经济,尽管有很多弊端,却强于特权计划经济,也强于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是封闭社会在资源稀缺情况下,不得已的政策,而且计划经济,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运行的好,而在和平时代,都沦为了特权经济。
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很多人信奉的经济制度,只是看到了发达国家的成功,却无视这种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失败,而且,现在这种制度,即使在发达国家也难以为继。
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三大发展阻碍,第一是土地等自然资产的垄断,第二是生产资本对市场的独占,第三是资本主义引发的城市化,而带来的人口保障。
私有资本,就如牧羊人的逐草而居一样,过着逐利润的生产生活,囤积居奇,垄断资源,独占市场,始乱终弃,只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有科学技术的先发优势,又因为社会相对均衡制衡,因此,资本的前两种对发展的阻碍,只是导致了连续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没有从根本上危及本国的发展,但现在的城市化保障危机,相对前两者的急性病,是一种慢性病,却是能从根本上将资本主义拖入泥潭。
发达国家的私有制资本主义,摆脱了资源垄断和市场独占的束缚,才导致了经济繁荣,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却不可能摆脱这两种阻碍,因此,难以发展,而大量贫民窟的城市化,却使得两种急性病与慢性病,一起到来,更加断绝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
比较起来,邓小平的经济理念,也就是受限制的特权市场经济,反而是最好的经济政策,这也是中国近三十年经济大发展的原因,但前提一定要限制特权的血缘继承,数量扩张和资产扩张,朱温两届政府导致的资产扩张,以及带来的社会两极分化,区域失衡,是中国今后经济政治的最大危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将关系中国的命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邓的经济理念,在朱温两届政府的操作下,已经逐渐失控,要解决这一问题,邓的策略已经不行了,因为邓的强人意志,主要不是邓自己造成的,而是毛主席造就的,因此,必须从毛泽东再出发,找到解决问题根本。
毛主席有两面旗帜,一是民族主义,强调独立自主的主动性,二是人民主义,强调人民至上的能动性,要限制特权资产的精英阶层,利用民族主义而实现的中央集权,压制特权资产的贪腐寄生阶层,是治标;依靠人民,组织民众,废除特权资产的贪腐寄生阶层,才是釜底抽薪,治本的做法。治标的做法,就是现在习李政府正在做的,具体效果还要观察,治本的做法,现在还不具备条件,将来如果真的实现了,才是中国崛起的时候,治标只能算是复兴。
中国是个严重失衡的国家,不可能搞完全的市场经济,什么样的完全市场经济都不行,因为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会使得本就失衡的中国社会,更加失衡。毛主席当年的经济政策,是计划经济与自给经济双循环运行,才避免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泥潭,中国经济要避免西方的市场经济陷阱,也要实现开放的双循环经济,一部分为城市的人本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能动性,一部分为乡镇的人本主义保障经济,强调主动性。
以邓的实用主义为核心的特权市场经济,演变为以毛主席的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本主义保障经济,才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的经济策略,前者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中央,和市场化的企业,利用统一和制衡,将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后者的关键在于强有力的中央,和基层组织的完善,给人民基本的保障。
农民工完全城市化,是不现实的,让农民工回到解体的农村也不现实,回到乡镇和县城,在乡县,通过中央补贴,依靠土地资源,实行保障经济,才是中国城镇化的出路。
减少特权资产的贪腐寄生,让更多的农民工和城市贫民安居乐业,是新时代的抓革命,促生产,这才是真真切切的中国梦。
陈云的鸟笼经济,反过来理解,就是人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关进笼子里,而是将特权和资产的寄生阶层,关进统一又制衡的制度笼子里,这样,就可以将特权市场经济,转变为人本主义市场经济。
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