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六四 -- 唵啊吽
这一点上TG和前苏联做得几近完美。
但毋庸置疑,国企在资本的眼里是抢食的狗,是唐僧的肉,能存在多久,确实是一个问题。另外管理层和所有者分离,如何激励员工, 如何抑制腐败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但我希望,在瓦森纳协定被废除前,中国必须把国企的大旗打下去,把国企做大做强起来,这才是有关TG执行力的关键。
好人有好报,铁手也同意。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其实前面的铺垫河殇什么的我都看过,那会年纪小,什么黄色文明蓝色文明,开放封闭的理解不了,印象深的谈到中国建筑高墙深院也是中国思想封闭的象征,当时就疑惑,把门不锁,墙砸了,开放了,小偷来了怎么办,这个怎么也是思想封闭的象征了。那段时期生产不足,物价飞涨,加上官倒什么的,普通百姓的确有些怨言。学生吗,有些热情,大部分瞎起哄,88年就开始时不时的回家不上课了,反正包分配。当时对时事感兴趣,天天看新闻联播,每个镜头都经历过。缘木的沟通,学生上街,跪在大会堂门口交请愿书。播音员用催人泪下的语调播放学生绝食所受的痛苦,群众的牵挂支援。真人出面讲话当时就感觉不对头,眼睛好像有泪光我也看到了。杜姓播音员用播丧仪的语气播消息,吓我一跳,以为有谁过去了。
不过我当时是极少数反对上街的,觉得没到这么危险的程度,还和拥护上街的老师争论过几句。结果事件发生暑假后,倒是这个老师给我们念稿子,教育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当时就对政治的翻云覆雨映象不好,虽然依旧对时事感兴趣,但不太想掺和政治了。
然后具体零件化,重新定义方向,重新组装靠谱的新成品。
主要观点还是支持的。
我也认为,中国最怕的是通缩,大通胀的源头其实来自通缩政策。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有问题,李克强的作为比温更差。
至于通缩这个词语我不太懂。
如果简单的理解为物价降价或者升值幅度缓慢,那么我不是仅仅反对这个,中国因为货币紧缩而带来的系统性经济风险远远不止这个。
以紧缩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休克疗法例如在1992年的俄罗斯造成在盖达尔执政的11个月内物价上涨了26倍。
以紧缩货币为主要手段的休克疗法在现阶段的中国因为中国已经长期处于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因而不会像俄罗斯当年那样因为生产体系遭到紧缩货币的剧烈冲击,导致供给严重不足导致的剧烈上涨,但是休克疗法带来的主要症状---企业大面积的失血(失去流动资金),大面积倒闭,以及由于企业缺血,而导致的细菌(投机)严重滋生,都是一样的,这些效果本来就是西方的休克疗法设计者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李克强遭到媒体的褒扬和温家宝遭到媒体的贬斥的背后就是昧国的操纵。
这个在温家宝的四万亿和宽松货币被媒体一再攻击的时候我就指出了这一点。
有文革博物馆的时候,这可以是镇馆文宝之一。
赚不赚都挨骂,不如交给私人,然后国家直接收钱
原来是一群熊孩子
看我先花了你!
亏损,经营不善,无能。两面挨打。
私营,涨价是市场,赚钱是目的。亏损的也不少,都没信了。
而且像空客这种,简直就是“欧盟盟企”。
像美国救市,直接给两房通用发钱;和土共的安定团结贷款,差别在那?
土地价格,或者说房地产价格的狂飙突进,的确是给买房者和租房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抑制了许多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第一是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丰沛的收入来源,这一点对于财政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更为重要,有些地方的土地收入甚至占到了政府收入的60%以上。正是高价出售土地带来的充足现金流,支撑了胡温时期席卷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基建大跃进运动。
第二是为人民币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胡温时期膨胀到了惊人的规模,由于中国独特的结汇制度,国内也不得不供应同等规模的人民币进行对冲,这些钱像怪兽一样,张开血盆大口四处寻找“猎物”,满足自己的增值欲望。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它们会流向哪些领域——一定是拥有强力刚需支撑的领域或者价格弹性极大的领域——比如农产品,比如药品,比如能源产品,比如股票,比如高利贷等等。
近年来的“蒜你狠”“逗你玩”“姜你军”乃至08年以前的股市暴涨等等,其背后都闪现着这些资本怪兽的身影,我个人更加倾向于认为房地产是一个笼子,用来关这些热钱的。
第三是养肥了一批底层民众,典型的代表是大城市郊区的拆迁户们,别看新闻上一些钉子户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他们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社会真正的弱势群体,更何况他们只是少数人,大部分的拆迁户都借此实现了财富的三级跳,直接进入食利阶层。
我这里并不是想为房地产的暴利辩护,只是想说明房地产价格的暴涨实际上有各地政府的甚至是中央政府的主观意愿在里面,是主动的政策操作的后果。
如果说十年前选择房地产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话,那么在房地产暴利开始切实侵蚀实体产业和动摇执政根基的今天,又到了国家政策重新选择的时刻。观察最近的风向,包括地方和中央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展开等等,我觉得房地产的政策性功能即将寿终正寝,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也将告一段落,成为纸面文字,被人载入共和国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