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共:💬340 🌺4072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6)

元光元年【前134年】(22岁)

十一月,汉武帝下令,每个郡、诸侯国(行政职能相当于一个郡),举荐一个既孝顺又清廉的读书人到中央政府。历史学名,“举孝廉”。

水评:

汉初是小政府,小得不能再小的政府,他连铸币权都下放了,还让他再怎么小?

政府小,活儿就少,那点儿活儿,开国功臣和红二代就给干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或者说,皇帝不放心的时候),皇帝就临时从民间征召几个读书人,来打打下手,也能凑合着把活儿干了。

直到这个时候,小政府走向大政府的时候,人才队伍的建设,才显出了必要性,人才选拔制度的确定, 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察举制,帝国时代第一个政治人才选拔制度。这是一个完美的制度,从设计上来说。

被举荐的人,首先得是品德优良的人,这些人到了京师后,先跟博士们学习一年。一年后考试,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一项或者多项的,就可以做个小官儿。当然啦,成绩好、名次高的,可以做稍大一点的官儿。

对六艺一窍不通也没关系,只要有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混得比别人更好,因为你的大名,很快就会被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既没有特长又学不会六艺的,对不起,拜拜了您哪,打铺盖卷儿,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并且,举荐您的那位长官,也会跟着您吃瓜捞,受罚。

这么完美的制度,下场如何呢?

呵呵,今儿天气不错哈。

元光二年【前133年】(23岁)

春天,汉武帝决定向匈奴开战。

六月,“马邑之谋”流产。

水评:

“马邑之谋”是自高皇帝刘邦亲征以来,汉家第一次主动打击匈奴。

通过“马邑之谋”,汉武帝把汉匈关系带进了不可逆转的战争状态,几十年的和亲,到此为止。

至于“马邑之谋”本身的成败,用后来者的眼光看,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没有流产,三十万汉军能吃掉十万匈奴骑兵吗,即便吃掉那十万骑兵,就一了百了了吗?

此时的匈奴,远不是李牧时代的匈奴。当年的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小三,西边的大月氏、东边的东胡都比他强不少,东胡还曾经被燕国打得满地找牙。

如今的匈奴,早已灭掉了东胡,吞并了大月氏,并且还间接控制了远方的西域。简单说,秦长城以外,匈奴人说了算。

更恐怖的是,匈奴人尊强者,哪怕是某人杀了自己的老爹,只要他够强,大伙儿也都服他。说句不客气的,这几乎就是动物界的法则。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样遴选出来的领袖,绝对有领袖魅力、有战斗力,也更不好对付。

这会儿,农耕地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游牧地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次汉匈PK,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第一次巅峰对决,好像也是最后一次。

这种级别的对决,不是一次战斗,甚至不是一次战役,就能彻底了断的。只要交上了手,时间有多长、规模有多大、烈度有多强,匈奴单于说了不算,汉朝皇帝说了也不算,只要双方都还端着架子,这仗就没完。

“马邑之谋” 只不过是个前奏,公元前119的漠北大战才是高潮,以后又余音绕梁了若干年,直到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才算是告一段落。

娘哎,两代人的时间啊!

元光三年【前132年】(24岁)

春天,黄河改道,从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东南流入勃海。(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

水注:历史上,黄河改道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N次。这次改道,到底是从哪儿改到哪儿,我也不知道,只是做一个文抄公而已。

五月,濮阳(今河南濮阳)的瓠子堤决口,黄河水向南流入淮河,十六个郡受灾。汉武帝派十万士卒去堵决口,但徒劳无功。

水评:

这次决堤持续了23年,直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临一线,才把这个决口堵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史记》记载有两个原因:一是丞相田蚡有私心,二是汉武帝迷信。

田蚡的封地在黄河以北,南边决口了,北边就安全了,所以,他对汉武帝说,这次决堤是天意。

一些专搞封建迷信的术士,也认为这是天意。于是,迷信的汉武帝只好作罢,任由水灾蔓延。

要我说,就是天意。

数字说话,公元2年,汉帝国的人口大约是6000万(59594978),汉武帝时代有多少,不知道,应该不会比这更多,就取这个数吧。在这个人口基数下,动用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放在今天就是200多万人,近乎解放军的全部编制。

那些士卒应该是就近征调的,他们自己就是灾民,不用怀疑他们保家的精神。就这样都搞不定那个决口,不是天意是什么?

是技术,是物资。

那是农耕时代,没有重型机械,没有混凝土,人们只能肩挑人扛的往决口里填树枝、杂草。那点儿东西扔水里,不被立即冲走,才怪呢。就是再增添十万、二十万士卒,又能怎么样呢?

此非人力之过,乃天也。

二十年后咋又搞定这个决口了呢,个人认为,是水流量减小了。否则,就是汉武帝写八百首《瓠子歌》,也是白扯,意识毕竟代替不了物质。

此亦天意也。

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黄淮平原,是当时的粮仓之一,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此一难,元气大伤。(自河决瓠子後二十馀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

本年,窦婴和田蚡的矛盾,公开化、表面化、激烈化。

元光四年【前131年】(25岁)

十二月,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死刑的一种)。

三月,丞相田蚡去世。

水评:

窦婴的罪名,莫名其妙,田蚡的死,更是惊悚恐怖。

据说,汉景帝临终前曾经给了窦婴一封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在自己的铁哥们儿灌夫,即将被灭族的时候,窦婴把这封遗诏呈现给了汉武帝。武帝在皇家档案馆里一通查,竟然没有找到这封遗诏的原件。

得,窦婴就得了个“矫诏”的罪名。

个人认为,窦婴“矫诏”的罪名,应该不成立。窦婴就是再傻,应该也不会傻到拿一封假遗诏去忽悠皇帝吧。即便是忽悠了皇帝,还有皇太后呢。

遗诏的原件哪儿去了呢,我不知道。

窦婴被处决后,田蚡就病了,病中的田蚡口口声声:我错了。(专呼服谢罪

据一些巫婆神汉所见,窦婴和灌夫的鬼魂要杀田蚡。(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

于是,田蚡也死了。

站在汉武帝的角度说,如果没有那封莫名其妙的遗诏,窦婴死活都无所谓,反正,窦太后死后,他的政治生命也基本上就完蛋了;田蚡死得可真是时候,从此,他将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可以由着自己的意志来。

通宝推:起于青萍之末,李根,铁手,浣花岛主,履虎尾,
家园 兄台也许是对的,是我拘泥于史书了
家园 老兄过谦,这事本来就是无解的迷,各自发表看法,共同提高
家园 好像在城里也本土化了

据《史记 陆贾列传》,陆贾指责赵佗“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

此处的“冠带”,似乎应该理解为中原的礼仪,而不单单是穿衣带帽。

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要想长治久安,不跟当地人融合一下,是不行的。当然了,要互相融合,共同进步。

客观的说,赵氏在岭南干得不错,不光守住了岭南三郡,还把手伸进了中南半岛,给汉武帝准备了一份厚礼。

家园 遗诏的事是不是景帝摆了窦婴一道?想让他儿子除掉他。
家园 我一直怀疑前137年死掉的那个南越王已经不是赵佗了

否则赵佗也未免太能活了,而且历史上对南越记载不是那么详细。

是他儿子孙子之类我觉得更合理些。。。后人继续用他的名字装幌子也是可能的。

家园 那么热的天,冠带什么的也够麻烦的
家园 死无对证了

景帝之心,谁还可知啊?

哈哈

家园 就是真的,武帝也不能认啊。拿死人压活人,这以后就没完了。

真假你窦婴自己找景帝问去。

家园 也不算热,现在广州也就十度多点嘛
家园 那倒不是,关键是王太后的态度

武帝尽管也很看不惯田蚡的贪权,但考虑到老娘的意见不得不下狠手,窦婴在窦太后死以后就失势,又不愿意牺牲田地和新贵田蚡结交,出事是迟早的。至于遗诏有无不是关键,周亚夫是文帝传过话又立过大功的都可以被逼死,全在帝王一句话耳。后来的腹诽罪名哪怕你没有行动都可以被套上。

家园 这种史料隔一手的

估计很可能不确。但是反对起来也是没有史料。

家园 用“约束”这个词恰当一些。

要求女人守节是因为男人无法保护女人
应当说是男人们觉得传统的方式对女人的“约束”不够了。

家园 周亚夫比较强项也是原因之一

这点上他还是继承了周勃的憨直脾气。

要是像李世绩一样滑头,就是顾命大臣了。

家园 汉朝有个制度我觉得不错

就是攻城野战的将领在立功之后,调入宫廷带领禁卫军;反方向的调动也有。李广、程不识,都有这样的经历。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军队将领增加历练,防止野战军将领不懂国政,禁卫军不通战阵,一方面也加强了皇帝对于将领的了解,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融洽军政关系都有好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