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蜀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
这已经算穷兵黩武了,
刘备占益州和半个荆州,能拿出七十万家底??又被罗大秀才骗了吧。
汉末到三国,最大规模的出动军队,也就是司马昭平淮南时出动了二十多万兵。
刘备有个人魅力,生逢其时,善于抓住机会,锲而不舍。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那个仁,更多的是手段,也不是目标。并且,史书的描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道德色彩,刘备当时崛起的过程,包括历代开国皇帝的发家史,不能尽信。
但他用人也有缺陷,搞小圈子,团体活力不足,并且排外性很强,不容易吸纳人才。
荆州对于孙刘两家,都是命门所在。
孙权夺荆州是肯定的,这决定了关羽军团在荆州不可能有作为。一旦关羽的主力向樊城,孙权水军主力应付偷袭空虚的后方。同样,主力顺江东下,曹操驻守樊城的兵力一样乘机南下。因此,在荆州,三家形成了一个死循环,谁都动不了。
而刘备汉中的主力兵团要想转移到荆州,路途遥远,无法实现兵力机动。等到了荆州,敌人也会有所准备,失去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早期刘备身边,缺乏像诸葛亮、张良类的战略型人才谋划,所以对天下形势缺乏必要的分析。基本上处在见招拆招的阶段。
而刘备本人,在这方面,也 不怎么擅长。
“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具有既有精神的既得利益集团”,说得极对。其实不光是一个发达国家,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一个发达国家的某个地区。话说德国2006年世界杯的时候,慕尼黑政府想建个新的地标级的球场,中央政府不给钱也不管。因为开幕式和闭幕式在柏林奥林匹亚球场,而德国各地的标准足球场到处都是,中央政府自然不掏那钱。慕尼黑(拜仁州)的大家族企业联合起来出钱出力,然后建成了安联球场。安联球场震撼出世之后,直接惊呆了小伙伴们,然后国际足联决定把闭幕式改到慕尼黑。
“具有既有精神的既得利益集团”,这就是拜仁是德国最富有的州,而德国又是最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德国经济被大家族控制的程度超乎想象。我媳妇在这里的一家大审计事务所工作,很多行业很多耳闻能祥的大企业其实都是属于大家族的。
孩子容易得病死亡,尤其是婴儿死亡率非常高,把平均数拉下来了。这绝不等于成年人只能活到30岁。。。
刘备掌握其中两路,其他人主要是孙权集团主打另一路,诸葛亮一直主张与孙权结盟就为这个目的。我不觉得刘备的决策一无是处,而是把刘备伐吴看做是一次扭转战略劣势的军事冒险,企图夺回对曹魏斗争的主动权。因为这时可能出现一个更大的危机,即在孙权夺取荆襄之后,可能会上升为曹魏的主要敌人,一旦孙权集团被消灭,则刘备将处于绝对劣势。我想刘备的关键错误是大大高估了曹魏和自己较孙权的军事优势,特别是自己的实力。这个优势到夷陵地区就明显达到极限,被对方一举扭转。
可惜我们现在无法知道,是否曹魏认为孙权威胁足够严重,或者孙权是否严肃地准备北伐,从而使刘备可以在双方的斗争中找到合适的机会。
演义里的皇叔,是杜撰。实际上可以查考血统比他和皇帝近的刘氏宗族多的是。
条件差,曹操好歹还有宗族曹家夏侯家帮助,早早能够拉起一对人马。孙家在十八诸侯时候,就是劲旅,孙坚是敢和董卓硬碰而且战绩不差的一家。刘备早期什么都不是。虽然白捡个徐州,但是在吕布曹操的攻击下,保不住。后来逃到刘表那里,在荆州又是寄人篱下。人才也就是关张,后来来了诸葛亮。长坂坡被敢得如此狼狈。赤壁以后,还是地盘少,要靠借荆州才有立足之地。攻下益州才算有了地盘,多了不少人才。但是没有过多久就失荆州败夷陵。真是命苦。
论起来,东汉之后,不管是十八路诸侯,还是董卓,李郭,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张鲁,马韩,刘璋,甚至黄巾余党,那家人都不比刘备的条件差。虽然刘备和其势力在三国算是悲情英雄,但是凭这点起家的本钱,和如此不顺利的过程,能在三分天下里占一方,史笔留名,如此也算不枉活一世了。
大家讨论更多的是为什么刘备不能成功,实际上刘备一方能够玩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不容易了。
但我怀疑今天的这些急功近利的国人能继承学到其精华。
这个中医主题公园对健康有益有没有权威机构用西方实证科学手段进行过严谨的对比验证?
真不想看到文明的精华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被搞臭;继而被处心积虑要打击中华文明的人拿来做靶子和武器;最后成了中华文明是无用,胡嘞的反面证明。!
科学本身还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波也只是最近几百年才认识到的。主题公园里的很多东西,坦率说科学未必能测出什么来。但是,只要你走进去,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的。尽可一试。
事情还是从隆中对说起,隆中对通篇的战略思想就一句话:曹操不可速胜。后面的孙权不可图,跨荆益以向雍凉都是这句话的推论,其用意在于避实击虚,绕开曹操统治力量强大的豫州地区。隆中对的战略要点也只有一个,即两点出击,调动曹军。曹操时代曹军的问题就是强干弱枝,最受曹操信用的夏侯惇也仅短暂的督率大军,还不执行作战任务,西部前线的夏侯渊很长一段时间连节都没有。曹魏凡大战,必有中军千里奔赴前线,这一形势直到曹睿时期才有所改变。
隆中对开始的执行并不是很好,本来荆州的谋划是“其主不能守”,比起益州那边指名道姓的说刘璋暗弱,显然荆州这里所谓“其主”不是刘表。从后来形势看,刘琦已经掌握在了刘备手里,刘琮存在合法性问题,无论哪个继位,刘备都有可乘之机。很难想象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角力会是刘备对手,如果没有外力干预的话,荆州早晚是刘备之物。其实刘备的进程并不慢,建安十二年刘备还屯新野,一年多后曹操进攻时就挪到与刘表治所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了。
但是曹操的进攻击破了这个可能性,虽然刘备在荆州的工作已经达到了连刘琮的左右都跟随的程度,但最终没有时间消化荆州。其直接后果就是刘备没有相当割据地,以客军身份与孙权建立了不平等联盟,从而在取荆、取益时都和孙权产生了本来不会有的矛盾。跨有荆益后,刘备试图过解决这个问题,即建安二十年的湘水和约。尽管此前孙刘两家谁有理可以说是一笔算不清的烂账,但和约至少形式上宣告问题结束了。
隆中对的最终决战计划里并没有要求孙权出兵,如果说有什么要求的话也就是别捣乱,这恐怕谈不上不能掌控。而且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的战略优势也不依赖于孙权大量杀伤了曹军机动力量,湘水合约之后,孙权进攻合肥被八百破十万,翌年曹操报复性攻击,孙权秘密请降,很难说孙权杀伤了多少曹军。孙权请降后曹操短暂部署了夏侯惇所率二十六军在居巢地区,但在刘备进攻时已经调动了,也很难说孙权吸引了曹军的机动兵力。
汉中之战刘备取得了重大战果,史书在这里多有讳言,绝不是占点小便宜而已。单以战役前段而言,曹军汉中部队的军政首脑征西将军夏侯渊、益州刺史赵颙均在此役阵亡,这不可能是魏书所说遭遇战的战果。曹操率预备队投入战场后,“亡者日多”,甚至有王平这样的中级军官向刘备投降。徐晃部在此战之后,竟然到了多为新兵的地步。日后双方回忆此战结果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皆认为曹操本人也遭到了失败。
论者多认为隆中对的另一个不可控因素是天下有变,实则天下必然有变,此变就是曹操生命的自然终结。刘备比曹操年轻六岁,从史书记载来看,身体素质也胜于曹操。虽然曹操什么时候会死不可准确预测,但刘备能活过曹操是一个可能性相当高的事件。事实证明,如果第一代权臣不篡位,那么第二代权臣必然要篡位,因为权臣的权力合法性来自其功绩而不是血统,二代权臣需要将其来自于血统的权力合法化。曹魏的统治基础是谯沛军事集团,但官僚体系由汝颍士族集团把持。隆中对提出之时,曹操尚未确立接班人,建安十六年曹操确认曹丕为接班人,但曹丕始终没有在第一代谯沛集团中建立威信。至于汝颍集团,即使曹操肃清了反对派首脑荀彧,曹丕又以九品官人法做出重大让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是靠不住的。如果曹操死去,曹丕篡位,在刘备挟正朔之名的军事压力下,几乎可以肯定曹魏集团内部会分裂。
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的目的是夺取四川盆地向北的出口,这个战果达到了,但可能还有另一个战果,就是发现了曹操的身体状况有异。刘备于建安二十三年初进攻,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率援军到达长安,坐视半年之久。甚至前线指挥官夏侯渊阵亡后还拖延了两个月才加入战场,加入战场仅两个月又匆匆脱出战场。襄樊方面本有冲突,大概是基于曹操病在垂危的判断,刘备称汉中王后,假关羽黄钺,扩大了战争规模。
关羽攻击襄樊,才是隆中对所规划战略决战的前奏,即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关羽可以说超额完成了任务,于禁担任魏国左将军,自从建安十四年后便无军事行动记载,却掌有黄钺,可以推测所部是曹军战略预备队,被关羽歼灭。曹操亲自救援曹仁,大营设置于摩陂,调集的已经是夏侯惇、张辽所部等卫戍部队了。
关羽从进攻直到覆灭,刘备未发一兵一卒支援,其原因应该是刘备在准备战略决战,即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关中地区在汉末屡遭战乱,一直没有恢复生产,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重兵把守。直到刘备死后六年,名望远逊的诸葛亮北伐,还造成了三郡反水,关中响震的后果。如果是刘备本人在曹魏统治基础尚不稳固时进攻关中,轻取关中并非不可能。而且刘备对曹操病情的判断也许是情报可以说相当准确,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亡,次月曹操病故,曹丕篡位。
隆中对的重点并不在荆州方向,跨有荆益虽然是决战的前提,但拿下关中后,荆州的意义就不大了。如果荆州不丢,即使关羽被击退,威胁仍在,曹军仍然无法大量投入关中,曹操的生命也不可能大幅度延长,刘备仍然有极大机会夺取关中造成曹魏崩盘。甚至荆州丢了,只要关羽所部荆州军未大损退回益州,刘备仍然可以夺取关中,这样之后的战略态势也要好很多。但孙权拿了荆州不说,还杀死关羽,咄咄逼人意图进袭益州,完全没给刘备留下让步的可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看来三国演义真是害人不浅呢。
怎么看待姜维的北伐,屡屡失败根源是什么?是姜维本身才能问题还是另有原因?若不搞北伐形势对蜀汉是否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