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建元四年【前137年】(19岁)
本年,南越王赵佗去世。
水评:
此时距离秦末大乱,已经有七十多年了,算起来,赵佗真是个长寿的人。
秦末大乱时,秦帝国付出巨大代价拿下的岭南三郡,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观望。法家以利害驱人,顺利时,一切好说;一旦出现波折,被驱使的人,本能的从自身利害出发,做出自己的选择。
秦灭后,南海郡尉(代理)赵佗,吞并其他两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吕后时,赵佗又自立为南越武帝,并在南越国和长沙国(今湖南一带)边境,打败前来征讨的汉军。赵佗的威望一下子覆盖了整个岭南,势力也向西渗透进了中南半岛。(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
赵佗的后半辈子,活得挺纠结的,精神上,他向往中原,物质上,他又得依靠岭南。当时岭南的物质基础,又不能支撑他问鼎中原。于是,他只好效仿中原模式,自娱自乐的做起了岭南天子,勉强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
对农耕地区的一体化来说,赵氏在岭南的所作所为,也不全是负面的,至少他维系了岭南和中原之间的精神纽带。这为后世在岭南施政,扫除了一大障碍。
建元五年【前136年】(20岁)
本年,设置《五经》博士。
水评:
《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博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有建议权没执行权,但是,说不定哪天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实权人物。
博士们都是读书人,他们读的书不外是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以前是,法家博士、儒家博士、道家博士等等。而如今却是,法家博士、道家博士、《易经》博士、《尚书》博士、《诗经》博士、《礼记》博士、《春秋》博士。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儒家的儿子们,一下子跟法家、道家这些叔叔大爷们平起平坐了。
汉武帝这是变相的抬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说他是“独尊儒术”,倒也不过分。至于是不是“罢黜百家”,就有的商量了。
在政治领域,的确是罢黜了百家。虽然汉武帝并没有明令赶走其他各家的博士,甚至还高度评价过黄老出身的汲黯,但是,从此以后,其他各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直至无声无息,是不争的事实。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汉武帝“罢黜百家”,倒也不算冤枉他。
值得一提的是法家,自秦亡以后,在公开场合,法家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从战国开始,法家就没有一天离开过政治领域,大伙儿一直都用他,用了两千多年。
在学术领域,其他各家学说,并没有受到任何干涉,不光是没有受到汉武帝的干涉,以后,也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干涉。只要你不用这些学说来做仕途的敲门砖,大可以自娱自乐的研读嘛。
建元六年【前135年】(21岁)
五月,太皇太后驾崩。
水评:
这六七年来,不管太皇太后窦氏主观上是怎么想的,客观上,她给刘彻这个毛头小子,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让他不敢太出圈儿,帮他安然度过了生理的青春期,也帮他度过了执政的青春期。
个人认为,老奶奶对刘彻这个孙子,还是满意的,否则,以她的能量,拿下刘彻,还是很不困难的。
六月,田蚡被任命为丞相。
水评:曾经的太尉做了丞相,曾经的丞相窦婴,却赋闲在家。一朝外戚一朝臣,两汉特色的政局变迁。
八月,闽越王驺郢发兵攻击南越的边境城镇。南越并没有急于自卫还击,而是上书汉朝廷,让汉武帝定夺,美其名曰,尊重天子的权威。汉武帝派王恢和韩安国,分别从豫章郡(今江西一带)、会稽郡出兵,前去讨伐闽越。汉军还没抵达冲突地点,闽越就起了内讧,驺郢的弟弟驺馀善,杀掉驺郢,向汉军投降。
水评:
闽越挺有意思的,不敢招惹汉朝廷,却老是骚扰周围的邻居,真真是“柿子专挑软的捏”。南越更有意思,凭他的实力,在边境打退闽越的进攻,应该没啥问题,他却把球踢给了汉朝廷。汉朝廷挺无奈的,他要是不出手,南越肯定会自己动手把闽越给办了,那以后整个南半天,还不就是南越说了算啦。
要我说,南越就是想借着这次闽越入侵,探一下汉朝廷的底细,看看汉朝廷能不能hold住南方的局势。
事关帝国的尊严,汉武帝就是活受罪,也得死要这个面子,砸锅卖铁,也得向南越宣示,朝廷有hold得住南方局势的能力。
其实,也不光是面子问题。北方一个强悍的匈奴,就已经够汉帝国闹心的了,南方要是再出现一个牛B哄哄的南越,汉帝国腹背受敌,以后的日子还有法儿过吗。
这次两越相争,汉朝廷展现了能力,收获了尊严,维持了南方的现状,算是不赔不赚;南越借汉朝廷的手,打退了闽越的入侵,没啥收益也没啥损失,也是不赔不赚。
始作俑者闽越就倒霉喽,事后,闽越被汉武帝一分为二。你不是爱折腾吗,就在自己家里折腾吧,别老出来给老子惹事儿。汉武帝实在不想南方再出什么岔子了,他得把精力放在北方。
本年,匈奴前来请求和亲。汉武帝让大臣们讨论是否该接受,王恢主张拒绝,韩安国主张接受,大臣们大都赞同韩安国的主张。于是,汉武帝同意和亲。
水评:
讨论的本身就是一个态度,汉武帝本人的态度:老子不想再和亲了。他要是还想继续和亲,还讨论个屁啊,按祖宗的规矩办就是了。
我这么笨的人,在两千年后都知道汉武帝的态度,当时那些人精似的大臣,难道会不知道?
个人认为,韩安国们跟汉武帝唱反调,倒也正常。任何新的改变,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阻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胳膊是扭不过大腿,一条大腿也扭不过无数条胳膊不是,汉武帝这次不妥协也不行。
这次妥协的一个后果就是,汉武帝决定抛开朝中的大臣,另支一摊儿,用自己的小团队来贯彻自己的意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那倒不是,关键是王太后的态度 10 青色水 字261 2012-02-04 21:12:45
🙂就是真的,武帝也不能认啊。拿死人压活人,这以后就没完了。 10 九三年 字26 2012-02-04 05:57:28
🙂死无对证了 1 gao530 字28 2012-02-03 15:15:01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5)
🙂岭南的自保我认为和南下“秦人”身份有很大关系 19 大秦猛士 字566 2012-02-05 20:52:11
🙂以这个说法,俺倒认同全是秦人 5 天煞穆珏 字368 2012-02-15 06:17:15
🙂如果全是秦人,怎么解释赵人尉佗 4 C狂飙行者 字246 2012-02-19 10:01:36
🙂对于秦末,秦兵都哪里去了我一直想不太明白 10 闻过则喜 字529 2012-02-06 0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