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个华人几乎证明了孪生质数猜想,海外的 -- 老成都
研究候鸟的迁移路线,对这个社会一点贡献也没有。
一直到几年前禽流感暴发,这个学科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大部份非数学的科研,对于社会也是没有立刻直接的贡献的,比如天文研究。
吴军的《数学之美》里谈到谷歌用了很多数学技术,在这种前沿性的应用上,各种以前从未会想到有用的数学技术都会被用来尝试。建议楼上可以去找来看一下。
del
但不是科学
数学是在公理基础上的逻辑推导,而科学是要靠实验验证的
不止隔行有疑问,同行也有分工门户之见。
所见所闻所用,通通离不开数学。数学并没有超出现实需要,而是大大落后,总体上很无奈,甚至绝望。之所以有些成果貌似无用,正说明数学的难,搞吧希望渺茫,不搞就彻底没希望。
好比如何能挑出一个馒头,吃下去就能饱,哪个馒头里面包着香肠?只好把所有馒头一个一个吃掉,然后明天又饿了,甚至更饿,更杯吹的是,馒头也越来越多鸟。
本人搞计算,数论完全外行,见笑见笑. 举个例子,粒子加速,单靠物理化学方面什么的,肯定搞不过来,加速器建到直径多少公里,米国有些加速器没钱交电费,只能半年开工,半年休息,数学计算能帮忙,但离需要的差距很大,数学水平差距大,电脑工具差距也大,现实的需要是无限的,计算没有最快最准,只有更快更准,快的不准,准的不快,必须相互妥协,这里面都是数学。
数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是一个能生长的系统,好比一个迷宫,刚开始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后来分枝越长越多,越长越长,万千的线路,万千的出口,画地图都来不及,也没有人画得出来,穷一生精力,或者只能探索一两条线路,每一条线路越往前走,同行人越少,同行差不多变成隔行,隔行如隔山,同行也隔山,老张老师的成果能不能帮上粒子加速的忙,也许可以,歪打正着的历史故事很多,但可遇不可求,也许我应该找数论专家聊一聊,那为什么不找图论专家呢,事实上,大家都走得太远,刻意寻求合作希望很渺茫,这个远并不是不切实际,而正正是实际需要造成的无奈,又或者是一个合理过程的必经阶段. 也许数学和畜牧业合作,解决物理粒子加速问题,也有成功机会,天晓得。
目前为止,数学以及所有科技方向发展是否对路,确实不好说,话说回来,假如现实不再发展,不再产生需要,数学确实可有可无。这个假设我个人很赞成,取消汽车,人人都骑单车,世界一定很美妙。
从这些题目,发现一些空间集合,发现一些对应关系,发现他们的特性,很可能有重大应用意义,一点不奇怪,人们知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啊。
数学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这一问题反映的其实是今天科学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谁都知道科学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每一个科学发现都能引来民众的欢呼,但是也就仅有欢呼而已,其热议程度远远比不上文盲一般的明星八卦。这就与十九二十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时候连路边小贩聊起科学发现也是两眼放光的。
历史上任何一个事物,当它与普罗大众越来越远时,其边缘化乃至消亡也就变得可期了。唐诗宋词越到后来越严格,难度越来越高,结果到了清朝就彻底边缘化了,今天谁真的把“诗人”当回事?我们今天以为科学必然会“千秋万代”下去,可是当科学界越来越小众,你真的以为有这么乐观吗?
离子加速器、碰撞试验,也许有几千甚至几万人为之工作,但真正明白来龙去脉的可能也就几十人,其他的所谓“科技工作者”其技术含量不见得比扫地大妈高出太多。大家都是按照“标准流程”判断反馈条件而已。tg当年大量小初毕业的人,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就两弹功勋,难道科学真的可以速成?很多事,反推一下,就见其妖。
什么叫科学?数学?起源都是一些极少数的对这个世界的真实充满了好奇的卓越人士对世界进行思考与探索,并逐渐形成系统。在构建这个系统中,从来就没有普通人什么事。都是些偏执狂在推动,才不会在乎普通人怎么看。但就是这些人的“高智商”游戏做基础,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在相隔千里的情形下聊天交流。
还有诗词用来对比科学、数学并不恰当,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诗词大不了是一种语言的技术。
数学,科技,诗词,扫地,是不同的"工作",高贵不再曾经那么高贵,低下不再曾经那么低下。
我们在米国是在一个学校念的书
会有人想到这种研究会被拿来预测天体运动甚至发射人造卫星么?
素数只是小儿科,几何学才是集大成,牛顿的那本经典著作就是模仿他的几何原本的公理化体系撰写的,你举的这个证明使用的反证法正是几何原本推导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科学的猜想需要技术的进步来验证。技术的进步需要进步了的科学来做指导。没有谁比谁更高尚或者低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