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使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上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杀害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谪,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又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它郡,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邑门不闭”。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不过蜀汉这种社会结构的两元分裂确实很有现实意义,也难怪会成为讨论的热点。
介于王爵和侯爵之间,借口是他的儿子也是公,这些宗室的标准不能高于他儿子,所以从王降为公,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他的儿子统统升级为王爵,宗室却没有相应调整,宗室们只能吃哑巴亏。不过最后的汉献帝被废后封为山阳公,也算一报还一报了。
从东汉起就是世族支持谁谁能在台上。
曹丕取代东汉就是用九品中正制固化世族阶级利益换取支持。
司马氏夺权就是世族阶级换世族阶级出身的代理人,曹刘孙三家都不是出身大世族,而是军阀出身用武力征服。
钱穆说曹魏亡国应从司马氏掌权算起,是三国中最先亡的。
西晋让藩王出镇领兵,也各自得到不同地方利益集团支持而互相倾轧,导致五胡乱华。
东晋就像世家大族联合体,司马氏只能在世家大族间保持平衡,作弱势天子,王家、桓家不都是可以敌国。
刘裕和陈霸先就像曹操那样的异类,以军功逆袭,压服世家,也都是时间不长,中间还夹着齐、梁兰陵萧氏的反扑。
如果打击世家大族,估计连160多年都撑不到。
曹刘孙三家初期都打击大族,曹刘先后妥协,孙家一直打击到最后,都不过几十年的寿命。
在豪强世家阶级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你拉拢他也要卖你,打击他也要卖你。看时机博弈而已。
东汉初刘秀得到河北豪强和南阳豪强支持而上位。
东汉末年世家大族看中央政权不行了,就各自在地方军阀下注了,如东汉初年故事。
曹家对世族先打击后拉拢,后来他们在曹家和司马家之间选豪强出身的司马家。曹爽为什么不敢去博一把,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很可能已经看出世家大族根本不支持他。
刘家对世族先打击后拉拢,孙家对世族一直打击,当地世族在选中央政权这一点上都一样的,时机一到就站出来了。
孙家对江东世族的一直打击政策,从赤壁之战前一边倒的劝降时就应该种下了,除了淮泗军人集团,江东世族都是不可信任的。
入川前应该都是结好当地世族的,
比如在中原时和孔融,陈登,糜竺的交情,在荆州时的好名声。
入川后才以荆州集团为核心、东州次之,打击益州当地豪强。
有本书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是同样观点,非常透彻。而且结合起来看TG49年后的变化,警觉历史真的重复了。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老兄所举例子中,孔融是国家级世家(孔子的后代),糜竺和陈登是徐州巨富和土豪,糜竺家里货殖暴富,仅家僮就有万人,刘备与袁术争霸中被吕布偷袭徐州,进退失据,糜竺动员两千部曲参军,已经被逼到吃人肉地步的刘军赖以复振。
陈登是地方实力派,他手里的军队战斗力暴强,竟然两次击破小霸王孙策的军队,牢牢守住江淮一线,孙家的势力在陈登在时被阻于徐州腹地之外。
这帮人在陶谦病危时,拥戴刘备,刘备才能拣了个现成的徐州。
刘备的战略方针,便是反复强调,他跟曹操的区别,所谓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讲的就是对待世家大族的政策上。
曹操采取的措施就是打击世家大族的。这个政策,在兖州引发了张邈陈宫的反弹,差点掀翻曹操;在定四州后,一反袁绍的宽仁政策,曹操加大对地方豪强的严厉打压;定邺为曹氏根据地后,知趣的李典等人纷纷将自家家属送去邺做人质,这个也是对豪强的严厉打击。三国志中列举的几个能臣(比如杜畿在河东)都是帮助曹操镇压豪强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