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和我表弟表妹说的方言不同。 -- 大匠

共:💬20 🌺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花!
家园 因为“笔”和二“逼”音同。

骂人的脏话。但确实方言的口音就是“北”。不过念的时候也刻意这么念。我们初中,经常说,把你的“笔”借我用下。就是口头占人便宜,骂人。

家园 无法同意你的观点

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各种语言并存,并没有发生过什么需要保护什么的问题

实际上在普通话立法之前,方言并不需要特意保护

只是普通话法之后,学校里不许学生说方言,才产生了需要保护方言的问题,上海话这样的几千万人在说的活的语言,居然需要保护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方言不断变化主要是缺乏标准化,就是对应的标准文字,没有文字,也没有标准发言,自然会一直变,个人的发音,理解也不一样,像粤语就没有这个问题,粤语虽然是一种方言,有确定的文字,还有写法,也有标准发音,就没有存在过需要保护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怎么用,写出来也都能看懂,不会造成歧义或者看不懂的问题,这个优势,中国其他任何一种方言都是没有的,上海话最近已经发展了标准写法,但是基本没有人在用

家园 你这说的就有问题了

我说的是语言是始终变化的,你回我说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不需要保护。我知道不少语言都在提倡保护,不知道包括不包括东南亚的某些。

我这个帖子里说的都是语言的变化。事物就是运动的,变化的,这是没办法的事。你说香港的粤语不需要保护,很莫名其妙。我也在其他论坛上听到有人说现在的粤语已经“变味”了。但忘记是哪个论坛上看的。

至于你说方言不断变化是缺乏标准化。那有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也变化吗?我前边都举了例子了。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的客家人,说话不也有好几种吗?前边就有人给我举例了啊。

/article/3885092

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语言也在变化,我和我弟弟妹妹只差几岁,口音就有了差别。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好象人的衰老,人总是要老的,用化妆品或者打肉毒杆菌,或许可以延缓这个过程,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与其顶着一张打肉毒杆菌过量僵硬的脸,不如幽雅的老去。

家园 看到你的说法我真的想要落泪了。。。

徐州话念“白”做“杯”,“柏”“笔”都是读“北”而且说习惯了很难改正

这都是说普通话/国语的人不知道入声才这么说啊。。。

白,白,笔,都是入声的说。你仔细听,白虽然听起来像杯,但是徐州话的白应该比杯要短促的,而北更是入声,和柏,笔都是。。。

江南北方方言,也就是下江,或者江淮官话,是有入声的。徐州那边的方言和扬州那边的方言类似。。。

家园 徐州话是没有入声的,和扬州话也不类似。

我复读时候的语文老师,讲过入声。举的例子是南方人(徐州以南的我们都叫南方人,我忘记是指苏南还是更加南方了)说“茄子”发音是“qia”很短促的音。没提徐州话里有入声,只是说南方话里有的还有。我一直没搞清楚入声是啥东西。

徐州话和山东话类似,但山东话比较“侉”。我们把南方叫做蛮子,北方叫侉子。有句俗话“南蛮子,北侉子,中间夹个楝喳子。”说的就是南方北方和徐州人讲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