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国小记】之走走想想 -- 南方有嘉木

共:💬175 🌺1029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为何要花园草坪啊,花园草坪是绝对不环保的东西

如果中国农村的房前屋后普及了欧美房子的花园草坪,那种看是绿色实则极度浪费的东西,这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失败。我看农村房子房前屋后里种点菜啊,种几棵树啊什么的,挺好。

家园 如果从外观来看的话,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不过,如果是说生活的舒适度,已经差不太多了。

尤其是和以前的差距比,现在农村有了自来水,电,煤气/沼气。

发达的沿海地区不说了,中西部乡村道路也都变成了水泥路,大部分的乡镇开始铺设柏油路了。

得益于国内工业的发展。这两年,无论是家用电器、数码产品还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在农村都非常常见了。

说到外观的话,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新建的房子都是统一规划建设了。新的房子比以前的自建楼更节能,也更具有美感。虽然和欧美的花园式洋房风格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比如欧美前后花园,国内是风格各异,北方去得少就不说了,南方花草多,中部习惯种菜种果树。

不过,差距确实存在。国内农村建设不同的地区差异都很大。这点上来说,东南部就发达多了,像我们中部,各项用料的质量相对东南沿海的来说都差了许多。

总体上来说,中国各地的发展速度差距太大,好的地方已经达到了欧美水平,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还像是三十年前的原生态。

家园 我刚发现,可能是我的回复太简单了,

导致了你的衍伸和误读。我再重复一下,

我思考的起点是后三十年经济发展优先导向下形成的基层政治实践的现状。思考的问题具体有三,第一,普通民众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当地行政决策体系,比如当地公路的铺设,学校的选址,农田灌溉水利系统的修缮;第二,普通民众对乡官、村官的评价体系,如何通过该体系的建立避免乡村行政体系的宗法化和家族化;第三,决策错误时的矫正机制和受害者能够寻求的救济渠道。

我在主贴中提及老人对TG政权的拥戴来自于个人生活的直感,我用个不那么精确的词汇来描述,称其为“财合依附”----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拥戴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险的。假设,现在有竞争者出现说(不论其论说的真伪),其实啊,按TG的能力,每个月可以发500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后来决定发400,但执行时有150被TG官员自己留下了,现在我承诺从TG官员手上把这150拿来还给你,而且我还承诺按500发。

----我担心的是:虽然施惠于民带来了广度,但财合依附所形成的拥戴是容易被赎买的,建立在其上的执政合法性是脆弱的,这就是我提及执政基本面“深度”的原因。

于是我又继续想,如何在广度的基础上加强这个深度呢?我因之想到前三十年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实践。我们没有一个宗教体系来巩固民众的精神依附,但前三十年的实践,尤其基层政治民主实践(比如司法上有抗战时形成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却在民众和政权之间建立了很深的认同,

我必须去开会了,就说到这吧。简言之,我想的是如何借鉴前三十年的基层政治民主实践来解决后三十年经济发展之后了的问题。

通宝推:GPRS,
家园 re:同纠结这样的文字

同纠结楼主的文字;常常忍不住要跳过几行。

提到鲁迅,摘一段儿。

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③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④入京记》。他的文笔,岂在中郎之下呢?可是很有些地方是极有重量的,抄几句在这里──

  “……沿河行,或渡或否。往往见西夷毡帐,高低不一,所谓穹庐连属,如冈如阜者。男妇皆蒙古语;有卖干湿酪者,羊马者,牦皮者,卧两骆驼中者,坐奚车者,不鞍而骑者,三两而行,被戒衣,或红或黄,持小铁轮,念《金刚秽咒》者。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⑤,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③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文学家。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剃发为僧,名今种。后又回俗,北游关中、山西。著有《翁山文外》《翁山诗外》《广东新语》等。清雍正、乾隆间,他的著作都遭禁毁,直至一九一○年(宣统二年),上海国学扶轮社才翻印《翁山文外》十六卷、《翁山诗外》十九卷。

  ④代北古地区名,指现在的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一带。

ps:

屈大均翁山文外(民国嘉业堂本)01.djvu

屈大均翁山文外(民国嘉业堂本)02.djvu

屈大均翁山文外(民国嘉业堂本)03.djvu

屈大均翁山文外(民国嘉业堂本)04.djvu

家园 美国和中国农村的不一样在于

美国的近郊是城市人群农村化,住大房子,有大院子(新房子院子也小了),城里上班,乡下住宿。这个趋势已经开始了四五十年了。同样的,购物、医疗、教育也随之搬到乡下。

中国是农村城市化,从人口到土地都城镇化。而这些农村里面的洋楼,又是城镇化之外的更远一点的农民(真正城市化的土地是不准大量盖这种洋楼的)

所以比较对象是不一样的。一个居住者其实是城市人,一个是农村人。美国真正的农村人口,要从城市中心走高速几个小时才能达到。在一大片牧场的中间,孤零零的小房子那种。这种农村居住环境,很少精致的后院,而是粗犷的牧场。

光看房子本身,还是不够。整个配套设备都下乡了,才算是接近了。

家园 财政破产也是肯定的。
家园 普通人如果能容易融入当地体系,资源分布会合理得多。

老百姓的压力也要小得多。先要权利下放,还要权利民主化,还要体系低维护费用。

家园 房前屋后我情愿种点菜,那样才是家的感觉

死老美,居然门前不可以,说是必须统一外观,只有后院可以,还得邻居不反对,真是的。

家园 嘉木姐很是谦逊

我有时候有一种感觉,书读得越多,不解之处也越多,同样,见得越多,越觉得还有很多没见,愈发谨小慎微地避免发表些妄言。

家园 不是纠结于嘉木姐的文章,而是规劝。思虑太过伤身

可能这些话由我这样一个不相识的河友说来,显得不是很得体,有点唐突。

比如

----经历人事愈多,便愈知道有人始终了解并信任着你的本质,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然后便无话,无话是因为真懂得了。

有点“感时花溅泪”的意思。

偏偏嘉木姐从事的又是在厚黑间游刃的律师事业。

家园 同意,不过,现在大部分的乡镇上,

房前都是一水的水泥地(或有瓷砖),真的不好看。

家园 朗是明确指出私有化存在道德和法律上实质问题!

通过对科龙和顾稚军七问是非常厉害,揭露空手套狼违法行为,更重要是科龙私有化并不是扭亏为盈的法宝,实际上只是财务手段而已.国企私有化从此不太时髦了,政府领导层慢慢明白这个问题,这是郎一大功劳.

朗对TCL海尔隐性MBO揭露,导致此后再无人敢实施.

家园 嘉木姐姐竟然也是江西老乡啊;哪个地方的啊?

江西的森林覆盖率一直都名列前茅;现在因为年轻人都到城市或外省打工等;所以农村的生态一直都郁郁葱葱。90年代后污染的小河小溪的水也都自然洁净了。

我老家的油茶林,现在因为杂草灌木太多,产量都下降了。油茶是非常好的植物油。。。

我们分宜武功山那边野猪、兔子等等都成灾了。不过宜春市那边因为很多人挖冬笋,所以山上植被差了点。

我妈妈60多岁,好像一个月可以领几十块钱吧,不到一百。不过家里的几亩水田,一年好像也有小一千多的补助。

家园 我想有些事你想简单了,想简单以后就把事情变复杂了

底层群众对TG政权的拥戴并不是你说的所谓“财合依附”这么简单。TG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前三十年,而不是后三十年你所说的“财合依附”。后三十年生活水平的变化和施惠于民,是加强了TG政权的合法性。这么说吧,党的合法性来自党本身,而不是其他。

你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就算你假设它存在,群众听了你这么个例子,第一反应,肯定是说这番话的的这个人是个骗子。这么说吧,官员的腐败根本不影响党的合法性,对于群众来说,贪官是贪官,中央是中央。贪官不好,中央肯定是好的。底层群众这种对中央的信任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再把话说明白些,党的合法性来自党打跑了日本人,赶跑了国民党,打败了苏修米帝。只要这个党还叫共产党,只要毛主席的照片还挂在天安门,那这个党的合法性就一直存在,任何人无法动摇。

至于基层民主问题,必须结合基层的经济基础来讨论。实际上任何制度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脱离基层的组织架构和经济基础,来谈论基层民主,其实是空对空。群众本身比任何人都有智慧。

家园 嘉木你好,我对你的前30年基层民主的具体做法很有兴趣

能否给我推荐几个在这方面比较有研究论述的专家,或者是相关的研究文献。

我目前也在自己的专业上尝试推动这种突破,但目前真正适合国情的做法太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