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能否从人口素质上来考虑三国时期各势力间攻守易势,

先说头里,我的想法很可能是错的,诸位大牛轻拍砖。东一点西一点也很乱,没时间改了,将就看了。

三国初期,天下争夺的中心在现在的河北河南一带,按理说这里是当时天下中心,人口相对于其它地方(江淮,益州,荆州等地)要多一些,而在接下来的军阀混战中,锻炼出来了一只相对强悍的曹氏精兵(青州兵和虎豹骑等)。

可是问题来了,解放前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3岁,征战中的军队,把一般的对其它的军阀的战斗中产生的战陨,疾疫,伤病,自然寿命考虑进去,这只在官渡之战锻炼出来的军队,到了赤壁之战,前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损耗率差不多吧(在不算进去新兵变老兵的情况下)可是,在赤壁之战后,战损率肯定更高,就算是把新兵补充进来,战斗力也高不了多少,而且这些新兵,也多半不会是成年人。

另一个问题,古代战争,最需要的成年人,成年男人。战争中,捷,大捷比比皆是,战损比这个东西,很少有人提到,以淮海战役为例(这个例不恰当),国民党军损失70万军队,人民解放军损失大约十万人不到,已经是了不起的大捷了,算宽泛点,一比七的战损比。再算宽泛点,我们暂且用一比三的战损比就算是胜利的标准下来衡量古代战争(把那些千古名将先放一边)。打胜仗尚且损失三分之一,败仗呢?

自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后,实力大增(超过了曹氏集团),这个实力,我更认为是成年人口的基础使得刘备有了与曹操争夺汉中的底气与实力,虽说是新兵(从四川征召出来的新兵)在有着差不多的能力的将领领导下(长期战争中活下来的将军进攻能力强不强不说,看是否有伏击的本事肯定有),只要不是被伏击(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从山上扔下来的石头一样都能砸死人),战斗力是超过曹氏集团的所谓百战精兵(赤壁之战后补充兵有多少?)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是逐步退出汉中,也或许和汉中的地形比较适合步兵作战有关(这点我很可能是错的)。

夷陵之战后,刘备带去的70万人,损失大半,也就是说,之后十余年少出生的新生娃是以百万计算(女人下地种田的劳动强度使得寿命减少等等原因),也就是少了几十万的兵源(暂且这么估计,因为和平年代把婴儿抚养成人尚且不易,何况战争情况下),再加上回乡的士兵,肯定会思家心切,时候一个没算对(成年人都懂),女人生娃的时候是春种秋收那就更完蛋了。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末期十五岁的孩子都是军队里的主力了(出处待考),五胡乱华也就不可避免了。

说到底,谁拥有的成年人口多,谁就强,谁的相对恢复能力更强,谁就能剩下(也叫胜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