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估计一把SPCE X -- fakeone
Falcon 9 Heavy 号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3吨,比 Delta IV Heavy 大出1倍。。。
单个发动机也略大,要初始推力一样的话,应该15,6台发动机就够了。
从土星5开始,(第一级5台煤油液氧发动机,单台推力是变态的700吨)号称一台发动机失效(不是爆炸的话)也能完成任务。Falcon 9 号称也有这能力。。。
当然一切还有待验证。。。
NASA其他的新技术项目都复杂昂贵无比。不过不复杂昂贵,那么多雇员吃什么啊。
维基的信息如果没错的话,明年会用D型发动机代替现在的C型,推力提高大约11%。还有,我之前犯了个错误,德尔塔4的RS-68发动机是液氢液氧的,比煤油的性能好但更昂贵。所以用RS-68来说墨林不够先进是不公平的,尽管阿波罗计划中用的F-1系列煤油-液氧发动机是600吨级的。与俄罗斯的RD180相比,墨林的优势在于推重比,达到90以上,俄罗斯的发动机海平面推重比只有60。而D型号称推重比要达到160,考虑到推力只增加11%,重量要减重45%才能达到这个水准,所以比较怀疑其可能性。无论如何,以美国的技术储备,新研制的发动机推力仅有50-60吨级,靠大量并联获得足够的推力,显然是非常保守的技术方案。单机可靠度近似的情况下,8个200吨级的并联,总比27个60吨级的并联要好吧。
另,中国的120吨级煤油-液氧发动机前几天刚刚通过验收,嘿嘿。
50~60吨级的小发动机,这样1,2级火箭的发动机基本是一样的。。。2级只要一台小发动机。其他火箭,1级一种发动机,2级一种,助推器一种。。。
美国的DELTA IV 和 ATLAS V 重形倒是第1级和助推器一样,但居然仍然那么贵,看来是NASA吃白饭的人太多了。。。
1。换成私人公司,已经不是成本问题了,而是何时破产的问题了。
2。飞船既然是私人公司的,不管太空站里在干什么,即便是测试飞行期间,只要能运些货上去,多少还能赚点钱
3。发动机的开发并不是侧重获得更大的推力,而是为了获得低成本的可用发动机。
虽然D4和A5强调降低成本,但是还是走了采用大推力发动机的路线,大约还是强调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兼顾性能与成本。另外,波音和洛马的毛利润率可能也更高。
如果大量高性能小推力发动并联路线发扬光大,可能就会和主动相控阵的思路类似了,有几个坏点也无所谓,对总推力影响不大。考虑到这些发动机还要回收继续用,如果每台发动机摔坏的几率是50%,4台都摔坏的几率就变成6.25%。从这个角度看,4部50吨级的就比一部200吨级的发动机有优势了。
NASA要是像航天部, 人均年工资50000RMB, 能甩TG几条大街.
F35也号称走廉价路线,但取了个洋名,所以没有成功...
这次干脆取个土名,看看能不能成功
这名肯定是中国人取的吧?
带翅膀的龙
全称为“Departments of Defense and State Interim Report to Congress Section 1248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0 (Public Law 111 - 84)”。网上可以找到PDF版文本。
该报告依据美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第1248节内容和要求,向国会提交有关美国空间技术出口管制政策风险评估的初步意见。报告认为,许多卫星(特别是通信卫星和性能一般的遥感卫星)及相关部件都可以从美国务院负责的“美国军火管控清单(USML)”中移出,转至由商务部管理,限制相对灵活的“贸易管制清单”上。报告还建议,授权总统量裁决定卫星器件出口的管控渠道。同时,建议保留甚至强化对美国卫星由中国火箭发射的事实上的禁止令。(The report also recommends retaining and even strengthening a de facto ban on shipping U.S. satellite technology to China for launch on Chinese rockets.)
美国卫星产业协会一直抱怨法、意主导的阿丽亚娜集团向中方推销不含《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项下美国成分的卫星,由中方发射,从而损害美国卫星销路。倘若美国总统得以灵活决定管控力度,美国卫星或许能够合法出口中国,由中国卫星发射。
在今年4、5月间中国商务部向美方提交的希望放松管制的物项清单中,极有可能就包括卫星及部件。
不过,“1248”报告专辟5页长的附录单讲中国近年在太空技术上的长足进步,并最终建议强化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放松限制貌似没戏。
这样也好,等中国人自辟蹊陉、一飞冲天的时候,再回头给美国佬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吧。
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在美国的产业划分中,航天和武器往往并列一项:areospace & defense。从市场份额看微软、walmart分别是200多,A&D的前5大加起来也有150,很可观。
从出口看,航天排第一,几乎到60。排第二的半导体不到30。再往下才数到农产品等。
看这个数值的末尾也很有意思,倒数第一是计算机和零配件,排到最后了,这个数值是负值,(进口比出口多)大约也有60,顶一个航天产业,很明显这是中国的强项。这一项中也应该有不少日韩台湾的份额,而航天一项是没有中国份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提出放开壁垒可以解决贸易失衡是对的。很可能还提少了。
我找到了这篇文章,外链出处挺有意思的,正在读
但估计推重比未必赶得上墨林,毕竟美国在材料方面积累很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