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10):定向外债 -- 本嘉明

共:💬31 🌺19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实际资源借不到力,金融借力意义不大。

无非是钱转一圈回来了,在中国贸易没有逆差时,金融借力没有总量上的意义。实际资源借力,就是别人不搞基建,腾出的资源中国来用。

家园 金融也是要借力的

没听说过当年的“三角债”吗?

美国以本国的市场准入为筹码,压制中国一定要买美国国债。而中国把外贸出口挣得的美元,通过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经过金融系统分散到美国民间。美国民间的企业和私人聚集起这些资本后,有些人就到中国投资设立三资企业赢利。

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借用这些资本。以前欢迎美国企业来中国开厂,是需要他们的技术,管理,设备和市场。现在,中国人除了美国市场,其它自己都能搞定,何必把管理权(也就是盈利的大头)让给美国人?借你的资金就可以了。

这样一循环,美元又回到中国,为中国所用,冲销了中国购买巨额美债的一部分风险。你美国一旦赖账,连锁反应就是中国的企业不得不赖账。

如果美国人认定这是个套,坚决不买中国的企业债,那就卖给中东和欧洲好了,中国企业坚持信用,年年本息照付,让石油美元有个好归宿,馋死美国的资本家。

家园 你说是不是啊

还是不对啊。现在基本情况是,本币没有升值到位,还形不成双向预期,中国外汇太多,不是缺少,央行压力太大,高能货币被动投放,虽然8090被回收,但是成本太高,央行外管局简单的帐,5%的外币资产收益只能抵过发央票和升值成本,在此之上才能算收益,而且这个成本是递增的,所以没人愿意去中投,外管局也很苦,所以一直在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放松外投限制。中国的外汇结构也是大问题,储备集中在官方,民间,私人,宏观上是对外负债,过多持有本币资产,这也是本币资产容易膨胀的原因,如果放松私人,宏观上是有利,而不是什么国企以国家名义出去融资,这宏观上是很不划算,而且长债短借,容易币种期限错配,现在是成本问题,未来难保是汇率问题。其实还是盘活存量,结构调整,放松管制,中国资本不少,不是没有钱,而是管道通路堵塞,该去的地方去不了,不能去的地方都抢着去。

家园 三角债的背景不一样,是实际资源缺口。

而引进外资的同时保持贸易顺差,总体上不过是给了外国金融资本一个套利机会而已。

家园 我说不是啊

1)目前中国的社会特征,一是特别多元,开放,兼容并包。二是活跃变化快,作为个体,今天信这个,明天可能又跑到另一阵营去了。所有的思潮又都不能形成地域性的压倒优势,而是交错存在。这样,形成众多的“碎片状区块”,社会面貌既丰富多彩,又变化多端。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企业家,不管是继承家业还是自己创业,他们的风格已经同前一辈大不相同,而且会主动要求更大的变化。比如上一辈厌恶“负债经营”,到他们那里就开门欢迎了。

2)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全面,均衡,公平”。我们先不说这最后一点了,单说前两点,其实不全面就无法真正地均衡。中国的企业无法对外发行企业债券,就代表了一种空白,一种不全面。再说,一个有庞大债权却没有债务的经济体,就好比一架飞机有一个翅膀特别肥,那是很难操纵的。中国并非不借外债,但与中国持有的外国债权比,是不成比例的。这种畸形格局下,适当发展一些企业债,是有空间的。而且企业债是市场来办事,市场来擦屁股,比较健康合理。

3)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只能看市场的预测,这是真金白银堆起来的对赌赌局,做不得假的。人民币一年期的远期,现在大约是6.26。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今天的6.17走到1年后的6.26,可见事实上,市场预测人民币贬值,谈不上“本币没有升值到位”。这个跟股票一样,就算基本面有上涨的空间,走势也会一波三折,FACEBOOK弄不好也会升到300美元,就看我们这辈子等不等得到了。现在趁势发行美元计价的中国企业债,能多换点人民币;将来还债时,人民币的汇率一升,又省了一笔。

所以,我建议的方案是:

仿照建国初陈云“用高级糕点收回流动性”的方法。所谓“糕点门”,要诀是全国发粮票,城市居民定量供粮,而国营食品店里高级糕点价格虽高,不凭票敞开供。所以,当年有很多单身的年轻人饿得顶不住,反正没有家庭拖累,就拿工资去买高级糕点。另外,一些资本家家庭也吃得起。这样,回笼了超发的货币,抑制了通胀。这是以普通群众普遍捱饿为代价的。

我的“糕点门”,是国家发售“金银细软”,包括贵金属,首饰,国家收藏的低级古董,其他新做工艺品,炫耀性商品(如私人飞机),和“赎罪券”(就是我提过的“低息建设公债”)。用这些,温和地坚决地收回以前累积超发的货币。

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仍然较旺盛,收回一部分流动性后,社会上资金供小于求,此时就有序地鼓励帮助企业到境外发行企业债,填补资金缺口,以冲销“持有美国和欧盟债权过重”的风险。

现在央行和外管局太苦,是因为他们不敢在僵持的盘面上,自屠大龙,破局,杀开一条新路啊。

这个政策,执行到2050年,就可以收尾了。因为只要全世界和和美美地走到2050年,估计没有任何一国敢赖“欠着中国的债”了。那时候,中国要想当小农,只进不出,那可以请便,但我要提醒大家,这种吃独食,花无百日红。

家园 美国人宽松了这么久,中国居然要引进美元?还是宽松对宽松放

大人民币可兑换的容量,对冲掉人民币汇率上涨的势头----中国不需要借钱,需要的是印钱!

其实物价上涨的主力是房地产,粮食蔬菜上涨的幅度----还不够!

农民这几年的收入上涨,比得上城市居民?

家园 再议

1 中国私有部门净对外负债约1.8万亿美元,官方净债权1万多亿,这飞机翅膀问题不是总债权债务不平衡,首要而是结构问题。特定时段会有持续的资本流入,表现不均衡,这是综合原因导致。你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如果按照你的说法,其实是火上浇油,好心办了坏事,反倒是那些低能民主反共分子崩溃论贬值论换美元倒是帮助了党国。假设企业绕过资本管制对外融资用在国内,他持有外债和本币资产,加重储备结构失衡,而官方持有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火上添油。所以你看央行和外管局的动作和言论,都是想要调整这一结构失衡,当然长期目标是内外均衡,也就是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进而储备货币地位,根本性消除币种和期限等等宏观上错配。另外如果资本项开始实质放开,会有一个私有部门对外配置资产减持本币,而官方相反,会有一系列反应,房价就有一个向下的冲击对要买的有好处。当然这最快要几年后,甚至10年,因为这个动作是资本项动作的最后阶段。

2 汇率问题这极复杂,几句一段也说不清,但是我前面不是随口说的。汇率决定因素最重要的是基本面决定的生产效率。短期可能是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因素主导。一个中期35年的话,本币汇率很可能落在5左右这个区间,我们到时看对不对,但是这个均衡点要慢慢找谁也不知道。易纲前段讲话说了点真话,汇率形成机制初见成效,开始有双向预期,关键不是到多少而是这个机制。当然机制健康成自运行系统能纠错,对中国内外均衡有大助益,当然最终我看还是角点制,不会是自由浮动。

3 糕点门什么不对,资产负债不可随意灭失,那不是乱套了。其实只要外汇少了央票不滚动发行,货币自然下降。现在的货币增速下降就是外汇增速下降导致。另外,中国货币太多,这很难讲,本来高增长需要高货币,加上资产货币化,另外和我们的间接融资结构高度相关。相对来说近15年较低的通膨是个佐证,股票也可以,房子较厉害,但货币不是最主要因素,我觉得是推动因素,不是因果关系。

4 在这发帖很麻烦,自己先还看不到,很不利于讨论,不知谁能帮忙解除限制,谢谢

家园 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这个一直都有。

比较典型是去国外的交易所上市,这个跟本楼无关。

今年比较火爆的是房地产商在国内贷款受限的时候到香港等地筹资,以美元计价,估计是以借债为主要方式。

本大的意思,大约是扩大这个盘子,让各种国有民营企业都参与进来。只要上项目需要资金,都可以考虑海外发债。我的理解,要点在于专款专用,债权人明确知道筹集到的资金用于什么项目,总投资是多少,自有资金是多少,建设周期是多长,建成后预期收益是多少。至于债券的风险,自有大公国际等专业信用评级公司予以评级,然后由xx证券等债券承销商根据中国国债和地方债等债券利率做加减乘除,给出一个合适的利率,以反映债券的风险程度。

然后xx保险公司卖xx债券的保险合同,为债券违约提供担保,xx投资银行再把CDS合约拿到市场上交易。不亦乐乎。

这个路子立意很正,本来么,中国人民要干事业,需要钱,那么国内国外的钱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金钱不问国籍,或曰资本无国界。如果能把全世界的有钱人都引来,让他们的投资收益和中国经济的健康程度挂钩,中国的朋友遍天下,那么中国经济走出去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处处碰壁了。各国的投资人也能够分享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成功带来的收益,这就形成一个正反馈,其乐无穷,哈哈哈。

现在我的问题有两个:

1.本大设计的债券是人民币计价还是美元、欧元、日元、澳元、加元、湾元等等外币计价呢?

如果是人民币计价,那么投资人需要先拿外币到市场上购买人民币,企业最后还人民币,这样汇率风险由投资人承担,汇率收益也归投资人。

如果是外币计价,企业用外币还本付息。

或者可以让投资银行当过滤器,企业收人民币,还人民币,投资人出外币,收外币,投资银行拿着大量货币兑换合约在汇率市场上翻云覆雨,高抛低吸?

2.发出去的债券当然要在xx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的,本着以为为主的思路,不妨在天津、上海或者深圳建立交易平台,这就产生了管理问题,本大的意思,管理者应该是官府还是民间呢?交易对象毕竟是企业债,政府只提供很弱的有限担保,似乎不适宜直接出面管理?

再议
家园 本来要回应一篇长的

时间不够,就粗陋应和几句,风兄海涵。

1)我同意林毅夫先生的意见,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不要开放资本账户?资本账户开放包含三个主要领域:一个是外国直接投资;另一个是国内银行跟国外银行的借贷或者是国内企业直接到国际上举债;第三是短期以证券投资为主的资本流动。”,这三个,目前中国不应该开放。

而我说的“定向外债”,本质是(残缺型)省级公债。说是“省级”,因为一个省就那么几个名额,其实是省财政“部分担保”,而中国一省,经济总量相当于欧洲一小国,从经济规模上讲,都具备发“外币省债”的经济条件,只是不具备行政级别上的条件罢了。说是“部分担保”,是因为此企业债发行的头几年,正常还本付息,此后万一中国硬着陆,由B银团接手,再还12年的4%利息,那么前后相加,投资人实际收回了60%以上的本金(利息不计),这在企业债里,算是不可想象的“福利”了,毕竟作为纯企业债的话,“A省铁路项目公司”一申请破产,投资人确实可能血本无归,这是投资人自愿承受的风险。

这个“定向外债”,是为一批完全应该上马的项目“保驾护航”。应该上马,不等于你在今天就“有条件可以上马”,踩错了时间点,最后资金链断裂,闹个破产,是很可能的。但A公司破产清盘,铁路还在,贱价卖掉,换人接手经营而已,损失的是投资人,风险共担,天经地义。

2)未来不可预测,但基本就那么两条路:一,中国经济崩溃。二,中国经济没崩溃。

如果中国经济崩溃,那么企业债有企业债的处理方法,B银团履行了12年的付息义务后,撒手就是了,反正肉烂在锅里了。

如果中国经济不崩溃,那么如你所说,35年的中长期看,人民币必然升值。现在按6.17:1换成人民币使用,将来铁路的人民币计价收益没有变化,而还债时汇率是5:1,还债就轻松许多,哪个省没有借这个债,其实是吃亏了。这是用外部世界的剩余资金,帮助中国加快建设。

3)如果这样发行300—500亿美元的“定向外债”,根本跟“国内企业直接到国际上举债”的“开放资本账户”扯不上关系,或者说,是“鸟笼式开放资本账户”。带来的结果,一是中国以国家信用对外举债总额,可以减少;期限和币种错配的风险,在国家级层面可以减少(就是转移到企业债层面去一部分)。二是省级政府用这个钱,更加“如履薄冰”,因为国家的钱好赖,洋人的钱不好赖。

4)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把一部分“应该做的基建项目”市场化,政府可以逐步缩减货币投放量,就是基础货币投放比去年的环比,有意识地压缩。而压缩带来的投资缺口,由“定向外债”弥补,仍维持经济活动的“活力”。

政府收回货币“冷冻”起来,就等于企业老板“卖出服务”后把营业款“烧毁”,看起来蠢得可以,其实是积聚了将来应变的“弹性”。到将来外部世界的资金指望不上时,再大量发钞办大事,国民比较容易承受。就是说,比如今天黄瓜是5块1斤,我通过收回超发货币,压到2块一斤,那么将来猛烈发钞时,黄瓜再涨回4块一斤,老百姓还能承受。

5)目前的关键,是汇率政策的后果,使得外汇进来后必须发行高能人民币,强制兑换。但中央批“定向外债”的额度时,可以要求各省1+1,一个内需基建项目,搭一个“走出去”项目。这样,一半企业债是用在海外,不必进来兑换,而“减低中国持有巨额外国债权的风险”这个目的,仍然可以达到。

家园 经济金融不简单,对中国应乐观

兄弟是热心肠,但老实说这想法是不行的。你如果是决策机构高参,建言了以上几段,我想以后就没你什么事了。建议再看我的回复。其实经济金融门槛极高,还要了解具体情况,历史,机制等,专业非专业,几句一段就可看明白。看起来是政治军事人人可说,其实是极少数人的事情。我们一般人只要能够看明白理解透,即为民间顶尖高手。我觉得中国的高人牛人在中央,能跟上他们的想法和意图就了不起。例城镇化三个字看似平淡无奇被到处诟病,其实其中学问深不可测,建议你也好好研究,说不定看出一大笔钱。李内阁提出这个做抓手高屋建瓴,我觉得水平视界底蕴一下子比上届高出一大截。

另一个,我觉得兄弟对中国实际情况不是太了解,可能中国待的不多,信息还是以网上为主。近来可能被太多的负面报道和分析影响到了。10年20年计中国崩溃的难度比人登上火星难得多,什么地方财政,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社保,房地产,币值,通膨等等,都不构成系统性风险,短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至多。中国的风险在与体制改革推进阻力,顶层设计的某种失虑失误,制度突破的风险,因为中国的增量改革空间已没有了,必须要大动且是不得不动。例:财税,各基础要素价格市场化,土地,人口政策,金融深化等等,前面说的都是这些深层次因素的表象。这些能够在一二十年做到位,可以大步跨出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当然20年后遇到的各种诉求对共产党风险更大。你们做国贸的,一个较长远乐观的看法很重要,别被杂音影响到财路,因为10年20年中国都很有活力。

通宝推:赵沐浴,
家园 多谢风兄指教

正在反省中。

这里我们在说两个问题。

一,既然“莱曼”当年可以发“迷你债”,对香港小市民兜售,那么中国的“三峡总公司”为什么不可以发“迷你债”,3000美元一份?卖水电的现金流收入铁铁的,怕啥?

二,民科说话,不一定要句句有水准的。加拿大有三个主要政党,能夺到足够议席而执政的,是右派“保守党”和中偏左“自由党”。第三大党,更左的“新民主党”是基本毫无希望“篡权”的,而且因为党纲偏向“极左”,又没有执政经验,很多时候在国会上窜下跳,讲的都是歪理,执政党尤其是保守党,往往皮厚一点不睬他们。但你要说“新民主党”看看抢猪油无望,愤而解散,或者同“自由党”合并算了,那我们选民也不答应。

自由,有时候就是看着乱,看着不整齐,看着纯添堵。人材全部考进体制了,这国家可能就危险了。

家园 风兄你说得非常好

有些领域你比我内行,足以为我师。

目前的发帖流程,会把你的帖子押后一天,我虽然已经看到了你的新帖,却没有办法马上替你推出来,着急也没用。

其实你说的,只要借内债即可(昨天发文可以股权投资城铁即是最佳注脚)。但是地方政府发债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只有上海,浙江经过审核可以发一点点,行为机制造成道德风险无限大,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更不上,监管不行等等

“可以股权投资城铁”,这是我在谈“三铁”的时候就建议的,股权下放,地方自营自管。

发“对外迷你企业债”,目前不是为了增加可用资金,而是试走新路,就像当年上交所的“老八股”那样,先搞几个项目,每项发5000万美元企业债,分成10000份,每份债券5000美元,在工行/中行驻外支行里销售。这几个出台后,全周期地运营,后面暂时不再发新项目。“老八债”搞个5年,以观后效。

根本办法在财税体制的改革,目前的分税制不能再维持了,需要升级更新版本了。

49后体制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激励和信息不对称,毛时代成本极高呈递增态,有利的就是什么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具体某一方面的有效率,不过整体加权后最后是宏观长期无效率。实行这种体制制度是以摧毁产权和民间自治为代价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宽容的问题。民科的表述,大多数是雷人的,无厘头的,但仍然要容许,仍然要鼓励。首先,头脑风暴,说不定引出好点子,跳出框框;其次,你让他说了,他就爽了,舒服了。

但目前的趋势,是相反的,中美都追求“大数据库笼罩下的(对内部社会)严密控制”,两家几乎在赛跑,看谁先达阵。西方高度成熟的“市民自治社会”会因此而被侵蚀,中国正在发育的“市民自治社会”会因此走歪,毕竟面对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你只好,是吧?

对全人类而言,数字版<1984>,扑面而来。

家园 小本我们随便聊聊,严肃客气反倒不好

上贴故意为之,试一试,看来兄弟不简单,可以多交流探讨。

第一个问题,中国不缺资本,国家信用借外债宏观上无意义,就是个结构问题,现有制度和约束不支持,也不能搞什么特区,利率汇率资本项要动就是一起动,因为钱和人一样是会活动的。借这种债而且很不经济。

其实你说的,只要借内债即可(昨天发文可以股权投资城铁即是最佳注脚)。但是地方政府发债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只有上海,浙江经过审核可以发一点点,行为机制造成道德风险无限大,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更不上,监管不行等等。债券市场是提倡的,需要债券市场足够大倒逼利率市场化,企业债受到鼓励。

我前面几贴,都提到过,再细看看。

你的建议隐含的对地方政府财力的担心,目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发债不是根本办法,只是一个补充手段,条件成熟会一点点放松。根本办法在财税体制的改革,目前的分税制不能再维持了,需要升级更新版本了。我的看法是中央会逐步蚕食营业税各个子内容,乃至建筑税,把预算外纳入预算内,规范税制,重新调整税种,然后调整分配比例,增大地方财力,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进而影响行为,可以有效缓解现在表现得痼疾,例房地产。

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49后体制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激励和信息不对称,毛时代还要加上决策者水平极差流氓做派,所以成本极高呈递增态,有利的就是什么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具体某一方面的有效率,不过整体加权后最后是宏观长期无效率。实行这种体制制度是以摧毁产权和民间自治为代价的。近30年解决激励问题,信息不对称无解,所以要搞什么领导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台天天讲,英美社会高度自治,信息对称程度很好,所以不会有类似女人月事似的运动。成本很高,信息不足,所以各级决策者需要高人牛人来协助提高决策质量,不得已为之,目前中国的情况决定需要这样,还需要各种决策人是道德模范,中央台天天焦裕禄。10万中央大脑水平无需担心道德水平不知道,千万地方水平层次不齐令人忧虑特别是利益导向道德滑坡。最终条件成熟还是要走向市民社会自治社会,这个题目交织其他讨论起来无底了,打住。

随手写了些看法,很不严谨,不要在意。

家园 茗谈(110)-2

目前,中国本土公司在境外美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比如万达通过万达商业地产公司境外子公司首次在香港发行海外债,规模大约5亿美元,是万达首次在海外融资。万科继今年3月份通过境外子公司万科置业(香港)首次发行8亿美元的5年期定息债券后,7月又宣布拟在香港增发20亿美元中期票据。

同时,反向操作也落到了实战层面。

(一)

2013年11月1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就是温哥华所在的西岸大省),发行了总额25亿人民币的“一年期人民币债券”,其孳息率(Yield)为2.25%。

中国本土公司,尤其是房产商,在香港大肆发债,一方面是国内调控,确实贷不到款;另一方面是香港金融市场成熟活跃,有多种产品可供选用,比如内地中型房产开发商所青睐的“永续债”。

永续债券(也叫无期债券)没有到期时间,但可以按期取得较高的利息,而且可能带有“息率递升”(step-up)”条款,即标明若干年后发债人赎回,若到期不赎,则利息自动递升。这类债券的主要买家是散户,求一个“高风险高收益”,博一记。2012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于7月份发行了10亿美元永续债;和记黄埔也于5月份通过发行永续债券筹得10亿美元。这两只债券均包含息率“递升”条款。

而一些风险较高的内地房产商,试图在港发行高息永续债,由于市场已趋于饱和,投资人对于内地房产商疑虑甚高,而不断搁浅。比如房产商合景泰富(标准普尔评级为BB-,这是极低的)在仅有两倍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于2013年年初放弃了在香港发行3亿美元的永续债券的计划。尽管该批债券的初始息率拟为10.25%,而且将从第10.5年起上升0.25个百分点,从20.5年起上升0.75个百分点。这里,我们对比BC省人民币省债(下称“BC省债”)的孳息率,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趣的差别。

“BC省债”能够顺利发行,首先是中加经贸关系的一个“晴雨表”,表明两国经济间的紧密联系。其次,“BC省债”不是以港币发行,而是以人民币发行,这就使得中国内地的投资人,可以借香港市场这个渠道,直接以人民币购买“BC省债”,跳过了港币,美元两个“路霸”。

而最有意思的事情,在于息口。加拿大各省也发美元债,也发加元债。同样,在香港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的投资人,也可以直接投资美国国债。但目前美国T-Bond的一年期孳息率仅为0.12%,即便投资人愿意转而购买收益较高的“BC省债”,“BC省债”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孳息率定得如此之高(相对于美债)------因为加拿大省债的信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温哥华是绝大多数内地和香港投资移民购买房产,安置家小的城市,他们当然熟悉和信任BC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况且,“BC省债”的孳息率,比美债高2.13%,代表着只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这一年里不要下跌2.13%(即人民币贬值2.13%),那么一样拿这些钱投资,投资“BC省债”比投资美债要好。而事实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而烦恼。

所以BC省发行这一个规模不大(仅4亿美元),息口颇为诱人的“一年期人民币债券”产品,其本意,我认为并不是缺这些小钱钱,而是开始“钓鱼”。

于BC省而言,长期单一地发行美元计价的(面向境外)省债,对于BC有害无益,既然中国批准,那么发行人民币债券,从太平洋对岸融资,就可以减少“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万一哪天美国又出问题了,还能从中国调头寸。

于中国当局而言,国际市场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总是多多益善,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当然,以人民币计价,摆明了是要从中国内地投资人手里借钱,这对于中国经济体,会有个承受极限,但现在而言,离警戒线还远。

而“BC省债”的孳息率定得高一点,第一是有助于顺利推销一个新债,第二是令中国投资人收益更好;所损害的,是BC省的利益(还付利息多了),但基于长远,对于加拿大各省在中国债市打响口碑,还是很有好处的。

(二)

那么,我们就有第二个疑问:既然小本建议多发“定向外债”,从境外融资搞国内建设,那又何必放任国内民间资本外流,投资劳什子的“BC省债”?

首先,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一是改善民生,二是确保国家安全。放人民币出去,请加元和其他外币的“定向外债”进来,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作一团,这对于确保国家安全,是有根本利益的。确保国家安全,不能靠锁国,只能靠开国------打开国门,与狼共舞。

第二,中国的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将来的出口产品,就是大型项目唱主角。这类项目,需要中国银行业为国外买方提供重量级的融资信贷,同时也是中国商业银行未来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这是跟国家的综合国力捆绑在一起的,我们卖工程就该我们的银行跟着吃独食)。“BC省债”,就是我们把债放出去了,就是积累经验和操作技术。

第三,上海自贸区的前景,无疑是金融担纲。国际金融,就要有来有往,不可能单向运行。

第四,美国的寰球金融管理体系,就好比是“尼米兹”级航母。他们有了,中国也要有,辽宁号小是小一点,但也是全球排第二了。这个中国的寰球金融管理体系,需要一砖一瓦地,踏踏实实地积累。

第五,BC省只发行人民币债券,不发行日元和韩元债券,这就是好事,就要鼓励。等“BC省债”这一类产品成气候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尼的投资人,就会云集上海和香港,拿自己的资金套换成人民币,准备进市交易,购买“BC省债”等。通路为王,只要交易是以人民币为计价,就是在中国的交易市场里成交,中国金融当局可监可控的手段就多得多。整个市场运转中的风险不是没有,但鸡蛋都在自己家的篮子里进出,就踏实多了。

家园 老本用五笔的?

挑个错别字,孳息率不是孽息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