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元光元年【前134年】(22岁)
十一月,汉武帝下令,每个郡、诸侯国(行政职能相当于一个郡),举荐一个既孝顺又清廉的读书人到中央政府。历史学名,“举孝廉”。
水评:
汉初是小政府,小得不能再小的政府,他连铸币权都下放了,还让他再怎么小?
政府小,活儿就少,那点儿活儿,开国功臣和红二代就给干了。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或者说,皇帝不放心的时候),皇帝就临时从民间征召几个读书人,来打打下手,也能凑合着把活儿干了。
直到这个时候,小政府走向大政府的时候,人才队伍的建设,才显出了必要性,人才选拔制度的确定, 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察举制,帝国时代第一个政治人才选拔制度。这是一个完美的制度,从设计上来说。
被举荐的人,首先得是品德优良的人,这些人到了京师后,先跟博士们学习一年。一年后考试,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一项或者多项的,就可以做个小官儿。当然啦,成绩好、名次高的,可以做稍大一点的官儿。
对六艺一窍不通也没关系,只要有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混得比别人更好,因为你的大名,很快就会被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既没有特长又学不会六艺的,对不起,拜拜了您哪,打铺盖卷儿,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并且,举荐您的那位长官,也会跟着您吃瓜捞,受罚。
这么完美的制度,下场如何呢?
呵呵,今儿天气不错哈。
元光二年【前133年】(23岁)
春天,汉武帝决定向匈奴开战。
六月,“马邑之谋”流产。
水评:
“马邑之谋”是自高皇帝刘邦亲征以来,汉家第一次主动打击匈奴。
通过“马邑之谋”,汉武帝把汉匈关系带进了不可逆转的战争状态,几十年的和亲,到此为止。
至于“马邑之谋”本身的成败,用后来者的眼光看,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没有流产,三十万汉军能吃掉十万匈奴骑兵吗,即便吃掉那十万骑兵,就一了百了了吗?
此时的匈奴,远不是李牧时代的匈奴。当年的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小三,西边的大月氏、东边的东胡都比他强不少,东胡还曾经被燕国打得满地找牙。
如今的匈奴,早已灭掉了东胡,吞并了大月氏,并且还间接控制了远方的西域。简单说,秦长城以外,匈奴人说了算。
更恐怖的是,匈奴人尊强者,哪怕是某人杀了自己的老爹,只要他够强,大伙儿也都服他。说句不客气的,这几乎就是动物界的法则。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样遴选出来的领袖,绝对有领袖魅力、有战斗力,也更不好对付。
这会儿,农耕地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游牧地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次汉匈PK,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第一次巅峰对决,好像也是最后一次。
这种级别的对决,不是一次战斗,甚至不是一次战役,就能彻底了断的。只要交上了手,时间有多长、规模有多大、烈度有多强,匈奴单于说了不算,汉朝皇帝说了也不算,只要双方都还端着架子,这仗就没完。
“马邑之谋” 只不过是个前奏,公元前119的漠北大战才是高潮,以后又余音绕梁了若干年,直到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才算是告一段落。
娘哎,两代人的时间啊!
元光三年【前132年】(24岁)
春天,黄河改道,从顿丘(今河南清丰县)东南流入勃海。(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
水注:历史上,黄河改道不是一次,也不是两次,而是N次。这次改道,到底是从哪儿改到哪儿,我也不知道,只是做一个文抄公而已。
五月,濮阳(今河南濮阳)的瓠子堤决口,黄河水向南流入淮河,十六个郡受灾。汉武帝派十万士卒去堵决口,但徒劳无功。
水评:
这次决堤持续了23年,直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临一线,才把这个决口堵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史记》记载有两个原因:一是丞相田蚡有私心,二是汉武帝迷信。
田蚡的封地在黄河以北,南边决口了,北边就安全了,所以,他对汉武帝说,这次决堤是天意。
一些专搞封建迷信的术士,也认为这是天意。于是,迷信的汉武帝只好作罢,任由水灾蔓延。
要我说,就是天意。
数字说话,公元2年,汉帝国的人口大约是6000万(59594978),汉武帝时代有多少,不知道,应该不会比这更多,就取这个数吧。在这个人口基数下,动用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放在今天就是200多万人,近乎解放军的全部编制。
那些士卒应该是就近征调的,他们自己就是灾民,不用怀疑他们保家的精神。就这样都搞不定那个决口,不是天意是什么?
是技术,是物资。
那是农耕时代,没有重型机械,没有混凝土,人们只能肩挑人扛的往决口里填树枝、杂草。那点儿东西扔水里,不被立即冲走,才怪呢。就是再增添十万、二十万士卒,又能怎么样呢?
此非人力之过,乃天也。
二十年后咋又搞定这个决口了呢,个人认为,是水流量减小了。否则,就是汉武帝写八百首《瓠子歌》,也是白扯,意识毕竟代替不了物质。
此亦天意也。
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黄淮平原,是当时的粮仓之一,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此一难,元气大伤。(自河决瓠子後二十馀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
本年,窦婴和田蚡的矛盾,公开化、表面化、激烈化。
元光四年【前131年】(25岁)
十二月,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市(死刑的一种)。
三月,丞相田蚡去世。
水评:
窦婴的罪名,莫名其妙,田蚡的死,更是惊悚恐怖。
据说,汉景帝临终前曾经给了窦婴一封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在自己的铁哥们儿灌夫,即将被灭族的时候,窦婴把这封遗诏呈现给了汉武帝。武帝在皇家档案馆里一通查,竟然没有找到这封遗诏的原件。
得,窦婴就得了个“矫诏”的罪名。
个人认为,窦婴“矫诏”的罪名,应该不成立。窦婴就是再傻,应该也不会傻到拿一封假遗诏去忽悠皇帝吧。即便是忽悠了皇帝,还有皇太后呢。
遗诏的原件哪儿去了呢,我不知道。
窦婴被处决后,田蚡就病了,病中的田蚡口口声声:我错了。(专呼服谢罪)
据一些巫婆神汉所见,窦婴和灌夫的鬼魂要杀田蚡。(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
于是,田蚡也死了。
站在汉武帝的角度说,如果没有那封莫名其妙的遗诏,窦婴死活都无所谓,反正,窦太后死后,他的政治生命也基本上就完蛋了;田蚡死得可真是时候,从此,他将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可以由着自己的意志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第一次深入草原作战,损失这么大,一般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 3 铁手 字136 2012-02-23 16:51:17
🙂以前的冲突大都发生在汉境内,汉朝屡屡吃亏 7 江南水 字304 2012-02-27 06:05:29
🙂那是因为刘邦信任萧何。 2 随性自在 字68 2012-03-22 06:55:41
🙂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6)
🙂稍稍跑个题:汉帝国的人口数据,令人感慨 4 西伊 字325 2012-03-14 04:23:36
🙂那时候有户籍登记制度 2 qdst2008 字80 2015-01-16 14:02:40
🙂遗诏的事是不是景帝摆了窦婴一道?想让他儿子除掉他。 4 富柜 字0 2012-02-03 01:37:58
🙂那倒不是,关键是王太后的态度 10 青色水 字261 2012-02-04 21:12:45